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乔伟峰  吴菊  戈大专  王亚华  曹敏 《地理研究》2019,38(11):2666-2680
科学评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控建设用地扩张的成效对于规划编制方法和规划管理措施的改进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关指标,从时间、空间、数量和质量等视角构建城镇扩张评估指标体系,选择快速城市化地区南京市为例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为:① 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建设用地扩张强度的管控有一定成效但仍需加强。规划期除2013年以外,其余年份新增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均高于规划年均控制规模,至2015年指标使用进度高达78.83%,规划剩余年限用地需求难以满足;② 南京城市空间扩张态势与规划城镇用地空间扩张格局基本吻合。不同方向指标使用进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呈东北和西北部快、南部慢的格局;集中度和合规度指标较好;③ 评估期内规模控制指数为-0.97,空间溢出指数为0.34,规划对新增城镇工矿用地管控力度偏弱,规划的累积执行效果呈逐年变差的趋势。④ 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可全方位、多角度评估城镇扩张的规划管控成效,对其他地区的规划实施评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区域非城镇建设用地用作城镇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程度进行评价是城市生态规划的核心问题,也是城市总体规划制定的基础和依据。以呼和浩特市为例,采用单因子评价分析与综合评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的支持下,确定了呼和浩特市城镇建设用地适宜、较适宜、较不适宜和不适宜4级综合生态适宜性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城镇建设用地适宜级别土地占总面积的39.1%;较适宜级别占7.3%;较不适宜级别占25.6%;不适宜占28.1%。从不同适宜级别土地在不同旗县区的分布特点来看,呼和浩特市城区、土默特左旗的适宜建设土地相对较多,分别为39.1%和28.5%;土默特左旗和托克托县的不适宜土地相对面积较大,分别为45.3%和53.6%。  相似文献   

3.
城市合理用地规模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城市合理地规模的目标确定,是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应用”可能-满意度“方法,通过对影响城市用地规模因素的系统分析,得出2010年杭州城市的合理用地规模。  相似文献   

4.
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实施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实现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目标,坚持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方针,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对《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实施效果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对规划中的问题和规划的修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南疆铁路沿线的5个中心城市为基本单元,根据1993—2008年的城市化与城市建设用地结构方面的数据,分析了5个中心城市的城市化与城市建设用地之间的相关性。南疆铁路沿线5个中心城市目前的平均城市化率为48%,已进入了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结构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在用地结构中,居住用地、工业用地比例降低;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绿地比例增加,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和特殊用地比例呈现基本稳定趋势。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城市化率的提高是促进建设用地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试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认为这两项规划是国土规划中互有侧重、互为弥补、不可缺少的专项规划;其次,分析了这两项规划的主要矛盾,认为规划矛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规划编制指导思想与方法不同、规划编制时间的差异及规划编制基础数据的不同造成的;最后,探讨了两项规划协调的原则、步骤和内容,认为规划应主要在人口规模、用地指标、城镇规模、建设工程规划项目及基本农田的划定等方面进行协调。  相似文献   

7.
针对城市建设用地数据的多源异构、多维、复杂度高等特点,探讨基于空间数据仓库理论挖掘城市建设用地潜在的空间信息,提出了面向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的多维数据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构建了以城市建设用地利用为主题的空间数据仓库,实现空间数据挖掘过程.以北京市中心城区的建设用地扩展为例,研究了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为城市建设用地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为城市建设用地数据的集成、分析和高层决策支持提供了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大城市鞍山市的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实践,论述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的客观性、必要性,及其规划的任务、原则、内容、成果等。  相似文献   

9.
城市合理用地规模的目标确定,是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应用“可能—满意度”方法,通过对影响城市用地规模因素的系统分析,得出了2010年杭州城市的合理用地规模  相似文献   

10.
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婧  方创琳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1):1440-1448
针对目前城市建设用地快速增长现象、耕地流失及城市建设用地保障不足的用地现实,本文对国内外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研究的主要进展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深化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研究、解决现实用地矛盾、正确引导城市建设用地发展、践行健康城市化之路提供参考。当前,国内外学者已在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时空过程与特征、影响因素与动力机制、模拟预测方面进行了多尺度、多地域的综合性与典型性研究,探讨了城市建设用地增长对耕地的占用,并提出了一些致力于城市用地增长调控的对策与方法。采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数理统计法、RS/GIS技术、灰色系统分析法、MAS/CA模型等。研究成果对于深入认识和调控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中国基本国情及当前面临的土地利用问题,未来的建设用地变化研究应逐步向城市与乡村相结合领域转型,研究方法将由一维逐渐向二维、三维甚至多维拓展,并据此为国家制定和完善土地管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此外,未来应强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增长边界控制,以有效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低效、过速扩张。实现精明增长。  相似文献   

11.
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演进的空间识别及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成为人地关系及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社会各界对城市化与建设用地扩张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以长春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800~1995年统计资料,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遥感影像图及规划统计数据,运用GIS技术提取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形态、增长幅度、平均中心等信息,建立一种在空间上有效识别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简便方法,对研究区1995~2010年不同阶段的城市建设用扩展进行空间识别,计算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强度、形态紧凑度、分维指数等空间特征量,归纳长春市1995年以来,随城市化发展,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张现象和特征。并结合经济社会统计相关数据及区域分析方法,分析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其各类驱动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春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张与形态演化既具有一般规律又具备特殊性,表现出建设用地总量增加、产业拉动性强、扩张速度快、强度高、空间形态不规则、城市中心迁移方向与建设用地扩张基本一致等特征。这些现象和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开放式交通系统的高密度开发。  相似文献   

12.
广州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朝辉 《热带地理》2002,22(1):34-38
广州市在现代化过程中 ,要建成山水城市 ,也即生态城市 ,首先要正确理解城市化 ,合理布局城镇体系 ,搞好生态环境建设 ,包括林业、农业、水体等环境建设 ,优化城市环境 ,形成具有良性循环的城乡经济—生态体系。为此 ,必须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科学的城市规划 ,保证建立合理用地结构  相似文献   

13.
城市建设用地增长预测主要模型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概括现有主要城市建设用地增长预测模型类型和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模型类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现有模型在建构和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今后城市建设用地增长预测的方法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分析总结表明,现有常用的城市建设用地增长预测模型可以分为细胞自动机模型、多智能体模型、马尔可夫模型和综合模型4类,不同模型在建构机理和科学问题切入点选择方面差异较大,还没有出现适用所有研究目的的普适性模型方法。今后应围绕建设用地扩张的基础理论研究、合理确定城市系统简化路径与方法、提炼和总结建设用地增长预测的关键科学问题、模型手段的整合与创新四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推进城市建设用地增长模型建设和相关方法论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4.
大城市地区生态保留地划分原则与方法——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代后期,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出现类似欧美城市的低密度蔓延趋势,造成农业用地和生态绿地急剧减少,破坏城市周边的生态环境。文章通过对生态保留地含义及目前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生态保留地划分的原则和方法,并结合南京生态市规划实践提出生态保留地划分的一般流程及关键步骤,为我国同类大城市地域的非建设用地规划提供理论与实践参照。  相似文献   

15.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的重要公共政策,也是政府引导城乡统筹发展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基于对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实施的检讨与反思,对处于战略转型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城市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深入分析规划实施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对郑州市未来的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提出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宁德 《西部资源》2009,(4):23-2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期年各区域、各类用地准确的现状数据和现势性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是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和依据。本文将结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详细阐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数转换与确认的技术要点,供大家在规划编制中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一季度呼和浩特市地价动态监测面积仍保持为210.01平方公里,共布设标准宗地201个。一季度呼和浩特市地价总体水平为3,042元/平方米,环比增长2.29%,与上一季度相比,下降了1.73%;商业用地地价总体水平为4,283元/平方米,环比增长1.88%,与上一季度相比,下降了2.83%;住宅用地地价总体水平为3,365元/平方米,环比增长2.25%,与上一季度相比,  相似文献   

18.
探讨地县级新城市市区总体规划主要涉及的5个问题及城区建设的10个重点,侧重论述了新城市(包括新设、新建、新区)的城区道路网和交通网的总体规划和建设要考虑主轴交通(模式)的形成,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除了扩大绿地面积,还应扩大无污染水域的面积,并兼顾它们的分布。另外在目前市场经济形势下,新城市规划还要重视交易市场与商业中心、综合信息中心、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预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云刚  王丰龙 《地理研究》2011,30(7):1187-1197
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滞后与低效并存的矛盾局面,合理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确定就成为一个焦点。但是,当前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直接预测和间接预测两类方法都不能很好地处理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非线性问题。本文以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部分确定性信息为基础,从目标入手而不再基于历史数据的趋势外推,创建了一种目标导向的、多尺度的城市建设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变化与利用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此次研究以中国东部地区87 个城市的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 分析2000-2008 年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规律及变化的原因, 并对城市建设用地开展利用效益分类与判定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 主要应用了聚类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 并利用ArcGIS 9.2, 将建设用地变化情况及影响因子空间化。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增长非常大, 增长速度非常快;②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速度呈降低的趋势, 不同阶段差异明显;③城市建设用地变化在省域和区域经济圈内差异明显;④城市建设用地与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关性最高, 经济投入的增加与人口的增长推动了东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变化;⑤将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益分为5 类, 并且第3 类城市的总数为488 个, 占到样本总体的62.32%, 地均建设用地第二产值对聚类结果的影响最大;⑥对5 类城市建设用地效益进行了判别, 确定了各类别的判别式, 并达到检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