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跨孔电磁波透视法在荷叶塘高架桥岩溶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荷叶塘高架桥桥位区岩溶强烈发育。为查明各桥墩位置深部岩溶发育的类型、规模,勘察中采用了跨孔电磁波透视法。结合钻探和跨孔电磁波测试结果对该桥桥墩位置深部岩溶发育的规律进行了分析,对跨孔电磁波测试的验证和效果进行了讨论。钻孔验证表明跨孔电磁波透视法探测精度较高。综合分析表明,可应用跨孔电磁波透视法成果作为确定桩基础持力层的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2.
结合罗布莎铬铁矿区Ⅶ矿群实例,对地下电磁波CT的方法技术、解释推断作了概括,指出地下电磁波CT在铬铁矿区的应用是可行和有效的,可以确定矿体在两孔间的位置、延伸、产状及见矿连通情况,以及发现孔间盲矿体.  相似文献   

3.
复杂地形条件下频率测深资料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玉田 《矿产与地质》1993,7(3):219-224
采用比值法对视电阻率数据进行处理,沿电磁波传播方向作视电阻率比值断面等值线图的方法来消除起伏地形的影响,进行定性和半定量解释.阐述了确定电磁波传播方向的两种方法,即采用二维涡流有限元方程计算断面电磁场强度分布的方法和采用导电纸模拟实验测定稳定电流场中等位线的近似方法.并在贵州某地试验剖面上实际应用该方法进行解释,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罗彩红  邢健  郭蕾  秦尚林 《岩土力学》2016,37(Z1):669-673
岩溶是桥梁桩基施工中的安全隐患之一,探明桥梁范围内岩溶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桥梁安全尤其重要。岩溶勘查目前多以钻探与物探方法相结合,但特定的岩溶勘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物探方法,常用的地质雷达等方法由于受限于各自的适用范围,往往不能精确地确定局部范围内溶洞的边界。井间电磁波CT探测技术主要依据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吸收差异,重建井间介质吸收系数的分布图像,形象而直观地展现地质体内部结构,具有分辨率高,勘探距离小的特点,特别适合于探测桥墩等局部范围内的溶洞分布情况。以惠州S119线水西大桥主桥墩溶洞探测为例,介绍了电磁波法CT探测技术的原理、工作方法及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井间电磁波CT探测技术有较高的精度和可信度,可全面清晰地揭示场地岩溶的空间分布,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5.
电磁测深数据是地下地质体对电磁波传输特性的综合反映。由于地下情况的复杂性和地质体对电磁波特性反映的迟钝性,往往由电磁波携带的有用信息非常弱小和复杂,因此,要想通过正演对比和建模反演的方式来准确解释电磁测深资料和正确建立反演模型是相当困难的。电磁波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其幅度按指数规律单调递减,而随着地下地质体的变化将会改变这一规律。通过寻找测深曲线的拐点,就可以确定地下地质体的基本形态和分界情况,从而为资料定性解释和反演建模提供参考。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要直接求出观测曲线的拐点是不可能的。小波变换方法被称为“数学显微镜”方法,用小波变换来处理观测信息后,在不同尺度的小波变换结果中,分析结果是一种非常实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传统矿井电磁波透视层析成像技术只考虑电磁波的传播距离而忽视传播的方向性,造成探测复杂构造时的层析成像分辨率较低。依据电磁波在煤岩介质中的传播规律推导出了与入射角有关的新振幅衰减常数。引用新振幅衰减常数并基于代数重建算法建立了层析成像数学模型,编制了程序软件。利用新振幅衰减常数层析成像算法分别对平行和交叉断层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与传统衰减常数层析成像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新振幅衰减常数层析成像效果更好,对断层的位置、走向、延展长度等情况反映清晰准确;在介质背景衰减场不易确定的情况下,绝对衰减层析成像方式优于相对衰减层析成像方式;平行关系的断层构造分辨率要高于交叉关系的断层构造。通过在某采煤工作面的电磁波层析成像中成功圈定了一组隐伏的平行断层构造实例,说明采用新衰减常数的层析成像技术效果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福州电磁波观测资料,对给定时段内、范围内的闽台地区地震进行相关分析,找出福州电磁波异常与地震的相关系数,探讨福州电磁波异常信息的映震效能,为今后利用电磁波观测资料异常信息进行临震预报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锐  魏文博 《现代地质》2007,21(3):564-569
常规电磁法测深一般是利用低频电磁波来进行探测,分辨率很低,无法满足测深要求。慢衰减电磁波是一种利用特殊函数作为波源来实现的高频电磁波,它除了具有衰减慢的特点外,还具有波束窄、能量集中的特点,在军事和通信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慢衰减电磁波的衰减比一般电磁波慢,可以实现较大的探测深度;由于它的频率高,可以实现较高的分辨率。因此,可以利用它来进行地球物理探测。着重论述了利用慢衰减电磁波的入射波和散射波的振幅关系,以及电磁波的走时关系反演地下介质参数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同时,针对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通过正演理论计算,说明了慢衰减电磁波测深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煤矿工作面底板注浆钻孔间遗留隐伏构造的探查和注浆效果评价两大问题,弄清孔间电磁波透视在数据冗余度不足条件下的成像精度,采用全空间偶极子电磁波传播公式计算电磁响应数值.讨论孔中电磁波透视施工所采取的施工方式,数据整理方法与常规电磁波方式的异同,通过模拟揭示了电磁波孔中透视取得良好效果的可能性.模拟结果表明,在透视数...  相似文献   

10.
双频组合电磁波是一种含有两种等幅、但不同频率成分的电磁波。本文根据场的分布特性,探讨了利用双频组合电磁波的近区地电异常探测、地电参数的提取及场的计算方法,为组合电磁波在工程中的应用摸索出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探地雷达是利用超高频脉冲电磁波探测地下介质分布的一种浅层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探地雷达超高频、宽频带脉冲电磁波在地下有耗介质中的衰减特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本文从电磁波传播的麦克斯韦方程出发,较为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了雷达脉冲电磁波在有耗介质中传播的衰减特性,对研究雷达脉冲电磁波在地下有耗介质中的传播机制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会议预告     
经中国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研究决定,1984年将举行以下五个学术讨论会: 一、地下电磁波法讨论会内容:1、地下电磁波法的应用效果;2、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理论;3、地下岩矿介质电磁特征;4、电磁波法仪器  相似文献   

13.
数值模拟是数据处理和反演解释的重要环节,为提高高频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在工程勘察中的解译准确性,采用高阶时间域有限差分法(FDTD(2,4))模拟电磁波在溶洞、断层和孤石等3种地电模型下的成像过程,并采用多偏移距模式获取电磁波道集。通过分析电磁波的波场快照结果和成像结果,总结了电磁波在不同地质体中的传播规律,为实际工程勘察工作提供可靠依据。试验结果表明,FDTD(2,4)能高精度模拟电磁波在复杂介质中的数值成像,同时也验证了多偏移距采集模式具有高效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4.
甚高频电磁波多参数层析成像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磁波速度或衰减层析成像技术单独用于岩溶勘察存在多解性缺陷,降低了应用的准确性.基于电阻率和相对介电常数直接反映溶洞与周围介质存在的电性差异,以电磁波速度和衰减层析成像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电阻率和相对介电常数层析成像理论,并应用于实例工程.通过对其电磁波速度、衰减、相对介电常数、电阻率4参数层析成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钻探验证,证明了基于电磁波的电阻率和相对介电常数层析成像技术是可行的,形成了电磁波速度、衰减、相对介电常数、电阻率多参数层析成像综合分析方法,提高了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探测溶洞及其充填情况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电磁波垂直于地层传播时,与反射电磁波干涉产生的驻波,并得出在地面形成波腹与波节的条件。测定波腹频率,就可以根据文中给出的推导方程,计算出地层厚度,以及地层底界面两侧介质电磁参数的相对大小。指出了至少有4个自然电磁波源辐射电磁波,可供人们进行电磁驻波法地球物理勘探使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山东省济南西南裸露—覆盖型岩溶山区为研究对象,根据钻探资料,将区内岩溶发育形态分为小型溶洞与溶孔,并利用瞬变电磁法、电磁波CT成像两种物探方法,探讨岩溶分布、形态特征与地球物理场的关系。对比瞬变电磁剖面与钻探揭露的岩溶发育段,确定出120 Ω·m作为解译岩溶发育区的分界值,以此圈定岩溶分布区域,之后实施钻孔进行验证,符合性较好;在验证孔及附近钻孔进行电磁波CT成像探测,进一步验证并刻画两孔间的岩溶发育特征。两种物探方法中,电磁波CT的探测数据离散程度较高;两种岩溶发育形态中,小型溶洞的地球物理参数离散程度较大,同时小型溶洞发育区视电阻率平均值较小,视吸收系数平均值较大。   相似文献   

17.
煤岩界面的预先、精准识别是实现煤矿巷道自动化掘进和煤矿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方位电磁波仪器探测距离较大,能够分辨岩性界面和界面方位,在油田测井中已取得成功应用,但在煤矿领域应用较少。为了研究方位电磁波测井在煤矿复杂三维(3D)模型中的探测性能,使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考察了方位电磁波测井在煤矿测量环境中,不同发射频率和源距时受钻孔内流体的影响,以及采空区和起伏地层边界对方位电磁波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煤矿测井中的常见情况——孔中流体为空气时,方位电磁波响应受钻孔的影响较小;方位电磁波测量信号能够反映地层界面的起伏变化,其探测能力与发射频率、源距有关;方位电磁波响应对低阻采空区较敏感,但在高频发射时可以利用相位差信号实现对高阻采空区的探测。方位电磁波方法为煤矿井下水平孔煤岩界面和采空区测量提供了一种新技术手段,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电磁波随钻测量系统信号传输速率高,可有效应用于欠平衡钻井,国外近年来发展很快。本文介绍了电磁波随钻测量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讨论了电磁波发射方式与传输深度。采用自制的样机进行了实验室与浅孔试验,证明方波信号传输比正弦波更易受干扰,小信号孔内有泥浆时方波传输误码率高。电磁波双向信号能够实现正常传输,但下传信号衰减较大。  相似文献   

19.
探地雷达是利用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相矧的性质,来确定不同的地层结构,本文介绍了探地雷达的方法原理,叙述了其在黄山至衢州高速公路K29+100-K29+800段岩溶发育区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电磁波在地下岩石中的传播规律来解决地质问题,是一种先进的物探方法.近年来,我国在应用钻孔电磁波法勘探金属矿体以及查明石灰岩喀斯特溶洞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随着方法的发展,需要从理论上对电磁波在地下有耗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作更深入的研究.举例来说,目前电磁波法的资料解释是以光的直线传播为基础的,这样就不能解释屏蔽体后面的衍射现象.本文在大量模型实验的基础上,对有耗介质中电磁波的衍射和散射作了初步研究.文中所阐明的有耗介质中的物理光学分析方法,在电磁波的传播理论和实际应用中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