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海岸线长达1800000多公里,沿海岛屿6000多个,海滨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场所,也是多种海洋灾害经常发生的地点,因此在海滨建设海洋站进行海洋环境的观测,监测工作,对于开发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环境,发展海洋经济有重要意义。海洋站从事的海滨观测监测工作是我国海洋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我局开展海洋综合管理,公益服务的基础,是我国海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海洋站的现状作了分析,提出了海洋站今  相似文献   

2.
建立于公共电话网上的数据通信技术首次应用于国内海洋台站观测资料的远程转输。海滨观测台站数据通信网络系统的研制成功,为台站数据传输提供了更为快速、简便和可靠的通信手段。本文通过对该系统的概要介绍,说明了台站数据传输网的组成结构、数据信息流程、通信方式以及系统运行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3.
南海海底地形以复杂著称,适合布放沉底自容式观测仪器的海区不多。通过对南海海底地形、水深、通航条件及作业时间的科学合理分析,为南海海域海底日变站布防选址提供了有效方法并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确保了南海水下地磁日变观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用南海西沙站观测资料诊断研究南海季风季节内振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Lanczos滤波和小波变换方法,对1958~2000年南海北部西沙站降水和1980~2001年850hPa风场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西沙站每日降水和850hPa风场都存在谱长度10~50d左右其峰值为10~20,30~50d的季节内振荡,降水和850hPa风场的季节内振荡都有明显的年变化.降水季节内振荡开始于5月中旬结束于10月中旬,与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时间和终止时间一致.850hPa风场谱长度10~50d左右其峰值为10~20,30~50d的季节内振荡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存在.降水和850hPa风场季节内振荡的强弱年与南海夏季风的强弱年并不一致.研究表明南海夏季风存在季节内振荡,而南海夏季风与季节内振荡的关系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5.
邵关  穆敬 《海洋测绘》2014,(1):47-49
南海海底地形以复杂著称,适合布放沉底自容式观测仪器的海区不多.通过对南海海底地形、水深、通航条件及作业时间的科学合理分析,为南海海域海底日变站布防选址提供了有效方法并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确保了南海水下地磁日变观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南海南部ODP1143站晚中新世沉积硅藻记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ODPl84航次采获的南海南部1143站晚中新世沉积132个样品硅藻的研究表明,晚中新世上部至中部极少或没有硅藻,而底部硅藻丰富。基于Nitzschia marina初现面、Coscin—odiscus yabei的末现面划分出部分的Nitzschia porteri和Coscinodiscus yabei带,1143站的底部年龄应小于11.3MaB.P..硅藻丰度及大于60μm个体含量的变化反映了南海南部在8.6MaB.P.以前上升流活动很频繁,8.38—8.27MaB.P.期间有较强的活动。硅藻组合的分析表明,1143站311.14、390.92、414.28及439.7—444.68m层位中存在着来自沿岸浅海的浊流沉积;469.98—475.18m层位中存在再沉积现象。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1—2013年福建省宁德市港湾岛屿自动站观测的风的资料,统计分析3 a港湾岛屿风力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港湾岛屿各站的空间分布极为不均,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局地性特征突出。测站的主导风向以东北风为主,各地风向差异明显。大风风速的季节变化相对来说比较平缓,季节间的差异不大。大风风向的季节变化,冬、秋、春季盛行东北风,夏季则以西南风为主导。此外,通过对资料的完整性、可用性、服务的重要性、站点的地理分布和相关性等因素深入分析,对比论证自动站大风探测资料的代表性和适用性,确定宁德市港湾岛屿大风预报区域自动站的24个代表站,作为预报风力的指标站,将自动站纳入天气预报指标体系,以便对港湾岛屿风力预报进行精细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南海低纬地区SA09-090孔高分辨率的孢粉记录,从下至上划分了4个孢粉组合带,从孢粉成分的变化,重建了15kaBP以来的植被和气候变化历史。研究结果发现:15.0—12.5kaBP期间研究区花粉主要来自当地出露的陆架,揭示出出露的陆架植被类型是以热带低山雨林和低地雨林为主。海滨地区生长着茂盛的红树林,当时气温比现在低一些,但无明显变干现象。12—10kaBP期间植被中低山雨林花粉增多,红树植物花粉减少,这说明此时海平面上升,气温也回升,花粉源区变远。全新世时(10kaBP至今),花粉主要来源于加里曼丹岛和周围岛屿,植被以低山雨林和海滨红树植物为主,但花粉浓度大幅降低,这种花粉浓度降低说明海平面继续上升,研究区距离花粉源区越来越远。全新世中期时为热、湿的气候环境,后期与现今相近。  相似文献   

9.
南海海域海水温度调查资料主要为BT资料和南森站资料两种类型,为比较两种资料计算的温度跃层三项示性特征的区别,本文用同一种温跃层识别、统计方法分别对两种类型资料进行了判别和统计,在此基础上,绘制了南海冬、夏季跃层强度分布图。结果表明,两种类型的调查资料在计算浅温度跃层强度和上界深度上有较明显区别,BT资料的温跃层强度计算结果大于南森站资料,温度跃层上界较南森站资料深,温跃层厚度亦有差别,但规律不明显。两种类型资料对深温度跃层三项示性特征值的计算结果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2016年,海南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在海南岛沿岸按照“一站多能”理念建设了5个长期验潮站点。本次建设对验潮站外观设计、验潮站传统观测功能外延等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1)利用验潮站的外观设计和空间布局建立了海洋科普教育基地,以便更好地开展海洋知识科普宣传活动;(2)增设温盐井和水质监测井,增强验潮站的海洋观监测功能;(3)建立亮化式带声光报警功能的四色警戒潮位标志物、LED显示屏和高清摄像系统等软、硬件设施,以此建立验潮站观测预警综合管理指挥决策平台。以上探索使得验潮站能够在完成海洋监测主体任务的基础上更好地服务周边群众,同时及时将灾害现场的信息反馈到指挥决策中心,有助于建立政府应急指挥与群众避险自救相结合的防灾减灾机制,进一步完善灾害预警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上海吴淞站是我国沿海地区记录最长的验潮站之一。通过对吴淞站和黄浦公园站的潮位数据的对比分析,揭示出1952年之前数据存在着系统偏差。并通过小波分析方法获得了序列变化的突变点在1929年和1951年,进而对吴淞月均潮位数据分3个时段进行了调整。在此基础上,对吴淞站1937年9月~1943年12月间缺失数据采用回归模型进行了插补。这一检验定位和调整的思路可供吴淞站和其他存在数据瑕疵的长序列潮位数据分析利用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2.
渤海海峡海岛站与沿岸站大风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了渤海海峡5个海岛站和3个沿岸站1年的大风资料,在每月大风日数、风速、年际和月际变化特征、主导风向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渤海海峡大风如下结论:大风的风力以6~7级为主,南部比北部更易出现大风,且风速也较大;出现大风的最高概率为57.5%,即平均不到2天就出现一次;海岛站与沿岸站大风风力极值相差最大为20.8 m/s;极大风风速43.2 m/s,创历史最高纪录;风速的月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呈现两峰两谷形势;大风年主导风向为NW-NNE,风速以偏北大风和偏南大风较大,而偏西风和偏东风较小;具有典型的季风性气候特征,冬季以偏北大风为主,夏季以偏南大风为主,春、秋季偏北大风和偏南大风交替出现;综合应用海岛站和沿岸站大风记录,能更加准确反映渤海海峡大风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介绍通过同步验潮利用已知站的数据和相应的算法计算未知站基准面的方法。解释几种算法的使用条件和基本原理,通过实例计算验证和比较几种基准面传递算法精度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作为南极环境工作者,对澳方戴维斯站近年来在环境生态保护方面有哪些新举措,在废弃物和灰液处理方面都有什么先进设施等等,都是我所关注的调访内容。在到站的当天下午,蕾婕尔站长就将戴维斯站环境官员,医生安洁雷召来,我们约定第二天开始先参观后交流。说起南极环境生态保护,不免想起早年西方导演的对南极财富的掠夺和生命的残灭的一幕。18世纪末,欧美捕猎船浪迹南极岛屿, 仅仅为了榨取油脂,数以百万计的海豹和企鹅被活生生扔进成排的炼油罐。时至20世纪60年代初,国际社会才如梦初醒,制订规定禁害南极生命。无疑,人类进军南极不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中国沿岸验潮站GNSS和邻近地区陆态网络GNSS基准站观测数据,结合卫星高度计和验潮站海平面观测数据分析了中国沿海验潮站及其邻近地区陆地垂直运动特征。中国沿海海平面观测以及验潮站和陆态网GNSS基准站观测结果显示,中国沿海省区市及沿海验潮站陆地垂直运动总体表现为:辽宁至江苏沿海上升、上海至福建泉州沿海沉降、福建厦门至广西沿海升降交替的格局,局部滨海平原地区如华北平原天津南部、河北平原的沧县则表现出显著的沉降特征。验潮站陆地的抬升与沉降是沿海相对海平面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掌握验潮站及其邻近区域的陆地垂直运动特征,可为沿海相对海平面变化分析、海平面变化影响评估以及未来海平面上升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联合国海洋公约》的内容,认为公约中有关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群岛国的规定,对南海岛屿和海域争议的加剧有着一定的影响,同时叙述了南海周边国家执行海洋法概况,南海存在的岛屿和海域争议,以及近两来国际上提出有关解决南海岛屿和海域争议的各种方案。  相似文献   

17.
自持式浮标地磁日变站的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持式浮标地磁日变站的研究,是以陆用地磁日变站为基础,结合DGPS系统和浮标技术,自行设计开发数据实时采集与传输系统,形成一套可以自动在远海和大洋记录地磁场变化的浮标日变站,从而大大提高海洋地磁调查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以高分辨率二维地震资料为主,结合ODP184航次1144站位的钻井和测井资料,应用地震地层学原理,对南海北部东沙陆坡1144站所在沉积牵引体的形态、规模、内部结构及沉积演化进行研究,识别出了7个全区分布的不整合型层序界面.1144站合成记录层位标定表明,除最底部的层序界面外,其余6个界面的地质年代自下而上分别约为1.0...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其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意志。国家海洋局顺应时代潮流,运用战略思维,对全国海洋管理工作做出长远规划,海洋站“一站多能”作为管理工作的技术支撑作用愈显重要。文章介绍了海洋站“一站多能”提出的背景及内涵,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分析了“一站多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一站多能”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永暑礁站风的年内变化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分析1988年9月至1998年8月永暑礁站测风资料,得出该站风的年风变化有常风比非常风大,NE风比SW风稳定,平均风速和海气温差与稳定性的关系较密切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