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用球囊导管扩张成形术(PTA)治疗肝段下腔静脉膜状阻塞患者26例。对其中25例进行了3~22个月的随访观察,其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者22例(84.6%);明显改善或缓解者3例(11.54%);术后复发(再狭窄)行第二次PTA者4例(15.4%)。并对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病因、病理、分类、诊断、治疗、复发原因及防治办法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程家喻 《地震地质》1995,17(3):285-288
对1966年3月8日和3月22日邢台地震中的房屋破坏情况进行统计,计算了地震区主要房屋土坯墙房在Ⅶ-Ⅸ度中的毁坏率、严重破坏率和中等破坏率。通过x^2检验得出,Ⅶ度和Ⅷ度区房屋毁坏率、严重破坏率和中等破坏率的分布均服从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3.
Khan  SA 《地震研究》1999,22(3):316-324
本对1997年2月27日巴基斯坦地震(Ms=7.3)进行了分析研究,该地震发生在巴鲁奇斯坦(Baluchistan)省的剪切带内。1997年2月27日至3月22日记录的余震分布图,提出了破裂长度及破裂取向及破裂取向的第一手资料。破裂区范围为22km×110km,在剪切带西部呈北西走向,与区域构造趋势一致。采用Kikuchi Kanamori(1991)公式计算震源机制解,表明西北-南东向冲断层为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怀安盆地北缘断裂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野外地质调查为主,讨论了怀安盆地北缘断裂的几何展布和活动特征,并进行了断裂的活动性分段,对断裂的运动学特片也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该断裂是一条第四纪活动断裂,以东段活动性最强,Q3^2以来平均垂滑动速率达0.21-0.22mm/a;中段活动次之,西段活动较弱,整个断裂活动年代有自西南向东北迁移的趋势。最后,文章对1626年25/4级地震的震中位置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报告93例鞍区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其中垂体腺瘤64例,颅咽管瘤13例,空泡蝶鞍7例,脑膜瘤3例,蛛网膜囊肿22例,胆脂瘤、垂体癌、血管瘤、脊索瘤各1例。本文着重分析鞍区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并讨论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尤其对空泡蝶鞍形成的理论基础及CT分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Budd—Chiari综合征的CT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分析了52例Budd-Chiari综合征的CT表现,CT显示肝尾叶增大50例(96%),肝脏呈低度密度或密度不均,42例(81%)肝静脉未明显,22例(42%)见有肝内侧枝血管,49例(94%)有肝外侧枝血管,作者认为CT检查对Budd-Chiari综合征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3D98软件对22例复杂性颌面外伤常规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CT重建,讨论了三维CT诊断颌面外伤的优越性,提出尽管三维CT在骨折探测方面不及二维CT,但三维CT在评价骨折的形态,范围,骨折块移位及骨折所致的面部畸形方面优于常规CT,它是对二维CT的重要  相似文献   

8.
对1966年3月8日和3月22日台地震中的房屋破坏情况进行统计,计算了地震区主要房屋土坯墙房在Ⅳ~Ⅸ度中的毁坏率、严重破坏率和中等破坏率。通过X ̄2检验得出,Ⅵ度和Ⅸ度区房屋毁坏率、严重破坏率和中等破坏率的分布均服从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9.
闽南沿海地区工程场地的断裂活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闽南沿海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对各种工程场地的断裂活动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并着重以长乐、厦门、东山3个工程场地为例,对断裂活动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长乐-诏安断裂带的不同地段,晚更新世以来的断裂具有不同的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目的是分析脊髓空洞症MR表现,探讨空洞内脑脊液博动机理及意义。所用材料和方法是以29例脊髓空洞症均行MR矢状位T1,T2加权扫描,部分行轴位扫描,观察空洞的长度与脑脊液博动的关系。结果得到29例空洞累及长度在2-15个椎体节段,前牾 经2-12mm之间。22例有脑脊液博动者空洞长度平均累及9个椎体体节段,7例无脑脊液博动者平均困及5个椎体节段。结论是MR对脊髓空洞症的诊断具有独到之处,脑脊液的  相似文献   

11.
华Quan人工繁殖和早期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天祥  马骏 《湖泊科学》1996,8(3):260-267,T003
1992年5-7月分别对9组华Quan亲鱼进行的催们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早期发育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观察。华Quan受精卵在水温为22-33℃的条件下胚胎发育时间为54-76h,水温34℃左右时仍能正常发育;孵出时眼黑色,胸鳍基已形成,有发达的居氏管;孵出后第二天Puan即充气,第三天可以摄食并能自由在水层生活。  相似文献   

12.
纵隔肿瘤的X线与CT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X线CT表现及手术病理对照分析了65例纵隔肿瘤的X线及CT表现,探讨纵隔肿瘤的X线征象及CT诊断的意义。材料与方法:65例纵隔肿瘤全部行X线及CT检查,共中56例行CT增强扫描,对照分析了肿瘤的X线及CT表现特点,总结了X线及CT表现的规律。结果:位于前纵隔肿瘤者49例,位于中纵隔者9例,位于后纵隔者7例,形态呈椭圆形者35例,呈圆形者21例,呈不规则者9例。边缘部分呈“弧形”并钙化者5例,气管受压者13例,肿瘤全部显示者62例,部分显示者3例,边界清晰者61例,密度均匀者29例,CT值29-36Hu,呈低密度者27例,CT值8-20Hu,呈混杂密度者10例,CT值20-127Hu,结论:目前对纵隔肿瘤的诊断,应以X线与CT检查相结合,有互补性,有助于诊断减少误诊,并方便快捷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13.
双螺旋CT血管造影: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137例双螺旋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经验,结果表明双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清楚地显示主动脉、椎动脉、肾动脉及下腔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主干,大脑动脉、肺动脉、肺静脉、腹腔动脉及股动脉主干和它们的1-3级分支,门静脉系统和3支肝静脉和它们的1-3级分支。  相似文献   

14.
精密测定地磁台观测室内的墩位差,它对于统一标准、仪器比较、验收仪器,实现观测工作正常化,标准化至关重要。地磁组于1993~1996年在北京台3#与5#观测墩上,连续4年使用G856质子旋进式磁力仪测定地磁总强度F21次,笔者对774个数据进行了统计,其结果是,3#与5#墩之差值ΔFB(3-5)=-3.57nT,标准偏差SF=±0.45nT。并对墩差的测量方法、复测次数、以及数列与数据组的选择进行了有益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陆主要构造块体现今运动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研究中国大陆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在90年代初布设了由22个站组成的全国GPS监测网,测站均匀布设在中国大陆不同块体上,1992、1994和1996年对该网进行了3次观测,本文主要评述了3次观测的资料处理和精度,分析了3次测获得的中国大陆现今块体运动的基本特征。研究结果表明,GPS网3次观测获得的资料精度均达到10^-8~10^-9,能满足地壳运动监测的需要,利用3次复测资料结果所建立的我国大陆块体运动模型,有效地检验了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研究结果,在全球框架中,我国大陆整体存在着明显的向东运动,相对于西伯亚的区域性运动特征是:我国西部地区主要受印度板向北的俯冲和推挤的影响,青藏高原在南北向压缩的同时,存在着明显的向东的侧向滑移,这对大陆逃逸模型是较为有利的支持;东部地区的块体运动,同时受到印度板以及太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在CT引导下,利用激光对原发性肝癌局部进行光动力学疗法(以下简称PDT),治疗半月后,进行CT复查,所有病人肿块中心均出现大小不等的液化坏死区,液化坏死区最大直径3.7cm,CT值下降7—49HU,经组织学检查治疗区,表明细胞膜严重受损,并可见大量坏死组织,经PDT治疗后的病人生存超过半年者达92.3%,所有随访病例均未发现肿块增大及其它部位转移,有肝区疼痛者,治疗后疼痛消失,同时食欲明显增加,体重有所增长。  相似文献   

17.
1991年3月22日耀斑激波的传播特性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MHD数值方法研究了1991年3月22日22:47UT日面大耀斑引起的行星际激波传播的几何特性,以及初始驱动时间对传播的影响。得出:1.该激波在黄道面投影是非对称的,最快处偏离耀斑法线向东;2.激波面偏离球面,但随着远离太阳这种偏离减小;3.总能相同时,驱动时间短的激波较强,速度较快;能量变化范围相同时,不同初速比不同驱动时间对激波传播速度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使用Nakai预处理和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对慎西地区下关台GS15-227重力仪1987-1992年观测资料和丽江台ET-22重力仪1990-1992年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仪器动力学特征及惯性和海潮负荷,进而确定慎西地区潮汐基准参数为:δ(01)=1.166±0.001,δ(M2)=1.163±0.000,△ψ(01)=-0.38±0.08,△ψ(M2)=-  相似文献   

19.
陈玉华  马文静  张敏 《内陆地震》2000,14(4):330-338
1970~1999年青海东北部发生Ms≥5.0地震序列22个。通过分析发现,主一余型地震序列9个,约占序列占总数的41%,孤立型序列8个,约占序列总数的36%,前-主-余型序列3个,约占序列总数的13%,双震(前-双主-余)型序列2个,约占序列总数的10%。这些序列分属3个不同的地震带,地震的频率,强度及序列类型在各个地震带表现不一,各具犍色,此外还分析了序列早期(0.5、1、2、3、4、5、7天)及全序列的特征参数b值、u值、h值、ρ值的变化过程,认为b值和u值的变化对该地区震序列类型的早期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强震预报的连续性方法与丽江7.0级地震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淑蓉 《地震研究》1997,20(1):21-25
作继《云南强震活动的连续性探讨》后,提出云南强震活动的连续性方法:即一次强震前4个月内的中等地震丛集区几何中心150公里内地区,在经过数月至数年的孕育后将演变成强震发生区。据此连续性方法,1993年1月27日普洱6.3级地震后即在《震情研究》上预报“未来3-5年省内的7级大震将发生在永胜期纳(26.4°N,100.6°E)附近地区。另外,缅甸(22.5°N,98°E)也可能发生7-8级大震”。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