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刘平辉  管太阳 《江西地质》2000,14(3):162-166
江西弋阳存在与浙江陈蔡群相对应的两类斜长角岩,I类为由拉斑玄武质岩石变质而成的正变质岩,Ⅱ类为由白云质泥灰岩经变质布成的副变质岩。通过对两地斜长角闪岩原岩的化学成发、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及同位素年代学的对比研究,发现浙江陈蔡群的Ⅰ类斜长角闪岩为大洋拉斑玄武岩,江西弋阳Ⅰ类斜长角闪岩原岩为岛弧拉斑玄武岩;显示两地Ⅰ类斜长角闪岩产出于不同的构造环境,并于晋宁期、加里东期、印支期共同受构造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2.
周汉文  李献华 《地球化学》1997,26(2):87-100
小秦岭地区太华杂岩的斜长角闪岩以多种产状出露于表壳岩系和花岗质片麻岩中,经历了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形成黑云斜长角闪岩、透辉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岩和黑云石榴斜长角闪岩等岩石类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阿拉善地区四个岩群、岩组和片麻岩中斜长角闪岩的主要组成矿物角闪石和斜长石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并划分了矿物种,对角闪石和斜长石矿物对采用多种计算方法进行了变质温度压力条件的计算。根据Ti-Al^Ⅳ关系图解和(Na2O K2O)-TiO2关系图解,限定其变质相等级。在此基础上结合形成环境进行了变质作用类型的划分。不同岩群、岩组和片麻杂岩中斜长角闪岩所含角闪石和斜长角闪岩一样,显示高TiO2和高K2O的特点。角闪石中FeO MgO含量基本一致,而FeO和MgO含量呈负相关。所有斜长角闪岩中的角闪石都属于钙质角闪石系列。由于MgO和FeO含量和镁铁比值的差异,按Leak B E的分类可分出七个矿物种类。斜长角闪岩中的斜长石主要为中长石,An在42%~66%之间,Ab在34%~58%之间,分布范围较集中。在少数岩石中,除中长石外还见有少量拉长石残余。叠布斯格岩群斜长角闪岩的压力范围为0.5~0.6Gpa时,温度为795~782℃,其变质相为高角闪岩相-角闪麻粒岩亚相,属中高温-高温区域变质作用。巴彦乌拉山岩组斜长角闪岩的变质压力在0.5Gpa时,温度为739℃。从岩相学和矿物组合分析,变质相已达高角闪岩相,相当于中高温区域变质作用。阿拉善岩群德尔和通特岩组的斜长角闪岩已达高角闪岩相,以中低压(0.45Gpa),温度743℃为其变质温压条件,结合该岩群存在递增变质带的特点,属中高温(偏低)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波罗斯坦庙片麻杂岩中的斜长角闪岩在压力为0.45~0.8Gpa时,其温度为774~754℃,变质相达高角闪岩相,变质类型属中高温区域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4.
江西弋阳存在与浙江陈蔡群相对应的两类斜长角闪岩 ,Ⅰ类为由拉斑玄武质岩石变质而成的正变质岩 ,Ⅱ类为由白云质泥灰岩经变质而成的副变质岩。通过对两地斜长角闪岩原岩的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及同位素年代学的对比研究 ,发现浙江陈蔡群的Ⅰ类斜长角闪岩原岩为大洋拉斑玄武岩 ,江西弋阳Ⅰ类斜长角闪岩原岩为岛弧拉斑玄武岩 ;显示两地Ⅰ类斜长角闪岩产出于不同的构造环境 ,并于晋宁期、加里东期、印支期共同受构造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5.
浙西南北园八都群石榴斜长角闪岩的变质特征及年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西南北园的石榴斜长角闪岩是一次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产物,原岩为玄武质火成岩。可分为两个演化过程,其一是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变质温度约650±20℃,压力0.9~1.1GPa,形成石榴子石+用闪石+斜长石十单斜辉石±金红石的矿物组合;其二是石榴斜长角闪岩的减压退变质,形成透辉石+更-中长石的筛孔状分解结构及榍石环绕金红石的反应边结构。石榴斜长角闪岩的矿物Sm-Nd等时年龄为1468±19Ma,代表高角闪岩相变质时代,Rb-Sr等时年龄为1083±49Ma,反映退变质时代,它们各自反映了华夏古陆中晚元古代时期两次重要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6.
赣东北周潭群斜长角闪岩的成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东北“周潭群”和闽西北“麻源群大金山组”有着相同的岩石组合。本文通过周潭群斜长角闪财的成因特征研究,并与大金山组斜长角闪岩的对经,发现这些角闪岩有相同的化学成分,相同的矿物组合和结构构造,并同时经历了条件相似的变质作用。认为它们是由相同的大地构造环境形成的原岩,通过同样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变质杂岩,都是华夏古陆的结晶 。由此推测华夏古陆的西部边界在早一中元古代应向武夷山西侧推移。  相似文献   

7.
辽吉地区古元古界含硼岩系经过了中高级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主要由黑云母变粒岩、浅粒岩、电气石变粒岩、斜长角闪岩及富镁质含矿岩石组成,局部形成层状混合花岗岩。斜长角闪岩在含硼岩系内各个岩组中都有分布,岩石化学分析显示斜长角闪岩具有富钠、富镁、高铁、高钛特征,MgO含量成多众数值分布,辽东地区斜长角闪岩MgO含量高于集安地区,并且各类斜长角闪岩中硼含量都较高。辽东地区B、Cr、Ni明显高于集安地区,显示为海相地幔岩浆岩特征更为明显,集安地区则显示为变质热液改造特征。辽东地区斜长角闪岩的稀土地化显示为热液改造的幔源岩浆特征,集安地区的斜长角闪岩的稀土地化显示为壳源沉积岩特征。含硼岩系斜长角闪岩与浅粒岩稀土配分模式相似,表明部分斜长角闪岩与浅粒岩具有岩浆成因特征,而电气变粒岩、黑云变粒岩与混合岩稀土富集模式显示海相沉积泥岩变质成因,混合岩化及变质热液对原岩具有明显改造作用。斜长角闪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原岩环境为富钠、富硼的海相环境,原岩主要是海相富镁拉斑玄武岩和海相泥质岩。  相似文献   

8.
柴北缘斜长角闪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布在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中的斜长角闪岩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由榴辉岩退变而成,一种只经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它们的原岩属于拉斑玄武质岩石,轻稀土富集,Nd同位素组成亏损,这些玄武岩浆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幔源区,地壳混染不明显,形成的环境可能为大陆裂谷或初始洋盆,这可能是柴北缘早古生代洋盆打开的前兆。随着早古生代洋盆的关闭,这些基性火成岩部分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即发生了深俯冲,部分只经历角闪岩相变质。无论哪种情况,它们在遭受变质作用之前,就与陆壳岩石共生在一起,支持柴北缘榴辉岩、斜长角闪岩与片麻岩的关系为原地关系(in situ)?  相似文献   

9.
包创  陈岳龙  李大鹏 《地质通报》2013,32(10):1513-1524
巴彦乌拉山岩组形成于古元古代,而对其斜长角闪岩的精确定年数据尚缺。采用LA-MC-ICP-MS技术,对巴彦乌拉山岩组斜长角闪岩及侵入于其中的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Th-Pb和Lu-Hf同位素组成分析,确定巴彦乌拉山组斜长角闪岩原岩形成于2300Ma。根据区域地质背景,斜长角闪岩原岩可能来自叠布斯格岩群的再循环产物,并且遭受了1988~2239Ma和1892~1940Ma的变质-深熔事件,其中1892~1940Ma的年龄可能代表斜长角闪岩先期变质-深熔和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反映了阴山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拼接的强烈构造事件;1813~1877Ma的年龄为花岗岩的变质及先期高级变质岩退变质为斜长角闪岩的年龄,主要反映了华北板块东、西部块体的拼合事件。而斜长角闪岩中没有1813~1877Ma的年龄记录,可能是构造热事件的温度不足以引起已经发生过多次部分熔融的斜长角闪岩干体系再次发生熔融而结晶锆石。  相似文献   

10.
赞皇变基性岩中锆石的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赞皇变质杂岩区位于阜平杂岩南部,地处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中段,和中部带北段杂岩一样,是洞悉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基底构造演化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研究区变基性岩可分为斜长角闪岩和角闪斜长片麻岩两种,二者均以似层状方式产于黑云斜长片麻岩或长英质片麻岩中,斜长角闪岩亦可呈透镜状,二者后期与围岩一起共同经历了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孙卫东  郑永飞 《岩石学报》1997,13(2):162-167
对北秦岭松树沟阿尔卑斯型超镁铁岩体接触变质带的角闪岩和斜长角闪片岩进行了全岩和单矿物氧同位素组成测定。矿物对氧同位素地质测温结果得到,角闪岩为745℃~770℃,角闪片岩为500℃~605℃,均与已知的岩石学温度计结果相吻合,指示了这些变质岩内部的氧同位素平衡。靠近超镁铁岩体的角闪岩受热触变质作用影响,导致了矿物之间的氧同位素再平衡;远离超镁铁岩的角闪片岩基本未受热触变质作用影响,因此氧同位素温度代表了秦岭群区域变质岩的形成温度。角闪岩和斜长角闪片岩全岩δ18O值为8.5~10.3,指示变质前原岩成分可能具有中基性火成岩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前前人对于陈蔡岩群的变质时限和形成环境的认识观点不一.斜长角闪岩作为陈蔡岩群的重要岩石单元,是认识整个陈蔡岩群原岩性质和构造演化最重要的窗口之一.对陈蔡岩群中的斜长角闪岩开展了详细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SHRIMP U-Pb定年结果显示,斜长角闪岩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424.0±3.6 Ma,代表了峰期变质事件时间,并保留了新元古代晚期到早古生代早期的变质年龄记录;地球化学特征和判别图解表明,陈蔡岩群斜长角闪岩原岩为洋岛碱性玄武岩,结合野外观察到的斜长角闪岩与大理岩密切共生现象,认为其原岩可能为一套来自洋岛-海山体系的洋岛玄武岩-碳酸盐岩组合.陈蔡岩群的原岩可能是在古南华洋板块向扬子板块俯冲过程中形成的增生楔岩石组合,在早古生代晚期经历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秦岭岩群中两类斜长角闪岩的性质和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北秦岭造山带核部秦岭岩群内发育两类不同产状的斜长角闪岩.一类与秦岭岩群中的大理岩紧密共生,呈规模较大的似层状或较小块体产于大理岩内,另一类则呈密集岩墙群型式侵入于秦岭岩群南段二云母石英片岩中.不同的产出状态表明两类斜长角闪岩的成因和时代存在显著差异,也具有不同的地质构造意义.地球化学上,两类不同产状的斜长角闪岩的原岩皆为玄武岩质的.侵入秦岭岩群二云母石英片岩中的斜长角闪岩墙群形成于板内拉张环境,SHRIMP锆石U-Pb测年揭示该类斜长角闪岩形成于晚奥陶世(449±11Ma),Sr-Nd同位素特征显示其岩浆源区为亏损地幔源区,40Ar/39Ar热年代学研究显示该类斜长角闪岩的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发生于石炭纪末期(301.3±6.4Ma).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特征显示与秦岭岩群大理岩共生的似层状或块状斜长角闪岩的形成环境与侵入云母石英片岩中的斜长角闪岩墙群的存在显著差异,其形成于洋岛(OIB)或海山环境.40Ar/39Ar热年代学研究显示该类斜长角闪岩于晚二叠世(258.1±5.7Ma)发生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不同性质、形成和变质时代、相似的变质作用等特点表明,秦岭岩群中的两类角闪岩分属不同性质的构造块体,秦岭岩群高级变地质地体可能是一个构造拼合地体.斜长角闪岩岩墙为晚奥陶世(449±11Ma)侵入秦岭岩群云英片岩中的基性岩墙群,是北秦岭晚加里东期后造山期热收缩而致的地壳伸展或岩圈拆离减薄的产物.与秦岭岩群大理岩共生的斜长角闪岩则可能是洋隆体的基性喷出岩+碳酸盐岩帽组合,是中二叠世(312~260Ma)期间构造移置而来的外来块体.  相似文献   

14.
胶北地块斜长角闪岩的岩石学与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胶北地块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胶-辽-吉活动带的南端.胶北地区荆山杂岩中存在一组与高压基性麻粒岩密切共生的斜长角闪岩,是构成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重要组成部分.岩石学矿物学研究表明,斜长角闪岩记录了3个阶段的变质作用:峰期变质矿物组合(M1)为角闪石1+斜长石+榍石,根据NCKFMASHTO体系的成分视剖面图和角闪石压力计估算出温度条件T=660~715 ℃,压力条件P=0.65~0.71 GPa;其后经历了退变质作用(M2),矿物组合为角闪石2+绿帘石+斜长石+绿泥石+钠长石,估算温压条件为537~630 ℃/0.41~0.58 GPa;晚期发生前绿片岩相退变质作用(M3),其矿物组合为钠长石+葡萄石+绿泥石+方解石,其温压条件 < 400 ℃/0.35 GPa.斜长角闪石的CL图像显示其具有较弱的阴极发光效应和弱震荡环带,Th/U比值相对较小(0.06~0.43),锆石形态和内部结构指示锆石形成于深熔作用过程,21个锆石的LA-ICP-MS定年研究的结果表明,斜长角闪岩记录的最老206Pb/238U年龄为2 075±25 Ma,上交点年龄为1 845±23 Ma(MSWD=0.35),该组年龄记录了斜长角闪岩峰期变质作用时代的上限.斜长角闪岩在原岩形成以后,可能曾经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并记录了在胶-辽-吉带~1.85 Ga碰撞闭合过程中的深熔事件,此后经历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及其二次退变质作用,终结于前绿片岩相的变质温压条件.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羊蹄子山-磨石山是本项目组近几年来发现和勘查研究的一个以锐钛矿为主的沉积变质型钛矿床,是钛矿床的一个新的成因类型。矿体产于中元古代二道凹群变质岩〔(1751±8)Ma〕中,其围岩为石英绢云片岩、绢云石英片岩、变质(粉)砂岩和斜长角闪岩等。矿石实际上是富含锐钛矿等钛矿物和直闪石、黑云母的变质石英(粉)砂岩和片岩。斜长角闪岩是矿体的重要围岩之一,多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与矿体在时、空、成因上有密切关系。按矿物组合特征,斜长角闪岩可分为角闪岩、斜长角闪岩和斜长岩等3类。恢复其原岩,大致相当于苦橄玄武岩、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和粗面质安山岩。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主要属于活动大陆边缘岛弧和洋脊过渡带的拉班玄武岩类,而且岩石分异演化较彻底。矿体和斜长角闪岩都是海底基性火山活动的产物,后又遭受了区域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崆岭杂岩中斜长角闪岩包体的锆石年龄和Hf 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激光剥蚀- 等离子质谱(LA-ICP-MS)分析技术,测定崆岭杂岩中斜长角闪岩包体的锆石U-Pb 年龄和Hf同位 素组成,以探讨黄陵结晶基底的形成及演化。崆岭杂岩主要由太古代TTG片麻岩和早元古代孔兹岩系组成,TTG片麻岩中 存在少量斜长角闪岩包体。该包体中的锆石可分为岩浆结晶锆石、变质改造锆石和变质新生锆石三类。(1)第一类原生岩 浆结晶锆石的U-Pb 年龄为(3000±24)Ma,MSWD=2.4,代表斜长角闪岩的原岩- 拉斑玄武岩的成岩时间,指示崆岭杂岩 中以包体形式存在的斜长角闪岩(3.0 Ga),是黄陵结晶基底和扬子克拉通中出露的最古老岩石。(2)第二类变质改造锆石 的U-Pb 年龄为(2715±9)Ma,MSWD=1.4,代表黄陵地区第Ⅰ期角闪岩相变质事件的时间。第Ⅰ期(2.75~2.7 Ga)角闪 岩相变质作用,使TTG花岗岩及其拉斑玄武质岩石包体,变质为TTG 片麻岩及其斜长角闪岩包体。(3)第三类变质新生锆 石的U-Pb 年龄为(2558±40)Ma,MSWD=0.93,代表黄陵地区第Ⅱ期角闪岩相变质事件的时间。第Ⅱ期构造热事件(2.6~2.5 Ga)与“水月寺运动”相关,造成黄陵地区太古代与元古代之间的不整合面。总之,黄陵地区第Ⅰ期和第Ⅱ期变质事件的 共同作用,将黄陵花岗岩- 绿岩型地体转变为晚太古代稳定陆块,并从此开始了长达500 Ma 的克拉通化。(4)斜长角闪岩 包体中锆石的平均εHf(t )为-11.59~-3.98、平均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 DM2 为3.4 Ga,表明黄陵地区存在比崆岭群更古老(>3.2 Ga)的地壳。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杂岩主要出露于牡丹江断裂以东,并沿其呈南北向带状展布于佳木斯地块西缘.有关于该杂岩的矿物成分和变质作用演变方面的报道很少,且前人的研究多集中在变质程度为绿片岩相-蓝片岩相的典型黑龙江杂岩.通过对出露于黑龙江东部滚突岭地区的斜长角闪岩进行了地球化学与变质演化研究,其岩石类型主要包括石榴黝帘斜长角闪岩和石榴黑云角闪片岩,结果表明该地区石榴黝帘斜长角闪岩样品明显富集元素K、Ti,亏损Hf,Ta/Yb比值低(0.09~0.16),轻稀土(LREE)相对重稀土(HREE)稍有弱亏损,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平坦型,类似于MORB的特征.石榴黑云角闪片岩样品微量元素K、Th、Ti明显富集,轻稀土(LREE)相对重稀土(HREE)弱富集,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型,与洋岛玄武岩相似.斜长角闪岩的原岩既有形成于洋中脊环境的大洋拉斑系列玄武岩,也有少量形成于板内(大陆边缘)或洋岛环境的钙碱性系列玄武岩.斜长角闪岩经历了3个变质演化阶段,分别为高绿片岩相的进变质阶段(T=400~500 ℃,P=400~500 MPa)、低角闪岩相的峰期变质阶段(T=550~640 ℃,P=590~630 MPa)和高绿片岩相的退变质阶段(T=530~560 ℃,P=530~560 MPa),记录了从早期升温升压到后期近等温降压的顺时针P-T演化过程,表明斜长角闪岩的变质作用可能与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的碰撞有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岩石学、矿物学、稀土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Nd、Sr、Ph、O同位素组成的研究,确定相山斜长角闪岩的原岩为基性火山岩(玄武岩),井形成于岛弧环境,主要衍生于弱亏损地幔源区,并受到地壳物质某种程度的混染。造岩矿物成分具有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特征,表明它们是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产物,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为550℃±,0.69Gpa±。根据斜长角闪岩原岩的形成年龄(1113Ma)及变质年龄值(726.6Ma)结合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确认赣中相山地区存在元古宙岛弧。  相似文献   

19.
任留东  陈炳蔚 《地球学报》2003,24(3):219-224
西昆仑中巴公路剖面上多处产出石榴黑云角闪片岩、帘石石榴角闪岩和含榴斜长角闪片岩,即石榴角闪岩。不论在宏观尺度还是在微观尺度上中级变质的石榴角闪岩均可与较低级变质的黑云母—绿帘石—绿泥片岩呈条带状相间排列。通过野外岩石组合—构造变形的观察,结合室内岩石结构、变质组合和反应关系的分析,认为该区石榴角闪岩的形成与较低级变质基础上的局部变质叠加有关,这种叠加在构造活动的中心部位最为显著,石榴角闪岩的产出表明变质已达高角闪岩相。石榴子石—角闪石—斜长石的形成与一定程度上的流体活动密切相关,当流体挥发分组分活动强烈时,石榴子石不出现,而代之以单斜辉石—方柱石—斜长石组合。在组分活性方面,镁铁质组分比长英质组分的活动更为明显。石榴角闪岩的原岩既可以是基性岩,如玄武岩或辉长岩,也可以是沉积岩如杂砂岩。  相似文献   

20.
阿尔金山地区巴什考供以北、阿尔金山北缘断裂以南为一套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的片岩、大理岩夹少量斜长角闪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这些斜长角闪岩原岩为玄武质成分 ,具有拉班玄武岩的特点。斜长角闪岩全岩Sm -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 1185± 130 (2σ)Ma ,其INd=0 .5 114 0 ,εNd(t) =+5 .8± 0 .6 ,表明原岩形成于中元古代晚期 ,源自亏损地幔。斜长角闪岩中角闪石4 0 Ar - 39Ar同位素分析显示变质作用发生在 6 12± 5 .8Ma之前 ,进一步表明其原岩应该形成于前寒武纪。这些年龄的确定 ,为探讨阿尔金山地区中晚元古代的古构造格局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