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象》1975,(3)
培育壮秧、防止烂秧是水稻增产关键措施之一。为了提高成秧率、培育壮秧、防止烂秧,我站从1972年起对水稻育秧不同复盖方法进行了试验。1974年春播育秧期间又到公社蹲点试验,试验地点在芦沟公社朝阳大队火箭生产队,面积0.01—0.1亩,品种为早稻二九南一号,播种期1974年4月15日,试验期间(4  相似文献   

2.
《气象》1977,3(1):4-5
早稻是我县目前种枇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达40万亩以上。占全县总耕地的80%左右。因此,培育壮秧,防止烂秧,是夺取早稻大丰收的点要一环。培育半秧.防止烂秧与播种期关系较大。在同一年份里,若播种期选择得适宜,就能减少政避免阴雨低温的危害,减少烂秧,甚至不烂秧;反之。如果播种期选择得不适宜,  相似文献   

3.
烂秧与天气     
在华南三季稻连作和双季稻区,早造育秧常遭低温阴雨等不利天气影响,造成烂秧。烂秧不仅损失良种,延误季节,而且还影响全年生产安排。所以防止烂秧,培育壮秧是夺取粮食丰收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我们梅县丙村公社人和大队,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实行科学种田。在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成立了大队气象组,与公社气象哨一起,开展大寒露地育秧的农业气象试验。经过1970年以来5年的试验,证明大寒前后不仅可以培育壮秧,防止烂秧,而且“大寒秧”一般都能高产。到1974年,我们大队“大寒秧”的种植面积已达到早稻面积的40%,使全大队早稻平均亩产达到801斤,实现了一季跨《纲要》。 为什么要育大寒秧? 多年来,在早稻育秧过程中,存在着两个突出的矛盾,一个是季节矛盾,一个是天气矛盾。过去,人和大队早稻习惯晚播,多数在惊蛰前后播种,这时气温已稳定通过12℃,很少出现烂秧。但是,由于播种较晚,成熟较迟,常常使晚稻抽穗期遇到寒露风危害,  相似文献   

5.
罗北十二队在早稻培育壮秧、防止烂秧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播种的有利时机和秧田管理技术,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从一九六六年以来,早稻育秧基本上没有发生烂秧现象。这个队的主要育秧经验如下:1、掌握天气,适时播种早稻秧苗扎根生长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很严格,而春播期间的天气多变,时冷时热,早稻播种后天气温暧,有利于种子扎根生长,若遇到低温阴雨天气,则带来管理上的困难,容易造  相似文献   

6.
章俊 《浙江气象》2001,22(1):23-25
倒春寒及育秧期间气温突变常造成本县早稻烂秧缺苗而影响早稻生产,探索防灾补救措施一直是科技人员的重要课题.本文除了通过总结常规培育壮秧,临时补播等补救措施外,还通过对比试验,重点总结水稻轻型栽培技术直播栽培在早稻烂秧情况下的应用.总结出直播栽培的技术要点,为解决早稻烂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培育壮秧,是省肥、壮杆、大穗、高产的重要措施。但在培育壮秧中,常由于气候情况的变化,发生超秧龄或不足龄现象,影响早稻稳产高产。为了寻找可靠而简便的判别秧苗适龄的方法,提供生产部门参考,我们于1976年在青浦县选了5个点,1977年在松江、青浦、上海县选了8个点,对早稻不同品种的适宜秧龄,采用多点、异地、同时的方式进行试验。试  相似文献   

8.
李仕谟 《气象》1980,6(2):14-14
一般认为早稻烂秧的气象条件是低温阴雨天气,而根据我们两年来的调查和试验观察,早稻烂秧还与秧苗遭受北风(下称冷风)的侵袭有密切的关系。即在日平均气温低于12℃的条件下,冷风的大小,是造成烂秧与否的重要气象因素。因此,在早稻育秧时,注意防止冷风对秧苗的侵袭,能够有效地防止烂秧。  相似文献   

9.
培育壮秧,需要综合的技术措施,但从最近几年育秧的情况看,以气象的角度来说,应着重注意处理好如下几个问题。 一、适时播种 最佳的早稻播种期,不仅要考虑避免烂秧和培育壮秧,而且要使早稻全生育期处于良好的气候条件下而有利于增产。早稻适宜播种期一般应具体考虑如下几方面:(1)播种期间天气适宜;(2)移栽期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以上;(3)分蘖期温度在18℃以上,幼穗分化期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1℃以上,能避过“五月寒”;(4)不影响晚稻季节。  相似文献   

10.
温室无土育秧,是我国育秧技术上又一重大改革。从农业气象角度来说,早稻采用温室无土育秧,既可避免低温、阴雨等不利天气的影响,同时还能为秧苗生长创造了适宜的温湿度条件,缩短了育秧时间,有利于抢季节,防止烂秧。  相似文献   

11.
每年4月份至5月初,是我县双季早稻育秧的关键季节,这时正值冷暖交替,天气变化比较复杂。过去,本地区采用育水秧方式,每遇低温连阴雨,即易造成烂秧。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育秧方式已改进为半旱秧和旱秧后低温连阴雨的危害有所减轻,但新的育秧方式又出现了新的矛盾。即:大幅度的温度变化又影响了秧苗的正常生长,特别是  相似文献   

12.
春季低温连阴雨不仅造成信阳水稻生理性烂秧,同时也诱发立枯病、稻瘟病、绵腐病、青枯病.为减轻和防止春季低温连阴雨对水稻生长造成的损失,一是实施田间水肥科学管理及病害防治,二是适时补种.  相似文献   

13.
春季低温连阴雨不仅造成信阳水稻生理性烂秧,同时也诱发立枯病、稻瘟病、绵腐病、青枯病。为减轻和防止春季低温连阴雨对水稻生长造成的损失,一是实施田间水肥科学管理及病害防治,二是适时补种。  相似文献   

14.
“春不分不暖”。意思是说春天的天气要到“春分”以后才能真正回暖。这对于广西大部早稻烂秧天气来说,也就是要过了“春分”以后才不会有烂秧天气。如果过了“春分”以后还有烂秧天气,那就是道道地地的“倒春寒”天气了。众所周知,1970年和 1976年的“倒春寒”天气,是解放以来最为典型的,其造成的烂秧十分严重。因此,生产上非常关心“倒春寒”。 “倒春寒”天气是由冷暖两种不同性质的空气交绥而成的。从环流形势看,冷空气来源有三:一是乌拉尔山高压脊前,二是蒙古低气压后部,三是雅库次克高压前部。春季冷空气活动仍然很频繁,一般经过5—7天就可以有一次。暖空气来源有二:一是孟  相似文献   

15.
陈力 《气象》1981,7(4):16-16
近几年来,天气预报为各行各业及时地提供了服务,成绩是很大的。但对农业生产来说还满足不了需要。例如在早稻育秧时只报什么时候来寒潮是不够的,还应当指出是否会达到气温低于10℃并连续4天以上的烂秧指标。否则农村干部群众就无法准确掌握护秧时机。1980年我县新河公社早稻就因为持续低温阴雨烂秧20万斤。又如5月低温,天气预报往往只报该  相似文献   

16.
我们玉林地区,是以双季稻为主的农业区,全地区650多万人口,450多万亩稻田,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早稻播种育秧期间,常常遇上低温阴雨天气,造成烂种烂秧,是长期以来的老大难问题。 早稻烂秧,一损失了种子,二贻误了季节,影响晚稻产量。据统计,1970—1979年10年中,全地区因烂秧,损失种子一亿一千七百多斤,其中1974年就烂掉两千四百多万斤,1976年烂两千一百多万斤。 十年前,区党委就把早稻烂秧,列为全区水稻生产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即早稻烂秧、病虫害、晚稻寒露风)。号召有关单位想方设法解决好水稻过“三关”的问题。根  相似文献   

17.
《气象科技》1976,(1):6-6
三、四月间,寒流活动频繁,常常是时晴时阴,时暖时冷的天气,播种后遇上这样的天气,就容易造成烂秧。不仅增加用种量,而且推迟插秧季节,影响早晚两季丰产。为了使早稻少烂秧或不烂秧,提早季节,适合三熟制发展的需要,达到增产的目的,我哨学习了外地经验,采用温室育秧方法,并对温室寄秧、  相似文献   

18.
《气象》1977,3(1):5-6
遵照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关于“要认真总结经验”的教导,我们在深入社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1976年我区广大干部和社员战天斗地,因地制宜,采取措施,防止烂秧的经验进行了初步总结。主要有: 一、巧灌水 1976年自3月18日起强冷空气开始影响我地区,至4月5日在长达18天之久的低温阴雨天气中,武宣县有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0℃,20日降至6.6℃,最低气温为4.9℃,日照只有1.5小时,形成了  相似文献   

19.
小麦适时播种的农业气象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绍先 《气象》1976,2(9):19-20
冬麦播种季节到来了,毛主席教导我们:“人民公社一定要把小麦种好”。为保证种足种好小麦,各级气象站、哨要不失时机地搞好小麦播种期的农业气象服务。 小麦播种期的早晚是夺取高产的一个重要环节,适时播种可以充分利用秋末冬初的气象条件,使小麦  相似文献   

20.
以汕优63为代表的杂交稻在水利条件好的、采用保温育秧技术、培育多蘖壮秧、适时播种裁插,并且齐穗期安排在8月中旬前并加强栽培管理的稻区,即能最大程度地避免风险而获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