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天津某小区沉管灌注工程桩经检测发现部分桩存在缺陷和承载力不足问题,采用高压旋喷注浆技术对缺陷桩进行修补,对承载力不足桩进行补强,处理后经检测合格达到设计要求。介绍了处理方案及施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桩基事故处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列举西安绕城高速公路谢王互通式立交桥 B匝 19-2号桩基事故实例, 阐述了桩基事故处理的工艺过程: 钻孔取心确定缺陷部位, 分析事故原因; 高压水预清洗孔底粉尘和弱软层; 并应用超声波检测技术记录缺陷附近处理前的有关数据; 采用高压旋喷工艺加固缺陷部位; 再次应用超声波检测技术检测, 并与处理前相比较, 评价处理效果。还探讨了静压注浆、旋喷注浆、化学注浆 (高强粘结剂) 、加筋灌注、预应力锚索和旋喷注浆外围加固等技术在处理桩基事故中的应用条件, 提出了改进措施, 同时指出了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林明 《探矿工程》2005,32(9):15-16,19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注浆技术处理冲(钻)孔灌注桩桩身缺陷的工艺流程、工艺设备、操作方法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并对注浆处理的机理、工艺参数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灌注桩桩基后注浆施工工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灌注桩桩基后注浆技术的特点、工艺原理、操作要点和质量控制措施,阐述了开放式注浆工艺与传统封闭式注浆工艺的区别,总结了近年来桩基后注浆技术应用的经验和成果。  相似文献   

5.
郑利松 《探矿工程》2004,31(11):11-14
复合注浆法是将静压注浆法和高压旋喷注浆法进行时序上的结合,分别发挥两种注浆加固方法各自的优点,又可克服各自的技术和工艺缺陷的一种基础加固新方法,它可以较好地对既有建筑物地基和新建建筑基础出现质量问题进行加固处理。简述了复合注浆法的加固作用机理、设计及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其施工技术并分析其加固效果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6.
雷海军  梁其深  杨吉旺 《探矿工程》2009,36(4):70-71,75
结合广州华南路三期工程A4标朝阳立交特大桥桩基础工程,在抽心检测中发现2根桩基础的局部缺陷,采用的补强方法,阐述了复合注浆技术加固缺陷桩基础的工艺技术及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乐慧琳  孙少锐 《岩土力学》2018,39(Z1):211-219
选用环氧树脂和纯水泥浆作为注浆材料,对含不同角度和不同注浆材料裂隙试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注浆材料和裂纹缺陷角度对类岩石试件单轴抗压强度及破坏模式具有重要影响;环氧树脂加固效果优于纯水泥浆,环氧树脂可以有效地消除预制裂纹尖端的应力集中;在裂纹缺陷角度很小( <30°)和角度很大( =90°)的情况下无论裂隙是注环氧树脂还是纯水泥浆,注浆效果都不明显,当 =60°时两种注浆材料的加固效果都很好。提出滑动裂纹模型,对注浆裂隙进行力学分析发现,含注浆裂隙试样的抗压强度随着注浆材料和完整材料胶结面摩擦系数和黏聚力的增大而增大,不同注浆材料和完整材料胶结面的摩擦系数和黏聚力不同,解释了为什么不同的注浆材料对注浆试样强度提升作用不同。研究成果为分析工程中注浆材料和裂纹缺陷角度对岩体强度的影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冲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工作机理的分析,探讨后注浆技术设计的主要内容,及施工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和关键要点,结合后注浆技术在福州卵砾石层中的应用实例及效果,为后注浆技术更广泛的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岩溶地区某广场钻孔灌注桩基础补强加固设计与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岩溶地基上高层建筑桩基缺陷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低坍落度塑性砼对缺陷桩基础进行加固处理的可控压密注浆技术。此技术通过特制高压泵,将强度不低于20 MPa、坍落度不大于50 mm的低坍落度砼压入强岩溶发育地层,形成有效桩径,以改善桩基缺陷。通过现场试验与全面施工,开发出成套施工工艺,有效解决了灰岩地区桩基础持力层缺陷问题。   相似文献   

10.
焦文秀 《探矿工程》2018,45(7):87-89
为保证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正确应用,首先分析了后注浆技术对泥浆护壁灌注桩的作用机理以及天津地区的应用现状,然后通过对影响其应用效果的多种因素,如从业人员资格、成孔成桩质量、注浆阀、注浆泵、注浆相关参数等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措施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筒桩与普通沉管灌注桩施工挤土效应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圆孔扩张理论 ,分析了筒桩施工挤土效应 ,并通过比较 ,得出筒桩施工挤土效应远远小于普通沉管灌注桩或预制实心桩 ;筒桩可内外承担摩阻力 ,承载力高 ,挤土效应小 ,是一种比较理想和值得推广的桩型。  相似文献   

12.
陈纪德  卢中 《探矿工程》1997,(1):20-20,24
从理论和实践说明多分支承力盘桩是一种经济效益好,承载力高的新型桩基。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lastic continuum model using an extended nonlinear Davies and Budhu equations, which enables the nonlinear behavior of the soil around the long elastic pile to be modeled using a simple expression of pile-head stiffness metho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were validated with the measured full-scale dynamic field tests data conducted in Auckland residual clay. An idealized soil profile and soil stiffness under small strain (i.e. shear modulus, G s and shear wave velocity, V s of the soil) determined from in situ testing was used to model the single pile tests results. The predictions of these extended equations are also confirmed by us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finite-element OpenSeesPL (Lu et al. in OpenSeesPL 3D lateral pile-ground interaction: user manual,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2010). A soil stiffness reduction factor, G s /G s,max of 0.36 was introduced to the proposed method and model. It was found to give a reasonable prediction for a single pile subjected to dynamic lateral loading. The reduction in soil stiffness found from the experiment arises from the cumulative effects of pile–soil separation as well as a change in the soil properties subjected to cyclic load. In summary, if the proposed method and model are accurately verified and properly used, then they are capable of producing realistic predictions. Both models provide good modelling tools to replicate the full-scale dynamic test results.  相似文献   

14.
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首先基于半无限土体中改进的球孔扩张理论,求解新桩沉桩挤土效应引起的土体位移场。然后将其作为已知条件施加于邻近既有桩,分析既有桩变形和内力变化规律,探讨既有桩桩端约束条件、桩身刚度及土体模量对既有桩响应的影响;同时结合数值分析,对本文理论方法进行验证。最后分析了新旧桩之间距离和新桩半径对挤土效应引起的既有桩变形和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桩端约束形式仅影响桩端附近桩身变形;随着新旧桩之间距离的增加,既有桩变形和内力显著减小;随着桩径的增加,既有桩变形和内力均逐渐增大。最后提出采用远离既有桩和采用长细桩的措施来降低新桩施工对既有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低掺量搅拌桩内套打灌注桩桩孔致斜原因作了简要分析,介绍了导正钻头的设计原理和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利强 《探矿工程》2012,39(11):75-77
结合莫桑比克Nampula—Cuamba道路升级改造项目第二标段Monapo桥基础桩基工程,采用Prokon2.5结构分析软件对薄壁桥台嵌岩斜桩和直桩在不同台高和不同桩长的受力和配筋情况分别进行计算分析,从而为设计中根据不同地层条件和不同台高选择合理的桩基形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木桩在处理预制管桩质量事故方面的应用,某工程施工完毕后的检测表明,预制管桩承载力下降较大,根据场地地质情况进行加固方案的比较,采用预制管桩、木桩组合复合地基来处理桩质量事故。阐述了加固参数的设计过程,并分析加固后基础的沉降情况。竣工后变形观测表明,加固效果良好,采用木桩处理预制管桩质量事故在经济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Geotechnical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 - Negative skin friction on piles represents a severe problem when piles were installed in soft clay due to consolidation process. It reduces the bearing...  相似文献   

19.
用单桩沉降估算群桩沉降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群桩沉降计算时参数的选取不易把握,而单桩沉降较易得到,找到一种用单桩沉降来代替群桩沉降的方法无疑会使得问题变得简单。单桩沉降由桩身压缩和桩端沉降组成。采用桩身线弹性的假定计算单桩桩身压缩,利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单桩桩端沉降。同时在群桩沉降计算时考虑桩身压缩对沉降的贡献,并用承台下的平均附加应力乘以桩端荷载传递系数后作为桩端的附加应力。根据单桩和群桩沉降计算时的异同,提出了一种用单桩的沉降估算群桩沉降的方法,使得在群桩沉降计算时,参数选取较为容易,且计算较为简单。最后介绍了该方法在桥梁工程桩基础沉降计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高压喷射注浆于1968年首创于日本。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初相继引进并开始研究高压喷射注浆技术。目前,高压旋喷工艺应用最为广泛,工艺技术最为成熟。对旋喷桩成桩质量及单桩承载力进行研究分析,为旋喷桩在地基与基础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止水、加固工程中的应用提供设计参考依据。该试验在陕西省延安市某建成小区内选三个试验点,按不同旋喷桩施工工艺成桩,通过对桩身完整性检测、单桩承载力试验,分析旋喷桩成桩质量及单桩承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