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本文对中国地震学会会员情况的资料从年龄、学历、职称、性别、地区和部门等的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中国地震学会吸引了广大地区和不同部门的大量地震工作者,作为中国地震学界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和权威性。然而,目前学会存在着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的严重问题,10余年后会出现70%现有会员进入退休年龄的局面。建议中国地震学会应采取适当措施,吸引国内外的青年学子更积极地参与学会的活动,发挥他们的才能。对于未来10余年中即将退休的大批地震学者,也应及时采取措施,发挥这批宝贵人才在科研、咨询、开发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灰色理论在地球物理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灰色理论的基本原理及灰关联分析、灰色聚类、灰色预测、灰色建模四种基本方法.通过回顾灰色理论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以及灰色理论在地震解释、地质评价、测井解释三方面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灰色理论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随着油田勘探开发进程的不断深入,灰色理论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油气的勘探开发中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地震影响场的灰色系统分析及模糊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以震级、震源深度、震中烈度、极震区面积、等震线所围面积作为地震影响场场量因子,分别对地震影响场的六个子系统进行了关联分析,计算了各子系统因子之间的关联度,排出关联序。结果揭示出地震影响场这个灰色系统内部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地震影响场灰色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还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完成了震级、震源深度、等震线所围面积对震中烈度的模糊识别,实现了地震影响场的模糊划分。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近三百人进行了多项目的地震反应心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和研究地震反应心理的方法。对地震反应心理的六个子系统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从而为地震社会学的研究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还提出了反应指数的概念,并给出了以反应指数为基础变量的地震反应等级的模糊集A~i,这是应用模糊集合理论研究和处理地震社会学中一系列重要而又包含众多模糊性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以云南省东川市地震破坏中多层砖房的震害为例,分析计算了多层砖房的震害因子与震害程度的关联度,总结了影响多层砖房震害的主要因素,并对其诸多因素进行了排序。  相似文献   

6.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广西地震活动与我国主要地震区(带)地震活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广西地震活动与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活动的关联程度最大(r=0.86),根据这一结果,对广西与东南沿海地震带的地震活动的相关性作了进一步探讨,发现本世纪以来广西地震活动与东南沿海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同步起伏,两区(带)之间发生中强地震的互相对应关系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7.
丹江口水库诱发地震趋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丹江口水库地震的特征和地震地质条件。据此,应用灰色系统方法,建立了水库地震的灰色聚类预测模型及水 库地震趋势的灰色灾变预测模型,运用灰色关第分析原理研究了水库规模与水库地地夺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的4.7级地震是第一期工程的最大地震,第二期工程竣工蓄水后诱发地震的最大震级不超过5.5级,该库坝按原定抗震烈度Ⅷ度设防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新疆地震局专业技术队伍的人才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通过“六五”期间的职工教育,专业技术队伍的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变,经过体制调整和专业职务评聘,知识结构和职称结构逐渐趋于合理。为适应新疆地震监测预报任务,加速地震队伍现代化建设,我局当前的职工教育仍应以科技人员为主,在科技人员中应抓好三方面的教育内容:(1)培养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2)对具有中专以上学历人员的继续教育;(3)对监测第一线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员的学历教育和专业培训。其中应把童点放在培养高层次学科带头人方面,这对于发展新疆地震事业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聚龙教授提出的灰色系统理论已经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中得到应用,但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才刚刚开始。本文综合概述了现阶段这一新理论在地震研究中应用的情况,包括:灰色系统简介、灰色系统理论的应用、把灰色系统引入地震研究中的情况等。  相似文献   

10.
寻乌5.5级地震的灰色拓扑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拓扑方法对1987年8月2日的寻乌5.5级地震进行分析。按地震地质背景选取两组不同的源数据。建立了两个不同的时间函数即灰色预测模型。两组计算结果均预测1982年2月25日龙南地震后5.765-5.785年将再次发生中强地震,实际上间隔了5.430年发生了寻乌地震,相差小于0.36年。通过误差效验和外推检验,证实该方法对地震预测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对灰色拓扑方法用于地震分析预报。文中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地震前兆资料的灰关联综合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门可佩  夏建平 《地震》1995,(2):137-142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分析方法,从系统的整体观点出发,对唐山地震的前兆资料进行综合处理。结果表明,震前前兆综合映震场与临震场的关联度随震源应力场的加剧而逐步趋升且逼近1,这一特征可作为临震状态的标志。该方法对于地震预报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根据云南37个历史地震资料,分别按震害区烈度的高低、断裂文汇程度的强弱组成若干子系统。各子系统中部以震害面积作为参考数列,以震级、震源深度、断裂文汇程度作为比较数列,对震害面积进行了多因素灰色关联分析,排出了关联序。研究结果客观地揭示出震害面积与各影响因素即震级、震源深度、断裂交汇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震害面积的定量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地震序列类型的灰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地震序列类型的识别。以应力降(Δδ)、地震矩(M_0)、破裂速度(V)、余震区长度(L)和宽度(D)、主震和最大余震震级差(ΔM)、余震序列的a值、b值和P值作为关联因子,同时把待研究的地震作为参考数列(X_0),一些已知历史地震作为比较数列(X_i)进行灰关联分析。另外,本文还就一旦某地发生大地震,如何用灰关联分析方法迅速确定该地震的序列类型作了探讨。结果表明,灰关联分析法是识别地震序列类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地震危险性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地震现象视为一内部信息部分已知、部分未知的灰色系统,表征强震发生前地震危险性的指标值实际上是灰数。据此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的昭通、松潘、兰州、苏鲁交界处和长江口地区进行了多因素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和预测,并将其结果与模糊数学方法所得的结论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通过对三峡地区Ms≥4.7级地震的建模,模型检验和精度分析,讨论了灰色系统理论模型对小区域地震预报的可行性。并就建立地震灰色预报模型的有关问题,提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在本局科技成果数据为基础上,运用情报计量学的基本方法对本局成果概况,成果类别,成果学科属性分类以及获奖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进行分项统计分析。从获奖项目情况统计得出本局获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的获奖率为50.7%;从获奖成果的科分布看,侧重于地震监测及预报研究方面,工程地震和地震工程的获奖成果也占有相当比例。  相似文献   

17.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 ,建立了晋冀蒙交界地区的 5级和 6级以上地震的灰色预测模型 .利用上述模型对该地区未来几年内中强地震的活动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本文视地震系统为模糊灰色系统,由此建立关于发震时间的模糊灰色预测模型,该模型认为已知地震样本集及待预测集的震级分布属模糊正态分布,应用模糊聚类思路于样本集元素的选取,引入最佳震级从属函数μ~*的选择过程。针对可能产生的趋势性偏差,根据实际资料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并以华北平原地震带、燕山渤海地震带及山西地震带为例,对模糊灰色GM(1,1)预测模型的实际应用及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灰色系统的关联空间理论计算了九次强震对海城地震的前兆数据的关联度值,并对七次强震的前兆数据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得到了较为一致的结果。并用两种方法对数据的要求进行了比较。为了研究各因素的效应,对九次强震的震源参数和余震序列数值的关联度以一并计算出来,结果显示出同一地震的前兆数据、震源参数和余震序列的关联度和关联序都可有一定差异。文中讨论了形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并得出进行过较好预报的海城地震和松潘地震二者在前兆数据上关联度小,为各次地震中关联序最后者,模糊聚类的结果也是不同的两类,从而说明了这是两次不同类型的前兆数列的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20.
地震前兆观测涉及到电磁学科、地下流体学科、形变学科等众多观测种类和方法,其相应产出的观测数据种类和构成十分繁杂,给地震前兆观测数据结构标准的制定带来巨大困难。中提出双表结构的方法,即在数据库中采用相互关联的二个表结构(索引表和数据表)来表述一个观测数据项的方法。与现行的其他结构表示相比较,双表结构法有着众多的优点和长处。首先,它是一种普适性的观测数据表示方法,目前实际工作所获取的各种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均可采用此方法加以表示,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构建庞大的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库的复杂度;其次,它有效地解决了支持可变采样率这样的技术难题,对延长地震前兆观测数据结构标准的生命周期有着潜在的重要意义,这也是与现实的地震前兆观测的需求相吻合的。另外,双表结构法还有效地降低了数据存储冗余,提供了快速检索数据的机制。总之,双表结构法是以有限增加单个数据表示复杂性来大大降低整个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库构成复杂性的方法。中提出用具有树形特征的主表结构来阐述采用双表结构构建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库及应用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