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是做社会科学研究的,对于退耕还林,这里重点从案例研究的角度谈一些基本看法。2003年我们在四川一个县进行了退耕还林案例研究,主要内容是100户农户的跟踪调查,因为在2001年初,我们曾经在这个县做过225户农户退耕还林的问卷调查,3年之后,我们想实地观察退耕还林项目区农户的生存状况究竟怎么样,这是一个关系到退耕还林工程持续性的关键问题。应当强调说明的是,四川与西北地区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的案例调查可能不一定有很大的代表性,但是在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仍然可以引发我们对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做出一些有益的思考。我们实…  相似文献   

2.
对于退耕还林,我没有做过专门的调查,这次我想来听一听。上午介绍了一些情况,我觉得对这些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讨论还是挺有必要的。作为国家搞这项政策,退耕还林能持续多长时间,应该持续多长时间,我觉得这是现在应该考虑的最大问题。我想咱们国土经济学研究会在现在这个时候,应该对退耕还林的政策进行一个中期评估,提这么一个政策建议。因为我对这件事情了解不是很多,但是上午听了大家说的,搞得很好,成绩是应该肯定的。但是实际上,我也感觉到确实有一些问题,从一开始就是存在的。比方说,你这么一个重大政策的出台,是否该经过了…  相似文献   

3.
从红色革命到绿色革命,英雄的延安儿女正在创造着一个新的奇迹。山变绿、水变清、人变富。这曾经是生活在黄土高原上老百姓祖祖辈辈的梦想。如今,这个梦想正在变成现实。百万延安儿女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正在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使延安这块古老而充满希望的土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退耕还林政策的成功实施,让茫茫的黄土地顿时变得生动起来。特别令圣地人鼓舞的是,胡锦涛总书记春节来到延安农民家中过年,他还冒着寒风亲自视察了延安的退耕还林及生态保护工作,充分肯定了延安人民在保护生态、发展产业中所做…  相似文献   

4.
双赢之路真正将吴起置于历史分水岭的是发端于1998年的“封山禁牧,舍饲养羊”。这个为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提供的范本,像当年中央红军长征落脚后的逐步壮大,很快成为漫卷全国的绿色浪潮。  相似文献   

5.
这几年因为在黄土高原及内蒙古这一带走的比较多,我重点谈一谈退耕还草。退耕还林、还草是国家一个很重大的生态工程,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而且应该坚持下去,不是一朝一夕、几年就能够完全完成的。而且它本身是一个永久性的生态事业,也需要不断地更新、改造,不断发展,不断前进。国家前几年提出退耕还林,我觉得是完全正确的。从整体来说,是完全应该促使其发展的。但是在这个发展过程里面,可能在技术上,科学上,或者是政策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地调整、改进。这是必然的。但是不能因为这些问题而否定了它正确的方向。所以我也想在这个基础…  相似文献   

6.
用科学的发展观认识退耕还林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退耕还林是我国从生态环境破坏向生态环境建设转变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林业从砍伐木材为主,向保护生态和环境的重要转变。退耕还林投资数量之大,涵盖地域之广,为世界所罕见。我们正在做着一个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伟大创举。这几年来,我曾到我国西南和东北地区对退耕还林做过一些调查。从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群众和干部对退耕还林工程是非常欢迎的;有很多没能被列入到这个工程中的地区,群众迫切要求希望能够加入进去,因为退耕还林工程不仅可以改善环境,而且群众能够真正得到实惠。在充分肯定这项利国利民工程的同时,我们又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宏伟…  相似文献   

7.
参加今天这个会议,我感觉很受启发,而且吸收了大量的信息。下面我用简短的时间谈谈感受。第一点是关于这个会。会议的主题是如何使退耕还林的效益最大化,并保持可持续性。我觉得这个会议有两个功能。一个是有助于统一社会各界的观点。还有一个是向中央反映有关这项工程的一些情况。我听了以后,感觉有些东西是非常值得反映的。所以我认为这个会非常重要。我们研究室有一个直通车,叫《思想理论内参》,可以直接向中央反映情况。我们这个渠道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中性的。党校和退耕还林这个工作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反映的情况应该是比较公正的。…  相似文献   

8.
实施退耕还林是中国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退耕还林不仅要考虑耕地的坡度因子,也要考虑时间顺序问题。研究利用SPOT-5遥感影像获取耕地信息,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获取坡度。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得到不同坡度范围内的耕地分布。经统计,35°以上耕地6.05 hm2是首先需要退耕还林的区域;25°~35°范围的坡耕地为220.45 hm2是必须退耕还林的区域;15°~25°范围的坡耕地2 373.15 hm2,是退耕还林的备选区。本研究为小流域的退耕还林时空决策分析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是保护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的一项重大工程,也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运用GIS技术空间分析方法,对土地利用、等高线、河流等数据进行分析,获得退耕还林面积大小,同时也对退耕还林的时序作了一定的分析,最终确定退耕还林的重点区域.结果显示:贡山县坡度>25°的需要退耕还林的面积为2184....  相似文献   

10.
很高兴参加这个座谈会。刚才听了各位的发言后,感觉在生态建设中,林业确实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任务,进行了"六大工程五大转变"的跨跃式发展。 六大工程主要是围绕着全国的生态建设任务而展开的,即退耕还林工程、天  相似文献   

11.
如何正确看待退耕还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谢孙鸿烈院长、曲格平主任,还有在座的院士、专家以及社会各界对退耕还林工作的支持、关注。我看到在座的还有退耕还林工程区的地方领导,他们都是来自第一线,非常辛苦。特别要提到的是延安宝塔区的王建军区长,1999年8月朱总理在延安山头上提出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时候,他当时就在身边。能够在这样的场合见到他们,我非常高兴。他们既是退耕还林亲历者,也应该是见证人,应该说他们最有发言权。退耕还林工程目前是国家最大的一个生态建设工程。1999年10月份开始启动,到今年年底已经实施近6年了。工程进展的态势非常好,现在已经退耕地还林1.18亿…  相似文献   

12.
以大连金普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Arc GIS和Map Info等软件,从坡度、高程、地块开发区位、地块保护区位和地块破碎度等5个方面对金普新区进行退耕还林研究。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并结合大连金普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退耕还林指标的阈值范围,提取金普新区范围内的退耕还林地块,一共需要退耕的耕地块数是8 233块,退耕面积10 841.61 hm2,退耕率15.76%。将退耕还林的地块落实到金普新区31个街道中,提出退耕还林的次序是独立的、破碎的、距离城市近的地块优先退耕。  相似文献   

13.
退耕还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工程?跟我们大家有什么关系?最终要达到什么目标?退耕还林工程本身政策性强、工序复杂,涉及的部门多,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在这里,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李青松同志根据规划描述了一个大致的轮廓。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个文学工作者,一直为退耕还林呼号呐喊。我觉得我们的思路可以不仅仅放在退耕还林的事情上,我现在想讲讲我自己对一些问题的想法,一些思考。我很赞成发展是硬道理这样一个意见。但是发展,如果不是科学的发展,不是合理的发展,发展也可能带来危机。我们前些年,中央要把这个GDP的增长率百分比降下来,我觉得是很明智的。我们沿海地区的发展,带来了生态的灾难,所要花费的治理的费用可能要用掉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指标一个很大的数字。有人说单纯的生态效益是没有经济效益的,我不同意这种看法。生态环境是有效益的,我们不需要花钱去治理它,这…  相似文献   

15.
很高兴参加这次论坛会议。下面,我将甘泉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实施退耕还林工作的情况做一个简要的汇报。一个是总体情况。我们甘泉县地处延安市以南,离延安半个小时的路程,全县116个村委会,293个村民小组,共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4万人,国土总面积是2287平方公里,农耕地60万亩,农村人均11.8亩,降雨量47.8毫米,全年干旱少雨。1999年以来,甘泉县抓住退耕还林机遇,坚持以生态环境建设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在严格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围绕生态建设这个主题,突出产业开发,推动县域经济全面发展。在工作上,提出了四个不动摇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 国务院颁布实施的《退耕还林条例》就依法办理退耕还林土地变更登记手续作了明确规定,这是国家为加强退耕还林工作确定的一项重要法律措施。为深入贯彻实施《退  相似文献   

17.
1999年提出退耕还林,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改善生态环境。因此,过去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是把退耕还林放在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条来总结。长期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购买力低下,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怎样增加农村的收入,中央想了很多办法,通过退耕还林进行补贴,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就是一个重要途径。这几年这方面的作用应该来说是明显的,同时也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所以说退耕还林是一个“双赢”工程。现在,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是减轻农民负担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又有了新的举…  相似文献   

18.
自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入,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新的环境问题也不断地凸现出来,这些“新环境问题”是人们在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利用自然资源、治理污染、开展生态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不适当的技术措施和决策的失误,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出现了新的环境问题。西部生态建设中出现的新环境问题退耕还林在西部地区实施已经三年有余,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在政策上和技术上都存在着不足,特别是在技术上,…  相似文献   

19.
对退耕还林,可以做出三个基本判断。其一,这是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其二,这项工程已经并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三,这项工程实施六年多了,也到了其发展的关键期。退耕还林工程,成绩是巨大的。但同时所存在的问题也是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该退的没退与不该退的退了,这种现象是并存的。不该退的却退了,可能主要存在于平原地区,特别是东部地区。这个问题我不去多说。在这里主要谈谈该退没退的现象。这种现象存在的地方比较多,特别是在西部地区较多,在强侵蚀地区、老区、贫困地区和水源区还大量存在,其问题就更加突出了。当然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20.
很荣幸能参加“中国退耕还林高层论坛”并作发言,首先,我代表梁园区委、区人民政府和全区80万人民向会议主办单位和与会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退耕还林工程作为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无论其现实意义还是历史意义都已经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我们梁园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情况和体会。一、明确意义是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科学实施的前提条件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不断加大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力度,2003年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