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笔者分析了39例MRI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图像资料,并对CT、MRI、DSA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比较,MRI多次出血信号特征和CT钙化灶是其特点,笔者认为CT、MRI综合分析,是对本病进行无损伤性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成像(简称MRI)的临床应用为脑部血管异常的检查提供了一种无创伤手段。本文观察了11例脑血管畸形的MRI表现,6例有CT对照资料,4例有血管造影资料,8例手术证实。MRI结果表明:畸形血管常呈线条状迂曲的低信号或无信号影,如果与畸形血管呈垂直切层时常呈点状和蜂房状低信号影或无信号影.在检测畸形血管钙化中,CT优于MRI,而在检测后颅凹血管畸形中MRI优于CT。而在检测后颅四血管畸形中MRI优于CT。血管造影虽是有创检查,但对于观察畸形血管的全貌非常有用,目前仍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与MRI在松果体囊肿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5例病例均做CT检查,3例同时做CT与MRI检查,其中2例行CT与MRI增强检查结合文献资料加以分析和总结。结果:CT扫描5例囊肿均位于松果体区,呈类圆低密度区,边界光滑锐利,CT值为12-16HuMRI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表现为高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仿。结论:CT和MRI对松果体囊肿的诊断有重要的作用,为其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  相似文献   

4.
目的是建立一套CT、MRI影像的计算机辅助分析诊断系统,使具有医学基础知识和懂得简单CT、MRI影像术语的医生能对脑血管疾病做快速确诊,并可作为影像教学系统。材料与方法为:本系统图片和资深放射医生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T室和其他有关方面。分析方法为序贯诊断法,程序设计以Window32为平台,Visual Fox Pro3.0为开发语言。结果得到:该系统实现了分别由29种CT、23种MR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CT对42例脑血管病急性期病人进行检查,结果表明:CT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定性诊断中具有首选价值.尤其对出血性脑血管病最为实用,对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虽然不如MRI敏感,但应用CT动感观察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这对无设备的单位更为重要,DSA对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型、脑血管狭窄的诊断较特异。  相似文献   

6.
研制脑血管疾病MRI、CT影像的计算机分析诊断系统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是建立一套CT、MRI影像的计算机辅助分析诊断系统,使具有医学基础知识和懂得简单CT、MRI影像术语的医生能对脑血管疾病做快速确诊,并可作为影像学系统。材料与方法为:本系统图片和资深放射医生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T室和其他有关方面,分析方法为序贯诊断法,程序设计以Window32为平台,Visual Fox Pro30为开发语言。结果得到:该系统实现了分别由29种CT、 23种MRI特征量对八大类23种脑血管疾病的确诊,自动打印诊断报告,还设有各种脑血管疾病的文字及图片档案管理模块。结论:经过运行证明系统确实能辅助医生快速识别图像内涵,达到了辅助诊断和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CT与MR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应用的各自特点及不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不能替代,X-CT便宜,速度快;X-CT业已证实其特征及长处,其局限性也已经明确,而MR在这些方面,尚待继续探讨。在检查组织内小钙化灶方面CT大于或优于MR,CT显示皮质骨比较好,因而在诊断外伤方面优于MR。MR不能显示急性蛛网膜下腔内出血,因而在大多数急症方面CT优于MR。在显示血脑屏障的破坏方面,增强CT扫描优于MRI,这种情况只有在MR静脉注射造影剂得到广泛应用后才可能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CT及MRI在妇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及征象分别进行了描述,并重点对各种不同的影响检查做了方法比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是报道11例“无症状”性脑瘤临床诊治经验及体会,方法,总结,分析11例病人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11例病人均经CT或MRI检查得以诊断,其中10例行肿瘤切除术,1例予以保守随访。结论:CT和MRI等先进医疗诊断设备的应用,是临床“无症状”脑瘤得以诊断的主要手段;“无症状”只是特定时期内相对而言其原因与高岭,颅内代偿空间扩大,脑瘤位于功能“哑区”以及多有良性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10.
神经源性尿崩症(附1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我院1990.12-1994.12月四年间在神经外科收治的11例社会源性尿崩症,并对其病历,分类,病理转归,CT和MRI表现,诊断治疗进行了讨论,并认为脑垂体后叶素是目前临床治疗神经源性尿崩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并比较CT和MRI检查在诊断骶髂关节病变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临床证实的AS患者骶髂关节CT及MRI表现特点,根据CT及MRI征象进行分级,对其分级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变主要累及髂骨侧,对于I级病变,MRI较CT发现更多病灶,两者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骶管内囊肿的临床表现、CT和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腰骶管内囊肿的影像学特征,并评价CT、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MRI检查19例,CT检查11例。结果在19例腰骶管内囊肿中,肠源性囊肿2例,脊膜囊肿17例;2例多发,其余均为单发;有11例行CT检查,检出囊肿7例;19例全行MRI检查,均查出囊肿。结论MRI是椎管内囊肿的最佳检查方法,MRI可对其作出正确诊断,并指导手术治疗。CT对该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骨巨细胞瘤(GCT)的X线平片、CT、MRI影像学表现,分析误诊的原因,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搜集3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GCT病例,回顾性分析其术前X线平片、CT平扫、MRI影像学表现。结果:GCT发生于股骨远端13例,胫骨近端6例,股骨近段4例,肱骨近端3例,桡骨远端2例,腰椎1例,髂骨1例。术前误诊5例,约占16.7%。结论:X线平片、CT和MRI从不同角度反映GCT的病理特征,合理结合三种检查方法,能更全面显示GCT的影像学特征,有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CT及MRI表现特点,加深对此少见病的认识,提高对AIP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及临床证实为AIP的CT及MRI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11例全部行CT检查,其中有7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全部病例中有7例AIP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4例为局限性肿大。病变胰腺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MRI扫描在T2WI上信号轻度升高,T1WI上信号降低;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在动脉期强化减弱,门脉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且强化均匀。MRI有5例显示包膜样环,CT有4例显示包膜样环,CT不能显示胰管狭窄段,MRCP有4例显示胰管狭窄段。胰腺外表现主要为:胆管壁增厚并管腔狭窄5例,脾血管包埋变细4例,肾脏受累3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6例,肠系膜血管周围及腹膜后纤维化各1例。经类固醇激素治疗后影像学复查显示胰腺内外病变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AIP患者胰腺内、外CT及MRI表现均具有一定特征。其影像学表现结合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可做出正确诊断,避免患者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肩关节后方不稳定的CT、MRI表现特点。方法:16例经关节镜手术检查证实病例,对肩关节后方不稳定患者的关节盂、肱骨头和后盂唇关节囊复合体异常在 CT、MRI上表现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肩关节后方不稳定影像征象包括关节盂发育不良(后部关节盂缘缺如)、反Bankart骨折、反Hill-sachs骨折、Bennett病变、后盂唇关节囊复合体病变、肱骨头后方半脱位或完全脱位。结论:对于肩关节后方不稳定的患者,行患侧肩关节 CT、MRI能够清晰显示关节盂、肱骨头和后盂唇关节囊复合体异常,是肩关节后方不稳定的一种有效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MRI在颈段脊柱急性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急性颈部脊柱外伤患者的MRI表观特点,并与CT及X线平片比较,结果:椎体骨折41例,椎体脱位3例,脊髓损伤30例,椎间盘损伤7例,结论:MRI可以对颈椎损伤形态,及脊髓韧带椎间盘等软组织损伤作出明确的诊断,是急性颈椎损伤患者最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CT及MRI特点。结果:10例仅接受CT检查,4例仅接受MRI检查,4例同时接受CT及MRI检查。18例中胰头颈部5例,胰体尾部13例。13例肿瘤边缘规则,5例不规则。14例行CT平扫与增强扫描,均表现为囊实混合型肿块,平扫呈等或低密度,动脉期呈轻至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增加并呈持续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均未见强化;5例肿瘤局部包膜不完整;5例出现颗粒状、点条状或蛋壳状钙化。8例行MRI平扫及增强,表现为囊实混合型肿块,其中4例肿瘤内可见出血,3例包膜不完整,1例压迫胆总管致肝内外胆管及胰管明显扩张。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影像学有助于SPTP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腮腺Warthin瘤CT、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腮腺Warthin瘤CT、MRI表现。其中男32例,女5例。年龄27~80岁,平均59岁,50岁以上26例(70.2%)。有吸烟史30例(81%)。结果:37例共56个病灶,单侧单发28例(28个病灶),单侧多发4例(12个病灶),双侧多发5例(16个病灶);CT及MRI表现:病灶长径0.5~4.8cm,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内部密度或信号均匀或不均;CT增强扫描病灶实质部分呈早期明显强化,MRI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结论:腮腺Warthin瘤有一定的临床和CT、MRI特点,结合患者年龄、性别及病史,可提高对其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内胆汁瘤的CT与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临床证实的外伤性肝内胆汁瘤的影像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有CT检查资料,2例病程中行MRI检查。全部病例伴肝实质挫裂伤,外伤后短期内CT或MRI检查提示肝内大片状低密度或长T1长T2信号影,随访中很快出现水样密度或信号影。其中囊状单发7例,多发3例。多发者沿胆管树呈囊袋状排列。除7例随访中渐小外,其余3例均经手术或超声或CT引导下引流治愈,其内容物均为胆汁成分。结论:认识外伤性肝内胆汁瘤CT与MRI表现特征对于诊断及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