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全球变暖和极端气候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全球性的碳排放问题亟待解决已是非常明确的科学共识。然而城市能源消耗尤其是在街道街区尺度能源消耗空间定量化研究目前较少,不利于城市采取精准控制、优化能源结构和减少碳排放措施。本文以资源型城市荆门作为案例城市,以夜间遥感数据、POI等空间数据为基础,定量化分析影响交通、产业和建筑部门碳排放的关键因素车流量、建筑面积和主要用能企业的空间分布数据,实现城市能源消费街道尺度空间可视化,并探讨城镇化和工业化对街道尺度城市能源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是该市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因子,72个乡镇(街道)中,以产业能耗为主的10个乡镇(街道)占荆门市能源消费总量达68%。荆门市总用能量在2005—2015年增长82.82万 tce,然而同时用能量高于10 000 tce的乡镇减少了4个,说明荆门市能源消耗提高并呈现集中化趋势。研究结论能够填补以城市或城区为最小单元统计城市能源消费情况所不能发现问题,提出了更加精准的降低荆门市能耗的途径,以期为同类中小资源型城市转型实现绿色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智慧城市是能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空间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等手段,对城市运营管理发展等各类信息突破单纯的物理世界空间的概念,进行全面立体感知,资源优化整合,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对包括城市经济发展、民生服务、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能源优化、城市运行、城市安全等提供科学化、可视化、智慧化的城市管理运营与综合决策支撑平台,支持城乡建设,推进城市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国家空间规划。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为协调各类各级空间规划的关系,实现国家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等空间目标而建立的空间规划系统。1999年欧盟通过的《欧洲空间展望》以及同时开展的欧盟空间规划政策与体系研究成果,对推动欧洲各成员国空间规划的开展以及空间规划体系的不断完善发挥重要作用。规划打底色,家园才会美。由于各国空间规划根植于不同的地理、经济、法律、历史和文化条件等多种因素,各国规划的理念和模式也不尽相同,本文将介绍几个国家的空间规划体系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2009年5月18日至21日,笔者随《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一行来到湖北省大冶市调研。课题组采取现场察看、座谈等方式,对湖北省大冶市"矿山环境保护与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有关情况作了详细了解。管中窥豹,通过调研,课题组了解到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矿山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实现矿山环境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多种类型数据的集成应用是数码城市GIS的特色之一。稳定高效的数据调度与融合机制、逼真的可视化效果、灵活方便的场景操纵方式、简洁友好的界面是设计数码城市GIS数据浏览器时所要考虑的几个关键因素。分析了数码城市GIS数据浏览器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并针对深圳市三维景观模型数据的包装,介绍了数码城市GIS数据浏览器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
城市环境保护信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了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客户/服务器(C/S)和浏览器/服务器(B/S)三层结构模型为基础的城市环保信息系统(GIS)。在分析比较两层与三层系统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提出系统构建的总体思路,并着重强调了构件技术在系统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在网络环境下增强了客户端对于城市环保信息的可操作性,除实现对环保信息远程查询检索之外 ,还增加了远程数据录入、处理与分析的功能。在城市环保GIS中还引入环保专业分析模型 ,通过通用的接口平台,将专业分析模型与环保信息有机融合,实现了污染分析模型在地理空间上的三维可视化,为环保管理和环境保护决策提供了形象而定量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现代城市面,临着大气污染、地基下沉、严重缺水、地震与洪涝灾害等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原有城市的随机扩展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而要向生态城市转换。生态城市应具有功能分区和卫星城镇系统,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新城镇的建设首先要对城市的功能进行定位,在深入研究地质环境的基础上作出规划,要做好城市地下水的开发与保护工作,改善城市能源结构,推广使用轻质环保建筑材料,实施绿色洁净资源开发政策,通过立法保护城市地质环境。  相似文献   

8.
由国际欧亚科学院(IEAS)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共同主办,并得到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人居署、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和美国能源基金会中国可持续能源项目支持与承办的“21世纪科技促进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层论坛于2012年4月6—7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相似文献   

9.
正《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我国第一次针对资源型城全市制定出台全国性、专门性的规划文件,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高度重视。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诸多矛盾和问题。加快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尽快建立《规划》出台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土资源》2014,(1):5-6
正资源型城市的生命长度究竟能延续多久?这道难题考验着世界,更考验着快速发展的中国。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我国共有118座资源型城市。改革开放尤其是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一些资源型城市通过大力培养接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全球面临能源新技术的重大变革,发展清洁低碳能源成为新潮流。而干热岩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且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就目前来说,干热岩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靶区确定上存在很大困难。文章通过Landsat8冬季的遥感影像数据,利用Envi5.3软件对其进行754波段假彩色合成,人工解译出线环形构造;采用大气校正法,结合当地气温,排除城镇建筑物的影响,反演出地表温度和利用遥感影像来提取羟基蚀变信息。并对解译结果进行分级。然后将研究区以30个市行政区为基本评价单元,利用已收集的山东省地热资料,航磁重力异常数据,结合专家打分法与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叠加,最后运用综合评价公式对评价单元打分,得分较高的即为干热岩开发适宜区。适宜区主要是日照市,较适宜区有招远市、栖霞市、诸城市、五莲县、莒南县、青岛市、即墨区,其他市区相比较不适宜。此次研究将对改善地方投资、带动地方资源利用发挥重要作用,对有效改善鲁东地区能源供应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济宁市环境承载力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影响环境污染状况、环境治理状况、人口状况、经济发展状况、自然资源状况、物耗能耗状况等19个指标中,提取出影响环境承载力动态变化的3个主成分,对济宁市环境承载力年际变化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0年,济宁市环境承载力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研究评价结果较好,可以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开发规划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自智慧城市的概念提出以来,世界各国竞相开展智慧城市的研究和实践,国内各城市也迅速行动,纷纷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以之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去推动。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进步和应用效果。该文在分析智慧城市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关于时空信息大数据和云平台建设的思路和关注点。梳理了智慧城市的总体框架,并对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结合智慧临沂建设的实例,从基本情况、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实现方式和实施进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总结。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适合该地实际,能够切实解决该地实际问题的建设模式,才是智慧城市应该首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又好又快促进区域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发展阶段的一种新“社会-经济”模式。本文探讨了对循环经济的理念与共识,及其发展基础。同时,以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开始萌发的循环经济新模式,评述国内外对循环经济普及开发的案例。指出循环经济是推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与环境的重要战略之一。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关中区域中心城市大气污染经济损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陕西省关中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发展和环境状况资料调查和统计的基础上,应用市场价值、人力资本、机会成本法等环境经济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对5个中心城市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了污染经济损失估算值,从经济角度分析了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浅层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新型环保能源,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可实现供热制冷,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大力发展浅层地热能产业,对促进地热资源合理利用,促进节能减排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诸城市在推进农村社区化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7.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seriously polluted cities in China have been paid attention to by policy-makers and foreign and domestic scholars. However,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fundamentally due to its complexity, for example the formation of the seriously deteriorated environment.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terminal harnessing is an important way, but the spread of high-level terminal treatment is restricted by the limit of funds and technological level. Therefore, the way for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eriously polluted cities should be multiple-sided, which is to correlate the oper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ith the operation of city construction. To achieve an identity of these opposites,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dur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every developing stag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take Benxi City as a case study.  相似文献   

18.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seriously polluted cities in China have been paid attention to by policy-makers and foreign and domestic scholars. However,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fundamentally due to its complexity, for example the formation of the seriously deteriorated environment.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terminal harnessing is an important way, but the spread of high-level terminal treatment is restricted by the limit of funds and technological level. Therefore, the way for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eriously polluted cities should be multiple-sided, which is to correlate the oper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ith the operation of city construction. To achieve an identity of these opposites,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dur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every developing stag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take Benxi City as a case study.  相似文献   

19.
The Road to Rio+20 is the journey of countries in the world pursu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s the first country to release the national Agenda 21,China’s experience and lesson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both China itself and other countries.The paper reviews the progress made and problems remained in pursu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with regard to policy formulation,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planning and management.In the past five years,the mandatory targets-driven approach,which focused on energy efficiency and key pollutants reduction,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and made China comprehensive outcomes for sustainability.In order to achieve the targets,China adopted an integrated policy package including legal,administrative,economic and technology instruments.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2011-2015),China will continue and strengthen the approach above and mainstream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 through realizing the idea of green and low-carbon development.By summarizing policy trends in the world,the paper points out two directions,i.e.,integration approach and taking prioritized and concrete actions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beyond 2012.The paper also presents policy approach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next 10 years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