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有人问你:海水的盐度是多少?你怎么回答呢?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大洋水的平均盐度约为35,即每千克大洋水中的含盐量为35克。为什么要称“大洋水”和“平均”盐度”呢?因为海水的盐度在各个不同的海域、海区是不同的、变化的,即使在同一海区的同一地点。不同深度的水样中,盐度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甚至有人就同一地点、同一深度的海水在不同时间进行  相似文献   

2.
从海水开始!     
莫知 《海洋世界》2010,(12):57-59
<正>什么是海水?海水当然指的是来自于海洋或大洋的水。全球范围内,海水的平均盐度大约为35,这意味着每千克海水里(大致是一升海水的体积),会含有35克左右的溶解盐类。大洋表层海水的平均密度是1.025克/毫升。海水的密度比淡水和纯水的都要大,后两者的密度是在4摄氏度时为1克/毫升。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溶解在海水中的盐类并不会显著增加海水的体积,因此海水的密度就自然会变大。  相似文献   

3.
渤、黄、东海水型分布与水系划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用多年(1958~1990年)温盐资料分析整个渤、黄、东海水型分布,阐明本海区上层水均为混合变性水.冬季水型分布形如“λ”字,可视为本海区的初始水型分布,亦即各水团形成的开始.其他季节水型分布向“川”字形转化;明显反映本海区存在3种水系,即外海水系、混合水系和沿岸水系.指出根据水型分布划分水系边界的合理性.依照水型分布划分了水系.外海水系与混合水系的界限,低温部分的分界盐度值为34.20;高温部分的分界盐度值,随温度季节性增高而降低,即从2月的33.80降至8月的32.50.混合水系与沿岸水系的划分均以盐度为标准,随季节不同变动于29.50~31.00之间,一般取30.00为界.分析了水系边界的季节变动.在本海区,表层外海水系冬强夏弱;底层水系边界冬、夏季则互为交错.根据水系边界变动可以为本海区海水运动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用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2004年夏初(6月)和秋末(11月)对长江口外海区现场观测资料,用Matlab计算机编程语言对观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插值网格化,绘制研究海区盐度立体分布图,显示夏初、秋末两季的盐度分布特征。将2004年夏、秋两季长江口外海区冲淡水和羽状锋的分布与以往观测研究结果对比,可得:(1)长江口外海区冲淡水的盐度值主要在5—31之间,冲淡水前缘盐度锋面的盐度值为18—28;盐度值20—28的盐度锋面基本体现该海区羽状锋的特征及变化。(2)夏初长江口外海区冲淡水范围明显大于秋末,夏初该海区以冲淡水为主,秋末冲淡水的范围收缩,紧贴沿岸一带。相应地,夏初该海区羽状锋呈倾斜锋面,占据较大的海区;秋末则为垂直锋面,介于122.50&#176;E-122.70&#176;E海区。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历史温盐剖面观测资料和WOD09(World Ocean Database2009)中的CTD、OSD、PFL温盐剖面资料,分析了1965-2012年间南海18°N跨海盆断面中层水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层水平均盐度呈现显著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中层水平均盐度约为34.432,80年代盐度增加至34.440,90年代之后至今盐度明显降低;在年代际尺度变异调制下,不同年代中层水盐度变化有不同的变化趋势,1967-1977年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1990-1997年中层水盐度从34.450迅速降为34.414,而在1997年之后表现出明显上升趋势,与此同时,中层水温度有着相似的变化特征,与90年代之前相比,21世纪以来温度与盐度同步下降,并且变化幅度变小。与大洋的中层水团年代际变异相比,南海18°N断面中层水呈现出与大洋不同的特征。另外,中层水盐度有着十分显著的年际变化,其振幅远大于年代际尺度变异,并且与ENSO密切相关,在厄尔尼诺年达到极小值。  相似文献   

6.
(标题前的数字左为月号,右为页码)2:4 海洋:地球之肺 大洋中的红色灾星—赤潮 海洋能承受多少污染 洋底世界的未解之谜 波浪种种 “魔鬼海区”之谜新解 “泰坦尼克”号遇险原因有 新说 水下魔鬼—内波 珊瑚可接骨 北极浮冰面积缩小 海底火山喷发探秘 格陵兰海“空调机”跳闸了 全家环球航海创奇迹 深海底下有黄金 环球航海 船到亚丁湾关于潮汐的几个数字开拓海路的人 留在印度洋的印象 你知道吗?在大洋风浪区中航行海盗利夫是第一个到达美洲 的欧洲人北欧海盗船扬起骄傲的中国风帆(上) 扬起骄傲的中国风帆孟买风情 大难不死逃离咫风的威胁遇…  相似文献   

7.
台湾海峡是一个平均水深大约在七、八十米以内的狭长海峡。外有黑潮水、南海水入侵;内多为入海径流和闽、浙、粤沿岸水影响,且终年为盛行东北—西南季风的海域。水文要素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海水几呈垂直均匀状态;夏季则出现层化现象。对这样多种水系交汇复杂的海区,要进行温度、盐度质量场的分析研究,在缺乏实测流场资料的情况下,显得十分困难。因此,本文从湍流扩散方程出发,采用有限差分法,对台湾海峡局部海区—闽南渔场的温度,盐度值进行了初步分析。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本海区水文要素分布特点及其流系的变化规律,同时,更重要的是,寻找一种计算流向的方法。文章通过温度、盐度值,估算了湍流扩散系数K_H与东向平均速度分量U的比值K_H/U。且在计算出K_H/U的同时,还估算了水平平均流场的流向。这对于没有实测流场资料的海区,给出其流场的平  相似文献   

8.
在对台湾以北海域浮游桡足类生物海洋学特征进行数量分布方面的研究后的续篇,重点对本海区浮游挠足类的群落结构和群落性质以及与栖区环境条件间的关系作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本区桡足类群落结构种类组成复杂,出现种类共237种,但周年共有种比例仅占32%.桡足类群落的多样度和均匀度年均值各为3.714和0.690,在平面分布上呈外部海区高于近岸海区的大体趋势.本区群落可划分为5个生态类群,其中暖水性外海高温偏低盐类群和热带大洋高温高盐类群可分别指示台湾海峡水和黑潮表层水的季节消长过程.从不同侧面的计算分析均表明,冬季在环境条件上均有异于其他3季.在春、夏、秋季,以普通波水蚤最具优势,盐度是影响群落特征值的主导因子,群落的性质是以暖水性外海种类为主、热带大洋种也占相当比例的亚热带-热带群落结构的特点;在冬季,主要优势种是海洋真刺水蚤,温度是群落特征值的主要制约因子,群落呈现以热带大洋种占支配地位的热带大洋群落结构属性.  相似文献   

9.
盐度定义狭义性与广义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论述了“实用盐标”、“氯度盐标”定义的狭义性及应用范围,指出电导法和氯度法测定保守性质样品,数据正确;而测定非保守性质样品,测定值偏离绝对盐度Sa.笔者建议的“密度盐标”属于广义性质,可广泛应用于保守和非保守性质样品.密度盐标具有的优点是:(1)不受样品组成变化影响,只与溶液质量和浮力有关,测定值有高度可靠性与重现性;(2)测定大洋水盐度与现有实用盐度值相同,测定工业水盐度较实用盐度、氯度盐度值更接近绝对盐度Sa;(3)在已知溶质情况下,应用溶液膨胀系数和物质偏摩尔体积校正系数可统一溶质浓度与盐度的换算关系.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1年6—10月在大西洋中部大洋性金枪鱼延绳钓作业中观测到的黄鳍金枪鱼的上钩钩号,应用悬链线钩深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各钩号的钩深;根据STD仪测得的温度、盐度的垂直分布以钩深为引数,查出该尾鱼捕获水深处的温、盐数据;根据黄鳍金枪鱼的取样数据,推算出各水层、各水温段、各盐度段的渔获率。渔获率最大的水层、水温段、盐度段为黄鳍金枪鱼的最适水层、水温段、盐度段;渔获率为前3位的水层、水温、盐度段为黄鳍金枪鱼活动较频繁的水层、水温段、盐度段。结果表明,在大西洋中部,黄鳍金枪鱼的最适水层为150.00—179.99m,最适水温段为13.00—13.99℃,最适盐度段为35.40—35.49;大西洋中部渔场黄鳍金枪鱼活动较频繁的水层为120.00—209.99m,水温段为12.00—14.99℃,盐度段为35.20—35.49。  相似文献   

11.
盐度之变     
不难理解,世界大洋中所蕴含的总盐量是基本稳定的。但是,科学家很早以前就已经了解,海水盐度并非一成不变,而且,在不同区域,盐度都有差异。那么,这种变化又有何规律可循呢?这些规律本身又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相似文献   

12.
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巨大的迳流流入东海后,与外海水发生湍流混合,使本海区温盐结构随其发生变化.众所周知,某海区的盐度场结构及其变化是取决于该海区盐量收支的平衡规律.然而,考虑到长江冲淡水区是口股水系交汇的海区,所以影响盐度场的因子众多而复杂.运用统计相关分析,虽然能给出各因子和海水盐度分布的某种程度的相关关系,但对长江冲淡水的动力结构及其混合过程并未揭示.为此,本文想通过对夏季长江冲淡水远岸段的表层平均盐度分布,给出一个可能的数字模式.为进一步探讨长江冲淡水的动力结构及其混合过程提供一些启示,以期对该区的认识乃至预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暨卫东  黄尚高 《海洋学报》1990,12(4):447-454
本文取自福建海岸带及台湾海峡西部调查资料,通过磷酸盐与盐度之间的相关分析,发现在春、秋、冬季磷酸盐含量是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减少;夏季表层磷酸盐与盐度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底层磷酸盐含量则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增加,这可能是外海底层高磷水涌升的影响结果.通过对磷酸盐距离回归稀释线偏差的分布研究,发现大陆水、沿岸水、上升流影响的海区往往出现磷酸盐正偏差分布,黑潮水、南海水影响的海区出现磷酸盐负偏差分布,在浮游植物生长繁殖旺盛期间,磷酸盐被大量消耗,有些海区也出现磷酸盐负偏差分布.  相似文献   

14.
参考数据集对Argo剖面浮标盐度观测资料校正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Argo计划采用新颖的Argo剖面浮标来监测全球大洋中上层的变化,对浮标盐度观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采用历史水文观测资料集得到的温-盐度(-S)关系,并利用Wong等人开发的WJO延时模式盐度校正方法,对电导率传感器出现漂移、偏移等故障的Argo剖面浮标盐度资料进行校正。对影响校正结果的历史水文资料集(或参考数据集)的选取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在不同的海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选取合适的参考数据集可以提高盐度校正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全球气候平均态的1°×1°的温度、盐度资料,根据Sturm-Liouville本征值理论,得到全球1°×1°的第一斜压Rossby变形半径λ1。根据层结流体中线性自由Rossby波理论,可知第一斜压Rossby波位相速度为βλ21,故由全球各个大洋海盆的宽度可得到第一斜压Rossby波在各大洋海盆中从东边界传到西边界的时间。由于第一斜压Rossby波在高纬海区传播非常慢,而南极绕极海区又是最宽的海盆,所以第一斜压Rossby波在此海区的调整时间最长。在简单的线性自由Rossby波理论下,南极绕极通道是全球Rossby波调整的控制海区。  相似文献   

16.
名词解释     
《海洋科学》1977,1(1):61-61
洋: 大陆以外具有独立的海流、潮汐、其水体温度、盐度、密度不受大陆影响的辽阔的盐水水域称为“洋,也叫“大洋”。 地球上有四大洋,卽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海: 大陆与大洋之间的中间水域称为“海”。其水文特征兼受大洋和大陆的影  相似文献   

17.
我们于1978—1980年对黄海南部近海区春季(4—6月)的盐度分布预报试验研究,得出两种比较适用于本海区的盐度预报方法。文中简要介绍了这两种统计预报方法,并对影响本海区盐度变化的显著因子及预报误差进行了分析。预报试验的结果是:预报的总体平均绝对误差为0.44‰,预报相对误差为25%,预报总体偏差为-0.16‰,预报误差小于0.5‰的站数占总站数的72%,预报趋势和实测资料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我们于1978-1980年对黄海南部近海区春季(4-6月)的盐度分布进行了预报试验研究,得出两种比较适用于本海区的盐度预报方法。文中简要介绍了这两种统计预报方法,并对影响本海区盐度变化的显著因子及预报误差进行了分析。预报试验的结果是:预报的总体平均绝对误差为0.44%,预报相对误差为25%,预报总体偏差为-0.16‰,预报误差小于0.5‰的站数占总站数的72%,预报趋势和实测资料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温、盐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分析了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水温、盐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本海区温、盐度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浙闽沿岸水南下,可影响到广东南澳,流经台湾岛北部的黑潮分支在东北风作用下,转向西南可影响到海潭岛东部远岸区,该季节温、盐度低,垂直分布均匀。夏季经由巴士海峡来的黑潮水进入本海区,温、盐度普遍升至最高,近岸区海水层化现象明显,海区中部水平分布均匀。南日岛至海潭岛北部近岸区和古雷头东部远岸区各有一个上升流区,南澳岛至台湾浅滩有一个宽约半个纬距的西北-东南向的高温低盐带。  相似文献   

20.
在大洋环流模式中,铅直混合的参数化方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将大洋细结构混合参数化方法首次应用于世界大洋环流模式中。使用中科院大气所(LASG)发展的20层世界大洋环流模式(OGCM)ML20,月平均风场作为强迫场,利用ML20模式在稳定初始状态下运行300a后的计算结果作为本实验进行数值模拟的初始场。该参数化方法对世界大洋环流模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永久性温度跃层的厚度明显变薄;对深层水和底层水的模拟有改进;对南极中层水的模拟比较成功;但是对赤道海区的模拟结果欠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