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中部海堤大规模外迁后的潮水沟发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才俊 《海洋通报》2001,20(6):71-79
近几年,由于对江苏中部淤长型海岸进行了大规模的围垦,使海堤外迁,潮滩上发育的潮水沟也作大规模的调整。本文通过对潮滩上发育的潮水沟的实施观测资料,对海堤外迁后的潮水沟的变化、发育特征以及治理开发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海堤外迁后:(1)随潮滩的淤高、增宽和潮水沟萎缩的同时,潮水沟恢复向多级发育,这种发育具有继承性;(2)可能激活潮水沟加快或减慢弯曲,但人为因素(人工洼地、植被、裁弯等)往往会改变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2.
海堤在防范海洋灾害,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也造成了滨海湿地丧失或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消纳潮功能减弱,水质净化能力减弱等问题。生态海堤是满足海洋灾害防护要求、模拟滨海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过程,具有生态功能和美学价值的复合生态系统,具备抵御风暴潮涨水、抵御海浪侵蚀、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改善水质等功能,主要包括离岸防护、海向浅滩、海堤堤身三个系统。演替理论、边缘效应理论、中度干扰假说、生态位理论等生态学基础理论为生态海堤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生态海堤建设应遵循防护优先、注重生态、因地制宜、自我维持的原则,通过减缓坡度、恢复植被或生境、增加微生境和提高表面粗糙程度等手段实现。生态海堤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设计技术、材料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全过程管理技术。针对生态海堤建设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应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开展生态海堤建设区划,建立标准体系,构建修复物种种质资源库,创新产业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张日向  高升 《海洋工程》1994,12(3):83-93
本文对于淤泥质海岸上的路堤,采用竹筋土工布加固软基的处理方法,进行了三种作用机理的分析研究和不同方法的整体稳定性分析计算,提出了旋转式复合滑动和相应的稳定计算方法,同时还对竹筋格栅按弹性支承结构进行了力学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这种加筋效果既满足使用要求,又易于施工,比较经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软土海堤的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规范体系中,关于堤防工程安全标准的确定,主要根据工程级别确定设计重现期,从而选定工程设计参数。文中提出了依据安全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海堤安全风险等级方法。首先,通过对海堤灾害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将洪水灾害和海堤结构自身安全失效作为海堤灾害两种主要形式,建立了海堤灾害故障树。然后,将水文动力条件作为随机变量,从频率分布角度定量计算海堤洪水灾害风险程度和结构安全失效风险,提出了海堤安全风险评价方法。最后,依据规范中关于海堤等级和重现期标准的规定,结合海堤洪灾安全风险和结构自身安全风险的评价结果,确定海堤安全风险等级。文中提出的海堤安全评价技术依据海堤风险定量计算结果,从海堤现状条件满足其设计功能目标有效程度,判定海堤安全等级的级别,是一种相对较新且更科学的方法。该海堤安全风险评估技术为海堤管理和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国外海堤生态化建设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海堤结构改造和绿植化研究,其中,海堤结构改造包括建造阶梯式海堤、海堤表面微栖息地改造、建造栖息地长凳、模拟岩石栖息地和海堤绿植化等。国外主要对海堤表面生境进行修复,国内研究则集中在海堤生态化建设的工程技术和采用生态护坡材料对传统海堤进行改造上。在结合海堤生态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海堤生态化建设提出了完善海堤生态化建设技术规范体系、加强海堤生态化关键技术研究、开展海堤生态化适宜性分析和生态化后监管系统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海堤本身角度看,坝体过重与填料松散是影响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因此轻质硬壳堤坝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该结构采用高强度材料作为外壳,以松散材料填充坝体。根据受力特性、构造要求、施工条件及抗滑稳定条件拟解决结构断面设计的一些基本问题,并结合实例通过对比计算分析,说明轻质硬壳海堤比传统海堤具有更高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发挥海堤的防灾减灾和生态服务功能,促进我国海岸带生态防护,文章概述国际海岸带生态防护的理念、案例、特点和效果,基于我国生态海堤建设研究和实践,提出启示和展望。研究结果表明:荷兰等国家通过生态缓冲和堤防后退等手段开展海岸带生态防护,在减缓海岸侵蚀的同时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我国相继开展生态海堤建设研究和实践,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局限性,亟须借鉴先进经验,结合我国海岸带生态环境特点,针对新建海堤和已修建海堤,分别提高生态化水平;未来我国生态海堤建设将进一步完善理论体系、改进工程技术、建立调查数据库以及促进工程规范化和系统化。  相似文献   

8.
凌申 《海岸工程》1990,9(2):61-70
苏北海岸线长达953.9km。历史时期,沿海先民十分重视海堤的修筑。唐宋以前的海堤主要分布在海州湾一带。唐代,李承在古砂堤(东冈)上修建了常丰堰。宋代,范仲淹又在常丰堰的基础上修筑了范公堤。其后,海堤又经多次修筑,形成了一条北起庙湾,南至吕四的巨大抗潮屏障。苏北古海堤的修筑,不但促进了沿海开发,而且对现今海堤的修建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东南沿海海堤现状调研报告(上海、浙江部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这部分是上海市和浙江省的海堤调研,包括新建保护上海市区的黄埔江防汛墙和钱塘江涌潮区的海塘与围垦海堤。介绍了当地海堤建设经验,分析了浙东9417号台风毁坏海堤的原因和存在问题,并推荐出较好结构型式的带平台复式斜坡堤和互花米草消浪的作用。建议今后必须进行三防(防浪、防冲、防渗)综合研究海堤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海堤地震稳定性的概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土坡稳定性分析实际上为一非确值性的问题,故一般通用的安全系数法分析海堤的稳定性不甚合理[1]。为考虑这一问题的随机性,文中引入概率分析的方法。最后基于所建议的概率方法分析了某实际海堤的地震稳定性,给出了该海堤稳定程度的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1.
K10(总理台)~K16海堤是孤东海堤重点防护岸段。通过2004年5月、2005年5月以及2005年12月三次测量资料和资料比较分析,K10~K16海堤近岸,距堤百米内水深一般小于5m,有些地段受水动力作用形成冲刷凹坑及沟槽。但海底地形变化在不同的地段是不同的,且冲淤变化差异明显。从K13~K16之间水深地形变化较微弱,K14附近局部略有淤积。K12附近及沿堤以南地段出现强侵蚀岸段,距离岸堤20m左右处,顺堤形成水深7m左右的强侵蚀地形沟槽,严重威胁孤东海堤的安全。因此,分析研究该段地形变化,可以为该段海堤防护提供最佳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东南沿海海堤现状调研报告(福建部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部分是福建省正在建设中的四大海堤现状调研,包括达标设计各项指标及其加高加固的技术经验。同时调研了围海工程堵口海堤的施工过程,并对灌砂防渗措施加以评述。最后介绍了兴化湾的莆田海堤试验站和木兰陂水利工程  相似文献   

13.
海堤溃堤的主要原因是海堤根部被淘空所造成的海堤基础不稳固.溃堤主要发生在风暴潮期间.水深测量是发现海堤被淘空的较为可靠的方法和手段.介绍了黄河三角洲海堤淘空的监测方法和工程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适宜性评价是开展海堤生态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针对缺少海堤生态化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的问题,本研究遵循系统性、代表性和可度量性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海堤灾害防御能力和海堤周边生态环境两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指标量化处理标准;引入海堤灾害防御能力指数SDI和海堤周边生态环境指数SEI并进行等级划分;建立防御-生态互斥矩阵,将海堤生态化建设适宜性划分为优先建设、适度建设和维持现状;最后将指标体系应用于平潭岛裕藩海堤,对其灾害防御能力和周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裕藩海堤灾害防御能力差,海堤周边生态环境一般,属于优先建设类型;构建的指标体系可用于海堤生态化建设适宜性评价。  相似文献   

15.
汕尾风暴潮频率与海堤改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1970-2005年间汕尾港遭受风暴潮袭击的程度,对汕尾港风暴潮增水情况进行分析,用Pearson-Ⅲ分布和Gumbel分布两种概率统计方法分别对汕尾港不同重现期潮位值进行推算,并以此为基础结合走访相关单位和实地踏勘收集汕尾海堤历史和现状资料、风暴潮频率和海平面变化情况等,运用海堤工程设计防潮相关标准探讨汕尾已建海堤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造建议,为汕尾市海堤的修复加固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海堤是保护我国近海生命和生产安全的重要屏障,海堤的防御能力的评估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本研究考虑海堤对海水入侵的防御内在属性,从堤身材质、护面块体、底基地质、防浪配置和堤顶高程这五个指标因子建立海堤防御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得到各指标因子的指标权重值,构建了海堤防御能力评估模型。对江苏、山东沿海海堤进行了灾害实例分析评估。结果表明,对海堤的防御能力评估结果与其在海洋动力灾害过程期间的实际防御表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为推动我国海堤建设和海洋生态修复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陆海统筹理念,文章分析海堤生态化建设在陆海统筹背景下的意义,并结合我国海堤生态化建设面临的障碍,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海堤生态化建设是陆海统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仍面临法律规范和技术标准不健全,地方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不足以及长时间序列多源数据支撑薄弱等问题;亟须从陆海统筹角度出发,创新理论体系和改进施工技术、提高地方政府等的参与度以及完善陆海数据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8.
叶舟 《海洋工程》2021,39(3):127-134
海堤工程是防御风暴潮侵袭、减轻海洋灾害的重要工程措施。海洋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不断发展,特别是海洋环境、海岸动力学和海岸地貌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海洋水文等资料不断积累和工程实践经验的日益丰富,为我国推进海堤抵御风暴潮灾害等安全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分析历史监测数据研究了浙江海岸滩地高程、年最高潮位、风浪、台风暴潮、海平面上升等海洋环境因子的变化趋势,与浙江省技术规范比较表明,近几十年来这些因子变化幅度不断加大,这种变化趋势说明受海洋环境影响,海堤安全面临挑成。  相似文献   

19.
海堤损毁严重威胁着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油气田正常运行。台风风暴潮期间有越浪时,海堤损毁发生迅速,海堤致损初始机制和破坏过程难以掌握。本文依据“利奇马”台风风暴潮期间损毁的东营胜利油田桩12海堤,建立室内物理模型,对海堤破坏的致损初始机制和破坏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堤顶路面发生破坏和不发生破坏两种工况下,堤内掏蚀空洞的发育情况是台风风暴潮使海堤损毁的重要因素,波浪经空洞对斜坡护面的浮托和推动,使得下部堆积散体暴露并被波浪冲走。通过本次室内模型试验,明确海堤致损初始机制,直观展示海堤破坏过程,为后续油气田海堤修复、修建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运用现代预测理论,建立了海堤沉降预警系统。经对不同模型拟合结果进行精度评定,实现了对海堤沉降情况的高精度预测。可大量节省对观测数据处理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为海堤运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