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Sompi谱分析方法,对1989年1月至1990年7月发生在唐山地区的20个地震和1988年7月至1989年10月发生在大同周围地区10个地震波资料,及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自1959年以来ML≥2.0地震目录资料的频谱进行了分析,从而对几次大地震前地震波和地震活动性波频谱异常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应用Sompi谱分析方法,对1989年1月至1990年7月发生在唐山地区的20个地震和1988年7月至1989年10月发生在大同周围地区10个地震波(体波和面波)资料,及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自1959年以来ML≥2.0地震目录资料的频谱进行了分析,从而对几次大地震前地震波和地震活动性波频谱异常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所得结果表明:较大地震前,地震波(体波和面波)及地震活动性的fd,均可能呈现出较明显的下降异常变化;地震波及地震活动性的fd变化可能成为地震预报的有用指标;Sompi谱方法在处理地震波及地震活动性资料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杜方  程万正 《四川地震》1999,(1):119-126
本文利用四川各台,各手段前兆单项信息源和分带区地震活动性参数序列,首先对多前兆观测量和地震活动性参数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获得归一化的多前兆信息源和震兆信息源。并将典范相关分析方法、协方差谱分析方法用于前兆信息源和震兆信息源的综合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4.
杜方  程万正  吴江  吴碧春 《地震学报》1999,21(2):202-207
利用四川各台、各手段前兆单项信息源和四川分带区地震活动性参数序列,首先对多前兆观测量和地震活动性参数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获得归一化的多前兆信息源和震兆信息源;并将典范相关分析方法、协方差谱分析方法用于多前兆信息源和震兆信息源的综合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5.
上海地区断裂活动性与地震关系初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章振铨  刘昌森  王锋 《中国地震》2004,20(2):143-151
以浅层地震勘探结果为主,研究了上海地区的断裂活动性。结果表明,上海地区NW向断裂的活动性要较其它方向强,最新活动时间一般为中更新世,有的可延续至晚更新世,但整体仍属弱活动性断裂。上海地区的地震活动性与所揭示的断裂活动性也相吻合。通过分析现有资料,认为上海地区不具备发生≥6级地震的构造条件,但有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
黄玮琼  吴宣 《中国地震》2002,18(4):377-381
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历史地震资料是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关键。鉴于我国西部地震资料记载年限短,地震活动水平高的情况,本文提出一种对中国西部地区如何使用有限资料,确定未来地震活动水平和合理估计地震活动性参数的方法。该方法是引入相对应变这一物理量,通过分析各地震带中强以上地震在时间上的相对应变释放速率,达到尽可能合理估计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龚平 《地震研究》2002,25(3):267-274
在地震活动性参数估计中,对同一地区具有相同地震资料和相同的统计方法情况,关于活动性参数会出现因人而异的估计结果。如何这些参数的不同估计做出评价?对此,从统计角度将似然比检验引入到地震活动参数的不同估计的选优排序决策中,分析了似然比检验的基本特征,并以华北地区为例示范性地分析似然比检验对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决策性检验。  相似文献   

8.
地震活动性参数对地震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地震活动性参数不确定性的分析,揭示地震活动性参数不确定的的影响因素,研究了地震活动性参数不确定性对地震动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为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的综合选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地震活动性分区综合评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本文选用模糊数学中模糊综合评判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渭河盆地地震活动性分区模糊综合评定模型与评判指标及模糊综合评判计算模型。通过综合评定,分选出了与渭河盆地地震活动性相吻合的弱活动性区、中等活动性区、较强活动性区和强烈活动性区,其结果较好地反映出了本区地震活动的实际强弱程度。为该区的地震预报及开发建设之布局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玉门Ms5.9地震前的原震区历史地震进行了简要叙述,并用地震活动性各项异常指标作了趋势判定,对地电前兆临震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甘肃12个地电观测台32个测项中检索到了7个地电观测台13个测项电阻率(电磁波)有异常存在,同时地震活动性频度、C值、6值、GL值、η值在玉门5.9级地震前也出现了中、短临异常。利用这些异常现象分析研究了玉门5.9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趋势异常和前兆临震异常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地震活动性分析是地震预测、地震工程的一个重要依据,地震活动性分析又多是通过图像来表现。Matlab是一种简单易学、具有强大计算功能和编程可视化的计算机语言。本文用Matlab语言编程,实现了地震统计区内地震的快速选取,并根据这些选中的地震进行地震活动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以东北地震区为例,基于G-R关系的震级-频度分布原理,研究了东北地震区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间分布特征和各时段的空间分布特征,统计了研究区内的地震活动性参数,探讨了小震资料完整性分析对地震活动性参数和地震危险性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对区域小震资料进行完整性分析,可以在低地震活动地区获得较准确的地震活动性参数,更好地反映了该区未来的地震活动趋势。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可供地震资料完整性分析和地震活动性分析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地震活动性图象处理的网格点密集值计算方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健 《地震学报》2001,23(3):262-267
通过对我国地震台网观测资料以及地震活动特征的分析,给出了处理中小地震活动性图象的网格点密集值计算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一定时空及震级范围内地震的数量和震中分布这两方面因素,并特别强调了计算参量的选取应充分考虑资料精度的影响.应用该方法得到的地震活动性图象能够准确、合理地反映地震活动特征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经该方法处理的图象是对地震活动性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在地震趋势分析、中长期地震预测以及防震减灾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区域地震活动性诸多统计量之间各自的独立性或相关性分析是重要的,因这直接影响区域地震活动状态的分析、诸参量在综合强震预测中贡献的考虑,及各参量本身物理意义的认识。本文采用地震活动统计量,地震b值、η值、活动度s、活动标度△F、熵值θ ̄N、θ ̄Σ、β值等地震活动性时间序列的输出曲线,用相对变化斜率关联度、相对距离关联度和相似性关联度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活动性状态分析曲线簇之间强关联、弱关联和无关联的分析方法和结果。  相似文献   

15.
悬挂阻尼控制结构体系巨型框架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巨型悬挂阻尼控制结构体系,采用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对结构体系进行了地震随机振动分析、时程分析和地震反应谱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种结构体系能有效地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最后讨论了影响控制效果的参数。  相似文献   

16.
从分析地震活动性参数变化特征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的地震活动观测资料,对张北6.2级地震前河北省及邻区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变化,地震序列的衰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张北6.2级地震前在震源区附近100km和大范围地震活动性参数有长、中、短期的异常变化。张北6.2级地震强余震前地震活动性参数有短、临变化。  相似文献   

17.
以东北地震区为例,基于G-R关系的震级·频度分布原理,研究了东北地震区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间分布特征和各时段的空间分布特征,统计了研究区内的地震活动性参数,探讨了小震资料完整性分析对地震活动性参数和地震危险性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对区域小震资料进行完整性分析,可以在低水平地震活动地区获得较准确的地震活动性参数,更好地反映了该区未来的地震活动趋势.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可供地震资料完整性分析和地震活动性分析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 trous小波变换的噪声模型,通过小波变换与统计显著性检验模型的有机结合,产生了数据图象结构的多尺度支撑表示.这一表示不仅给出了数据结构在不同尺度的形状和位置,而且剔除了噪声对结构的影响.由于相应的算法对数据结构的先验假设要求不高,故这一方法适用于分析结构复杂的数据.本文将该思路用于地震空间活动性的研究,重点探讨了如何识别并描述不同尺度地震空间活动性异常的方法.以我国西南地区松潘、黄龙、龙陵、盐源等典型地震序列为例,分析了不同尺度地震空间活动性异常的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地震活动性异常的多尺度空间结构与强震震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而松潘序列前震活动性异常的时空演化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小浪底水库诱发地震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实地考察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黄河小浪底水库及其邻区地质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性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地区地质构造背景较为复杂,地震活动性相对较弱,在此基础上,采用概率预测法对小浪底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利用逻辑信息法和灰色聚类法对诱发地震的强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水库存在诱发地震的可能性,最可能发生诱发地震的地段为库区中段,震级上限可达5级。  相似文献   

20.
新版地震区划图地震活动性模型与参数确定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地震活动性模型和地震动预测模型是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两个核心。在新版地震区划图中,依据板内地震活动空间不均匀性分布的特点,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CPSHA)中采用了由地震统计区、背景潜在震源区和构造潜在震源区构成的三级层次性潜在震源区模型,并构建了相应的地震活动性模型。本文在论述CPSHA方法及其地震活动性模型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新版地震区划图地震活动性模型的三级潜在震源区模型的构成、地震活动性假定和基本特点,同时,也对新版地震区划图地震活动性模型的重要参数确定思路、方法与结果进行了介绍。本文将为更好地认识与理解我国新版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