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7 毫秒
1.
重建古生产力变化是古海洋学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综述了以往南海晚第四纪古生产力的研究成果,浅析了南海生产力变化的控制因素。南海北部和南部的古生产力变化模式有明显差异,具体表现在:南海北部具有冰期生产力高、间冰期生产力低的特点,而南海南部具有冰期生产力低、间冰期生产力高的特点。造成南海北部和南部生产力变化空间差异的原因尚待查明,本文提出河流、风尘、南海大洋环流等都是造成南海生产力区域差异的潜在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二十多年的实际调查资料对南海北部水下古海岸线作一系统研究,文中论述古海岸线的识别标志、主要特征一变化机制,并预测未来平面变化的趋势,这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构烷烃及单体碳同位素的古植被与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与古植被、古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正构烷烃分子化石及其单体碳同位素的研究是近年来最为引人注目和关切的环境科学问题之一,这一研究在国际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详细综述国际上正构烷烃及其单体碳同位素在古植被与古气候方面研究进展的同时,着重叙述了他们在生物输入源的识别,古植被、古温度的重建以及古大气飘尘源区气候变化的响应等方面的研究动态,分析并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指出随着测试分析技术的发展,正构烷烃分子化石及其单体碳同位素将成为重现古环境变迁和现代环境信息变化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苍树溪 《海洋科学》1995,19(4):68-69
全球变化的思想已越来越受到第四纪地质学者的普遍关注。当前的研究趋势,在建立过去变化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当代现象的监测,统计和模拟来预测未来。未来是历史的自然延伸,离开历史资料的分析现实现象的记录,要预测未来,评估海平面变化可能引起的环境后果,是不可能的。因此,“以古推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环境变化的决定因子对比,古环境数据可以用于补偿气候变化在有限的时间尺度和地理范围内直接观测的不足。古环境数据有两个重要方面:第一是时间尺度,不同时间尺度涉及到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都有所不同;第二是分辨率,这一…  相似文献   

5.
高莉玲 《海洋信息》1999,(11):28-29
古海洋学与古气候学相关领域的研究不断提供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地球气候在不同时标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一年引人注目的活动是:第六届国际古海洋学会议于1998年8月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召开,有30个国家的5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第七届国际古海洋学会议将于2001年在日本的扎幌召开。1999年5月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了多台地勘探会  相似文献   

6.
以南沙海区NS90-103柱样为例,利用各种古生产力指标物,如有机碳含量,有孔虫壳和有孔虫碳同位素,重建了200000a以来古生产力变化,并对结果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7.
末次间冰期以来古黑潮演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太平洋边缘海区作为联接大陆与深水大洋气候记录的桥梁,这种纽带关系使得边缘海区成为理解;研究过去全球变化和古海洋学诸因素变化的理想区域之一。同时,边缘海区也是大洋与大气进行热量交换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8.
造礁珊瑚骨骼中保存着丰富的古气候古环境信息。文中概述了90年代以来中国科技人员研究南海珊瑚礁和珊瑚礁、发展高精度珊瑚年代学,建立后报海面温度(SST)计,重建SST序列、由珊瑚礁推算古海平面变化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尿液总糖胺聚糖的含量测定,尿液原型古糖酯的检测以及尿液对一水草酸钙晶体生长和聚集抑制率的变化,研究大鼠一次性口服古糖酯(200m g/kg)后,三天内尿液糖胺聚糖的变化,以及尿液对一水草酸钙晶体生长和聚集抑制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大鼠口服古糖酯后,尿总糖胺聚糖含量在第一天和第二天显著升高,第三天恢复到原有水平。与之对应,尿原型古糖酯在第一、二天可以测到,第三天消失,尿液对一水草酸钙晶体聚集抑制活性显著增强,但对晶体的生长抑制没有显著增强作用。该实验部分提供了古糖酯的代谢结果,并为古糖酯作为尿路结石抑制剂提供了有力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日本海Ulleung盆地KCES-1孔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过去48 ka以来日本海古生产力和古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多种替代指标质量累积速率(总有机碳、CaCO3,磷、过剩钡、镉含量)显示日本海古生产力自48 ka以来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48~18 ka低海平面和有限的水体交换导致表层水古生产力相对较低。在18~11 ka随着海平面的上升,富营养盐水团(亲潮和东海沿岸流水团)的流入导致古生产力逐渐增大,在12.6~11.5 ka古生产力达到最大值。在全新世对马暖流成为影响古生产力变化的重要因素,并且自5 ka以来古生产力保持相对稳定。古氧化还原替代指标(总有机碳、钼、铀、锰、碳与硫含量之比、自生铀、自生钼含量)显示在12~9 ka日本海底层水可能为无氧环境。古生产力高和底层水体有限的交换是诱发底层水缺氧的主要因素,而这又与全球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基于近年来有关日本海的古海洋古环境研究成果,总结概述了日本海中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和古海洋环境演化特征。日本海作为西北太平洋一个主要的边缘海,在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古气候古环境演化,与全球其他地区一样受控于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同时也发育一些由气候的不稳定性、海峡的开合与其他一些地球气候系统的非线性活动所驱动的突发性快速气候变化事件。日本海的古海平面、古海水温度、古洋流等因子的变化还受到冰盖扩张和退缩、构造运动、冰川性地壳均衡补偿、东亚季风等因素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区域特点。总体说来,目前对日本海的研究程度还不高,对它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过程、驱动和响应机制的了解还很有限,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深海沉积中的钙质超微化石是古海洋表层生产力的替代性标志之一。通过对南海南部ODP1143站第四纪沉积中超微化石分析,从绝对丰度和堆积速率、Florisphaera profunda百分含量及碳同位素三个方面探讨了该区第四纪表层海水古生产力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56Ma以来南海南部表层海水古生产力呈现两种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一是随冰期-间冰期旋回而变化,间冰期时,表层海水生产力高,而冰期时则降低;另一种则是大约40万年的长周期变化,自1.56Ma以来,可以分成四个大的旋回,每个旋回内表层海水古生产力又经历了从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南海西南部海区近200ka来的动力环境与东亚古季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括南海在内的热带海洋是东亚夏季风的发源地,分析其动力环境特征的的演变历史,可提供东亚古季风活动的海洋证据。对取自该海区的NS93-5柱状样做了详细的粒度分析,结合氧内闰素地层结果、微体古生物观察统计和CaCO3测试资料,尝试采用高精度的粒度分析作为替代性指标,讨论近200ka以来的水动力及古生产力变化特征。结果认为,自末次盛冰期以来该海区的海洋动力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在此之前则变化不显著,在倒数第2次冰期中由于夏季风作用致该局部区域上升流发育和海面温度偏高。古生产力变化规律一般是:在冰期较高,并呈稳定或上升趋势;在间冰期较低,出现下降现象。近200ka来的特殊情况出现于全新世早期,古生产力达到最高值。通过与黄土高原及其它地区的古季风环境对比,发现东亚古季风区内在全新世和末次盛冰期的遥相关较好,而在倒数第2次冰期中存在明显差别,说明在冬季风和夏季风的相互作用下,产生了特定时期内典型季风区的局部海洋区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古赤潮与古营养状况的沉积记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的研究证实,赤潮与海水的富营养化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通过分子地层学记录来探讨赤潮演变历史及其与富营养化的关系,希望找到赤潮演化与发展的科学依据。本文综述了甾醇、生物硅、色素、孢囊、同位素等指标在古赤潮及其相关古营养研究中的应用及研究动态与进展。甾醇是重要的藻类生物标志化合物,4-甲基甾醇及其衍生物可指示沟鞭藻的输入。孢囊可用来反映生物种群、表层海水营养和生产力水平。生物硅被用来指示硅藻生产力。色素可以很好地反映水体中富营养水平及生产力高低,颤藻黄素的升高被认为是湖泊人为富营养化的重要依据。利用C、N同位素组成的变化指示水体中营养状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莱州湾东部滨海水域第四纪沉积及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6个钻孔和461km浅层地震剖机测量获得的测年、微古、孢粉、藻类、古地磁以及岩持征和地震反射界面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将本区第四系划分为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对各时期的沉积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并对不同时期的沉积相特征和古地理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初步地揭示。  相似文献   

16.
蓝东兆 《台湾海峡》1994,13(3):254-262
南海中部深海平原KL91剖面共鉴定出硅藻109种和变种。隶属于43属。依据剖面硅藻种类的含量变化,自下而上划分三个硅藻带,其中I带划分出6个亚带,Ⅱ带8个亚带。文中讨论了各硅菏带的古温度和古地理条件,并依据结节圆筛藻壳体大小比值变化,确定出该剖面的地层年代:Ⅲ带属于全新世沉积,Ⅱ带和I2-6亚带属于晚更新世沉积,I1亚带属于中更新世沉积。  相似文献   

17.
深沪湾晚更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古海平面与地壳升降运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徐起浩  冯炎基 《台湾海峡》1990,9(3):231-238
本文根据深沪湾沿岸3个孔样品的孢粉、硅藻分析和~(14)C年代学测定,结合该湾潮间带的古油杉森林残迹和古牡蛎贝壳层,研究了该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古海平面变化及其地壳升降过程。  相似文献   

18.
利用古土壤的一些成土特征,可以恢复当时的古气候、古环境,并且已经为过去的奎球变化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资料.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引用,古土壤研究必将获得更多的关于古气候.古环境的信息,并进一步推动全球变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黄骅地区的实地调查,根据钻孔的分析对比,对黄骅地区全新世以来古黄河三角洲的特点、分布及其演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从沉积物的矿物成分,粒度变化、垂向结构等方面与现代黄河三角洲对比研究,证明黄骅地区全新世以来确实存在古黄河三角洲,其各方面特征与现代黄河三角洲相近或相同。只是因多期迭覆,后期改造,使之成为一个不十完整的、复杂的古黄河三角洲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20.
深海沉积物蕴藏了丰富的古海洋环境变化信息.利用沉积物中的某种替代指标,有效地恢复古海洋环境变化历史是海洋地球化学家和古海洋学家致力研究的课题.海洋系统中Ba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与古海洋环境的关系研究表明,深海沉积物中Ba元素的丰度和变化特征能够很好地揭示古海洋环境变化信息.根据海洋系统中Ba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系统归纳了深海沉积物中Ba的来源、富集相态及其在早期成岩过程中的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沉积物中Ba元素丰度变化特征与古生产力和沉积物中甲烷释放通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