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有关典籍记:益阳“秦旧县,汉属长沙郡。”《汉书·地理志—F》:“长沙国。秦郡,高帝五年为国。莽日填(镇)蛮。属荆州……县十三:临湘,莽日抚睦。罗,连道,益阳,湘山在北。下隽,莽日闰隽。攸,酃,承阳,湘南……昭陵,荼陵……容陵、安成。”又云:秦“分天下作三十六郡。汉兴,以其郡(太)大,稍复开置,又立诸侯王国。”“稍复开置”,是言汉初沿袭秦制,因郡太大,故在此基础上立诸侯王国。至汉平帝元始二年,全国共设郡83,国20,谓之“百三郡国”。秦初定天下时,撤洞庭郡置长沙郡,郡辖县,益阳当属之。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名》2011,(2):21-22
李达的故乡——湖南零陵零陵,位于湖南省西南潇水湘江汇合处,雅称“潇湘”,系中共“一大”代表李达的故乡。零陵得名于舜葬九疑。《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设长沙郡,置零陵县,也有纪念舜帝之意。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零陵迁至泉陵侯国,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名》2011,(12):17-18
鞍山因有山如马鞍得名。明朝洪武年间置鞍山驿堡,后因为铁矿发展为城市。战国时期,今鞍山市境域属于燕国辽东郡,秦属于辽东郡,西汉属于幽州辽东郡;东汉属辽东郡和辽东属围。三国和西晋时期属幽州辽东郡襄平县、新昌县、辽队县、安市县、昌黎郡昌黎县。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后隶属于前燕、前秦、后燕辽东郡。  相似文献   

4.
策略部署:实行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争军事部署:实行统一指挥分兵游击组织部署:实行党的统一领导早在新石器时代,大余县境内就有人类居住与活动。夏商周时代属古扬州。春秋战国时,先属楚,后属吴越灭吴后属越国,楚灭越后复属楚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大余属九江郡。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南野县,大余属之。南北朝梁大宝元年(公元550年)将县地由南康郡转属广东东衡州始兴郡。陈太建十三年(公元581年)归始兴郡分置安远郡。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改安远郡为大庾县,隶属广州总管府始兴郡,此为大余建县之始。隋开皇  相似文献   

5.
彭雪开 《中国地名》2013,(10):64-65
《晋书·地理志下》:“孙休分武陵立天门郡”。妹书·州郡志》:“天门太守,吴孙休永安六年(263),分武陵(郡)立。”又云:“澧阳令,晋武帝太康四年(283)立。”这为石门县建县之始,县治驻今治。隶天门郡。辖境当与今石门县同。因县治驻澧水北岸,古人认为“山南水北为阳”,故名。郡、县同治。“隋开皇九年(589),罢石门郡建石门县,隶澧州(旋改澧阳郡)。”自此,石门县,名列国史。  相似文献   

6.
刘英 《中国地名》2011,(7):6-11
一、源予汉代,始于元代,成名于明代 安县在西汉、东汉、三国时期,为涪县辖地。境内设县始于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侨置晋兴、益昌、西充国三县,属巴西郡。晋兴县治地今永安镇向阳村,益昌县治地今花菱镇联丰村观斗山,西充国县治地今沸水镇。  相似文献   

7.
柘城县     
柘城古为朱襄氏都邑,春秋为陈之株野地。秦置柘县,属陈郡。柘城县名称来历,据《史记·陈涉世家》载:“陈涉攻柘,谯皆下之,即此地也”。“汉为柘县,以邑有柘沟,以此名县。”西汉属淮阳国。东汉属陈国,献帝永汉元年(公元189年)封曹操为武平侯,柘县为其食邑之一。三国属陈郡。晋废。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复置,更名柘城县,属梁郡。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县分入谷熟、宁陵二年。永淳元年(公元628年)十月又复,属宋州。五代仍之。宋初属应天府,崇宁中改属拱州。全属睢州,后省。元大德七年(1303年)复置,  相似文献   

8.
沅江地名考     
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522),析益阳县置药山县,治今沅江市三眼塘,亦为药山郡郡治。辖境相当于今年沅江市大部及益阳县北部。随开皇九年(589)废郡,合药山、重华二县为安乐县,属巴陵郡,治原药山县治,辖境与原药山县相当。随开皇十三年(593),治移今沅江市区。隋开皇十八年(593),改安乐县为沅江县,治驻原址。自此沅江称名于世。沅江县何以为名?历有二说,一说以沅水“流水归宿之地”而得名。  相似文献   

9.
太平,语出《庄子·天道》:“太平,治之至也。”按文言语法结构其中的“至”应作“极”之意,全句的语义应是:时事安宁和平是社会政治的理想境界。唐代设置太平县(今属黄山区境),县名由来是否就取义于此,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些探讨。据《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宣州》载:“太平县,南二百八十五里,元八乡,本泾县之地。唐天宝十一载以地居郡东南僻远,游民多结聚为盗,邑人患之,因安抚使奏,非别立郡邑无以遏此浇兢(注:浇兢,此处代指“结聚为盗”的说法)。时天下晏然,立为太平县。”《康熙太平县志》直接引用这段话来解释县名由来,我们今天读来甚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名》2011,(12):14-15
“沈阳”一名源于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设置的沈阳路。因地处沈水(今浑河)之北(“水北为阳”)得名。春秋战国时期,沈阳成为燕国的属地,为肃慎氏所有。燕昭王十二年(公元前300年),燕国在此屯兵戍边,设立候城,为沈阳建城之始。秦代,沈阳属辽东郡境。西汉时,沈阳为中部都尉治所,已初具县邑规模。  相似文献   

11.
大连地名文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名文化学、文化史学以及历史地理学角度考察大连地名的由来及其文化内涵,似尚有可议之处。这里不揣鄙陋,提出拙见,以供讨论。   我们认为大连原于秦汉所设的沓氏县,为古代贸易港。已故历史学家谭其骧在其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上标沓氏县在金州东,旅顺之西的辽东半岛上。著名考古学家佟柱臣考定西汉、东汉之辽东郡沓氏县即今旅顺口。 (见佟柱臣著《考古学上汉代及汉代以前的东北疆域》,《考古学报》 1956年 1期 )  据查:辽东郡始置于战国的燕昭王时期。“燕袭破走东胡…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  相似文献   

12.
郏县位于河南省中部,伏牛山东麓,北汝河上游。现属许昌专员公署管辖,全县总面积755平方公里,人口约46万。 在《国语·郑语》中记载郑桓公与周史伯的谈话说:“惟谢郏之间,其冢君侈骄,其民怠沓。其君而未及周德。若更尹而周训之,是易取,且可长用也”。这说明,“郏”见诸典籍可上溯至西周,郏乃周土也。东周为周王领地。战国初属楚,而后韩灭郑,郏则归韩国。始皇统一中国,郏县随秦颍川郡。两汉随秦制,三国时郏县属曹魏之颍川郡。晋设襄城郡并辖郏县。至十六国时,郏县属北魏,并改为龙山县。于隋朝又改龙山县为汝南县,到公元583  相似文献   

13.
长葛县,现属许昌地区管辖。位于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京广铁路线上,是中原古县之一。 据史籍可知长葛之名久矣。《长葛县志》载:“长葛盖葛天氏故址也,后人思永泽,故名长葛。又传创邑之始有葛条附树,故名。”县郡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各诸侯国争战濒繁相互兼并,春秋属郑国,战国前属韩国,后来属魏国。魏时更名长社(据考以社中有树暴长而得名)始见于史书。  相似文献   

14.
沈阳城名记     
今天的沈阳,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谱写了光荣历史。 公元前 299年,燕国名将秦开率大军破东胡、筑长城、建四郡,其中辽东、辽西二郡,即现今辽宁之地。秦汉时辽东郡不变,其属下 18县,其中候城县 (今沈阳地 )乃重要军事重镇之一。乃边防斥候之城,故冠以“候城”名之。据考古资料证明,当今沈阳城就是在战国候城基础上建设起来的一座古城。 辽称“沈州”系沈水之阳城也, (古时山之南曰阳,水之北为阳 )。金继之,金末毁于兵火。元推行行省制,辽阳行中书省下辖七路,其中“沈阳路”于 1296年 (元成宗元贞二年 )在历史文献上始出现“…  相似文献   

15.
惠东地处广东省东南沿海,与大亚湾、红海湾相依,毗邻香港、澳门、深圳特区和中海壳牌南海石化城,属珠三角经济圈。惠东历来是粤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享有“岭东重郡”、“粤东商埠”的美誉。  相似文献   

16.
三代京华两朝重镇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大同一直是我国北方的中心城市,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期,大同地域属赵国,汉代置平城县,为雁门郡东部都尉治,建安末年废县。秦朝,大同分属雁门郡、代郡。秦朝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并征集民众修筑长城,在  相似文献   

17.
香港秦代隶属番禺县.汉代改属博罗县。东晋中叶至唐肃宗时香港始归属宝安县,治南头(在今深圳市南山区)。唐中叶至明代,香港属东芜县,治到涌(今东莞市莞城)。明神宗时,以“革故鼎新,去危为安”义,取名新安设县,治南头,香港属之。清初曾一度撤新安县,后又恢复,仍辖香港地区。一、香港中文地名的留存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香港的南丫岛和大屿山就有人类活动。东汉建武二十年(公元50年)香港就有畲族人“刀耕火褥”在这块土地上。香港菠萝路就是昔日畲人种菠萝的地。古越族称山间小平原为洞,后来人聚落于洞田…  相似文献   

18.
惠州,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自古是东江流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之誉。惠州,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缚娄古国在罗浮山下的东江之畔开创岭南文化之风气。两千年来,先后有400多位历史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这其中包括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中国古代医学家、化学家、将道家学派宗教化的重要人物葛洪,一代文豪苏轼等;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在此领导过革命活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周恩来在此指挥过国民革命军东征战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名》2011,(2):20-20
嘉兴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距今7000年前境内就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春秋时,此地被称为长水,又称榜李,吴越两国在此风云角逐。战国时,划入楚境。秦置由拳县、海盐县,属会稽郡。两汉时煮海为盐,屯田为粮。三国时吴国雄踞江东,析由拳县南境、海盐县西境置盐官县。吴黄龙三年(公元231年)“由拳野稻自生”,  相似文献   

20.
一、南阳地区沿革简史 南阳地区,位于豫西南,辖13个市县,地处古代中原的南部,居伏牛山、汉水之阳,故名南阳。“南召猿人”即在白河上游生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及丹江两岸,六、七千年前为人类活动中心地区之一。禹定九州,本区属豫州,殷商为申、谢、吕、邓奴隶主领地。周为邓、唐、申、吕、淅等诸侯国,战国属楚、韩。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置南阳郡,治所在宛城(今南阳市)。汉辖境于当今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县间和大洪山以北应山县、陨县间,以后渐小。魏晋南北朝时南北常交战于此。隋初废,唐又改为南阳郡,为荆、襄和关、洛地区交通孔道。元代置南阳府,领五州(汝、嵩二州已不在今境)。明、清沿用南阳府,辖境相当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