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利用两种资料处理方法,分别算出帕金森矢量系数 a,b 及转换函数的同相部份 A_r,B_r 和正交相部份 A_i,B_i 两种处理方法的结果是相近的.上述六种参量都很小,表明菏泽地区的电性结构相当均匀.两种结果似乎都出现了异常变化,在菏泽地震前后上述参量的数值减小.  相似文献   

2.
岩石圈流变结构的一种新的应变率约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目前存在的3种应变率约束条件(常应变率,常构造力,与应变率有关的构造力约束)进行了讨论,它们都不能真实地反映岩石圈内的应变率分布及实际观测.基于近几年GPS测量的研究结果,提出利用GPS实测应变率对岩石圈流变结构进行约束的新方法.对华北地区实际流变剖面的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克服了上述三种约束条件的不足,利用它所确定的岩石圈流变结构更为合理,在流变性质上较好地反映了与大地构造的对应关系,而且一定程度上反映岩石圈内各种状态参量及物质参量对流变结构的影响.同时还讨论了这种约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LEO GPS接收机仪器偏差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剑  吴云  熊晶  祝芙英  杨剑 《地球物理学报》2010,53(5):1034-1038
LEO GPS观测已成为空间电离层研究重要手段之一,通过GPS双频观测值获取的TEC则是电离层探测的一个重要参量,为获取高精度TEC需估计和消除GPS接收机仪器偏差(DCB).本文旨在探索一种全新的LEO GPS接收机仪器偏差的估计方法:基于电离层球对称的假设,利用CHAMP和COSMIC原始GPS观测数据,采用几何映射函数,通过最小二乘解算出GPS接收机仪器偏差.结果表明:(1)2008年1月份期间,通过上述方法解算的仪器偏差都较稳定,相比COSMIC网上发布结果,标准偏差都在0.6 ns以内;(2)COSMIC(轨道高度大约800 km)仪器偏差估计结果优于CHAMP(轨道高度大约400 km)的结果,原因为:对于不同轨道高度LEO GPS仪器偏差估计,其较高轨道高度的电离层球对称假设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核磁共振二维谱应用在储层流体识别与评价中具有快速直观识别流体类型、储层参数估算精度高的特点,使之能高效率的完成测井资料解释工作,然而拥有稳健、可靠及计算快速的反演方法是获取高质量核磁共振二维谱的关键所在.通过对二维核磁共振子空间类型反演方法的大量研究,在奇异值截断公式上进行了分析和改进,使得反演方程组的奇异值矩阵能保留下更多的奇异值,为反演结果的保真性奠定基础,并对其进行分组处理使反演方程组的条件数降低,从而提高求解的稳定性;在迭代计算中提出变参量迭代算法,使求解更合理、快速及高效.在数值模拟中,变参量迭代快速反演方法能够准确地还原30×30、60×80扩散弛豫二维构造谱,计算用时都在1分钟内;在油水试验中,变参量迭代快速反演方法反演出的扩散—弛豫二维谱能够正确识别所测流体类型,含油饱和度估算结果的相对误差为0.6%,绝对误差为0.79%.变参量迭代快速反演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得处理二维核磁共振数据,反演出的扩散一弛豫二维谱质量高,二维谱应用于解释中所得到的结论可靠性高,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地划分出重力异常,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和奇异值分解重建两种方法对昆明地区布格重力异常数据进行处理,实现了位场的分离.分离结果反映了不同深度和尺度地质体密度的不均匀性,从而较好地圈定了盆地,并揭示了几条主要断裂的空间延展特征.运用这两种方法对重力数据的处理都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漠河站、左岭站、富克站垂测仪数据和COSMIC反演的电离层资料,分析比较了太阳活动高年两种探测手段获取的电离层特征参量(NmF2、hmF2)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种方式获取的电离层对应特征参量相关性较高,且NmF2的相关性好于hmF2,同时相关性与纬度和季节有关.在地磁中纬度地区对应参量相关性较好,而在地磁低纬度受北驼峰控制区域相关性降低;在电离层赤道异常区域,春秋季、夏季对应特征参量相关性好于冬季.造成冬季相关性低的可能原因是,在跨越赤道中性风作用下,冬季电离层赤道异常区电子浓度梯度较大,造成掩星反演误差增大,致使两种探测手段获取的电离层特征参量相关性降低.  相似文献   

7.
冠层光谱的多项式分析及生化参量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冠层光谱的多项式表达模型和分解方法, 并将它用于反演冠层多角度光谱数据获取生化参量. 首先叙述了多项式表达的基本公式, 并分析了多项式的n阶项及系数的物理意义, 在此基础上给出完整的多项式表达模型, 以及反演多项式系数的分解方法. 通过对SAILH模型模拟的冠层光谱的分解, 多项式表达不仅能很好地拟合冠层光谱, 而且揭示了冠层的每一次散射对总反射的贡献. 以一次散射系数a10a01为例, 可以看到多项式系数很好地反映了冠层光谱中的热点现象及观测角度、叶面积指数和叶倾角的影响. 利用多项式表达与叶片模型PROSPECT的耦合, 建立了冠层生化参量反演模型. 分别利用两种不同的冠层模型(SAILH模型和4-SCALE模型)模拟了冠层多角度光谱数据, 然后以多项式表达+PROSPECT模型反演, 以提取生化参量, 都取得了理想的结果. 在此基础之上, 利用实测的玉米冠层多角度光谱数据, 也获得了较为准确的叶绿素含量反演结果. 说明多项式分析提供了不依赖于特定冠层模型而反演生化参量的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航空磁测中飞机的飞行高度通常不是一个平面,曲化平处理可以消除观测面起伏的影响.在进行多参量(例如测量的磁场及其三轴向梯度)测量时,可以研究综合利用测量磁场的多参量的曲化平处理方法.本文通过模型计算,利用梯度转换的法向导数通过边界元方法进行曲化平处理,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充分利用磁场梯度反映磁场在各个方向上变化率的作用.对综合利用磁场及其梯度进行曲化平处理给出了一个思路.该方法原理清晰,程序实现简单.  相似文献   

9.
基于法国DEMETER卫星等离子体分析仪和Langmuir探针观测到的原位等离子体参量, 研究了参量随纬度变化、 空间插值、 空间差值、 滑动中值、 相关性分析等5种异常提取方法, 并将这些方法应用于2006年1月—2010年4月期间国内6.0级以上、 国外部分7.0级以上29次地震的震例分析中. 由于等离子体参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因此对于震中附近的轨道数据大于等于2个参量出现异常时, 本研究才将其视为震前异常. 通过研究发现, 29次地震中有15次出现电离层原位等离子体参量的震前异常, 异常时间大约为1—7天, 震中东西两个方向均可能出现异常, 但异常区域多偏向磁赤道.   相似文献   

10.
研究的问题是地震危险性参数的统计估计,重点是最大区域震级Mmax及未来时间间隔T内最大震级Mmax的估计及其分布的参量分位数,提出了两种估计:最小方差的无偏估计和贝叶期估计。作为一种实例,已将上述方法应用于加利福尼亚和意大利的Mmax及相关参数的估计。  相似文献   

11.
1983年菏泽5.9级地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3年11月7日山东省菏泽县发生5.9级地震。其地震类型基本属孤立型。这次地震有下列特点:无直接前震,余震次数很少且能量衰减快;余震震源位置集中且早期余震有成组成对出现现象;等烈度线畸变,内圈等烈度线有北东和北西两个长轴方向。本文还对这次地震的性质,破裂方式等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2.
刘蒲雄 《地震学报》1988,10(3):236-246
1977——1984年,华北南部连续发生了溧阳、邢台、菏泽、南黄海四次六级左右地震。分析表明: 1)这些地震均位于华北块体南边界构造网络的节点上; 2)唐山大震的发生引起块体南边界断裂带的活动加剧,并伴随应力重新分布,导致上述地段应力加强和周围广大区域应力下降,形成了有利于这些地震孕育的应力场背景; 3)当网络上某一个薄弱点发生破裂后,会引起应力再分布,从而影响着下一次地震的发生,这种快速的应力调整过程,对于中强地震的能量积累和它们的成组发生起了重要作用。研究地震现象在时空上的相互作用过程,对于地震的中短期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锜 《地震学报》1988,10(1):49-57
利用菏泽地磁台二年半时间内198个地磁短期变化,首先用快速傅里叶变換法求出其离散傅氏谱,然后用最小二乘法得到其转换函数。分析表明,尽管转换函数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计算方法引起的一定误差的影响,但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前后的异常变化是明显的。通过与某些干扰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和统计检验认为,这一异常变化可能是与这次地震有关的前兆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使用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和提取地磁局部异常的方法,对菏泽5.9级地震前后地磁场的变化进行了再研究。结果表明:该次地震前,菏泽及其附近地区存在地磁短周期成份的异常变化和地磁基本场局部异常。这些异常和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小震活动及其它一些前兆异常出现的时间同步,形态相似。  相似文献   

15.
According to data presented by YU.A. Kosigin, 84% of all endogenous mineral deposits are in some direct or indirect relation with the fractures of the earth's crust. Therefore the discovery and the study of the spatial disposition of the fractures is the most important object for geophysicists. Abyssal fractures are of particular interest. By geophysical methods one can find the geometrical parameters of abyssal fractures such as their extent, the depth of formation, the breadth of the zones, and the amplitude of the relative displacement of separated blocks. The methods determining these parameters are widely known. A calculation of the difference in the levels of the erosion cuts of the blocks are of particular interest under shield conditions. A method to calculate this difference by gravity interpretation of “step” anomalies and by using the gradient model of the earth's crust is proposed. A comparision of the results of gravimetry and magnetometry with those of deep seismic soundings shows that the fractures of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order in the Ukrainian shield cut the earth's crust and part of the upper mantle so they can be qualified as abyssal fractures. In the Ukrainian shield the spatial regularities of the fractures determined by geophysical methods can be used for the prognosis of the ore deposits.  相似文献   

16.
在对郯庐断裂带南段3条韧性剪切带中糜棱岩及围岩进行矿物组合、结构构造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对长石矿物进行了多项分析测试,发现长石成分及其结构状态参数的变化与构造应力场的构造作用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随剪切变形作用的加强,长石矿物的结构状态参数呈增大趋势,矿物单位晶胞的体积和斜长石中Si/Al比值随之减小;长石的变形指数(Iss)和斜长石中的钙长石分子(An)与岩石的变形强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些研究结果为探讨构造变形场中矿物岩石的变形 变质作用提供了一种简捷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震源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万琴  魏光兴 《地震学报》1989,11(3):282-290
本文用178个国内外地震台的P波初动符号,作出山东省菏泽地震(Ms=5.9)的断层面解,并用广义瑞雷波方向性函数得到这个地震的破裂方向为北东,破裂速度和破裂长度分别为0.6 km/s和3 km.由瑞雷波谱得M0=1.71020Ncm.这次地震发生在菏泽地震巢的西南端.震前几个月,地震巢的地震活动处于平静期.与此同时,据大地测量资料表明,在地震巢及其附近平均隆起2mm.我们推测震前地震巢及其附近存在断层蠕变,使得应力弱化,从而使其西南端的震源区应力增加而发生5.9级地震.   相似文献   

18.
利用高频返回散射技术探测远地核爆炸电离层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叙述利用高频返回散射技术探测我国1976年的一次低空大当量核爆炸电离层效应的结果。返回散射探测设备设于离爆炸点2205km的新乡。本文得到了核爆炸产生的附加电离区和电离层扰动的参数。这些结果与爆炸区附近其他手段观测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9.
As a part of the north-south seismic zone in China, a lot of M6.0-7.2 earthquakes have occurred in the margin faults of the Minshan block in history. This work attempted to characterize the geometry and activity of the north section of the Minjiang fault in this region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s, geologic and geomorphic investigations, micro-geomorphic surveys, and trench excavation. The results show left-lateral-slip and Holocene activity of this structure. Along it, the offset landform has a continuous linearity on Ⅱ terraces near the Chuanpan village. The vertical height of the fault scarp measures 3.1 meters, which is almost the same as the accumulative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the gully. The accumulative horizontal shortening due to faulting is 3.0 meters. Calculation using the model of displacement-dependent characteristic earthquakes shows both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o-seismic displacements and the horizontal shortening amount are about 1.0 meter. While strata dating suggests that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slip rates are all about 0.7-0.9mm/a, and the horizontal shortening rate is approximately 1.0-1.1mm/a. The excavated trench, perpendicular to the fault trace, reveals low-angle thrust dipping in 260åt 29°. From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fault, colluvial wedge and stratigraphy ages, three palaeoseismic events are identified from youngest to oldest at 0-295a BP, 1 405-1 565a BP, and 2 750-2 875a BP, respectively, with recurrence intervals 1 110-1 565 years and elapsed time about 0-295 years。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gnitude and active parameters,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northern segment of the Minjiang fault is capable of generating M7 or greater earthquakes. Now it is in the process of stress accumulation, having a certain seismic risk.  相似文献   

20.
高孟潭 《地震地质》1993,15(4):384-388
剖析和比较了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综合概率法)和地震构造法的结果,认为,不能简单将构造法的结果作为概率法的上限,也不能确定在10-4的概率水平上,概率法结果就比构造法结果大,因此评定核电厂极限安全地震应同时使用构造法、概率法和其它方法,并取各种结果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