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甘肃天祝干沙鄂博稀土矿的最新勘查资料,选择内蒙白云鄂博、四川冕宁牦牛坪、山东郗山等3个典型轻稀土矿床,在列叙其资源储量、开发利用情况的基础上,主要从矿石特征、选冶性能两个方面进行了类比,认为天祝干沙鄂博稀土矿为单一轻稀土矿。主要稀土矿物氟碳钙铈矿的矿物粒度及解离度、矿石主组分REO品位等质量特征和矿石的选矿回收率、稀土精矿品位等选矿指标不及白云鄂博、牦牛坪和郗山,开发前应开展进一步的选冶性能及预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稀土矿产资源定量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多矿种的预测成果和数据,为了更好地将预测成果转化为地质找矿工作实践,在对稀土矿预测成果汇总归纳的基础上,对全国稀土矿进行了综合潜力分析和预测评价。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但轻稀土储量大,重稀土储量小,今后应重视重稀土矿床的找矿评价工作。结合我国稀土矿产开发现状,提出了新整装勘查区的选区建议。另外,加强稀土矿产的综合开发利用,是扩大稀土资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贵州织金含稀土磷矿储量大,种类多,其中硅质磷块岩型稀土矿出露在地表,磷与稀土品位均比较高,最易开发。为更好地利用硅质磷矿岩型稀土矿,需要查明矿石性质,研究其稀土浸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稀土主要赋存在胶磷矿中,在胶磷矿中均匀分布,具有类质同象替代的特征,物理选矿不能分选稀土,只能采用化工或冶金方法提取。在磨矿细度-0.074 mm 80%、20%盐酸液固比为2.3、酸过量系数为1.0、室温搅拌浸出60 min,搅拌强度800r/min,稀土浸出率达到94.65%,磷的浸出率达到98.91%,胶磷矿中类质同象替代的稀土随磷一起被浸出,稀土与磷呈现同步浸出的规律。本研究取得良好的技术指标,为后续稀土的提取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梁晓亮  谭伟 《地学前缘》2022,29(1):29-41
华南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提供了全球超过90%的重稀土,是我国优势的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资源。掌握这类矿床的成矿机制和禀赋特征,可为增加稀土资源储量和高效利用稀土资源提供理论支撑。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主要发育在富稀土花岗岩、浅变质岩及火山岩的风化壳中。基岩中的(含)稀土矿物是风化壳中离子态稀土的主要来源,其矿物组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稀土矿床的禀赋和分异特征。在物理-化学风化和微生物作用下,造岩矿物、含稀土矿物和稀土独立矿物逐渐溶解,使稀土元素活化和再富集。一方面,母岩风化形成的黏土矿物和铁锰氧化物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一定的表面电荷密度,是稀土离子的主要载体;另一方面,稀土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表面吸附与络合、共沉淀,以及形成次生稀土矿物等途径富集在次生矿物表面,其富集-分异特征和赋存状态受矿物类型、pH、微生物活动等因素所控制。利用高分辨透射电镜结合选区电子衍射和电子能量损失谱,以及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有望在原子级尺度查明稀土的微观赋存状态。未来研究需更多关注基岩中(含)稀土矿物组合及其演化路径的制约因素、微生物风化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作用的约束,以及稀土元素的微观赋存状态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离子吸附型稀土资源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稀土是中国的优势矿产资源,但真正引起世人瞩目的是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尤其是其中的中稀土、重稀土成分。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中国极其重要、全球罕见的矿床类型。自1969年发现至今的四十多年来,对其成矿机制、富集规律、开采方式、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理论、勘查技术方法、资源综合利用及矿政管理等方面评述了近年来取得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合理评价资源储量、储量优化开采利用方案、加强稀土开发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认为现行的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需要修改;当前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产实行不分单元素矿种的资源分类方式也不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需要建立单元素稀土矿种的评价、管理体系;对于矿业权设置和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今后只能加强不能放松。  相似文献   

6.
刘青枰  赵元艺  刘春花 《地质通报》2019,38(8):1386-1395
格陵兰地处北极,是全球最大的岛屿,经历了约40亿年的地质构造演化,矿产资源极丰富,尤其是以重稀土元素为特色的稀土矿资源。前人主要集中研究格陵兰岛黑色和多金属矿产资源,较少涉及稀土资源。通过研究,为保护中国有限的稀土资源,给中方企业和地勘单位实施"走出去"政策在格陵兰寻找潜在稀土资源提供基础资料。收集资料发现,格陵兰岛的稀土矿床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南部、中东部、中西部,其类型有碳酸岩型、碱性岩型、古砂矿型,可能有IOCG型。格陵兰岛稀土矿资源潜力巨大,通过分析格陵兰岛地质资料确定了4个远景区,由2个Ⅰ级、1个Ⅱ级和1个Ⅲ级组成。下一步重点关注格陵兰岛南部和西南部的2个Ⅰ级远景区,其次关注中东部和中西部Ⅱ级和Ⅲ级远景区。从多方面考虑,格陵兰岛稀土矿资源可利用性评价良好,格陵兰岛的稀土元素矿床值得中国企业关注。  相似文献   

7.
凉山地区稀土资源储量大,分布集中,品质优、成分单一,易采、选、冶,是四川省优势矿产资源之一,是我国稀土产品第二大基地。研究通过总结凉山州稀土矿分布特征,归纳其规律和特点,分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提出了开发利用与可供性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首个"国家"级别稀土矿区的成立,触动了备受关注的稀土行业的敏感神经。"湖南不应该遗憾没能成为首批稀土国家规划矿区。"2月15日就首批稀土国家规划区花落江西赣州一事,湖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院原院长刘甲祥向本刊记者表示。  相似文献   

9.
我国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产资源丰富,近几十年来,无序民采和商业矿采活动给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已极度威胁到当地农产品质量与人体健康安全。目前,寻找合适的矿山土壤与生态修复技术是国内外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难点。本文在全面调研和搜集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明了采矿活动引起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评价了矿区居民的人体健康风险,总结了土壤修复与植被恢复技术在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中的应用进展。最后结合各修复技术特点和场地条件展望了稀土矿区的未来用途,以期改善其恶劣的土壤与生态条件、促进稀土矿区环境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潘泽伟 《地质与勘探》2021,57(4):784-795
滇西陇川地区广泛分布着白垩纪至古近纪中酸性花岗岩,以邦棍尖山为代表的岩体花岗岩稀土含量较高,经复杂的风化淋滤作用,岩体中的稀土元素在风化壳中迁移、富集成矿,陇川营盘山稀土矿即为近年新发现的该类型矿产地之一。为研究新发现的营盘山稀土矿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富集规律及稀土配分特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成矿母岩及其风化壳不同风化程度样品稀土分量,结果表明:风化壳各层位稀土元素分布特征相比母岩具有明显的继承性,随风化程度升高,轻重稀土分馏程度升高,轻稀土在全风化层上部相对富集,且随风化程度升高轻稀土富集程度升高,而重稀土的富集程度则逐渐减弱,Gd是风化壳富集能力最强的元素,Dy富集能力最弱,Ce富集在近地表,重稀土具有更强的向下迁移能力。同时,研究发现该稀土矿床的稀土配分特征为低钇、铕,富镧、铈、钕。  相似文献   

11.
稀有、稀土和稀散元素(三稀)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关键矿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作为中国矿床地质工作者大家庭中的成员,一直致力于三稀资源的研究和探索.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其中,对世界闻名的新疆可可托海3号脉和内蒙古白云鄂博稀有稀土矿床较早就投入了工作,他们为此付出了毕生精力;在湖南香花岭含铍条纹岩中发现了中国第一个新矿物——香花石;1970年后,在内蒙古巴尔哲、福建南平和四川大水沟稀土、稀有和分散元素等矿床发现后,也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在中国首次发现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后,对稀土元素赋存状态的确定和分布规律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21世纪,三稀资源被确定为关键矿产后,矿产资源研究所进一步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不但取得了理论上的创新,而且发现了一批新的三稀矿产地,尤其是在川西甲基卡和可尔因等地投入了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钻探等工作,其中钻探工作量就达11818.96 m,为把川西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集区建设成为国家大型锂矿基地作出了新贡献.对于卤水型锂及其他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开发利用也一直是矿产资源研究所的重点,几十年来从未间断,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四川盆地东北部及江汉盆地等地近年来不断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莫桑比克阿尔特里哥纳是世界著名的伟晶岩区之一,蕴藏着丰富的稀有金属、稀土、水晶和宝石等矿产资源。伟晶岩脉及其矿体的分布受北北东—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控制,北北东—北东向分布的伟晶岩矿床以稀有金属矿种为主,北西向分布的伟晶岩矿床以稀土金属矿种为主。伟晶岩体及其矿体呈脉状和透镜状等,规模大,富含钽铁矿、铌铁矿、锂云母、锂辉石、绿柱石、独居石、铌钇矿、烧绿石和泡铋矿等矿物。伟晶岩年龄410M a~560M a,是泛非构造运动的产物。按岩浆凝固浓度等分类,伟晶岩类型为稀有金属伟晶岩,部分为浅成、晶洞状伟晶岩;按化学成分等分类,伟晶岩以钠锂型为主,部分为钾型。伟晶岩体有明显的结构分带。  相似文献   

13.
南岭东段是我国有色、稀有、稀土、放射性矿产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尤其是石英脉型黑钨矿、热液成因铀矿和离子吸附型稀土矿,都与燕山期尤其是燕山早期的黑云母花岗岩类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概述了南岭东段地层、构造和岩浆岩对矿产产出和分布的控制特点和规律,总结了南岭东段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等基本特征,分析了南岭东段重要矿产的找矿前景和方向。强调南岭东段以广泛出露前寒武纪地层为特点,构造复杂,线性构造与环形构造均不同程度控矿,岩浆活动频繁,尤以花岗岩类最为发育,不同控矿因素制约不同矿种的发育。南岭东段矿产丰富,已发现58种矿产、543处小型以上规模矿产地,18种矿床类型,燕山期尤其是燕山早期成矿大爆发,内生矿床多围绕中酸性岩体分布,外生矿产则散布各地而以交通位置便利处工作程度较高。提出万洋山-诸广山钨锡萤石水热资源找矿远景区、崇余犹-三南钨锡稀土铅锌找矿远景区、兴国-于都-赣县钨锡稀土稀有铅锌银金萤石远景区等重要找矿远景区;指出继续加强热液成因铀矿、石英脉型黑钨矿及共伴生锡矿、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以及萤石、高岭土、地热等矿产的寻找和研究,加强深部和外围找矿,对于南岭东段的地质找...  相似文献   

14.
湖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的钒矿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南方早寒武世黑色岩系中,蕴藏着丰富的有色金属、贵金属、稀土金属和石煤及非金属矿产.其中位于扬子地台东南缘的钒矿床资源潜力巨大.文中以湖南为例,探讨该类钒矿床地质特征及相关成矿问题.矿床产于下寒武统底部富含有机质的碳、硅、磷质黑色岩系中.矿层主要呈层状、似层状,形态简单,产状稳定,埋藏浅,分布广,储量大.成矿作用从热水沉积期开始至正常沉积期结束.热水沉积与正常沉积交替期为钒的成矿高峰期.矿床具热水沉积与微生物成矿双重特征,成因则归属于生物地球化学沉积矿床范畴.  相似文献   

15.
湖南锡铅锌资源丰富,保有储量列全国第四位,是我国重要的锡铅锌矿工业基地之一,锡铅锌矿业对满足省内外消费需求、促进出口贸易、创造就业机会及发展相关产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湖南锡铅锌资源保证程度不高,现有锡铅锌保有储量保证年限均在10a以下,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外需要.作者认为采取“合理部署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加强老矿山周边及深渐找矿工作,建立矿业权市场、加大地勘投入,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等措施可应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锡铅锌勘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李荣清 《矿物岩石》1995,15(4):72-77
对湘南地区不同多金属矿床中方解石的稀土元素分析研究,得出方解石的稀土元素含量及分布模式与矿床类型及方解石的产状关系密切,与花岗闪长岩有关的矿床中,方解石一般含稀土较低,相对地富轻稀土。从矿体到远矿正常灰岩,方解石的稀土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7.
湖南及类似地区的金矿床,金高度富集在黄铁矿、毒砂和辉锑矿中.这些载金的硫(砷)化物具有各自特征性的标型.由于黄铁矿、尤其是毒砂中的金大多属于质点小于0.1 μm的不可见金,不仅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找到,即使利用电子探针和在高倍电镜下进行金的特征X射线扫描亦未发现金矿物富集区.由此引起了这类矿物中的金是呈超微细粒形式存在,还是以类质同像存在于其矿物晶格中的不同看法.所以,研究黄铁矿和毒砂的标型特征,查明金的赋存状态,对金的利用十分重要.经有关矿床多项实验研究及选矿试验结果,认为黄铁矿与毒砂中的不可见金,除次显微金外主要应为“纳米金”(矿物金),而非晶格金(结构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河南省嵩箕地区大峪沟、涌泉、朝阳沟、青石沟、孙桥、白坪等6处铝土矿床进行了稀有金属、稀土、稀散元素成矿潜力初步研究。19件铝土矿及铝质粘土岩样品的分析结果揭示了Li、Ti、Zr、Ga、Nb和LREE的矿化信息,为河南省嵩箕地区铝土矿中"三稀"矿产资源的勘查提供有益的参考。嵩箕地区铝土矿的Al_2O_3含量与TiO_2、Zr和Nb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这可用于初步评价铝土矿中的Ti、Zr及Nb是否达到矿化。  相似文献   

19.
湘西铅锌矿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绍祥 《湖南地质》2003,22(2):107-111
湘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铅锌矿产基地之一.2001年国土资源大调查取得显著的找矿成果.湘西铅锌矿属层控改造型低温热液矿床,含矿层位分布既广泛又稳定,区内构造简单,地域广阔,具有良好的寻找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找矿前景;湘西铅锌矿的矿物成份简单,主要矿物闪锌矿粒度均匀,杂质少,纯度高,易采、易选冶,矿石采选成本低,锌选矿回收率高,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