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9 毫秒
1.
黄玮琼  曹学锋  金严 《地震学报》1993,15(3):339-346
本文以华北地震区为研究区,研究一个大地震的发生对其周围地区强震的发生起什么样的影响?地震免疫性是否存在?这种免疫性在时空域上有什么样的分布图象?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地区 M7地震的发生对其后 M6地震的发生有不同程度的免疫性,其中8级地震的免疫范围比7级地震大得多.就8级地震而言,它对其后7级地震免疫的范围要比对6级地震的免疫范围大.根据以上分析,运用统计方法给出了地震免疫性因子随时空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它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10年前的7月28日,一场7.8级强烈地震,突然在唐山发生了.顷刻之间,将这座拥有百余万人口、具有百年历史的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灾情之重,为世界地震史上所罕见.在唐山地震10周年之际,人们不禁会忆起那劫难的日子,思考那些与自己今后命运相关的问题;当初为什么能在1975年2月4日成功地预报了海城7.3级地震,而与海城相距仅350公里、发震时间仅相隔18个月的唐山地震却没能在临震前打个招呼?当今我国的地震预报水平究竟如何?从海城、唐山等大地震中得到哪些启迪?今后将采取什么样的方针来推动地震预报工作和整个地震事业的迅速发展?下面,我想就这些人们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对地震蕴育过程、予报阶段的探讨,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但多侧重于较大地震的研究和讨论,而对于中强地震的研究尚少.一个中强地震有什么样的蕴育过程,不同类型地震的蕴育过程又有什么特征?本文就1979年6月介休M_s 5.1级地震,试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前言 破坏性地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无数地震灾害的事实说明,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是当前地震科学的首要目标。目前地震预报还不过关,而预报的社会影响很强,尤其是对于大工业城市、人口稠密地区影响就更大。因此,大震对策是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当地震预报发布后,政府领导机关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是疏散人口加固房屋,还是加固房屋与疏散人口选择其一,还是不采取任何措施?在地震预报还未达到实用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地震的担心已成为科学界的问题。如何做到对建核电站的地方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有充分的了解?如何做到为建设核电站而采取的防震措施确实能够使核电站避免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6.
地震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多的自然灾害之一.2010年的地震活动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很多人在问,全球地震活动增强了吗?地震活动与板块运动有关吗?研究表明,自1994年以来,全球地震活动与以前的18年相比明显增强,特别是自2001年以来的10年中全球地震活动水平有较大增强.自1997以来,3个海洋板块(太平洋、澳大...  相似文献   

7.
在临震预报尚未过关的今天,类似唐山大地震的悲剧能否不再重演?人类在地震面前难道只能坐以待毙吗?当中国大陆的地震活动进入新的活跃期时,人们对此格外关切.国内外抗御强震的经验教训表明,在  相似文献   

8.
10年前的唐山地震,至今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地震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有那么大危害性?能够预测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您可以在国家地震局主办的《全国地震科技展览会》上找到答案.这是我国首次举办的全国性地震科技展览会,展示了从邢台地震后20年来我国地震工作的科技水平和取得的成就,介绍了很多地震科技知识.展览分为6个部分.①监测部分:展示了我国地震台网建设和观测系统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进展;②预报部分:介绍了地震预报意见产生——综合分析——科学评定——政府发布  相似文献   

9.
当一次M_s≥5级的地震发生后,人们关心该地震序列将持续多长时间?本文采用1966年以来我国大陆地区的32次5级以上地震序列资料,从地震频度N和能量E两个物理量出发,讨论序列的持续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地震学界经常运用地震活动性来描述一个地区地震活动水平,但什么样的水平算强,什么样的水平算弱,一直没有公认的定量的描述。最近谷继成等同志,根据模糊集合的模糊熵和欧几里得距离等数学概念,引入了一个新的模糊概念——地震活动度S,用它来定量地描述地震活动性的强弱程度。地震活动度S包含了地震活动的时、空、强三要素,即包含了地震频度、平均震级以及震中空间分布的效应。谷继成等同志对全球1899~1984年间的地震活动度进行了计算,发现近一百年间,全球  相似文献   

11.
一次破坏性的或明显有感的地震发生以后,人们首先关心的是这次地震发生在哪里?震级有多大?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开展地震速报工作。在短时间内对已发生地震的参数(发震时刻、位置、强度)进行测定并向有关部门发出通报称为地震速报。 中国的地震速报可以追溯到东汉,公元138年张衡用候风地动仪测报了洛阳西北方向的一次地震(即甘肃临洮七级地震)。 1966年邢台地震后,我国在北京地区建立了区域性地震电信传输台网,从事区域地震速报工作。197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起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负责对发生在中国境内的M_s≥5.0、边境附近的M_s≥6.0、世界范围的  相似文献   

12.
目前,对地震前各种效应的持续时间还不完全清楚。我们认为,对于这个问题,应当从确立作为所有前兆效应依据和根源的物理基础着手进行研究。 根据巳确定的概念,地震是地球某一体积内应力逐渐增加的结果。当积累的应力达到埋藏条件下岩石的强度限时,便产生连续性的破坏从而发生地震。若由这一概念出发,则所有可能的地震前兆的物理基础,就是由应力所引起的岩石形变。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在未来地震区内应以什么样的时刻作为应力作用的起点?在地球上未必能找到历史上只发生过一次强震的地方。地震常常是重复发生的。所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人们对不同地震的感觉会有这样大的差别?经历过1989年6月12日蒙特贝洛地震的人,可能感到1990年2月28日震撼加州南部的地震有相当大的差别,即使这两次地震发生时他们是在同一地点,也会有这种感觉。例如,呆在洛杉矶闹市区的办公大楼中的工作人员报告说,在蒙特贝洛发生4.5级地震时,他们感觉到急剧的颠簸,而今年2月28日加州南部5.5级地震产生的是长时间的晃动。为什么一次地震会产生急剧的颠簸,而另一次地震会使地球象海上的船只一样来回摇晃呢?对这个问题的简单回答是,一次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一段时间 ,国内相继发生多次 5级以上地震 ,其中 8月 1 6~ 2 1日 ,不到一周时间里就发生 5级以上地震 3次 ,比较罕见 ,给社会造成我国近期地震多发的印象。那么 ,近期地震活动是否异常呢 ?有关专家指出 ,人们感觉到最近地震比较多 ,这个直觉没有错。但是 ,如果对地震活动规律有比较多的了解之后 ,就可以知道近期我国地震活动还是比较正常的。事实上 ,全球每天都发生成千上万次地震 ,其中许多地震强度在 4级以下 ,而且又有 85%的地震发生在海洋或近海 ,人们感觉不强烈罢了。地震活动的主要规律是 ,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都不均匀。空间上 ,…  相似文献   

15.
地震前,人们观察发现某些动物的行为会变得异常,例如:狗乱吠,老鼠搬家,家禽不肯栖息,猫儿离家,鹿群不愿吃草在村庄附近乱窜等等。过去,人们曾经利用动物行为的异常预报地震,并获得一些成功。 为什么震前动物的行为会发生异常呢?西德慕尼黑马克思普兰克研究院的哈尔姆  相似文献   

16.
1984年5月21日午夜,南黄海发生了6.2级地震.强烈震动使上海、南京、常州、南通、无锡、苏州等十几个大中城市的几千万人从熟睡中惊醒,在慌乱中跑出住宅,纷纷涌向马路,甚至个别惊慌者夺窗跳楼.人们急切地询问:地震发生在哪里?后面会不会有更大的地震?工厂、矿山要不要停工?与此同时,报社等待着震情消息,电台等待着地震趋势预报,各级政府等待着地震报告…….时间就是金钱.上海、江苏及浙江北部,一天产值达5亿元,如果不及时采取对策,人心浮动,由于恐震情绪造成的社会混乱及经济损失,将是无法估计的.在这重要时刻,上海市地震局先进的电信传  相似文献   

17.
日本东北潜在大地震的规模曾被低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家已经把地球分为可以产生9.0级地震的板块边界和不会产生9.0级地震的板块边界.然而,2011年发生在日本东北的大地震与2004年发生在苏门答腊—安达曼的超级大地震却让科学家们震惊,因为这两个地区被认为都不可能发生震级超过8.4的大型逆冲地震.现在,地震科学家经重新研究后都承认现有的最大地震规模的预测模型不再有效.人们对这些模型已经提出疑问:苏门达腊什么时候驱动一个板块边界穿过它们的中心?日本东北又在何时驱动了另一个板块边界?  相似文献   

18.
地震是地壳的活动,自从地球诞生以来,地壳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这种活动。人类就是在火与水的洗礼中,伴随着频仍发生的地震、火山喷发、洪水等自然灾害而诞生成长的。 古代有没有地震谣言呢?有。远古的人们如何看待地震这一自然现象,已不尽可考。但进入文明史以后的文字记载告诉我们,人们对地震已经有了各种解释:“上天的惩罚”,“背负着大地的鳌鱼的翻身(在日本是鲶鱼)”等。这固然是认识的必由之路,但这些消息的流传,无疑会引起恐慌和造成某些社会后果,可见它已经包含了地震谣言的雏形。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多地震国家,每个省区都曾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历史上有记载的等于或大于8级的大地震多达23次,其中1900年以来发生的就有9次。 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给我国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其惨痛的情景至今人们记忆犹新。这次地震破坏特别严重的原因何在呢?一方面由于唐山地震是发生在城市区;另一方面还由于唐山市位于平原  相似文献   

20.
论短临地震预报的调制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短临予报是地震予报中最关键的问题。对此人们共同的经验是利用突发性异常(突跳和突变)作为短临予报指标。然而在实际予报工作中却遇到重要的困难。例如根据各台站的经验突发性异常有时对应地震,有时不对应地震,究竟如何选择?另外震源地方的过程是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