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长安  王伟  侯红星  祝晓松  孙永辉 《地质论评》2021,67(6):67112008-67112008
杭州湾南岸是我国近代海岸线变化最大的海岸带之一。前人曾利用史料、遥感、土地利用等手段对这一带岸线的变化进行过大量的研究。最近,笔者等在慈溪市滨海平原中距海岸线2~3 km的二座孤山—伏龙山和海王山发现了海蚀崖、海蚀沟、海蚀穴等海蚀地貌,从而提供了对历史海岸线位置有明确指示意义的地质地貌证据。分析认为此乃20世纪60年代的海岸线位置所在。此发现不仅对杭州湾地区的岸线变化、人类活动对滩涂改造等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这也是杭州湾地区难得的历史海岸线地质遗迹,对开展科普宣传、研学旅行、地学旅游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对深圳西冲湾两个岬角之间的海蚀地貌及其海滩沉积物的野外调查资料,鉴定出三级海蚀平台,对其分别进行了高程换算,并借助于海蚀拱门和海蚀刻槽的测定,以及对典型沙层沉积剖面序列的分析和14C测年,认为:虽然西冲湾海蚀平台的岩石类型是不易被侵蚀的花岗岩,但是此处的海蚀地貌(主要是海蚀平台)以及海滩沉积物(主要是海滩岩)可以作为全新世存在高海平面的证据。此外,针对我国海岸带人口密度大,人类活动对海岸影响程度大的现况,提出了未来研究南海北部海岸新构造运动存在的问题以及其解决方案。研究成果对于认识南海北部海岸全新世的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以及与其他地区新构造运动的对比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兰莎 《福建地质》2011,30(1):55-61
宁德地质公园集晶洞花岗岩地貌、火山岩地貌、河床侵蚀地貌、海岸海蚀地貌于一体,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公园的许多地质遗迹具有稀有性和独特性,多种地貌景观的组合,反映了其地质历史的复杂性.地质遗迹与生物、人文景观的结合使宁德地质公园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科普价值.  相似文献   

4.
杨逸畴  尹泽生 《地质论评》2007,53(B08):125-131,241
平潭县有“千礁岛县”之称,所属的海潭为全国第五大岛,隔台湾海峡与台湾新竹相距仅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地方。千礁岛县皆由花岗岩组成,潮涨潮落,海侵海蚀,铸就了岛上古代海蚀地貌和现代海蚀地貌,且种类齐全,典型奇特,分布广泛,集神、幽、险、趣于一体,尤其花岗岩球状风化铸成的,最突出的有国内最大的海蚀柱、天下奇观“半洋石帆”;浑身赤裸,形体逼真,比四川乐山大佛大四倍的“海坛天神”,横卧海边,头枕沙滩,腿伸大海;等等。素有花岗岩海蚀地貌“甲天下”之称。平潭已开发成国家级风景旅游区,其花岗岩海蚀地貌研究必将为中国研究花岗岩地貌增添新的内容和活力;平潭岛的区位最近台湾,优先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开展与台湾北东海岸的类同海蚀地貌进行双向互惠的观光旅游,将有无限广阔、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5.
商翎  高飞  张立东  郑月娟  张志斌 《地质与资源》2006,15(4):253-255,271
简要介绍医巫山闾山山区海蚀地貌遗迹的发现及其形态类型、形成的可能时代和机制.这不仅为定性及定量研究中国东部地区新构造运动上升和海平面变化幅度和速率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医巫闾山风景区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提供新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鲁东南和苏北北部沿海地区进行一比二十万区调工作时,从南部连云港云台山区向北到青岛崂山;向西到莒南县望海楼一带的广大区域内,发现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海蚀遗迹——海浪冲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在青岛崂山、胶南县小珠山、日照县丝山和奎山、莒县老营顶,莒南县望海楼和连云港云台山区等地,见有数层海蚀洞、海蚀穴和海蚀柱等海蚀遗迹。区内第二高峰小珠山,海拔高度724.90m,在山顶724标高处见有海蚀穴分布(图1);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的地质遗迹及其保护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国地域辽阔,经过漫长、复杂的地质作用,形成了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种类繁多的地质遗迹,包括各种岩溶、丹霞、火山、冰川、海蚀、花岗岩奇峰等奇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典型、连续的地质、地层剖面和构造形迹,丰富多样的古生物化石等.如桂林岩溶地貌,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群地貌,广东仁化、江西鹰潭等丹霞地  相似文献   

8.
宁德地质公园奇特景观的科学价值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宁德地质公园集晶洞花岗岩地貌、火山岩地貌、河床侵蚀地貌、海岸海蚀地貌于一体,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公园的许多地质遗迹具有稀有性和独特性,多种地貌景观的组合,反映了其地质历史的复杂性。地质遗迹与生物、人文景观的结合使宁德地质公园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科普价值。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海岸线变迁及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福建省海岸线地质地貌特征为依据,划分了:基岩海岸、砂质海岸和淤泥海岸三大海岸类型,又根据海岸变化的特点划分了。蚀退岸、淤涨岸和稳定岸,并详细地论述了它们的主要特征。作者研究了福建省第四纪以来气候交化及新构造运动引起的福建海面颊繁变化和海岸线变迁情况,认为全新世以来虽是一次海侵,但存在多次海面波动和海岸线变迁的过程,而不是直线式上升,在某些河口地区仍属海面上升,即基准面上升,使河流坡降变缓,搬运能力减弱,从上游携带来的大量泥沙,在河口堆积,其速度大于海面上升的速度。第四纪以来海面变化,海岸线变迁形成的地质地貌特征,对沿海港口城市建设、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水产、航运等都会产生,并将继续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在建设沿海城市、港口和经济开发区规划时,必须加强海岸线变迁的研究,进一步掌握海岸线变迁规律,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遥感图像的海岸线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秀琴 《福建地质》2012,31(1):60-66
海岸线是划分海洋与陆地管理区域的基准线,不同地貌的海岸线划分依据不尽相同,在卫星图像上的解译标志与提取方法也存在差异。根据我国东南沿海海岸地貌特征,研究其海岸线在ETM+、ALOS及SAR卫星图像中的解译特征标志,借助数字卫星图像处理技术,对试验区范围内不同类型海岸线图像进行提取。  相似文献   

11.
三沙湾海岸线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岸带是海陆之间的过渡区域,是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较为活跃的地区。海岸线时空演变研究对海岸带资源开发与保护有重要意义,但国内外对三沙湾海岸线时空演变研究较少。本文基于25 a的卫星遥感资料,解译出4个时相的三沙湾海岸线,定量分析海岸线变化趋势,并研究海岸线演变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25 a的三沙湾海岸线总体长度呈增长趋势:1988-1996年岸线总长度变化不大;2003年较1996年增加约6 947 m、增长约11.5%;2003-2013年岸线总长度增加较为明显,2013年较2003年增加约24 128 m、增长约39.6%,其增速约为1996-2003的3.4倍。砂质岸线长度基本稳定,基岩和泥质岸线长度有所减少,人工岸线在逐年增加,这主要是滩地围垦、港口建设和海岸人工改造等人为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陈曦  倪金  邴智武  赵旭 《地质与资源》2011,20(5):354-357
基于RS和GIS技术,利用多期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地形图、历史海图,定量分析了辽宁省海岸线近百年变迁特征.结果表明,自1909年以来,辽宁省海岸线的构型和长度发生了很大变化,陆地面积也相应增加.在全省范围内,从时序变化看,1909~1932年期间,海岸线变化最大,陆地面积增加最多,年增加速率也较快,1950~1980年期间,海岸线变化速率最小.从空间上看,各地段的岸线变化极不均衡,主要变化区域是辽东湾北部淤泥质海岸,大连附近的基岩岸段变化最小,最大的变化区段是双台子河段、复州湾和大洋河附近.  相似文献   

13.
海岸带是陆地向海洋延伸的过渡地带,是人口最为密集、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区域,全球超过50%的人口和60%的GDP总量集聚在离海岸线不足100 km的区域。海岸线对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港湾淤积、湿地生态资源、近海海域环境等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本研究利用遥感影像获取了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1975—2018年间的大陆海岸线数据,并基于GIS平台,对海岸线开发利用程度以及空间位置变迁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海岸线变迁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大湾区大陆岸线时空变化明显,总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975—1995年,岸线长度上升明显,岸线类型格局变化显著;1995年后,岸线长度增长较缓,但建设用地态势增长强劲。(2)大湾区大陆岸线整体形态上不断曲折化,分形维数逐渐增长;空间位置变化上,大陆岸线不断向海推进,年平均速率达9.91 m/a,向海延伸最远的地方出现在洪奇门至蕉门和虎跳门至鸡啼门岸段附近,最大值可达197.88 m/a。(3)大湾区大陆岸线的开发利用程度及人类活动干预程度处于逐渐增强的趋势,人为影响主要体现为港口码头建筑岸线及围填养殖岸线。(4)大湾区的地形地貌、水文特征等自然环境是岸线演变的基础,社会经济发展和政策是岸线演变的重要驱动因素。在20世纪末,发展速度对海岸线的影响最大;在21世纪初,发展强度则为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渤海湾海岸带近现代地质环境变化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钟新宝  康慧 《第四纪研究》2002,22(2):131-135
淤泥质海岸带地区10~102a级别的相对快速的“缓变型地质环境变化”,主要包括水体、湿地和盐沼-湖退化或消失、贝壳堤和牡蛎礁被破坏、村镇和城市面积剧增、海岸线(平均大潮高潮线)被侵蚀后退、潮间带和近海河道被淤积、潮间带变宽变缓等。这些变化,已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并将对该类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构成潜在威胁。在该类地区正在进行的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充分发挥其高精度和规范化的优势,并辅以对近百年来不同时期的地形图、航空照片和遥感影像的数字化处理和对比研究,试图对这些变化做出形象、直观和定量的二维(2D)表达。本文介绍的是正在渤海湾海岸带进行的工作,充分显示出地质调查服务社会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特点。对这一研究方向所显示的巨大潜力的进一步开发,将可能形成供政府决策部门和各方面用户广泛利用的、可二次开发的平台,从而使该类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在对近现代地质环境变化详细了解的扎实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5.
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杭州湾沿岸平原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特征,扼要分析了钱塘江与杭州湾岸线的变迁历史及其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指出海平面持续上升带采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是未来杭州湾海岸带面临的主要威胁,并对环杭州湾城市化发展规划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研究长江口-杭州湾外近海沉积物粒径的现状和近期变化,于2008年4月在该区域用箱式取样器取得了33个表层样,用震动活塞采样器取得7个柱状样;在室内用激光粒度仪对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并与历史时期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表层沉积物总体上呈东粗(砂)西细(泥)的特点,粒径总体上的空间格局与历史时期相似;但砂-泥区界线在研究区北部(长江口和杭州湾外)有向西迁移(蚀退)迹象(西移10~30 km),而在南部(舟山群岛以南)则出现明显向东迁移(淤进)现象(最大超过50 km)。2)当前的表层沉积物形成一条南北连续的泥质带(粒径向南逐渐变细),反映过去存在于舟山群岛以东的最细组分(“黏土”)带不连续现象在表层现已趋于消失。3)表层沉积物粒径趋势分析揭示长江入海泥沙的运移方向主要是向南-东南。4)泥质区柱状沉积物具有粉砂和黏土为主但在垂向上(反映在时间上)有粗细多变的特点(侵蚀区表层沉积物有粗化迹象)。研究认为,长江口-杭州湾邻近海域现代沉积物对流域和沿海重大人类活动有较敏感的响应。  相似文献   

18.
泉州湾工程地质条件及港口规划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何耀堂 《福建地质》2005,24(4):254-259
在介绍泉州湾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着重叙述其地质构造及地震地质环境、海岸线迁移和海湾淤积现状,从而对港口的规划建设和海湾的保护与合理开发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杭州湾地区15000a以来层序地层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林春明 《地质论评》1997,43(3):273-280
本文从杭州湾地区末次冰期以来的地质背景入手,分析了该区晚第四纪地层层序、深切河谷形成和演化等。末次冰期低海平面时河流侵蚀切割老地层,在本区形成40-110m深的河谷,谷底为区域不整合面,自海向陆方向和平行海岸线方向均为一不等时面,是I类层序边界。冰后期地层为一个完整的I类层序,但存在多个小的间断面。初始海泛面也是穿时的,在深切谷地带是滞流沉积物与溯源堆积物之间的界面,在河间地则为古土壤层的顶界面;  相似文献   

20.
A geochronological framework based on amino acid racemisation (AAR) and constrained by previously reported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OSL) ages is presented for the evolution and paleosea-level record of the Pleistocene Bridgewater Formation of the Mount Gambier region, of southern Australia. Within the study area, the Bridgewater 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late early Pleistocene [Marine Isotope Stage (MIS) 23 at 933 ka] to Holocene barrier shoreline successions deposited during sea-level highstands. Regional monotonic uplift (0.13 mm yr–1) and pervasive calcrete development during the Pleistocene have preserved the sequence of calcarenite (mixed quartz-skeletal carbonate sand) shoreline complexes from denudation. AAR analyses confirm that the barriers generally increase in age landwards and correlate with sea-level highstands associated with interglacials as defined by the marine oxygen isotope record. AAR analyses on the benthic foraminifer Elphidium crispum have proved more reliable than the whole-rock method in extending the age range of AAR dating of these relict shoreline successions. Paleosea-levels from the coastal plain are as follows: MIS 7, –9 ± 2 m; MIS 9, 4 ± 1 m; and a minimum sea-level of 2 ± 2 m is derived for MIS 11. Paleosea-level could not be determined for MIS 15, 19 or 23 as diagnostic sea-level indicators were not identified within these sedimentary successions. Dismal Range, dated at 933 ± 145 ka (MIS 23), represents a correlative feature to the East Naracoorte Range but is some 25 km seaward of the Kanawinka Fault compared with the same barrier at Naracoorte. Mingbool Range (788 ± 18 ka) is of similar age to the West Naracoorte Range (MIS 19) and formed as an arcuate shoreline complex that became attached to the higher relief of the area represented by the Mount Burr Volcanic Province. The higher topographical relief resulted from crustal doming of the Oligo-Miocene Gambier Limestone caused by the intrusion of magma associated with the volcanic province. The AAR age of 788 ± 118 ka for Mingbool Range indicates that the Mount Burr volcanics predate the deposition of this shoreline comple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