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面沉降──第四届地面沉降国际讨论会论文选集》介绍1991年5月在美国休斯敦召开了"第四届地面沉降国际讨论会",该书为会议的译文选集.其内容反映了当前世界上有关地面沉降研究领域内的最新成果,涉及地面沉降理论研究、教学模型、监测技术、防治方法,抽取天...  相似文献   

2.
国际地面沉降研究综述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文章在介绍国际地面沉降会议历史及2000年第六届国际地面沉隆会议简况的基础上,并根据2000年第六届国际地面沉降会议论文,对国际地面沉降研究进展情况分成如下六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地面沉降地质因素介绍了古代地面沉降、泥炭层沉降、地震砂土液化地面沉降和海平面上升研究状况。地下流体运移地面沉降方面介绍了以地下水开采为主的地面沉降问题及地面塌陷、天然气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均匀沉降对建筑结构的破坏和欠固结石英  相似文献   

3.
2005年10月23~28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面沉降研究中心及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具体承办的“第七届国际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银河宾馆隆重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这是首次在中国召开的该系列国际性专业会议。1会议概况1·1历届会议简况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面沉降日益突出,且在世界各地日渐普遍,已成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国际学术界对地面沉降问题极为重视,1964年,国际水文十年(IHD)即后来的国际水文计划(IHP)将地面沉降问题纳入该组织的研究领域。联合国教…  相似文献   

4.
地面沉降不仅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为推动世界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根据近几年的地面沉降研究成果,对国际地面沉降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分析国际先进的地面沉降研究思路、方法、技术和管理政策,为中国今后的地面沉降工作方向提供指导。从地面沉降监测手段、监测网布设、监测精度,以及沉降机理研究和管理措施几个方面对比了国内外地面沉降工作,分析了中国在地面沉降工作中的长处与不足。中国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在沉降监测、机理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龚士良 《地下水》2004,26(1):74-74
(SISOL S2 0 0 5中国上海 )自上世纪 50年代以来 ,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引发的地面沉降日益突出 ,成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同时其在世界各地也日渐普遍 ,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国际学术界对地面沉降问题极为重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深刻认识到地面沉降危害的严重性 ,并组织召开了一系列的国际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 ,自 1 969年至今已举办了六届 ,对地面沉降的监测、研究与控制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2 0 0 5年 1 0月将在中国上海召开第七届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地面沉降研究中心具体承办。第七届国际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将为全世界地…  相似文献   

6.
上海地面沉降风险评价及防治管理区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阐述地面沉降风险基本内涵及特征基础上,以上海市为例,详细介绍了地面沉降风险评价的工作流程、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以地面沉降风险评价结果为基础,结合上海目前地面沉降防治工作体系,将地面沉降风险管理与地面沉降防治管理主体相结合,提出了"十二五"期间上海地面沉降风险管理区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康普拉蒂教授是国际知名的地面沉降研究专家,特别是在地面沉降模拟预测领域学术造诣深厚,曾于2005年10月来沪出席"第七届国际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现兼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面沉降工作组副主席。2013年12月《上海国土资源》编辑部委托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面沉降工作组成员叶淑君博士利用在国外学术交流之机,向康普拉蒂教授当面转达了专访邀请,得到康普拉蒂教授的欣然接受。随后《上海国土资源》编辑部主任、中国地质调查局地面沉降研究中心秘书长龚士良教授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访谈议题,很快收到回复。现予刊发,以飨业界同行。  相似文献   

8.
欧智德  邹杰 《城市地质》2021,16(2):192-198
佛山市瓷海国际陶瓷城自2008年起出现地面沉降现象,随着周边人类工程活动增多,地面沉降现象日趋严重.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并运用InSAR地表形变监测技术,从自然因素和人类工程活动两方面研究了该地区地面沉降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引起地面沉降的内部物质条件为填土和软土的压密固结,尤其是软土分布广、厚度大、埋藏浅,为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9.
正为持续推进我国地面沉降学术研究的深化发展,全面提升地面沉降防治能力与水平,在国际学术界充分展示中国近年来在地面沉降研究与防治领域的最新成果,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地面沉降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主办,将于2018年11月初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召开"第五届全国地面沉降防治学术研讨会",会议将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面沉降工作组成员作专场学术报告,现发布会议一号通知暨征稿启  相似文献   

10.
《辽宁地质》2012,(4):18-21
地面沉降又称地面塌陷,是因地下水大量开采或采矿活动,地表在垂直方向发生高程降低的现象。地面沉降因其发生的缓慢性,往往不被人们重视,所以被地质学家形容为"温水煮蛙"。地面沉降虽发展缓慢,但一旦爆发,破坏力巨大。  相似文献   

11.
卢俊义  杨敏 《探矿工程》2009,36(6):67-71
首先对地面沉降的定义进行了辨析,简单介绍了地面沉降的诱发因素。然后提出了建设工程地面沉降的概念,重点讨论了建设工程地面沉降的沉降机理、沉降危害、沉降控制标准和研究方法4个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建设工程地面沉降控制标准的制订原则和一些建议。研究结果对今后的地面沉降研究及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地面沉降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地面沉降是城市主要地质灾害之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面沉降规模扩大,危害加剧,本文简述了国内外地面沉降概况,对地面沉降的成因、危害、机制、数学模拟、监测、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论述,并指出,建设工程性地面沉降,孔隙水运移机制、地下水和地面沉降模型耦合、地面沉降生态-经济-社会影响评估、地下水采灌优化设计、地面沉降系统防治、地面变形高精度监测、城市化建设与地面沉降的相互关系等,是今后城市地面沉降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地面沉降研究的新进展与面临的新问题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刘毅 《地学前缘》2001,8(2):273-278
通过国内外地面沉降研究历史概述 ,介绍了多方面的地面沉降原因。由于地下支撑物的移动导致地面标高损失是目前对地面沉降概念或原理的最新概括和总结。文章从监测技术、信息系统、图件编制、预测计算、损失评估和防治措施等方面概括了中国近年来地面沉降研究取得的新进展。同时提出淤泥质软土沉降问题、深部土层沉降问题、工程性沉降问题、长江三角洲地面沉降的严重性和系统性问题、地面沉降引起的全国性防汛能力降低问题和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InSAR)探测技术是中国当前地面沉降研究面临的新问题。最后指出 ,在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高速发展的 2 1世纪上半叶 ,中国东部的地面沉降问题将更大、更多、更复杂 ,需要认真规划和控制。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河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项目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及研究的意义,并总结了河北平原地下水状况、地裂缝状况及地面沉降监测网特点,分析研究了地面沉降的分布规律、影响因素、成因机制及危害特征,预测了河北平原地面沉降中心沧州市的地面沉降发展趋势,针对地面沉降现状,提出了合理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华北平原年地面沉降量大于50 mm的严重区面积超过全国总量的80%,防治形势严峻,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为有效防控地面沉降提供科学依据。华北平原建立了较完善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基本掌握了地面沉降现状及演化规律,但受华北平原含水层系统影响因素复杂与时空变化大等因素制约,对地下水位变化驱动下的土层变形特征及其机制研究迄今仍比较薄弱,限制了对地面沉降发展趋势的科学研判和预测预警。在总结国内外地面沉降研究进展、基于高时空分辨率监测数据分析华北平原地面沉降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位变化影响下的地面沉降研究方向。目前,华北平原地面沉降出现减缓态势,天津、沧州、衡水等重点城市主城区地面沉降得到有效控制,但华北平原尤其是河北平原地面沉降总体上仍然处于较快发展阶段,主要原因是农业灌区地下水开采得不到有效控制。未来华北平原地面沉降研究应聚焦地面沉降机理和预测预警、地下水位回升驱动下的土层变形规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地面沉降区地下水资源属性及地热开发与地面沉降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该文详细论述与分析了上海传统监测地面沉降方法及InsAR技术方法的特点,着重阐述了上海地区应用InSAR技术监测地面沉降的最新进展,通过介绍国外先进InSAR技术软件在上海地区的应用分析,与自主开发的InSAR技术软件在上海地区的应用进行对比,采用大量实测数据及多种评价方法对解译结果进行校正,由此得到一些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地面沉降分布和产业布局有关,其深层沉降比重较大。全市平均沉降量与平均降水量密切相关,年度沉降随季节变化,部分地区地面沉降过程具有可逆性。  相似文献   

18.
于军  武健强 《江苏地质》2008,32(2):113-117
平原区超采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已成为影响这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如何从收益、成本、风险三个方面为决策者提供制定地面沉降相关防治措施的综合支持,实现灾害防治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御转变,是地面沉降防治研究领域的新课题。在综合考虑苏锡常地区技术、经济、人类活动等因素基础上,从地面沉降总体风险和地区差异水平出发,提出构建地面沉降风险评价模型及决策支持系统的初步研究思路和方法,为实现地面沉降防治的科学化决策管理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用蒙脱石层间水化状态修正了土壤孔隙率的计算方程,以此建立蒙脱石层间脱水作用所产生的次要地面沉降量的数学表达式,并对无锡石塘湾地面沉降区进行了模拟计算。无锡石塘湾地区因蒙脱石层间释水所产生的次要地面沉降量为39.02 cm,占整个沉降量的19.51%,人工回灌后,次要地面沉降量变为36.04 cm,占整个沉降量的18.02%,表明人工回灌是阻止地面继续沉降的有效措施之一。计算表明,如果蒙脱石残余层间水全部释出,那么无锡石塘湾地区可能有117.39 cm的地面沉降空间。虽然这一结果在真实的外界环境下不可能实现,但对下一步就地面沉降灾害的治理、防治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蒙脱石层间脱水作用及其对地面沉降影响的研究,可能对地面沉降趋势的预测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