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应用地质、地球化学、数学地质综合方法,对水泉沟金矿田进行成岩成矿作用研究,探讨这个在我国首次发现的与偏碱性岩有关的金矿之成因机制,建立其成矿和找矿模型,从而对这种金矿新类型提供了较丰富的地质资料,也为该区进一步找矿提出了方向和标志。  相似文献   

2.
用综合信息矿产资源定量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系统研究了辽宁水泉金矿矿规律及控矿因素,特别是对控矿构造征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建立了研究区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对水泉金矿的区域成矿远景和深部成矿远景进行了综合预测。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金矿资源丰富,矿床类型多样,其属陕西的优势矿产之一。金矿产地主要分布于西安、宝鸡、渭南、汉中、安康和商洛等市所辖之陕南秦巴山区。以近年来完成的《陕西省潜在矿产资源评价报告》为基础,笔者系统收集和整理了陕西已有金矿地质资料,总结了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及时空分布规律;采用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和方法,对金矿资源潜力进行了预测。划分预测工作区11个,圈定金矿找矿远景区56个、重点找矿靶区45个,预测2 000 m以浅潜在金矿产资源4 477 918 kg,可利用潜在矿产资源2 248 102 kg。其研究成果和认识可作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金矿勘查工作部署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火山活动与金矿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火山活动不仅对铁、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金矿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多年在火山岩分布区的工作的整理大量国内外大型超大型矿床矿田地质资料,深切地认识到火山作用在金矿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本文将从金矿床地质成因类型划分及其规模和资源量、各类型矿床的地质条件分析来说明这一认识,并初步总结了找矿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标志,试图来推动火山岩地区金矿找矿工作。由于陆相火山岩金矿较为直观,因此本文着墨较少,而着重说明海底火山活动与金矿形成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辽西—冀东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金赋矿地层中金的元素分布研究及金矿源层(岩)成矿作用的分析和总结不同类型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地球化学找矿分类,建立了金矿体地球化学找矿模型,提出了今后金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
陈秉祥 《甘肃地质》2008,17(1):54-59
在系统阐述竹子沟金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建立了竹子沟—马坞一带金矿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式,并通过对代表性已知矿产的综合研究,对该地区金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黄培 《贵州地质》2003,20(3):132-134
在黔东的天柱、锦屏、黎平、江口等县,金矿资源较为丰富,成为我省近10年的采金热点地区。笔者通过对黔东金矿多年的资料积累,在初步分析该区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与地球物理化学诸因素的基础上,认为黔东金矿的成矿条件良好,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
根据1:20万区域化探填图数据,从黔西南金的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分析出发,应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和方法预测金矿远景资源量,分析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标志和评价准则,探讨金的成矿条件和找矿方向。综合分析认为,黔西南金的成矿条件优越,成矿物质来源丰富,资源潜力巨大,尚有较大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介绍了陕西宁强某地火山岩型金矿的地质特征,扼要论述了金矿形成的地质条件,对金矿的成矿规律、找矿方向作了初步探讨,以期对该类型金矿的地质找矿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山东郭城金矿的地质特征,对X-荧光法和伽玛能谱法在层间滑动角砾岩型金矿找矿预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讨论,并把现场测量结果与地质研究紧密结合,指导找矿预测,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素雅  陈建平  刘畅 《江苏地质》2023,47(2):166-174
应用地质、化探、物探、遥感等手段和资料进行多元信息成矿预测已成为找矿工作的重要方法。以贵州铜仁地区锰矿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与成矿相关的多元信息,建立区域找矿模型;运用GIS技术对多元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并提取有利成矿信息,形成找矿标志专题图层,构成找矿预测指标集;利用证据权重法建立锰矿综合预测模型,结合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已知锰矿床(点)等因素,确定找矿有利地区,并圈定7个远景区,为发现大规模锰矿产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应用多元综合信息找矿预测的证据权重模型的基础上,圈定了找矿有利地段,运用以地球化学数据为依据的面金属量法,充分考虑成矿物质来源之外的地质因素的影响,对预测远景区内铅锌矿潜在资源量进行估算,从量的角度表明该区铅锌矿资源潜力。本次资源潜力预测确定了3个远景区级别,共圈定13处远景区,其中包括目前尚未发现矿产地的I、Ⅱ级远景区共6处。  相似文献   

13.
北祁连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海相火山成因铜多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带,位于该区东段的白银矿田内产出有多个大型-特大型VMS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在该地区铜矿床成矿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提取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地球化学等多元找矿信息,构建了白银矿区及外围铜矿床的证据权重找矿模型,利用后验概率圈定出找矿远景区,按照各找矿远景区相对成矿可能性的大小和各找矿标志将远景区分为Ⅰ、Ⅱ、Ⅲ3级,各级找矿远景区各3个.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化探异常提取方法对埋深较大的隐伏矿床的弱异常难以突现,文章选择云南巧家茂租铅锌矿区作为研究试验区,将遥感影像信息与勘查地球化学方法相结合,通过对渗滤异常特征进行研究,选择有利的指示元素,运用地球化学多元分析,实现对渗滤异常的弱异常信息进行增强。该方法对主攻矿床类型明确,探测深度及找矿难度较大的地区的找矿工作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白德胜 《地质与勘探》2021,57(2):241-253
河南省西部小秦岭地区是我国非常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区,区内豫西董家埝银矿为构造蚀变岩型矿床,是河南省西部董家埝地区小河花岗岩体南缘上发现的首个银矿床,为近年来该区域取得的重大找矿进展,其矿床规模达到大型。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勘查技术方法获得的多元信息,提高了异常解释精度和可信度,为董家埝矿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充分有效的找矿思路。其找矿流程和勘查模式为:(1)1∶50000水系沉积物异常圈定找矿靶区;(2)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及激电中梯测量缩小找矿靶区,确定断裂构造含矿性;(3)地表槽探工程控制浅部构造蚀变带和矿(化)体;(4)激电测深方法查明深部构造蚀变带和矿(化)体延伸特征;(5)布置钻探工程验证深部矿体;(6)音频大地电磁测深了解更深空间内构造蚀变带和矿(化)体分布状态,预测找矿远景。以董家埝银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元信息特征为基础,总结和建立了该矿床找矿模式、模型,以期为矿区外围或相似地区进行类比寻找同类型银矿床提供借鉴经验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延边东部金铜矿化区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焦玉凯 《矿产与地质》2008,22(2):158-163
珲春东北部金铜矿化区与古生代、中古生代火山岩浆活动有关。通过对中生代火山岩及矿区地质特征,构造控矿特征及已知典型矿床的研究,提取多元综合成矿信息,总结出矿化区控岩、控矿条件及找矿标志,确定了区内找矿靶区和找矿方向,并对成矿远景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高乐 《地质与勘探》2016,52(5):956-965
钦杭成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成矿带之一,丰村铅锌矿位于钦杭成矿带南段庞西垌地区,是区内典型的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依据现代成矿预测理论,结合已有的地形地质图、勘探线剖面图、钻孔数据等资料,运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建立了丰村铅锌矿径口矿段的地表模型、断裂模型、地层实体模型、矿体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应用地质块段法和块体模型统计法进行了矿体的资源储量估算,并将两种估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块体模型统计法比地质块段法应用范围更广,效果更精准,可以清晰表达矿体品位值变化特征,进而加深对矿体、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的认识。同时,利用多元信息进行三维地质建模,可靠性高,可视化效果好。将传统的二维地质拓展到三维空间进行定位与定量化,有助于分析矿区地质构造特点与矿床成因,是现代寻找矿床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从锡铁山铅锌矿床小块体重样品原始测定数据入手,运用数学地质中的回归分析,建立了本矿床的小块体重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矿床储量计算提供了科学参数。利用回归方程法计算小块体重进而可以推广到所有贱金属矿床的储量计算中。  相似文献   

19.
No. 6 East tin deposit in the Songshujiao orefield, Gejiu, is characterized by one-stage hydrothermal activity and monotonous country rocks. The authors selected this deposit and used the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study the types of association of main ore-forming ele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in the deposit. On that basis combined with the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deposit, the recto-geochemical features of No.6 East tin deposit have been revealed and the direction and channel of migration of the ore solutions in faults and the deposit have been deduced. This research can appropriately elucidate the control of faults on the migration of ore solutions and the sites where ore solutions are dispersed and accumulated, thus providing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ediction of hydrothermal deposits in question.  相似文献   

20.
兰坪铅锌矿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兰坪铅锌矿床是世界上第三大铅锌矿床,文章对兰坪铅锌矿的信息化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矿山数字化信息系统建设的具体措施.这对推动兰坪铅锌矿的数字化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兰坪铅锌矿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