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茅山推覆构造带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溧水地区与宜(兴)—溧(阳)地区的地层区划,跨扬子与江南两个地层区,两者以江南深断裂为界。宜溧地区中、新生代地层的分布特征,中生代火山杂岩系的分布特征,都充分反映了江南深断裂对地层、构造、火山岩浆岩活动的控制作用。茅山楔状冲断体构造的研究采用了历年来溧水地区与宜(兴)—溧(阳)地区的有关成果地质资料,展开了茅山推覆构造带的分析与研究,发现了茅山楔状冲断体构造是经燕山晚期两次推覆构造造山运动(茅山运动)而造就的后展式(上叠式)推覆构造。为观其整体,同时对推覆构造带的前缘挤压带、后缘拉张带、根部隆起带作了简述。茅山推覆构造造山运动期,充分表现了新华夏系构造的特点。先是造成了晚白垩系浦口组(K2p)与下伏地层早白垩系葛村组(K1g)及以前各地层的区域性不整合(浦口运动),后来又造成了新生代下第三系泰州组(E1t)与下伏地层晚白垩系赤山组(K2c)及以前各地层的区域性不整合(泰州运动),可见其影响范围很广,又以江南深断裂为背景,其构造意义必然深远。  相似文献   

2.
西起大卡拉套山脉,东迄中国库鲁克塔格,出露大片古老(前泥盆纪)岩层,构成一个延伸极长(2000公里)的狭长岩带,我们早就论述过它们同属于—构造岩相杂岩带。就现在的构造分区来看,该带属于中天山查特卡尔—纳伦带。该杂岩分为两个部份。上部的岩层时代业经(化石)证明是奥陶纪和中—晚寒武世的。下部为哑层,其时代有争议:有些调查者认为是早—中寒武世,另一些调查者则认为是晚前寒武纪。杂岩的下部(见图1)包括通常称之为“似冰碛砾岩”未经分选的特殊碎屑岩层,系  相似文献   

3.
一、镇江煤田地质概况镇江煤田位于镇江市西南约21~25公里,地处丹徒县上会乡、上党乡和句容县东昌乡境内。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宁镇褶皱带汤(山仑)复背斜的南冀。整个煤田呈近东西向条带状展布,只是煤系地层在过镇江—宝埝公路时,受到茅山断裂延伸带的影响,地层走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金矿集中区及其与构造样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辽宁省金矿划分四种类型,十个主要金矿集中区。这些集中区均受华北地台东西向基底构造活动带及中生代太平洋板块俯冲影响、所产生的北西向构造挤压带和北东向构造—岩浆岩带的复合作用控制。它们分别处于太不洋成矿带的内带(辽东)和外带(辽西)。并以郯庐断裂为轴线,构成了两大“U”字形,类似共轭曲线展布的构造样式。根据深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了控制金矿集中区构造样式的形成机制。区内脉状金矿大都分布在深断裂(深度大于五公里断裂)带附近。  相似文献   

5.
湖南桑植-石门复向斜走廊剖面构造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为了查明桑植—石门复向斜的地表、地下构造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采取了详细的地表走廊剖面的测量,以及结合地震勘探资料和大地电磁测深(MT)资料的综合解释。桑植—石门复向斜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次一级的构造带,从北向南依此是:堰塘湾构造带、四望山构造带、江垭构造带及教子垭构造带。江垭构造带和教子垭构造带的地面构造特征与地下构造特征具有一致性,基本上为构造简单的北倾斜坡;而四望山构造带的地面构造特征与地下构造特征存在着明显的不协调性。这种变形特征可解释为沿盖层间滑脱面的逆冲,以及断弯背斜的形成,上覆构造层中的褶皱向下消失在滑脱面上,形成所谓的“无根褶皱”。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北部巴颜喀拉构造带基底隆起的地震学证据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过去曾笼统地认为巴颜喀拉构造带上万米的堆积主要是三叠系的复理石沉积。通过对沱沱河-格尔木深地震剖面资料的再认识发现,巴颜喀拉构造带的结晶基底埋深仅5km左右,比金沙江断裂带以南的羌塘地块北缘和昆仑山南缘的基底埋藏深度都要浅。进一步对青藏公路以东横穿巴颜喀拉构造带的几条深地震测深剖面进行分析,发现该基底隆起一直顺构造走向延伸,向东贯穿了整个构造带,推测它是扬子古陆块的残余。  相似文献   

7.
林宝玉  李明  黄莫  邓丽婷 《地质论评》2021,67(4):67040849-67040868
《中国扬子区兰多维列统特列奇阶及其与英国的对比》一书(陈旭和戎嘉余,1996)有以下结论:(1)将回星哨组、茅山组、西坑组等的层位归属于特列奇阶上部;(2)将回星哨组、茅山组及其相当地层与英国特列奇阶对比;(3)将扬子区特列奇阶的顶界置于回星哨组、茅山组及其相当地层之顶;(4)将回星哨组、茅山组、西坑组等地层资料编制的古地理图称为特列奇期晚期古地理图;(5)将回星哨组、茅山组、西坑组等地层与上覆中泥盆统—中二叠统之间的不整合面代表的上升运动,称为"特列奇期的扬子上升"。笔者等依据多年对扬子地台志留纪地层剖面的实地考察和近数十年来扬子区坟头组中—上部、茅山组、回星哨组、小溪峪组、西坑组等地层中文洛克世、拉德洛世、普里多利世早期古生物化石的发现,认为:(1)回星哨组、小溪峪组、茅山组、西坑组等的层位是文洛克统—普里多利统;(2)回星哨组、小溪峪组等大致与英国的文洛克统—普里多利统对比;(3)回星哨组、小溪峪组、茅山组的顶界是文洛克统—普里多利统剥蚀后残留的层位随地而异的顶界;(4)根据回星哨组、西坑组、茅山组等地层资料编制的古地理图应是文洛克世—普里多利世古地理图;(5)"扬子地台整个上升"(Huang T K,1945)的时代是志留纪末期,没有"特列奇期的扬子上升"。特提出商榷。上述这些地层时代的解决,对扬子区志留系4统层序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为中国扬子区与英国命名剖面志留系的对比以及中国南方早古生代加里东运动最后一幕时代的再次确定提供了地层学和古生物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杨庚  陈竹新 《地质科学》2023,(2):347-378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逆冲带由西部近东西方向的喀什逆冲构造带和东部近东西方向柯克亚—和田逆冲构造带以及中间喀什—叶城走滑断层系组成,而北西—南东走向的喀什—叶城走滑断层带及其东侧齐姆根构造则为呈北东方向凸出的弧形构造。齐姆根弧形构造在地表地质和地震剖面均表现为向盆地方向倾斜的单斜形态。而且在塔西南地区,该弧形构造上从白垩系到新近系地层厚度明显大于东西两侧逆冲带同时代地层厚度,表现为异常增厚的特征。为了探讨齐姆根弧形构造特征及地层厚度异常增厚等原因,依据前人的地表地质填图成果,以及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齐姆根地区及邻区完成的二维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成果,对该区地震剖面资料进行详细的构造解释,提出齐姆根弧形构造单斜之下存在3个隐伏逆冲构造楔形体,即棋盘楔形构造、齐姆根楔形构造和英吉沙楔形构造。地震剖面解释的生长地层指出棋盘楔形构造形成最早,为上新世阿图什组沉积时期;其次发育齐姆根楔形构造,为更新世西域组底部沉积时期;最晚发育英吉沙楔形构造,时间大约在更新世西域组中-上段沉积时期,据此认为齐姆根中深层逆冲构造位移扩展方式为前展式。而且地震剖面解释上也揭示了白垩系到新近系地层厚度异常增厚发育的构造部位及发育...  相似文献   

9.
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床位于胶东西北部三山岛成矿带之内,为一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的超大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该次找矿预测并获重大突破的预测依据如下:(1)三山岛断裂蚀变矿化带,受NNE和NEE两组方向的区域构造控制,复合叠加呈“N”字形分布。陆上断裂蚀变矿化带接近海域,并没有间断,推测在三山岛北部延伸至海区。(2)焦家和三山岛两断裂蚀变矿化带,具有统一的三维控岩控矿规律。焦家断裂蚀变金矿带向西倾斜,控矿构造和矿化富集程度显示阶梯状分布,其中矿体向南西侧伏,矿体在剖面上呈左行右列式分布;而三山岛断裂蚀变金矿带向东倾斜,其中矿体向NE侧伏,矿体在剖面上呈右行左列式分布。依据陆内构造控岩控矿规律预测海域未知矿体的分布规律,获得了良好的验证。(3)三山岛金矿到焦家金矿的勘探剖面显示,两个控矿构造岩相带倾向相反,但是都在下盘花岗岩区段集中交代蚀变成矿。这一认识为确定深部成矿靶区提供了准确的地质依据。(4)地球物理勘查结果显示,三山岛矿带的重力和磁力异常指出沿“N”字形构造从陆地向海区延伸,这成为预测的重要依据。总之,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床目前业已取得找矿重大突破。矿床为焦家式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属中生代燕山晚期岩浆热液脉型矿床,其深部及外围仍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1983年4月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召开了“1983”年元古界国际会议”,随后会议组织代表们参观了铜带。这里着重介绍笔者参加这次会议和代表们讨论的某些问题以及参观两个矿区的情况。 赞比亚铜带属中非铜带的一部分,它宽约50公里,长约100公里。在大地构造上铜带位于刚果克拉通的市缘。卢非利(Lufilian)褶皱带的东南端。该造山带形成的时间是晚前寒武纪(11亿—6亿年),它是在基巴拉(Kibaran)造山作用(13.7亿—13.1亿)的墓础上发育起来的。卢菲利褶皱带长约800公里,自安哥拉向东北延伸,然后折向东南,呈弧状,  相似文献   

11.
造山带弧形构造——西昆仑—帕米尔弧及其预测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曲国胜 Caner.  J 《地质科学》1996,31(4):313-326
对比利牛斯等造山带典型弧形构造的分析表明,弧形构造是造山带尤其是板内碰撞造山带的普遍特征,可分为挤压逆冲-推覆主动型构造和推覆-滑覆被动型弧形构造。西昆仑—帕米尔是与比利牛斯Basque弧在空间形态、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等方面一致的挤压逆冲-推覆主动型弧形构造,推测该弧中部存在一巨大的底部低角度逆掩断层并由根部带向北延伸达100多公里,康西瓦断裂(基底缝合带)可能是主根部逆冲断层带。  相似文献   

12.
林宝玉  李明  黄莫  邓丽婷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25-67040025
《中国扬子区兰多维列统特列奇阶及其与英国的对比》一书(陈旭,戎嘉余,1996)有以下结论:①将回星哨组、茅山组、西坑组等的层位归属于特列奇阶上部;②将回星哨组、茅山组及其相当地层与英国特列奇阶对比;③将扬子区特列奇阶的顶界置于回星哨组、茅山组及其相当地层之顶;④将回星哨组、茅山组、西坑组等地层资料编制的古地理图称为特列奇期晚期古地理图;⑤将回星哨组、茅山组、西坑组等地层与上覆中泥盆统—中二叠统之间的不整合面代表的上升运动,称为“特列奇期的扬子上升”。笔者等依据多年对扬子地台志留纪地层剖面的实地考察和近数十年来扬子区坟头组中—上部、茅山组、回星哨组、小溪峪组、西坑组等地层中文洛克世、拉德洛世、普里多利世早期古生物化石的发现,认为:①回星哨组、小溪峪组、茅山组、西坑组等的层位是文洛克统—普里多利统;② 回星哨组、小溪峪组等大致与英国的文洛克统—普里多利统对比;③回星哨组、小溪峪组、茅山组的顶界是文洛克统—普里多利统剥蚀后残留的层位随地而异的顶界;④根据回星哨组、西坑组、茅山组等地层资料编制的古地理图应是文洛克世—普里多利世古地理图;⑤“扬子地台整个上升”(黄汲清,1945)的时代是志留纪末期,没有“特列奇期的扬子上升”。特提出商榷。上述这些地层时代的解决,对扬子区志留系4统层序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为中国扬子区与英国命名剖面志留系的对比以及中国南方早古生代加里东运动最后一幕时代的再次确定提供了地层学和古生物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麻扎塔格地区地层、地貌及构造变形特征的研究,对于认识塔里木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塔里木—西昆仑的盆山耦合关系、新构造运动对塔里木油气资源分布的影响以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气候、环境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卫星照片解译、野外变形观察、剖面实测、地球物理资料解释等手段,对该地区晚新生代的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麻扎塔格构造带为典型的逆冲—褶皱带,并探讨了麻扎塔格逆冲—褶皱带的构造指向、活动时限、隆升速率及缩短速率、东西方向的延伸等问题,取得如下认识:1)麻扎塔格逆冲—褶皱带为西昆仑山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前缘部位,和田河气田就是处在逆冲前锋背斜顶部,晚新生代变形作用已明显地改造了塔里木盆地南部及中部的古生代和中生代构造,并促成了和田河气田的形成;2)麻扎塔格山在中新世末(约7 Ma)和中更新世(约780 ka B.P.)经历了两次构造隆升,后一次形成了麻扎塔格逆冲—褶皱带和麻扎塔格山现今的地貌特征;3)估算出麻扎塔格逆冲—褶皱带中更新世以来的隆升速率约为0.26~0.4 mm/a,缩短速率约为0.9 mm/a;4)认为麻扎塔格逆冲—褶皱带向西应与同属西昆仑山前褶皱—冲断带前缘的喀什背斜相连,东端的突然消失可能是由于东段和田河附近存在北东—南西向的走滑断层造成。  相似文献   

14.
天山地质构造给人的印象是:北天山优地槽、南天山冒地槽,中间夹着一个长近1500公里,南北宽10—80公里(最狭处仅5公旦)的一个“中天山结晶轴”。对“中天山结晶轴”的看法,归纳起来在以下三方面分歧较大:(1)变质岩带的地层时代问题;(2)变质岩带两侧深大断裂存在与否;(3)变质者带的构造性质。  相似文献   

15.
中亚造山带东段内蒙古中部地区一直是地球内部动力学和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地区。鉴于该地区的构造在理解中亚造山带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该地区构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了中亚造山带东段一条长364 km的大地电磁测深(MT)剖面数据,该剖面西北起于内蒙古东乌旗内的国境线附近,向东南延伸,穿过北部造山带、索伦缝合带、南部造山带,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以西约30 km附近终止。根据数据的分析结果,对该剖面进行了二维反演。结果表明,剖面区段内岩石圈电性结构沿南北方向上整体表现为横向分块的特征。其中,北部造山带整体上以低阻为主要特征;索伦缝合带是整个剖面电性特征从低阻到高阻的过渡区;南部造山带整体上以高阻为主要特征。北部造山带的低阻特征表明该区域是不稳定的,可能是由古亚洲洋闭合后残留洋壳或者软流圈上升流引起的。索伦缝合带的电性结构特征表明该区域可能在缝合之后还发生了新的构造事件。南部造山带的高阻特征表明该区域基底是稳定的、“冷”的,且流体含量很低,电性结构的几何特征反映了该区域增厚的岩石圈。剖面所经过区域的电性结构特征表明,在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缝合之后研究区内可能还发生了诸如软流圈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深钻选址地球物理调查与大别-苏鲁岩石圈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要地讨论了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大陆科学钻探选址新采集的地球物理调查剖面及相关地球物理成果。这些剖面以深反射地震及大地电磁测量为研究岩石圈构造的主要方法,结合地质资料和区域重磁平面图,分析大别—苏鲁地体的深部地质构造与岩石圈主要特征,以及大陆科学钻探靶区选择的地质地球物理依据。同时讨论了大陆科学钻探的靶区(江苏东海县)的地壳构造与地热研究结果,并将深度偏移地震剖面与先导孔岩心钻探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7.
综合区域地质、岩石物性和航磁资料的分析,认为石渠-甘孜-雅江剩余布格重力正异常带可能是被“挤入”西康群之下、埋藏于深部的前古生代离散陆块与二叠纪玄武岩及“义敦群”存在的综合反映。该异常带的连续延伸,说明甘孜-理塘构造带南段的主体部分已由北西转至南西走向。该重力异常带位置是重要而明显的构造分区界线。  相似文献   

18.
汉南—米仓山区北东向构造及龙门山推覆构造外缘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南-米仓山区喜马拉雅期的北东向构造与四川盆地西部及荣经-峨边地区的北东向构造一起构成龙门山推覆构造外缘带。本文论述了该带的组成、与其它构造的叠加现象、沿走向的延伸与变化、形成活动时期、剖面结构和整个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与基底构造和莫霍面形态的一致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该地区位于堪培拉西北50公里,堪培拉—马隆隆起的东侧。堪培拉—马隆隆起从维克托利亚州东部向北延伸直达新南威尔士州的威灵顿北部。在那芝格拉背斜的两侧形成一槽式构造。研究区正处于背斜的东侧,过去曾被称为泰玛士复向斜。这是一个长25公里宽8公里的向斜构造(图1、)。该区的褶皱和断裂呈北北西向,倾角一般为50°—60°。这一地区没有  相似文献   

20.
龙陵勐兴铅锌矿床的沉积成矿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陵勐兴铅锌矿床,品位较富,规模可望大型,伴有多种有益组分,具沉积成矿与卤水成矿的地质特征。一、地质概况矿床濒于怒江断裂西侧。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图1)隶属三江褶皱系保山褶皱带南段,即古板块“保山——镇康弧后盆地”②与高黎贡山隆起变质带的接壤带上,该接壤带呈南北向延伸长达百余公里。沿带奧陶纪沉积层控铅锌矿床多处出现。区内古生代地层齐全。下古生代地层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