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北海涠洲岛火山岩国家地质公园,是火山喷发堆凝而成的岛屿,有海蚀、海积及溶岩等景观,尤其南部的海蚀火山港湾更具特色。涠洲岛是中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广西第一大岛。  相似文献   

2.
利用对深圳西冲湾两个岬角之间的海蚀地貌及其海滩沉积物的野外调查资料,鉴定出三级海蚀平台,对其分别进行了高程换算,并借助于海蚀拱门和海蚀刻槽的测定,以及对典型沙层沉积剖面序列的分析和14C测年,认为:虽然西冲湾海蚀平台的岩石类型是不易被侵蚀的花岗岩,但是此处的海蚀地貌(主要是海蚀平台)以及海滩沉积物(主要是海滩岩)可以作为全新世存在高海平面的证据。此外,针对我国海岸带人口密度大,人类活动对海岸影响程度大的现况,提出了未来研究南海北部海岸新构造运动存在的问题以及其解决方案。研究成果对于认识南海北部海岸全新世的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以及与其他地区新构造运动的对比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涠洲岛是北部湾中的一个小岛,它是由火山岩和松散沉积物堆积而成。它有典型的海蚀地貌特征。该岛风光秀丽、四季宜人、雨量充沛。此地水文地质条件良好,有可供3万——5万居民饮用的地下水,实属一个尚待开发的旅游区。  相似文献   

4.
王丹  闫钰  韦龙明  郑昊  刘红玲 《地质论评》2019,65(Z1):13-14
正涠洲岛位于北部湾中部(中国新闻网,2015),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远离大陆,海水清洁,广泛发育珊瑚礁群落(王欣等,2009)。涠洲岛具有丰富多彩的海蚀、海积与海滩地貌(北海涠洲岛网,2015)。作者于2018年3月1日~3月4日赴涠洲岛进行为期4天的调研工作,通过观察发现,海滩砂主要由珊瑚和贝壳碎屑构成,珊瑚碎块大量呈白色,但也见有少量的灰色、粉色等,本文探究不同颜色  相似文献   

5.
傅中平 《地质论评》1987,33(3):290-290
由广西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举办的广西北海市和涠洲岛现代海岸沉积特征第二次考察讨论会于11月4日至13日在南宁举行。来自全国十一个省(区、市)数学、科研、生产部门共35个单位,45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北海市及涠洲岛海岸。对北海市草头村一带红树林生态,白虎头天然海滨浴场砂滩分布、石英砂成分、储量,涠洲岛各种海蚀地貌,火山喷发特征、火山口的位置,新构  相似文献   

6.
广西北海现代海岸沉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广西北海现代海岸各种环境的自然地理分带、地质营力、沉积物以及生物生态等特征,指出环境能量直接决定了环境类型、沉积物类型以及生物组合类型。海岸环境据其能量划分为高能海滩、低能海湾、中能岩质潮坪和砂质潮坪、低能泥质红树林潮坪以及高能潮上沙丘等6种沉积类型;混合沉积作用主要发育于高能海滩和中能潮坪沉积环境内。涠洲岛现代地壳的上升活动控制着该区海蚀地貌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甘肃地质》1985,(Z1):40-63
本区的中—上元古界,从长城系党河群到震旦系多若诺尔群组成一个由海侵到海退的巨型旋回。以沉积厚度大,岩相变化显著,岩石大部分受区域浅变质作用为特点。长城纪和震旦纪火山喷发活动频繁,发育中性、中基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蓟县纪和青白口纪为主要海侵时期,碳酸盐岩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8.
大冶铁矿大采空区动力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冶铁矿尖林山1~#矿体大采空区(顶板水平暴露面积6434平方米,高45米)的特点,进行地质调查、振动测量、岩石力学试验、三维空间边界元分析及光弹性试验、动力模型试验。各项资料经综合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该采空区基木稳定,在监测和限制爆破作业条件下,可以不放顶进行强采。现大冶铁矿尖林山1~#矿体已全部安全强采完毕,采终后大采空区空间尺寸为:长200米、宽78米、高73米,顶板水平最大暴露面积达9850平方米,该大采空区仍基本稳定。实践证明,本研究所作出的结论是正确的,它已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它是岩石动力学应用于工程的一个典例,对于类似矿山的大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广西北海涠洲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第四纪火山岩海岛,岛内出露的最新一次火山喷发产物为碧玄质岩石,它覆盖于晚更新世湖光岩组(Q3h)层状凝灰岩地层之上。在该火山岩中发现有橄榄岩包体,罕见的是,包体是以火山角砾的形式见于碧玄质火山碎屑流之中,故应是被炸碎的包体碎块,而非原始态包体。这是迄今为止较为特殊的一种橄榄岩包体产状类型,其原始态包体的岩石类型可能为方辉橄榄岩和纯橄岩。岩石结构及探针数据均表明该橄榄岩包体来自岩石圈地幔。包体的温压估算结果为960~1040℃和1.3GPa,对应的稳定深度约40km。此外,由于包体来源深度远小于其寄主碧玄质火山岩浆的来源深度(大于99km),表明涠洲岛地区第四纪火山碎屑流中的橄榄岩包体是地幔柱来源的碧玄质岩浆在上升经过岩石圈地幔约40km深度时捕获的偶然包体,并在就位前经历过炸碎。  相似文献   

10.
杨逸畴  尹泽生 《地质论评》2007,53(B08):125-131,241
平潭县有“千礁岛县”之称,所属的海潭为全国第五大岛,隔台湾海峡与台湾新竹相距仅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地方。千礁岛县皆由花岗岩组成,潮涨潮落,海侵海蚀,铸就了岛上古代海蚀地貌和现代海蚀地貌,且种类齐全,典型奇特,分布广泛,集神、幽、险、趣于一体,尤其花岗岩球状风化铸成的,最突出的有国内最大的海蚀柱、天下奇观“半洋石帆”;浑身赤裸,形体逼真,比四川乐山大佛大四倍的“海坛天神”,横卧海边,头枕沙滩,腿伸大海;等等。素有花岗岩海蚀地貌“甲天下”之称。平潭已开发成国家级风景旅游区,其花岗岩海蚀地貌研究必将为中国研究花岗岩地貌增添新的内容和活力;平潭岛的区位最近台湾,优先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开展与台湾北东海岸的类同海蚀地貌进行双向互惠的观光旅游,将有无限广阔、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上一讲已经提到,沉积建造是某一特定的长期持续的(时限>10~7年)构造背景(板块构造)作用范围内,形成的岩石、岩相共生组合体。岩石共生是地壳组成物质的普遍规律,也是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它既是建造学的研究基础,又是进行建造分析的主要依据。沉积建造作为一个巨型的岩石和岩相共生组合体,其特征主要表现在建造的内部。不论  相似文献   

12.
王润福 《山西地质》2013,(6):23-23,25
二、有地质意义的地名 (一)应县的石柱村 在应县南面恒山分水岭南侧梨树坪乡的石柱村村南500米沟掌处,分布着一排高20米、长50米、直径40~60cm的六方形大石柱。它们倚山崖而立,彼此紧挤无隙,垂直排列,无任何人为加工痕迹,完全是天然岩石。是什么奇力使岩石形成石柱状的呢?  相似文献   

13.
樊祺诚  隋建立  孙谦  李霓  赵勇伟  杜星星 《岩石学报》2008,24(11):2495-2500
根据北部湾涠洲岛晚更新世火山岩中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的矿物化学和形成条件推测,它们是来自地下约40km-50km的大陆岩石圈地幔样品。涠洲岛地幔橄榄岩中同时出现高硅(64%~68%)和低硅(49%~57%)两种熔体成分,它们普遍富碱、Al2O3和H2O、CO2等挥发组分(2%-5%)。研究认为,两种熔体存在不同的成因机制。高硅熔体可能与软流圈上升的玄武质岩浆和斜方辉石反应或下地壳物质循环进入地幔后的部分熔融有关。低硅熔体直接提供了富硅熔体与橄榄石发生交代作用的证据。这可以用富SiO2熔体+Ol→贫SiO2熔体+Opx反应解释,其结果是消耗橄榄石生成斜方辉石。涠洲岛橄榄岩中两种熔体的发现,进一步提供了发生在大陆岩石圈地幔流(熔)体与橄榄岩交代作用的普遍性、复杂性,以及地幔熔体多样性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14.
黎家营锰矿是陕西省最早探明的一个中型锰矿.矿床位于南秦岭东西向巨型复杂构造带和龙门山北东向复杂构造带的斜接部位.区内出露的震旦系勉略群地层有以下特点: 1.地层两分性明显.中上震旦系断头崖组为一套碳酸岩、碎屑岩、砾岩沉积,为一完整的沉积旋回.内含磷矿和锰矿.变质轻微.以不含火山岩为特征.厚1000~2000米.中下震旦系郭家沟组为一套由海底火山岩间陆源碎屑沉积岩和钙镁质碳酸岩组成的火山沉积岩.见多期多种岩浆活动,产多种矿产,黎家营锰矿产于其中.岩石变质稍深.厚7000~10000米. 这两组地层系交角不整合接触.该不整合面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鲁东南和苏北北部沿海地区进行一比二十万区调工作时,从南部连云港云台山区向北到青岛崂山;向西到莒南县望海楼一带的广大区域内,发现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海蚀遗迹——海浪冲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在青岛崂山、胶南县小珠山、日照县丝山和奎山、莒县老营顶,莒南县望海楼和连云港云台山区等地,见有数层海蚀洞、海蚀穴和海蚀柱等海蚀遗迹。区内第二高峰小珠山,海拔高度724.90m,在山顶724标高处见有海蚀穴分布(图1);  相似文献   

16.
广西涠洲岛现代白云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英华 《沉积学报》1987,5(3):66-72
北海涠洲岛的现代淡水白云石产于由珊瑚碎屑组成的石灰岩孔洞中,白云石具有完好自形,粒度粗大,经X光粉晶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及折光率、比重、晶体光性等测试,此种白云石的各种数据均与标准的白云石相符。白云石及其海滩岩的氧碳同位素组成均具较高负值,岩石中渗流胶结作用亦较明显,珊瑚碎屑灰岩的14C年龄为2120年左右,故此类白云石为现代淡水渗流成岩作用带产物。经与国内外各类“原生”白云石比较,涠洲岛的现代白云石不具交代特征而为原白云石。  相似文献   

17.
樊祺诚  孙谦  隋建立  李霓 《岩石学报》2008,24(6):1323-1332
本文在北部湾内一对姊妹火山岛即涠洲岛及斜阳岛火山地质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火山岩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以及地幔橄榄岩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岛上早晚两期火山岩均为碱性玄武岩,分别属于碱性橄榄玄武岩和碧玄岩.碧玄岩为玻基斑状结构,舍地幔橄榄岩碎块(一般<1cm),表明为地幔岩浆快速喷出地表冷凝而成,岩浆上升过程中极少演化.火山岩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资料表明,涠洲岛及斜阳岛玄武岩与雷琼及北部湾周边、南海海盆玄武岩类似,具有亏损地幔的Sr、Nd同位素组成与Pb同位素显示的EMII富集地幔特征的Dupal异常,表明岩浆并非来自单一地幔源区,不可与OIB或MORB源区简单类比,也非地幔柱成因,而是由两个不同的地球化学组分混合而成.Re-OS同位素特征也指示地幔橄榄岩捕虏体来源于亏损的岩石圈地幔,而非核幔边界.推测涠洲岛及斜阳岛与雷琼及北部湾周边的岩浆可能是由于南海扩张后大陆裂解-软流圈地幔热物质上涌,与上覆薄而年轻的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沙庆安 《地质科学》1977,12(2):172-178
引言研究标本由我所碳酸岩组采自海南岛南部的一个地点。在那里,沿岸覆于原生礁之上有一套由生物骨屑(主要是珊瑚)砂、砾所组成的、已被碳酸盐胶结的岩层,其厚约3米左右(图1)。此岩层一般称为“次生礁”。它是由当时原生礁盘上的生物被海浪击碎并冲带到礁盘上沉积下来的,这里属连岛砂堤沉积,它现已完全暴露地表。次生礁在它抬升过程中,下部被海蚀形成海蚀龛。  相似文献   

19.
杭州湾南岸是我国近代海岸线变化最大的海岸带之一.前人曾利用史料、遥感、土地利用等手段对这一带岸线的变化进行过大量的研究.最近,笔者等在慈溪市滨海平原中距海岸线2~3 km的二座孤山—伏龙山和海王山发现了海蚀崖、海蚀沟、海蚀穴等海蚀地貌,从而提供了对历史海岸线位置有明确指示意义的地质地貌证据.分析认为此乃20世纪60年代...  相似文献   

20.
2005年4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徐星和内蒙古国土资源系统的学者,在中国内蒙古二连盆地约8000万年前沉积的岩石中,发现了巨型似鸟恐龙化石。研究确定为罕见的巨型盗蛋龙类恐龙,命名二连巨盗龙(Gigantoraptor erlianensis)。在2007年6月14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他们报道了这一新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