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硅酸体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硅酸体化学成分的研究,在植物学和地质学中都有重要意义。前者是为了研究不同化学元素在植物生理、生化中的作用;后者是了解不同植物硅酸体中C与O元素的含量,为利用硅酸体进行年代学研究、进行C与O同位素及古环境研究提供依据。本文除对硅酸体化学成分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外,并研究了16个种属植物硅酸体的化学成分,将为硅酸体研究在我国的应用提供有意义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植物硅酸化学在分的研究,在植物学和地质学中都有重要意义,前者是为了研究不同化学元素在植物生理,生化中的作用;后者是了解不同植物硅酸体中C与O元素的含量,为利用硅酸体进行年代学研究,进行C与O同位素及古环境研究提供依据,本文除对硅酸体化学成分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外,并研究了16个种属植物硅酸体的化学成分,将为硅酸体研究在我国的应用提供有意义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热带西太平洋海水氧同位素组成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991年WOCE首航中从热带西太平洋采集的水样的δ^18O数据,论述了该海区的氧同位素组成及其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氧同位素的平面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热带西太平洋表层环流的基本特征,提供了北赤道流和黑潮源地的同位素示踪物证据。此外,还对δ^18O值的垂直分布,断面分布,及δ^18O值与盐度,温度,溶解氧相互关系等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240ka以来西赤道太平洋碳酸钙沉积特征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向荣  阎军 《海洋与湖沼》2000,31(5):535-542
利用采自赤道太平洋WP2和WP7孔的柱状岩芯,对其CaCO3含量、粗碎屑组分和浮游有孔虫动物进行分析,并利用氧同位素曲线对比和AMS^14数据相结合进行地层划分,从而对该区240ka以来的CaCO3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WP2孔和WP7孔的CaCO3含量在变化趋势上具有较一致的特征。距今240ka以来,CaCO3含量变化整体上呈现冰期高、间冰期低的特征,与太平洋型CaCO3旋回有相似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四种^14C标记农药在某些海洋动物中的积累和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创光  符云 《热带海洋》1998,17(4):51-56
对^14C-六六六、^14C-毒死蜱、^14C-敌百虫和^14C-久效磷在几各海洋动物中的和积累和降解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种农药在实验动物中被积累的能力由大至小顺序为:^14C-六六六和^14C-毒死蜱,^14C-敌百虫^14C-久效磷,而实验动物对农药的积累能力由大至小顺序为小:小弹涂鱼Periophthalmus cantonensis,实验贝类,褶痕相手蟹Sesarma(Parase  相似文献   

6.
几种软体动物对^14C—DDT和^14C—杀灭菊酯的积累和排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几种软件动物:翡翠贻贝、波纹巴非蛤、凸加夫蛤、曲畸心蛤、伊萨伯雪蛤,纵带滩栖螺和珠带拟蟹守螺,对^14C-DDT和^14C-杀灭菊 酯和积累和排泄。结果表明:^14C-DDT能很快地在动物体中积累,翡翠贻贝和波纹巴非蛤积累DDT的能力最高,腹足类的纵带滩栖螺和珠带拟蟹守螺积累DDT的能力较差。^14C-DDT在动物中的分布具有器官特异性,在消化腺和珠带拟蟹守螺积累DDT的能  相似文献   

7.
艾比湖最近20Ka的氧碳同位素记录与气候突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根据新疆艾比湖ZKooB孔中30个氧碳同位素样品的测试数据,制作了艾比湖最近二万年来的氧碳同位素变化曲线,氧碳同位素记录的研究表明,最近二万年来艾比湖的δ^18O变化主要是受湖水的蒸发作用和淡化过程所控制,艾比湖的水体环境在最近二万年中至少经历了八次明显的波动变化,δ^18O变化所反映的环境演变过程与全球性气候变化基本一致。二万年来δ^13C值的波动主要受湖泊水体中TDIC变化以及湖泊水体与大  相似文献   

8.
海洋初级生产过程中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于1992年8月-1993年5月,运用生物抑制剂方法和^14C,^15N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胶州湾表层水中小于200μm的浮游生物群落中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以及在硝态氮(NO3^--N)、氨态氮(NH4^+-N)和氨基酸氮(AA-N)吸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原核生物在总初级生产力中占有相当比重(16.38%-41.00%),NO3^--N主要由真核生物所吸收(64.86%-87.2  相似文献   

9.
龚庆杰  涂霞 《热带海洋》1998,17(4):14-20
通过对南沙群岛海区94-10柱样浮游有孔虫碳氧同位素组成,粒度组成及全岩样^14C测年的研究,发现南沙群岛海区在末次冰期结束后的转暖过程中发生了两次明显的气候回返事件,即事件和事件Ⅱ(约10-8kaBP),其中事件Ⅰ可能为新仙女林事件;在末次冰期结束后的气候转暖过程中,东亚古季风演化具有不稳定性和突发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植物硅酸体研究在我国海洋地质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海岸带、浅海、半深海现代及第四纪沉积物进行的植物硅酸体研究表明,植物硅酸体可以在恢复海洋古气候、古环境的研究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但可用于解决一些哑地层中的相关问题,在时间尺度上其分辨率也是较高的.  相似文献   

11.
东海嵊山岛风尘黄土中的植物硅酸体与环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东海岛屿风尘黄土地层的存在是下蜀黄土在东部的继续与延伸,红外释光测年(IRSL)表明,东海嵊山岛黄土剖面形成年代约为50-10kaBP,即形成于晚更新世末次冰期期间;植物硅酸体分析发现该剖面样品含有丰富的禾本科植物硅酸体化石,且在剖面中变化较大,在对植物硅酸体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运用了判别分析、冷暖比值判别和古植被类型判别的方法,对植物硅酸体所反映的古环境进行了分析,将岛屿风尘地层中的植物硅酸体划分为7个变化阶段,反映了岛屿黄土堆积期的7次气候变化过程,探讨了该地区末次冰期期间古环境、古气候变迁特征,发现该剖面沉积期间主要为干冷的草原环境且经过了一系列冷-暖气候变迁。  相似文献   

12.
全新世高温期气候不稳定性记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黄土高原黄土剖面中的黑垆进行了植物孢粉植物硅酸体,碳同位素和化学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黑垆土良好地记录了全新世高温期气候不稳定性,在大致9-6kaB.P.期间,曾发生数次强度不等的快速变化。  相似文献   

13.
南黄海QC2孔的ESR年代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南黄海QC2孔33个ESR测年结果,它们和^14C年龄,微体古生物地层学及磁性地层学的结果相一致。符合地质情况,建立了一个较完整的年代学序列,用海洋沉物中石英Ge心信呈民可得到沉积物几十万年内的沉积年龄,石英E心的天然光效应使沉积物ESR测年陷入困境,但通过调整测试条件(增大微波功率),在海洋沉积环境中,仍可以利用石英的E心得到较老沉积物(大于50万年)的较为可靠的ESR年龄。  相似文献   

14.
1994年夏季南海北部海水氧同位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东北部海区1994年夏季海水氧同位素示踪分析结果表明:氧同位素δ^38O值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区环流的某些特征。δ^18O值在垂向表现出表层低正值,次表层达到最大值,然后随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利用长链不饱和酮分子及分子同位素δ^13C来恢复古气候、古溶解CO2浓度和古盐度;说明有机地球化学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海洋区域蕴藏了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是地球上巨大的碳储库之一。当海洋环境发生变化时,部分水合物会分解释放出大量天然气,其向上运移过程中会发生厌氧或好氧氧化反应,从而减少由海洋向大气的碳排放量,起到消耗截流的作用。本文选取含烷烃好氧氧化菌的海底沉积物进行了水合物分解气的微生物好氧降解模拟实验,实验中用混合气(C_1+C_2+C_3)来模拟多组分水合物分解气。实验结果显示,在微生物作用下烃类混合气发生好氧氧化降解反应至消耗殆尽,反应优先顺序为C_1C_2C_3,降解速率C_1C_2C_3。且随着烃类组分含量的减少,其碳氢同位素组成发生了微生物降解分馏效应,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富集趋势。C_1、C_2和C_3的碳同位素富集变化量分别为71.05‰、12.03‰和4.61‰,碳同位素分馏系数(εC)的平均值分别为-11.219‰、-2.951‰和-1.539‰;氢同位素富集变化量分别为368.64‰、156.00‰和111.97‰,氢同位素分馏系数(εH)的平均值分别为-56.092‰、-99.696‰和-73.303‰。可见,三者的碳位素富集程度C_1C_2C_3,而氢同位素富集程度C_2C_3C_1。此外,水合物分解气在微生物降解过程中气体成分组成及碳氢同位素特征发生了改变,对判别气体成因起到一定的干扰作用,因此,利用分解溢出气体样品进行气体溯源时需要适当考虑这一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Bauer  JE 《海洋地质前沿》1996,(2):10-12
深海沉积物和海水碳交换的同位素示踪J.E.Baner等海洋沉积物含有较多的有机碳,对上覆水体中有机质的性质有一定的影响.普遍认为,海底沉积物可能是深层水中老而难已测定的溶解有机碳(DOC)的来源;另外,放射性C同位素值(△14C)和稳定C同位素比值(...  相似文献   

18.
氧同位素分析在东濮凹陷下第三纪沉积环境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氧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在沉积环境方面的指示意义,分析了东濮凹陷下第三系盐湖沉积的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尽管保存在碳酸盐中的氧同位素的值不能定量地反映原始氧同位素的值,不能够作为区分海陆相的标志,但它可以定性地探讨碳酸盐沉积时的沉积环境。通过对东濮凹陷下第三系盐湖沉积的氧同位素分析发现,从沙四上到沙一时期,除了沙三上的δ^18O有些突变外,基本上呈递增趋势。这反映出,从沙四上到沙一时期该区的气候逐渐向干早过渡;沙四上到沙三上一段δ^18O明显比沙一和沙二上伯低,说明在沙四上到沙三上时期,该沉积区的蒸发作用还不是很显著,而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由沙三上向沙二上过渡时,该区可能存在一次气候突变,使得沙二上和沙一时期的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δ^18O的值也因此迅速增大。同时,也做了碳酸盐同位素系数Z值的研究,其揭示的沉积环境特征与氧同位素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9.
杭州湾溶解态的Ca2+,Mg2+,SO42-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杭州湾河口海水地区性水化学特征,于1994年5月和1993年8月在杭州湾14个大面站和两个连续站采集表层海水水样,对Ca^2+、Mg^2+、SO4^2-及S,Cl等化学要素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与黄河口长江口一样,杭州湾中溶解态Ca^2+、Mg^2+、SO4^2-主要受陆源径流与外海水物理混合稀释的影响,与C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由于受北岸工业排废水的影响,Ca^2+与Cl线性相关比Mg  相似文献   

20.
印度南部热带泥炭晚第四纪气候变化的δ ̄(13)C记录R.Sukumar等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比值作为古气候的指示剂,取决于C3和C4植物型对生态环境的不同要求,它们的 ̄(13)C/ ̄(12)C之比差异较大。C3和C4植物按照各自固碳的光合作用途径,二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