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的白于山呈东西向展布,横亘于陕西北部,属黄土低中山。通过水动力场、水化学场和同位素场分析,白于山是无定河与洛河地表分水岭,也是第四系松散层和白垩系环河组地下水分水岭,而不是深层(埋深较大)的白垩系洛河组地下水分水岭。洛河组地下水分水岭在白于山北侧4 km~17 km。由于白垩系洛河组地下水分水岭的北移,为白垩系洛河组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对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1124件地下水化学样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研究区浅、中、深三个不同循环深度地下水中矿化度和主要离子浓度的分布规律。总体上,白垩系盆地地下水具有盆地北区矿化度和主要离子浓度较低、淡水发育,盆地南区矿化度和主要离子浓度较高、微咸水和咸水发育的分布特点。盆地北区地下淡水主要分布在地表分水岭两侧的浅、中层地下水中和安边—东胜梁—四十里梁地表分水岭以东的无定河—乌兰木伦河地下水系统中。盆地南区除罗汉洞含水岩组地下水以淡水为主外,环河和洛河含水岩组中主要分布大面积的微咸水和咸水。  相似文献   

3.
周文生  刘海燕  芮婷 《地下水》2022,(1):42-44,48
以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西缘盐池地区白垩系浅层地下水含水层为目的层,在综合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取样、试验分析,系统整理地下水水化学数据,对该区域白垩系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盐池白垩系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42-·Cl-、SO42-型,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总体分布规律是分水岭东部溶解...  相似文献   

4.
关于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下水分水岭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研究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环境同位素 (18O、D、T), 认为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下水分水岭位于陕北, 大致呈东西向分布的白于山一带。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含水层系统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从地下水含水层系统的角度对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下水系统进行了划分和分析。由于下白垩系统保安群为一套陆相碎屑岩建造,岩性复杂,由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组成的频繁交替、重复叠置的多层层状结构,决定了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是多层结构的地下水系统。这种重复叠置的多层层状地质结构,决定了地下水含水层系统的多层性、承压性及层与层之间的相对封闭性。根据沉积旋回和含水介质的性质,在全盆地范围内把白垩系地下水系统从上向下划分为:罗汉洞含水岩组、环河含水岩组和洛河含水岩组。通过对这3大含水岩组分别进行了分析认为,洛河含水岩组和环河含水岩组分布范围广、,含水层厚度大、天然资源丰富,是盆地区具供水意义的主要含水岩组。罗汉洞含水岩组因分布面积小,含水层厚度差异大、水质变化大,除陇东地区外,大部分地区供水价值较小。  相似文献   

6.
赵振宏  王冬  李瑛 《地下水》2007,29(2):32-33,100
同一含水系统中在至少两个排泄区(点)之间有足够的地下水补给源情况下,两个排泄区(点)之间才能形成地下水分水岭.白于山中段和西段的洛河组含水层深埋于白垩系下部,在地层结构和地质构造控制下,基本上没有补给,在泾河最低排泄区控制下,洛河组地下水穿过白于山由北向南径流.因此,白于山中段和西段只是浅层地下水分水岭,对下层洛河组地下水流无控制作用,不是完全的地下水分水岭.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茂省  胡伏生  尹立河 《地质通报》2008,27(8):1115-1122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是地下水模拟与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为了构建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以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为研究对象,以丰富翔实的勘查资料为依据,从白垩系地下水系统边界条件、水文地质结构、水流系统、水文地质参数、源汇项等方面进行概化,联合采用ArcGIS、RS、GMS同位素、基流分割、地质统计学、随机模拟等技术方法,建立了一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及其相应的空间离散表达,并讨论了地下水模拟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系统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西北地区东部的一个大型构造沉积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我国正在建设 的重要能源基地;鄂尔多斯盆地同时也是一个巨型地下水盆地,赋存相对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将为能源基地建设提 供重要水源。鄂尔多斯盆地是由多种不同类型岩石上下叠置构成的构造沉积盆地,因此它也是一个由不同含水岩 类的多个含水层系统上下叠置构成的巨型地下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总体上构成一个半开启型的地下水盆地,盆 地内不同含水层系统地下水交替循环的方式和深度不同,以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类岩溶含水层系统和白垩系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层系统的交替循环深度较大(可达1200~1800m);新生界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系统和 石炭系-侏罗系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系统的交替循环深度较小(一般小于300m)。鄂尔多斯盆地实际上包含了周 边岩溶地下水、白垩系自流盆地地下水和东部黄土区地下水共3个地下水大系统。在各地下水大系统内,又可根 据各自的地质-水文地质结构特征、地下水循环条件以及和地表水系的关系等,再进一步划分成7个地下水系统 及16个地下水亚系统。文章在对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水文地质结构特征和地下水循环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 上,对整个盆地地下水系统进行初步分析,为盆地地下  相似文献   

9.
煤田内影响煤层开采主要含水层为白垩系下统洛河组砂岩含水层,该含水层地下水受地表分水岭的控制作用,地下水最高水位稍向东偏移;区域构造演化形成洛河组底界面从北向南凹陷和隆起依次展布的特征,含水层地下水受隆起地带的阻隔,在凹陷地带形成富集区域,洛河组顶界面由于上覆地层华池组缺失区域,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局部出现富集区;洛河组的沉积相主要为沙漠沉积相的沙丘亚相,平面与垂向上分布稳定,由于岩石孔隙的发育,往往含有大量的水,而且含水层厚度与富水性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依据岩性岩相研究、孔隙度研究、物探测井解译等成果,对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含水层系统的结构进行了划分与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北部沙漠高原区为单一结构,表现为强富水与中等富水含水层在垂向上叠置与组合,无区域性连续稳定的隔水层,由下到上构成含水统一体;南部黄土高原区为多层结构,表现为含水层与隔水层上下叠置,垂向水文地质分层明显;盆地南、北含水层结构的结构类型明显不同。利用孔隙度、渗透系数、单位涌水量3个参数,对含水层的富水性级别进行了划分,盆地中共划分出7个强富水含水层、7个中等富水含水层和2个弱富水含水层。盆地南、北比较,北部含水层孔隙度大,富水性强,地下水主要富集于盆地北部地区。垂向上比较,盆地北部由上到下,孔隙度由大变小,富水性由强变弱,地下水主要富集于浅层和中层;南部上部罗汉洞组和下部洛河组孔隙度较大,富水性好,中部环河组相对较差,地下水主要富集于罗汉洞组和洛河组。  相似文献   

11.
李荣文 《云南地质》2010,29(3):328-330,322
个旧市处于红河和南盘江两大水系分水岭地带,地表分水岭与地下水分水岭不一致。地下水主要受降雨量、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的控制。岩溶水是地下水供水水源地勘查对象。  相似文献   

12.
五风井田位于贵州省大方县城东侧,面积89.22km^2,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主要可采煤层为6中、26、33号煤层,煤炭总资源量26 130万t。井田内主要含水层为三叠系茅草铺组岩溶溶洞含水层(T1m),夜郎组玉龙山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T1y2),二叠系中统长兴组岩溶裂隙含水层(P3c)、茅口组岩溶溶洞-暗河含水层(P2m)。矿床属于以岩溶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床。井田的充水水源为地表水、地下水和小煤矿、采空区的老窑积水,充水通道为断裂破碎带及采矿冒落裂隙带。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中生代地层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山东省中生代地层的研究表明:沂沐断裂带以西的鲁西南、鲁中、鲁北地区侏罗纪、白垩纪地层发育较全,而断裂带以东的钱是东地区仅发育白垩纪地层;断裂带两侧中生代地层的化石组合、火山岩特点等都相差很大。本文将沂沭断裂带以西的坊子组归于下-中侏罗纪,三台组归于中侏罗统,分水岭组暂归于上侏罗统、西洼组归于下白垩统;而将沂沐断裂带以东的莱阳组、青山组归于下白垩统。王氏组归于上白垩统。笔者废除使用蒙阴群(组)和汶南(亚)组,并建设将鲁北地区目前使用的“王氏组” 废除,另建新名。  相似文献   

14.
高阳煤矿主采太原组9-10-11#煤层,矿区内断层、陷落柱发育,奥陶系灰岩溶裂隙水是威胁矿井安全开采的主要水源。据井下突水资料及地面水文地质勘探成果,总结出奥陶系峰峰组岩溶裂隙含水层的赋存特征:①从垂向上看,一段以泥灰岩、石膏、硬石膏为主,为相对隔水层,二段由青灰色及黑色厚层状泥晶、粉晶灰岩组成,钻探可见岩溶裂隙,富水性中等;②从水平方向上看,西部埋藏较浅区富水性明显强于中、东部深埋区,且在向斜轴部出现滞流区;③水位西高东低,相差近300m;④顶部存在隔水层段,隔水层厚度一般3.09~34.01m;⑤水位和水化学特征对比发现,峰峰组与马家沟组含水层没有水力联系;⑥地下水总体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径流,侧向径流排出井田外。该研究为煤矿底板水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个旧矿区地下水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荣文 《云南地质》2011,30(1):64-66,9
个旧矿区位于红河和南盘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属岩溶中山地貌,岩溶洼地、漏斗、落水洞等星罗棋布。矿区内无地表河流,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补给。矿坑涌水量主要受大气降雨、岩溶发育程度、断裂构造及隐伏岩浆岩体控制。  相似文献   

16.
辽宁盘锦新近系馆陶组地下热水埋藏较深,开发历史较早,但利用率较低。研究认为,该区地温场变化主要受地幔隆起相对程度控制;东西两侧幔隆带部位,地壳的厚度相对较薄,结晶岩基底埋藏浅,深部热能传导到储热层消耗能量少,地温及地温梯度值相对较高;中部幔凹带地温以中凸起最高,凹陷区相对较低。在地幔隆起的控制下,区内馆陶组地下水水温受储热层埋藏深度的影响,储热层的埋藏深度大,降低了热能向地表的散失速度,所以水温相对较高;反之,水温相对较低。地下水水温变化规律为:西部的谷坡区,受地下水径流影响,水温一般25℃~28℃,而凹陷区则为30℃~35℃;到中部隆起区水温升高到35℃~50℃;东部凹陷区为31℃~38℃,谷坡为29℃。深部上地幔幔源热源(岩浆热)构成本区生热层,经构造导热作用传输到储热层。最后指出,中央凸起区是该区馆陶组地下热水勘查开发的有利地区,重点开发应在温热水(I区)。  相似文献   

17.
戴启  莫美仙  陈海宁 《云南地质》2009,28(4):437-444
研究认为东部浅层地下水的污染比较严重,硝酸盐超标率达到了88%;在靠近湖滨平原区地下水硝酸盐为中等污染,其超标率在(30.77~66.67)%之间。时间上,研究区随着土地利用的变化,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在最近几年在逐渐趋向减轻。  相似文献   

18.
在内蒙古固阳县以东下湿壕地区 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 ,首次在前人划分的下白垩统固阳组 采到瓣腮类、腹足类、介形类、轮藻、植物等大量化石。结合地层沉积组合特征 ,将原固阳组重新厘定为下白垩统李三沟组。这一地层层位的厘定和古生物化石的发现 ,对进一步探讨固阳盆地的构造演化和成煤规律等都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苗红  李峰  徐恒  眭素刚 《云南地质》2007,26(4):466-471
盆地大部分地区浅层地下水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经济发达、工业密集区乡镇受污染较为严重,水质显著恶化,论述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引起的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提出改善与保护地下水资源及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东部开鲁盆地钱家店凹陷铀矿床是辽河油田在进行外围盆地油气勘探过程中发现的伴生矿床。铀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对该区铀矿成藏条件进行研究表明:首先,具备富铀物源,铀源充足;上白垩统姚家组广泛发育的辫状河流相沉积体系,形成了渗透性砂岩、砂砾岩与隔水性泥岩稳定的互层结构,铀矿主要分布在其中的中孔、中渗砂体中;下白垩统的生、储油层,为铀矿形成提供了丰富的还原剂;产状平缓的沉积构造背景下形成的边缘相对隆起的自流汇水盆地,易使含氧含铀地下水沿砂体、不整合面向盆地内有利区补给,在氧化-还原界面附近铀沉淀成矿,为铀矿创造了进一步富集成藏的条件;预测该区铀矿资源为x×104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