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预报一次地震预期的破坏,不仅必须考虑到这次地震的震级和位置,而且要考虑到震中区人口密度和建筑物的类型。经济发展迅速的地方,彼此类似的地震的这些因素会有相当大的变化。本文旨在阐明如何利用该地区以前的经验来评估未来的地震破坏。本项研究选择的地区位于 N34°和43°及 E19°和14°之间。在包括希腊和土耳其的这一多震区,大的浅源(<大约15公里)和中深源(>70公里)地震影响着分布在一个人口密度  相似文献   

2.
小金5.0级地震的主要破坏区沿抚边河分布,等烈度线总体轮廓呈“猪腰”形,其长轴方向为北25°西。极震区(白果坪Ⅶ°)内的房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或损坏;Ⅵ°、Ⅴ°区内的房屋大多在1989年5.0级和6.6级地震破坏或损坏的基础上震害加重。  相似文献   

3.
南黄海地震区的地震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纬31°—35°、东经119°—125°范围内的南黄海地震区,中强地震活动频繁,这主要是由一组北北东向和北西—北西西向共轭走滑活动断层及张性铲形活动断层引起的,该区内的中强震活动具有准周期性,震中呈东移趋势,区内地震在原地或同一构造部位重复发生的概率比较高,且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其中,海域地震强度明显高于陆域地震,在第Ⅲ、Ⅳ地震活跃期内,中强震主要发生在北纬33°±1°、东经121°±1°所在的南黄海海域的南部盆地,本区第Ⅳ活跃期内中强地震的活动水平与近期内中小地震的活动水平相当,同时,海域地震还具有成丛性及57 年、6 年的节律,地震震中具有南北迁移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1992年4月份在首都圈(38.5°—41.0°N,113.0°—120.0°E)范围内,共发生 M_L≥2.0地震17次,其中2.0—2.9级地震16次。震级最大的是4月24日渤海 M_L3.0地震。地震活跃地区主要集中在唐山、大同两个老震区。参见下表。  相似文献   

5.
1989年、1991年四川西北高原上的小金县两河口地区相继发生了震级分别为5.0级、6.6级和5.0级的三次地震,其后,只有数量很少的余震。在6.6级地震的震中区内发育了一组与北30°西方向的地震断层,地震等烈度线长轴呈近于直交的北50—60°东张扭性地裂缝带。在对震区地震地质,宏观破坏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判译了该区航、卫图象后发现,1)该震区的最新构造格架是由北30°西和北50°—60°东的两组相互交叉的断层或线性构造构成的网格状基本构造格局。2)但控制该区地震孕育,迁移和发生的却只是经历过多次构造作用的北30°西方向断层带;3)北50°—60°东向的地裂缝只是追踪同方向的晚期断层或线性构造生成的地裂缝带。因此今后对震区及附近作地震预报,烈度区划及防震、抗震等工作时,应注意的重点仍然是北北西方向的断层带及断层带延伸的端部地区。  相似文献   

6.
1993年3月份,华北地区(33.0°—42.0°N,111.0°—125.0°E)共发生ML≥3.0地震7次,其中最显著的事件是3月28日黄海发生的M_L4.9地震。本月地震活动集中在辽东半岛和渤海湾地区(参见下表)。  相似文献   

7.
1999年震情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全球地震活动概况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 ,1 999年全球发生 7级以上地震 2 1次 (表 1 ) ,最大地震为 8月 1 7日土耳其 7.8级地震 ,其次为 9月 1 6日台湾南投 7.6级和 1 0月 1日墨西哥南部沿海 7.6级地震 (图 1 )。  表 11999年全球 7级以上地震目录序号月日时 分 秒纬度经度地点     震级0 10 2 0 70 5 47 49.7 12 .1°S 16 7.0°E新赫布里底群岛北 7.20 2 0 30 82 0 2 5 48.45 2 .2°N 15 8.2°E堪察加 7.30 30 32 0 18 47 48.2 5 1.4°N 177.9°W阿留申 7.00 40 40 5 19 0 8 0 3.80 4.8°S 15 0 .7°E巴布亚几内亚 7.…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模式识别方法的原理及其在综合地震预测中的实用性与可行性。文中以华北和西北地区为例,提取了中强地震前的前兆与地震活动异常特征,根据计算结果估计,未来两年内在西北甘青交界武威—西宁以西(37°—38°N,101°—102°E)范围内可能发生6级地震的预测意见。  相似文献   

9.
构造地震与塌陷地震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林怀存  王保平 《地震学报》1990,12(4):448-455
本工作利用鲁中南台网的记录资料。台站分布在北纬34.5°—37°,东经115°—119°5。该台网所使用的仪器均为64型、65型和DD-1型短周期地震仪。仪器放大倍数在3万—16万倍,仅有个别台站的仪器放大倍数较低(4千倍)。该台网有20个台站组成,平均台距约55km。在资料选取方面,考虑到尽可能减小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介质影响。本文选用了7个构造地震(表1中1—7号)和4个塌陷地震(8—11号),其震级在ML=2.6—3.4之间,震中位置大部分分布在北纬34.5°—35°,东经117°—117°40′范围内。仅有一个地震的震中位置较分散(表1中的编号3)。震中位置采用和达、高桥、石川  相似文献   

10.
华北地区(38°—42°N,111°—125°E)于1993年4月份共发生 M_L≥3.0地震9次,其中8次地震集中分布在华北的东北部,即辽东湾—渤海地区,两次最大的地震均发生在辽东半岛一带,震级均  相似文献   

11.
1993年1月份在首都圈(38.0°—41.°N,113.0°—120.0°E)范围内,共发生 M_L≥2.0地震10次,震级最大为1月6日河北蔚县东南 M_L3.1地震。地震活动基本正常(见下表)。  相似文献   

12.
1992年5月份在首都圈(38.5°—41.0°N,113.0°—120.0°E)范围内,共发生 M_L≥2.0地震17次,其中2至2.9级地震15次,3至3.9级地震2次,震级最大的为5月15日滦县北 M_L3.7地震,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13.
1.1966年至1987年华北M_s≥5.5级地震取自中国地震目录和中国地震台网观测报告以及1981—1987年辽宁省地震局公布的国内5.0级以上地震简录;辽西M_L≥2.0级地震取自辽宁省地震局1970—1987年地震目录和中国东部地震目录。 2.华北和辽西的划分及华北M_s≥5.5级地震分布 文中所说的华北范围大致为北纬31°至43°,东经105°至123°(不包括海洋地区);辽西为北纬40°至42°30′,东经118°至120°并用斜线表示,详见图1。  相似文献   

14.
1992年11月份在首都圈(38°—41°N,113°—120°E)范围内,共发生 M_L≥2.0地震14次,震级最大为11月9日河北陡河 M_L3.3地震。地震活跃地区仍为唐山老震区。(见下表)  相似文献   

15.
华北地区(33°—42°N,111°—125°E)1992年6月份共发生 M_L≥3.0地震9次,无M_L4以上地震发生。与历年月活动水平相比,本月地震活动频度和能量释放基本正常。(见下表)  相似文献   

16.
1993年6月份首都圈(38.0°—41.0°N,113.0°—120.0°E)范围内,共发生M_L≥2.0地震23次(见表),其中2—2.9级地震19次,有4次3级以上地震,最大震级为M_L3.4。  相似文献   

17.
1992年9月份在首都圈(38.5°—41.0°N,113.0°—120.0°E)范围内,共发生10次M_L≥2.0地震,其中震级最大为M_L2.5,无3级以上地震发生。本区总体地震活动水平仍持续偏低,请见下表。  相似文献   

18.
1992年7月份在首都圈地区(38.5°—41.0°N,113.0°—120.0°E)范围内,共发生 M_L≥2.0地震9次,其中小于等于2.5级地震7次,震级最大为7月22日宁河 M_L4.9地震,活动水平相对偏低(见下表)。  相似文献   

19.
1985年乌恰7.4级地震形变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5年乌恰7.4级地震在克孜勒苏河谷阶地上出现地表形变带,主要由地震陡坎、地震断层、地裂缝与挤压脊等形迹组成。长约15公里,最宽达800米。分布形态为一向东北突出的弧形形变带。逆断层走向近东西,倾向160°—210°,倾角30°左右,最大水平倾向断距约2米。正走滑断层走向340°—350°,倾向北东,倾角80°—88°,最大右旋水平位错为1.55米。走滑逆断层走向为280°—305°。倾向西南,倾角30°左右,最大右旋水平位移1.25米。挤压脊多呈东西向分布,最大缩短距离为0.4米  相似文献   

20.
1992年3月份在华北地区(33°—42°N,111°—125°E)范围内,共发生 MP_L≥3.0地震6次,其中最显著的事件是3月26日黄海发生的 M_L3.8地震,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