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本论题的研究Ⅰ中,我们直接用实验验证了海水中铀、铬、镁和钙在水合氧化钛上离子交换的互不相干作用。但是,既然铬(Ⅲ)的K1此铀(Ⅵ)要大10倍左右,铬(Ⅲ)的浓度又比天然海水条件下的大6000倍(也远比海水中铀(Ⅵ)的浓度要大),不发生离子竞争交换而表现为“互不相干作用”似乎是使人费解的,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世界上的事物无不具有二重性,海水中无机离子交换作用也不例外。一般说来,因海水组份的复杂性,比较普遍地存在着离子竞争交换作用。但在一定条件下,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弱,以至尚不能显现出它们之间的离子竞争交换作用,而表现为互不相干涉地进行离子交换作用,简称为无机离子交换的互不相干作用。本文中,我们以海水中铀(Ⅵ)、铬(Ⅲ)、钙、镁在水含氧化钛上的离子交换作用的实验结果为具体例子,确证了无机离子交换的互不相干作用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Keen曾报道海水中水合氧化钛能与十几种元素发生离子交换作用,其中包括了铜,但它在“微量元素”中,其富集系数属最小的。我们已经研究过海水中铬(Ⅲ)和铀(Ⅵ)在水合氧化钛上的离子交换反应,它们的富集系数则在十几个元素中是前三名的,那末富集系数小的铜的离子交换反应,与铬(Ⅲ)铀(Ⅵ)的研究结果有否联系?是否有定量关系?这在离子交换理论上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Keen曾报道海水中水合氧化钛能与十几种元素发生离子交换作用,其中包括了铜,但它在“微量元素”中,其富集系数属最小的。我们已经研究过海水中铬(Ⅲ)和铀(Ⅵ)在水合氧化钛上的离子交换反应,它们的富集系数则在十几个元素中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的事物无不具有二重性,海水中无机离子交换作用也不例外.一般说来,因。海水组份的复杂性,比较普遍地存在着离子竞争交换作用.但在一定条件下,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弱,以至尚不能显现出它们之间的离子竞争交换作用,而表现为互不.相干涉地进行离子交换作用,简称为无机离子交换的互不相干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正斌  王强 《海洋学报》1979,1(2):227-242
在前文中,我们在天然海水条件下,具体研究了铀(Ⅵ)-水合氧化钛体系及其它体系的离子交换动力学,确定控制速率的步骤为扩散,并进而提出《液膜递进模型》理论,具体确定为液膜扩散控制的机理.其结果与B、A、M理论处理的结果一致,两者还存在着较严格的定量联系.但是,在海水物理化学研究和海水提铀等研究中,并非只限于天然海水体系.因目前海水分析水平所限和进行加速试验等原因,常常要研究加浓海水体系.那末,在加浓海水条件下,《液膜递进模型》理论及其计算公式是否仍然有效?文献上未见报导.本文中我们仍从海水中铀(Ⅵ)与水合氧化钛体系为例,在一系列的铀浓度下作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证明:在本文试验条件下(铀浓度从天然海水的3.3μg/l至几百μg/l或更大)《液膜递进模型》理论仍然正确,与B.A.M理论仍然有较好的定量关系,并得出一些天然海水条件下未发现的新结果.  相似文献   

7.
张正斌  刘莲生  王强 《海洋学报》1981,3(3):410-422
关于海水中铀(Ⅵ)与水合氧化钛的作用、国内外已有许多报导,内容包括水合氧化钛制备方法的不同对交换铀量的影响,水合氧化钛和海水中铀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及它们在反应过程中物理—化学性质变化规律的研究,海水中铀与水合氧化钛作用机理的研究等等。但对这一反应的动力学研究文献上报导极少,除了在本研究Ⅰ、Ⅱ和Ⅲ中报导的反应机理的研究[1,2]证明反应过程的速率由液膜扩散所控制之外,关于这一离子交换过程的反应级数和活化能的研究却至今未见有文献报导。  相似文献   

8.
我们根据Boya等人的扩散理论,由试验结果证实:当海水中的铀浓度为10μg U/ml及20μg U/ml时,海水中的铀与碱式碳酸锌吸附剂的离子交换速率主要为液膜扩散所控制[1],本文用天然海水直接进行实验,也获得了与上述相同的结果.由此可见,在含10-20μg U/ml的加浓铀海水中及天然海水中,铀与锌型离子交换速率主要为液膜扩散所控制.  相似文献   

9.
海洋细菌作用下海水中铬化学形态的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外加Cr(Ⅳ)和Cr(Ⅲ)的天然海水中接种海洋细菌,充氧条件下培养。在细菌对数生长期,大部分Cr(Ⅳ)被还原为Cr(Ⅲ)继而转化为有机铬。在稳定期,有机铬为溶解铬的主要形态,在无菌控制实验中,Cr(Ⅳ)和Cr(Ⅲ)浓度基本不随培养时间变化。说明在没有海洋细菌活动参与下,水中铬形态转化难以进行。实验结果为天然海水中溶解态铬的热力学不平衡状态提供部分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海水中铀(Ⅵ)和水合氧化钛作用机理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海水中铀(Ⅵ)与水合氧化钛作用机理的研究,一般是根据一些实验现象作“间接”的推测,所以众说纷纭,例如有“络合—缩水”,阳离子交换和阴离子交换机理等等。因此,近年来人们都致力于较“直接”方法的探索。例如pH法即是其中之一种,据此并结合化学动力学的研究,我们推断:(1)海水中铀(Ⅵ)与水合氧化钛作用的整个过程是比  相似文献   

11.
海水中镉(Ⅱ)与水合氧化钛无机离子交换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化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海水中元素的迁移和变化规律的探索。已经发现,这是与海水中的水合氧化物、粘土矿物和若干有机物之间的离子交换作用密切相关的。在本文中无机离子交换剂是水合氧化钛,金属元素为镉,作为这一方面系统研究工作(在这系列工作中,  相似文献   

12.
渤海湾海水中铬的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华瑞  庞学忠 《海洋学报》1985,7(4):442-452
本研究测定了渤海湾海水中总溶解铬、Cr(Ⅳ)、Cr(Ⅲ)、颗粒铬和气溶胶中铬,分析了渤海湾海水中Cr(Ⅳ)、总溶解铬、总铬和颗粒铬的分布趋势,以及Cr(Ⅲ)的分布情况。研究表明,河流排污控制着渤海湾铬的分布,渤海湾河流排出有机物主要是与Cr(Ⅲ)产生吸附、络合作用,这是固-液界面交换的机制之一,形态研究表明,颗粒铬是渤海湾铬的主要存在形式,而Cr(Ⅲ)又是价态铬的主要形态,渤海湾Cr(Ⅳ)含量很低,说明海水中铬处在热力学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海洋化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海水中元素的迁移和变化规律的探索。已经发现,这是与海水中的水合氧化物、粘土矿物和若干有机物之间的离子交换作用密切相关的。在本文中无机离子交换剂是水合氧化钛,金属元素为镉,作为这一方面系统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人工海水和天然海水为介质,研究了Cr(Ⅲ)被H2O2的氧化作用,结果表明,Cr(Ⅲ)的氧化速率为介质pH和温度的函数;海水中溶解有机质的存在也将影响Cr(Ⅲ)的氧化速率,随着海水中腐殖质浓度的增加其氧化速率呈现下降趋势。其原因可解释为腐殖质对Cr(Ⅲ)的配合作用和对Cr(Ⅵ)的还原-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实验结果表明:1.吸附剂中的铀浓度与所使用的天然海水的含铀量存在如下关系:C=8.51×10-1(u*)0.49.2.当吸附剂的用量基本保持不变时,随着通过吸附柱海水量的增加,吸附剂的吸铀量、吸附剂中的铀浓度以及吸铀后天然海水中剩余的铀浓度不断增加;而铀的回收率不断减少;分配系数随着通过吸附柱海水量的增加而减少至一定值之后,又稍有回升.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海水中无机离子交换分级平衡理论》向微量元素体系的推广。《海水中无机离子交换分级平衡理论》是研究海洋中无机离子交换过程的一个基础理论。该理论具有比较清晰而合理的物理模型,提出了为解释实验结果和解决实践问题所必需的基本函数和数学方程式,它能定量地推导出“离子交换作用-络合作用-吸着作用”三者的关系,并能解释若干重要的实验结果(例如离子交换率与 pH 的关系,某些离子交换剂在加浓海水中交换能力较好,但在天然海水中则不佳,等等),还可以比较可靠地从“交换率-pH 关系图”的图形是“S 型”或“反 S 型”,而推断过程属阳离子交换抑或阴离子  相似文献   

17.
最近十几年来,海水物理化学中关于海水的化学热力学研究已较广泛地开展,并已有一些重要的研究结果报导。但是,关于海水中化学动力学的研究,至今却基本上仍属空白。然而这正是海洋中许多化学过程(特别像海水化学资源开发、海洋污染和防治等实践性比较强的领域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是我们从事这一方面研究工作的第一篇报导,讨论的内容是海洋中最重要的过程之一——无机离子交换过程。  相似文献   

18.
李兆龙 《海洋科学》1986,10(1):70-70
众所周知,铀是一种最重要的核原料,不少国家正在研究用各种无机和有机吸附剂来提取海水中的痕量铀,一些小规模的试验工厂正在设计和建造中。然而,由于海水中铀的浓度极低(约为0.003毫克/升),要从含有常量浓度的Na,Mg,Ca,Cl,Br等离子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主要做了海水中镉与水合氧化铁(三种形式)相互作用的pH曲线和等温线,实验结果主要为:(1)发现一类有一个“拐点”或两个“平台”的海水中的新型等温线;(2)用分级离子交换理论解释了这类等温线;(3)并进而导出了相应的等温方程式;(4)提出用作图法求得了相应的平衡常数K1和K2;(5)由离子交换率(%)-pH曲线得知,镉以CdCl+形式在水合氧化铁上进行阳离子交换,并详细研究了实验条件的变化对曲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海水中铜、锌、镉在粘土矿物上液-固分配的离子交换作用等温线,发现了分级离子交换-沉淀型等温线。实验结果是:对高岭石,分级离子交换-沉淀等温线有两个“台阶”,蒙脱石和伊利石则有三个“台阶”。铜、锌、镉与粘土的反应机理可用公式RA+ML(?)RML+A表达。放射性~(24)Na的示踪研究表明,对伊利石和蒙脱石,水中CuL,ZnL和CdL首先置换H~+,随后置换Ha~+。对三种粘土,Na~+都始终参与各级的离子交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