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昌43—8井是位于西昌断陷盆地昔格达层中的一口45米深的地震观测专用井,采用连续自记仪进行水位观测,平常反映大气降雨和固体潮的变化。木里地震前四个月现打破正常年动态周期变化的中期异常,震前几天的固体潮曲线被破坏,水位突然上升6厘米。  相似文献   

2.
将尹祥础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理论和方法到地睛水位潮汐资料计算中,从岩石的应变与应力的非线性响应分析了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物理机理、从理论上论证了可以应用地下水位观测资料来计算加卸载响应比,并研究出利用地下水位对固体潮响应来计算加卸载响应比的方法。以此方法计算了山东省莒南井Lu-14水位的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分析了1995年苍山5.2级地震瓣后井水闰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短临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3.
重力固体潮信号包括能量相对强的日波、半日波分量,和能量相对弱的长周期波分量.为了在能量差异大的谐波分量中,有效提取地震场景下的异常信息,本文根据重力固体潮信号的产生机理,提出了一种重力固体潮信号正交分解模型,将强弱不同的潮汐谐波分量,分解到不同的正交方向.同时利用一种新型智能优化算法,改进独立成分分析方法,有效分离出重力固体潮信号中对应于不同正交方向的独立成分.对独立成分分量的谱相关分析,可以揭示各谐波分量的调制关系,地震场景下的谐波分量间存在异常的调制信息.但自相关运算会使强的分量更强,而弱的分量更弱,湮没弱的异常调制信息.因此,本文采用独立成分间的互相关谱,可以更完整地提取出潮汐谐波的异常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云南的地震实例分析,提取出重力固体潮信号中异常的调制信息,并引入了理论计算值做参考,凸出了实际重力固体潮信号中存在明显的异常信息,发现长周期谐波分量的误差率远远大于日波、半日波的误差率,说明相比于日波、半日波,长周期波能更好的反映重力固体潮信号存在的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4.
对忻州XZ-2井气压系数的确定、排除气压干扰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收到了较好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该井孔排除气压干扰后的正常水位动态为一条在稳定水位背景上叠加出现的水位固体潮变化曲线。为识别水位异常,找到了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唐吉阳 《地震研究》1991,14(2):113-121
本文对澜沧—耿马大震周围井孔水位记录曲线及数据进行了有关处理和分析,结果认为:①思茅井、景谷井水位微形态有四种类型,其中阶变形态和不规则形态有一定前兆意义;②水位后半日波峰时变化对大震有异常反映,波幅异常意义较小;③大震前近场井水位潮汐波因子有较明显的异常。  相似文献   

6.
某些大震前本溪井水位会出现固体潮畸变现象,其出现时间与地震前驱波十分相似。多在震前一个星期以内,而其形态和到时也较为清晰。本文分析探讨了水位固体潮畸变的形态与特点、与震前水位趋势性异常及同震阶跃现象的关系,引起水位固体潮畸变的其它干扰因素排除方法,并对进一步利用多井震前固体潮畸变资料进行震前定位的可行性做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井水位观测系统作为一种天然的体应变计,我们可以把固体潮理论值作为观测井的输入值,以维尼迪可夫调和分析结果的半日波M2波群的振幅比作为井水位观测系统的灵敏度,其倒数即为观测格值,然后就可将井水位观测转换成体应变值。本文以汤坑井为例,计算分析了由印尼远震、汶川地震、台湾地震共三种地震类型对汤坑井水位所激励的水震波,结果显示,所记录到的水震波是叠加在体应变固体潮背景上的一种阶跃,对三种地震类型都分别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响应,体应变固体潮响应幅度最高可达10^-7,体应变响应幅度与地震能量成正比,响应延迟时间与震中距成正比。  相似文献   

8.
调和分析方法求得水位较重力固体潮的时间滞后△t,兖州、豫49、北京塔院及鲁14井分别为18.2、8.4、9.2和22分钟左右,这对研究地下水和地壳应力应变的关系及消除固体潮对水位的影响将起重要作用。用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兖州、塔院井近一个月的时值水位,较好地消除了诸因素对水位的影响,求出的残差△(t)曲线呈随机波动。剩佘标准差S分别为6.80和6.56毫米,在无区域应力引起水位变化的情况下,落在2S范围之外的点仅占2.6-3.4%。对逐步回归方法在深井水位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各自变量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详细讨论,作了较严格的精度和稳定性检验。  相似文献   

9.
承压井水位固体潮M_2波海潮负荷改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Schwiderski全球海潮模型,采用积分格林函数方法计算了海潮M2波的应变负荷潮。通过调和分析和残差计算,对京、津、唐地区的7个承压水位观测井的水位固体潮M2波进行了海潮负荷改正。计算结果显示,观测井水位M2波潮汐因子和相位漂移的标准偏差分别由改正前的2.263和24.57°降低到0.898和3.58°。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东部地区的潮汐测量结果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唐九安  常千军 《地震》1995,(3):252-259
文中介绍甘肃省东部地区1985年以来在重力、倾斜、水平应变和水位等固体潮方面的测量概况,给出了各台(项)全系列观测资料作整体调和分析计算的潮汐参数,分析了液态地核共振效应对重力、水平线应变和水位固体潮周日波潮汐因子的影响以及地壳构造横向不均匀性对倾斜固体潮潮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兰州重力仪、石英水平伸缩仪和甘06井等水位井的结果清楚地显示出液核共振效应对K_1波振幅的缩小作用和对ψ_1波振幅的放大作用,且重力和伸缩仪NS向结果所揭示的地球模型更接近莫洛金斯基的地球型Ⅱ;倾斜固体潮潮汐因子的实测结果明显地受地壳构造横向不均匀性影响,其中水管倾斜仪受影响的程度又明显地大于水平摆倾斜仪,兰州和宕昌两地南北向的非均匀性明显大于东西向,而宕昌地区的非均匀性又明显大于兰州地区。  相似文献   

11.
密山井水位动态的变径观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龙江省密山井进行了三种不同井径下的水位固体潮与水面振荡的对比试验观测。排除了水位的趋势变化与气压影响之后,水位的固体潮系数(Bg)表现出随井径的缩小而变大的趋势,水位振幅的放大率也表现出随井径的缩小而变大的趋势。因此,笔者认为缩小观测井上部水位变动段的直径,有可能提高地下水位观测井的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12.
使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将水位观测数据分为高、中、低等3个频率分量。高频分量可以用来识别和研究包含同震响应在内的高频事件;中间频率分量包含固体潮的半日波、全日波信号;低频分量则反映观测数据的长期趋势性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将该方法应用于张道口-1井和新10井的水位观测分钟值数据,从处理后得到的高频分量中识别出31次7级以上地震的同震响应,定量地分析了其最大振幅随震中距和震级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调和分析的方法,处理了全国地下水观测井网中18口井孔的水位和气压资料,求出了水井水位中固体潮体应变各分波群的潮汐系数和位相滞后,对这些结果作了分析和讨论。重点对映震能力较好的滇01井潮汐系数及位相滞后这二个参量与地震的关系,作了较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1985年8月23日,新疆乌恰发生了Ms7.4级地震,临震前,吉林省蛟河井水位出现十种异常,对其形态、幅度、持续时间等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水位固体潮系数、降雨与水位之间的比值可做为判别地震前异常的指标,扼要地阐述了诸异常的关系,对远震效应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1986年8月16日德都4.8、5.5级地震前白城ZK6井的水位微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震前该井水位固体潮发生了畸变,水位气压系数亦发生变异,水位风压出现了负异常,各因子的变化同水位自身演变规律有关,这为用单因子或多因子预报地震,找到了地震短临异常的特征,可供地震预报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运用加卸载响应比方法,计算和分析了山西省2008年以来数字化地下水位固体潮观测数据,并选取大于2倍加卸载响应比值作为异常判定指标,将山西及周边地区发生的ML≥4.0地震的参数与井水位固体潮响应比异常变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山西地区9口数字水位观测井的地下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异常变化与附近的地震活动存在不同程度的对应关系。从而说明,利用井水位固体潮观测的加卸载响应比是一种能有效识别和提取地震前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连续小波变换中各尺度系数间存在较大相关性的特点,建立协方差矩阵,用主成分分析法去除各尺度系数间的相关性,提取原信号中的主要频率成分。利用给定样本信号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同时,作为应用,利用该方法提取出重力固体潮信号中的半日波分量和日波分量,为信号特征频率提取提供了一种可行和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处理分析了抚松地震台2007~2009年水位数字化观测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和调和分析计算,得到了该井的气压影响系数和水井的振幅因子及相位滞后的结论,讨论了汶川地震前的固体潮异常变化,并对该井的效能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9.
鲁32井水位原始曲线难以判定地震前该井含水层系统的应力状态是否发生变化,采用类似Nakai拟合模型,计算水位观测数据体应变固体潮响应振幅因子比,结果表明,胶东半岛及海域发生的ML≥3.9地震前均出现高值异常。与地震活动参数对比分析,发现鲁32井200 km范围内ML≥3.9地震前,水温观测数据动态变化幅度及频度明显较高。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位微动态资料的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位动态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含水岩体应力-应变造成的地下水动态(即微动态),不能单纯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进行分析,我们从其他学科引入一些方法,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当分离水位趋势变化和短周期变化时,用别尔采夫滤波方法;当分析并排除影响水位动态的相关因素时,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水位固体潮的若干潮波时,用调和分析方法;综合预测水位动态,寻找异常时段时,用多道维纳滤波方法。最后,通过北京塔院井水位观测的具体震例,来说明资料处理对了解水位的正常动态、异常动态,提取地震前兆信息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