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应用遥感图像对南襄盆地断裂系统及盆地形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襄盆地是中新生代含油气沉积盆地,它们形成演化与断裂活动密切相关。通过应用1∶20万卫星TM图像进行线性构造解译,确定了区内3种线性构造类型,明确了盆地基底构造与区域构造的关系,并编制了盆地构造格架图和断裂密度图等图件,为油气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作者还应用应变场的反演理论模拟了凹陷的受力方式,认为断裂作用引起的地幔隆起是凹陷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覆盖准噶尔盆地西南缘的四景LandsatTM卫星遥感影像的地质解译为基础,结合野外实地地质考察所获取的地质资料以及盆地烃源岩的生烃、排烃模拟结果,对该区第二、三排构造带自上新世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变形特征,背斜和断裂构造的形成时代以及新构造运动与油气藏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第二、三排构造带的新构造运动变形非常强烈,发育于这二排构造带上的背斜构造和断裂构造的构造变形始于上新世末期,早更新世末期是新构造变形最强烈的时期,第二、三排背斜构造带在中更新世早期已基本形成。有利烃源岩---安集海河组的排烃高峰晚于背斜构造形成时期,其生成的油气很有可能聚集于这些背斜构造中。发育于背斜构造核部或北翼一侧的逆冲断裂构造,一方面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良好的通道,另一方面也破坏了油气构造,为油气的逸散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本论文通过对可可西里盆地构造信息进行遥感提取及分析,在野外调查验证的基础上,快速、准确查明可可西里盆地数万平方公里范围内断层、褶皱发育特征。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对可可西里盆地有利的控油构造进行分析,研究其对油气保存的控制作用,并预测了可可西里盆地4个油气有利的勘探目标,为可可西里盆地油气资源调查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渭河盆地2001~2010年高精度GPS监测资料,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法,分析了渭河盆地内深大断裂处的构造应力特征及断裂活动特性。结果表明,盆地西部断裂处均呈现出明显的近E-W(east-west)向挤压应力特征,而盆地中部断裂处则均呈现出显著的NW-SE(northwest-southeast)向拉张应力特征,东部断裂处呈现出一定的NW-SE向拉张应力,但该部量值较中部断裂处小;走向各异的同一条深大断裂不同区段,呈现出的应力特征、量值以及活动速率也存在差异性;跨断裂剖线显示沿断裂走向的速度分量在断裂两侧均发生了一定量值的变化,构造断裂具有一定的扭动特性。模拟计算结果进一步显示盆地中部较东、西部受NW-SE向拉张应力作用显著,且在中部这些具有拉张应力特征的深大断裂交汇处,特别是断裂活动速率较大的区段,正是盆地内地裂缝灾害最为集中发育的区域。  相似文献   

5.
依据渭河盆地活动构造特征及深部地层结构,以高精度GPS成果为边界条件,构建了区域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将模拟断裂运动性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与地质地球物理的结果对比检验了模型模拟结果合理性。数值模拟结果更加精细地揭示出,陇县-马昭与韩城-华县断裂是渭河盆地中部与东、西部构造应力场差异的明显分界带,两条断裂夹挟的盆地中部区域是拉张应力(NW-SE向)集中带,陇县-马昭断裂以西则呈显著挤压应力(近E-W向),韩城-华县断裂以东以NE-SW向挤压应力为主;而礼泉-蒲城-合阳断裂又为盆地中部区域南、北两侧构造应力场差异分界带,断裂南侧较北侧呈现出更显著的NW-SE向拉张应力,该特征与断裂南侧构造地裂缝较北侧更为发育相对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将NOAA/AVHRR图像数据扩展用于江汉盆地油气资源遥感勘查。将AVHRR的波段5(红)、波段2(绿)、波段1(蓝)假彩色合成的图像能清楚地了解江汉盆地周缘的宏观构造轮廓;取AVHRR的波段1,波段2,波段4作非监督处理分32类,得到该盆地较稳定的湖相沉积范围(即主要的生油岩区);取AVHRR的波段1,波段2和波段5作非监督处理分出了32类,并结合TM资料发现了该盆地3条基底断裂线性构造;用视热惯量制图,了解到该盆地主要的油气区段的视热惯量介于该盆地视热惯量分布的最高与最低之间。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盆地古构造重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将GIS技术引入含油气盆地研究中,阐述了盆地古构造重建的数学建模方法,并将该方法与GIS集成,扩展了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建立了基于GIS的盆地古构造重建模型,实现了盆地古构造重建的数据输入、管理、分析、处理和可视化表达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ETM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发现了泊江海子环形构造,并对其进行了野外验证。研究认为,该环形构造不仅其成因与油气有关,而且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活动断裂构造遥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断裂构造的判读标志,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共存在NW,NE,SN和EW向四组断裂近200条,NW向断裂为区域性的断裂构造,控制工程区地貌、水系等的发育。其中,有22条断裂规模较大,对输水线路存在相对较大的影响。野外考察结果表明,区内有5条全新世时期的活动断裂和12条晚更新世时期的主干和区域性大断裂。通过综合分析发现,5条全新世时期的活动断裂因为离输水线路较远或未穿越输水线路,而12条晚更新世时期的断裂构造则因全新世以来没有活动,因而它们对工程区的影响总体上还是有限的,工程区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而区域构造分析的结果也说明工程区位于一个相对的安全岛内。  相似文献   

10.
以资源三号影像、ETM+影像为数据源,在分析断裂构造遥感影像特征基础上,研究断裂构造解译中的遥感图像处理方法,运用灰度拉伸、图像融合、定向滤波等方法进行增强处理,依据解译标志进行人机交互解译。对鄂尔多斯盆地的断裂构造进行了综合分析,证明高空间分辨率的资源三号影像与多光谱分辨率的ETM+影像相结合的遥感技术在断裂构造解译方面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按照油气微渗漏理论, 利用TM数据同已知油气田进行相关分析, 优选波段变量组合, 进行图像处理, 可以获得和建立反映油气水分布主趋势的色调异常影像模式。这些色调异常的形成, 除了与油气圈闭相伴的油田水类型及总矿化度有关外, 同时还受地貌和地表、地下水排泄条件、第四条沉积、植被等因素影响和干扰。在相同含油气条件下的不同地物具有相同的色调显示, 在不同含油气条件下的相同地物却具有不同色调特征, 因此, 遥感图像上的色调异常必然具有一定的多解性。为了减少单一色调异常的多解性, 必须同时利用遥感图像中的线性体和环形构造信息, 建立油气圈闭的线性体-环形构造-色调异常影像模式进行油气预测。  相似文献   

12.
The present paper focuses mainly on the assessment of groundwater availability in the Upper Agniar and Vellar basins. The remote sensing data was used to map the geomorphological units and structural pattern. The integration of geomorphology and structural pattern with geophysical and well inventory data reveals that shallow groundwater occurrence is controlled by geo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hereas at intermediate depth faults/fractures control the yield of groundwater. The study ha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basins is more favourable for groundwater development than the western part.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判断黄土地区隐伏断裂的标志,并将研究区的隐伏断裂划分为基岩断裂、新构造或继承性构造、断裂破碎带或岩脉以及深层构造4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与传统观点不同的区域构造格局及三级构造单元划分。然后,根据油气藏的类型、圈闭原理及研究区的构造背景,提出了隔水性构造可以圈闭油藏、为控油构造的结论。最后,以3条隐伏断裂为例,说明了隔水性和漏水性构造的遥感信息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并在研究区内圈出了3个油田预测区。  相似文献   

14.
油气田遥感影像模型及油气综合远景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线性体、环形体的油气田地质意义分析为基础,通过线、环共生组合规律及油气地质多因素的综合分析,提出了3个油气田遥感预测模型。利用所建立的遥感模型及其它地学模型,在济阳坳陷地区以遥感信息为主进行了微机综合油气远景预测,提出了若干远景区。实践证明,利用遥感信息进行构造分析的找油方法,对石油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它具有简便和勘探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油气化探是探索石油遥感勘探机理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然而获取油气化探试验数据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除涉及到地表各种地质,地貌条件外,还与地下油气藏的生、储、盖条件密切相关。本文在近年研究工作基础上,结合国内的一些典型实例,分析了油气化探效果与石油地质条件以及试验数据获取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In the overall tectonic set up of various coal basins of the Peninsular India, the Son-Mahanadi Valley coal basins of Central India have a unique disposition. The coal measures sediments of Peninsular India are developed along well defined E-W and NW-SE trending linear narrow belts. The Son-Mahanadi Valley basins represent the tract where NW-SE trending Mahanadi Valley basins seemingly merge with the major east-west trending Damodar-Koel-Son-Satpura alignment. Landsat data of Son-Mahanadi Valley basins in the four spectral bands (0.5 to 1.1 Micrometers) were used to pick up the lineaments which are possibly of geologic origin. Detailed analysis of lineaments were carried out with the help of three softwares. Diglin (to produce rose diagram) and PLLIN (to plot digitized lineaments to produce a map on any scale) by a Hewlett Packard 45 series microcomputer equipped with graphics screen, plotter, digitiser and floppy disc unit. Detailed analysis revealed a pronounced direction roughly, N 70°E which is present in the northern half of the area while N 40°W direction is present alongwith N 70°E in the southern half. These trends correspond to the NW-SE trending Mahanadi Valley and to the E-W trending Damodar-Son Satpura belt. The above clearly brings out the striking parallelism between the lineament trends in the basement and the overlying coal bearing Gondwana Sediments. This parallelism is suggestive of a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机载细分红外图像增强油气信息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和主分量变换对提取油气信息的作用以及处理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油气资源遥感技术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油气资源遥感技术的研究内容、理论、方法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了石油勘探各阶段遥感技术配套应用的主要目标。对隐伏信息传输机理进行了探讨。油气资源遥感技术的发展必然要求建立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 本文对其关键研究内容提出了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TM图像对火山口开口方向和玄武岩流向进行解译分析,圈定出玄武岩台地上的汇水盆地,从而确定了新生代玄武岩强富水区———找水目标区。  相似文献   

20.
石油勘探遥感技术经过十余年的实践和总结,无论在图像处理技术、地质应用水平,还是在基础理论及方法研究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践证明,遥感技术不但可以结合非地震物化探资料在区块评价等油气勘探前期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盆地油气勘探过程中,也能通过与已知油气田遥感特征进行类比分析,进行油气远景区预测。本文就是结合个几应用实例,概述我国东部油气区遥感应用的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