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朱毅 《浙江地质》2009,(6):30-31
2009年是“扩内需、保增长”的决战年,也是杭州市下城区推进“品质下城三年行动计划”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优化。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结合下城区土地管理现状,就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谈几点初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目的是在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研究引领经济转型升级项目和民生项目的优选方法,为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技术支撑和依据。运用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等开展研究,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中建设用地项目优选的基本原则、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并以浙江省某市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为例,对建设用地项目优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中建设用地项目优选应遵循有利于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项目优选指标的可获取性、综合性等原则,可考虑项目用地类型与面积、建设用地项目性质类型、建设项目用地集约化程度、建设用地项目的前期准备程度等因素作为优选指标,通过权重平均法计算项目优选综合指标值。实证研究表明,优选结果符合实际,技术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3.
《浙江地质》2010,(1):25-26
在近日召开的江苏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省长罗志军要求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江苏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梁保华指出,要着力提高开发区集约发展水平,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步伐。支持国家级、省级开发园区整合分散资源。  相似文献   

4.
原风翔 《河南地质》2014,(11):21-21
焦作市解放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总面积62平方千米,总人口28万人,是焦作市商业中心,耕地资源十分有限。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土地供应不足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焦作市解放区树立了以"亩产论英雄"为核心理念的新思路,用计算单位土地亩均效益的方法来引导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不断深化、探索和创新,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土地布局优化的手段,提升用地效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5.
《浙江地质》2011,(8):32-32
日前,安徽省政府第77次常务会议通过进一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加快建立破解用地供需矛盾长效机制,推动该省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当前该省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期,正值“十二五”开局的黄金机遇期,全省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供求形势严峻,坚持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6.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近20年经济快速发展使松江的可利用土地日趋紧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极为重要和紧迫。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形势下,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是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浙江地质》2010,(10):27-28
2009年11月,在省政府整合提升省级经济开发区的政策推动下,桐庐经济开发区进行了规划、项目、土地、政策、基础设施等全方位的整合提升。省级经济开发区如何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开发区管委会结合实际,着重从项目引进、项目建设、项目投产和履约清理等四个方面,严格依法用地,强化规范管理,促进开发区提质增效,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土地资源的投入产出比。  相似文献   

8.
漯河市辖两县三区和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总面积403.86万亩,是地域较狭窄的平原市。面对经济高速发展、供需矛盾加剧的严峻现实,我们坚持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破解土地供需矛盾、缓解用地压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作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的顺利推进,金乡县土地供应“瓶颈”制约矛盾日益突出。该文对全县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对策与措施,必将更好地推动全县经济与社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上海建设用地规模已接近极限,产业发展不能单纯依靠增量土地投入。本文在总结分析目前郊区建设用地现状基础上,就如何促进土地进一步高效利用、经济可持续增长、产业用地政策配套完善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方式转型、法律法规的缺陷及完善相关体制等方面,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问题进行探讨,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菏泽市牡丹区针对区内人均耕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不足,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发展急需增加用地日益突出的矛盾。本着"盘活存量,集约用地"的原则,牡丹区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较好地拓展了项目落地空间,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了土地利用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3.
重点建设项目特别是交通、能源、水利、民生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事关国计民生和发展全局。加快实施重点建设项目,有利于提升社会发展水平,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确保全省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积极为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提供保障服务是国土资源系统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重大决策和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经济工作主线的重要工作举措,也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全国各地普遍面临建设用地紧张的局势。文登市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面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规划用地结构,掌握节约集约的管理方法,创新体制,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制,保护和利用好每寸土地,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方法对促进县级市如何做到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文杰 《河南地质》2012,(11):29-29
随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和郑汴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中牟县的区位优势日益突出。中牟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提出了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引领,推动“三化”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如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成为摆在中牟人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中牟县从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近日下发《关于积极支持台资企业发展的通知》,对台企用地实行“优待”,为推动鲁台经贸合作提供用地保障。全省将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引导和统筹,充分利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有利时机,对全省33个台湾园区和重大台资项目用地,纳入当地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17.
以“两退两进”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低效利用建设用地二次开发,是近年嘉兴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借力省、市政策文件的强劲东风,我市“两退两进”工作已从个别案例到全面开花、从单点突破到共谋破题、从摸着石头过河到综合施策,已发展为全市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重要抓手。截至2012年底,全市通过闲置低效土地收回、关停淘汰、梯度转移、兼并重组、“退二进三”等多种途径,共腾退低效利用建设用地10151亩(未经验收)。通过实施“两退两进”工作。腾出了发展空间,优化了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18.
侯颖 《山东地质》2010,(3):56-59
菏泽市国土资源局在学习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在挖掘土地潜力上下功夫,寻求突破口,通过向节约投资要效益、向低效用地要效益、向标准厂房要效益、向调整结构要效益、向集约用地要效益、向压缩用地面积要效益、向闲置土地要效益、向废弃未利用土地要效益、向旧村改造要效益九条措施破解了土地制约瓶颈,缓解了用地矛盾,确保了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大连地处丘陵地带,人均用地仅0.24公顷,远低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突出的人地矛盾严重制约着大连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决定了大连的发展必须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多年来,大连市委市政府把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初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模式,保障和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高速发展,济宁市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城区用地结构不合理,整体容积率较低,村庄建设用地量大,采煤区塌陷所引发的人地矛盾,后备资源日益匮乏等土地利用问题凸显。该文通过对各类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提出了统筹城乡用地结构,严控建设用地规模,盘活存量用地,发展区域产业,优化利用土地资源等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