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薛园园  邵长奎  张伟  等 《江苏地质》2022,46(4):381-388
赣杭铀成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火山岩型铀成矿带。前人对与铀成矿有关的燕山期火山岩及基性岩脉进行了大量年代学研究,获取了一批高精度的年龄数据。精确厘定与铀成矿有关的火山岩及基性岩脉的成岩时代,是深入研究两者与铀成矿关系的前提,对铀矿床成矿模型的建立至关重要,而部分火山岩及基性岩脉成岩年龄的精确度有待商榷。为此,总结了带内岩浆岩年代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部分火山-侵入杂岩样品因MSWD偏离置信区间、未剔除高U锆石等因素导致年龄精确度较低;锆石U-Pb定年精度用于厘定短时序、多期次、大规模火山-侵入活动有困难,主要表现在各种岩石年龄差异总体不大,在误差范围内高度一致;基性岩脉采用锆石U-Pb定年(基性岩中多为捕获锆石)或全岩K-Ar/40Ar-39Ar定年(易受热液活动或热事件影响),成岩年龄精确度较低。  相似文献   

2.
夏寅初 《江苏地质》2021,45(4):391-399
赣杭铀成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火山岩型铀成矿带。前人对与铀成矿有关的燕山期火山岩及基性岩脉进行了大量年代学研究,获取了一批高精度的年龄数据。精确厘定与铀成矿有关的火山岩及基性岩脉的成岩时代,是深入研究两者与铀成矿关系的前提,对铀矿床成矿模型的建立至关重要,而部分火山岩及基性岩脉成岩年龄的精确度有待商榷。为此,总结了带内岩浆岩年代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部分火山-侵入杂岩样品因MSWD偏离置信区间、未剔除高U锆石等因素导致年龄精确度较低;锆石U-Pb定年精度用于厘定短时序、多期次、大规模火山-侵入活动有困难,主要表现在各种岩石年龄差异总体不大,在误差范围内高度一致;基性岩脉采用锆石U-Pb定年(基性岩中多为捕获锆石)或全岩K-Ar/40Ar-39Ar定年(易受热液活动或热事件影响),成岩年龄精确度较低。  相似文献   

3.
基性岩脉与金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良  胡菲菲 《江苏地质》2013,37(2):208-211
基性岩脉是大陆伸展背景下,主要来自陆下软流圈或地幔岩石圈的岩浆侵入岩体.大量研究成果表明基性岩脉发育与金矿脉在空间展布、构造格局和形成时间具有紧密依存关系,虽然对基性岩脉是否为金矿脉提供金源尚无统一定论,但是根据基性岩脉与金矿化紧密的时空关系,基性岩脉可以作为找金矿的良好标志.  相似文献   

4.
岩脉与金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矿床与岩浆演化后期的岩脉在空间上相依,在形成时间上相近。金矿化多半在中基性岩脉频繁活动时形成,并具有同源性,因此,中基性岩脉可作为找矿、预测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5.
吉林夹皮沟成矿带金成矿作用与太古宇变质岩系、幔源岩浆活动、韧性剪切带密切相关。成矿流体以地幔流体为主,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地幔活动形成的韧性剪切带及其伴生的次一级断裂构造不仅是成矿流体的运移通道,而且是矿体就位的有利空间。论述了新立屯-马家店、大朝阳沟地区具有金矿成矿的基本地质条件-太古宇变质岩系广泛分布,幔源岩浆、韧性-脆性构造活动强烈;金矿化体(石英脉)受韧性剪切带两侧的次一级断裂控制,质  相似文献   

6.
茅排金矿位于云开—武夷变质混合岩带的西北部,赋存于震旦系周谭群中低级变质岩系中,以硅线石二云母片岩、变粒岩为主,夹少量片麻岩和混合岩,并被认为是金成矿的主要矿源层。金矿化受控于北东向展布的递进变质型韧性剪切带;矿体呈北东向展布,主要呈含金石英脉产出。矿床具多期多阶段多源复成因的成矿特点,初步划分早、晚两个成矿期。成矿早期受加里东中晚期混合岩化作用和韧性剪切带控制;成矿晚期为一叠加富集成矿作用过程,受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及中基性岩脉控制。目前发现金以单一的自然金形式产出,矿石建造属少硫化物-石英-自然金型。矿物共生组合简单,主要有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和自然金等。  相似文献   

7.
王晓勇 《黄金地质》2000,6(3):42-46
大黑山金矿是赋存于大庙花岗碉体外接触带的破碎蚀变岩和石英脉型金矿,已发现矿脉8条,以27号脉为主要矿脉。矿床分为2个成矿期和4个成矿阶段。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石英。成矿温度为260 ̄310℃,金的赋存状态为包裹体金、晶隙金及裂隙金;金矿物为自然金和银金矿。金矿的形成经历了多期、多阶段的成矿作用;金矿为浅-中深成矿的中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8.
粤北长江铀矿田位于诸广山复式岩体中南部,发育不同类型和期次基性岩脉。文章通过开展系统的岩石学、Ar-Ar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探究了基性岩脉类型、成岩年龄、构造背景、岩浆来源以及与铀成矿的关系。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表明,该地区基性岩脉类型主要为辉绿岩、辉绿玢岩、闪斜煌岩及辉石煌斑岩等,基性岩脉至少分为三期:136.8 Ma、120.7 Ma、113.8~110.1 Ma,与华南中生代主要的地壳拉张活动时间相一致。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基性岩脉中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Sr富集,高场元素Nb、Ta、Zr、Hf、Ti相对亏损,各类元素参数特征显示其具有拉张裂谷带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可能为俯冲交代作用形成的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综合分析认为,该地区铀成矿作用是基性岩脉侵位后的地质事件,基性岩脉与铀成矿时空关系密切,受控于华南岩石圈伸展的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9.
基性岩脉是岩石圈伸展作用的产物,对研究地幔性质和地球动力学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粤北下庄铀矿田是我国最大的花岗岩型铀矿田之一,区内发育了大量与铀矿化作用密切相关的基性岩脉。前人从地球化学和年代学方面,对基性岩脉和铀矿床做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有关铀矿床的成因及其与基性岩脉内在联系仍有不同认识。本研究新获得一批下庄铀矿田基性岩脉的角闪石40Ar-39Ar年代学数据,识别出一期形成于200~190Ma的基性岩脉,标志着华南地区在印支期碰撞造山作用结束后岩石圈伸展裂解作用可能至少在200~190Ma已经开始。结合前人已有的研究结果,粤北下庄至少发育三期基性岩脉:200~190Ma、~180Ma和145~140Ma,与华南地区在此期间广泛的岩石圈伸展作用相对应。结合成岩成矿作用的时差以及铀矿体与基性岩脉的空间关系,笔者认为准确的获得基性岩脉的侵位时代与铀的成矿作用的年龄,是探讨基性岩脉与铀成矿作用关系的前提。当基性岩脉与铀的成矿作用年龄接近或具有对应关系时,铀矿床中基性岩脉可能不仅可提供幔源流体(∑CO_2矿化剂和He)参与铀的成矿作用,也可为铀的沉淀富集提供理想场所(还原障);当基性岩脉与铀的矿化作用在时间上存在较大的时差时,基性岩脉也可为后期铀的沉淀富集提供条件,且与基性岩脉相关的深大断裂可为幔源流体(∑CO_2矿化剂)参与铀成矿过程提供运移通道。基于此,笔者认为无论基性岩脉的侵位与铀的矿化作用是否存在时差,基性岩脉均可以为后期铀的沉淀富集提供场所,进而促进铀的成矿作用。因此,本文深化了花岗岩型铀矿区内铀成矿作用与基性岩脉内在联系的认识,为该区下一步找矿勘查工作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方山金矿位于崤山地区东部,属于缓倾斜石英脉型小型矿床。近年来,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的研究,发现了与辉绿(长)岩有关的陡倾斜蚀变岩型金矿体的存在。经过对老硐调查及地表追踪,发现与辉绿(长)岩有关的矿化体10余条,另外,大方山矿区地质条件与中基性岩成矿模式相一致,暗示大方山金矿区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在综述了脉岩与热液型脉状金矿关系的基础上,认为中基性脉岩、煌斑岩脉不仅在空间上与脉状金矿相伴生,形成时间祁近,而且在物源和成因上有着密切的关联。脉岩是脉状金矿床成因系列的组成部分。据此提出中基性岩浆在某种动力作用下,诱导上覆花岗质岩石(包括古老变质岩)熔融,并发生混染,在地壳脉动作用下,脉岩与含矿流体多期次多阶段侵位,在相应的部位形成脉岩与矿脉共存的金矿区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复兴村金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发现元古宇老岭群大栗子组和珍珠门组是重要的含金矿源层,也是主要的容矿围岩.区内的NNE、NW向断裂破碎带是重要的的控矿构造.断裂破碎带内分布的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是金矿重要的找矿标志,并存在后期氧化富集带.燕山期花岗岩作用区,特别是闪长岩脉与矿体相伴处是是富金矿(化)体.相关的成因机制分析表明,复兴村金矿床在成因类型上为与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有关的多因复成的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东洞沟金矿隶属党河南山金成矿带上,为一多期活动的断裂构造和中酸性岩脉双重控矿的蚀变岩型金矿。通过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本区圈定了Au-4异常,并进一步利用1∶1万土壤测量进行解剖,发现了东洞沟金异常区,部分土壤中金的峰值已达到矿体边界品位,经过后期工程揭露,发现了有价值的金矿化体。综合研究表明,矿区赋矿地层主要为奥陶系硅化砂岩,并受到侵入的闪长岩脉制约,主矿体沿北西向延伸,基本与区域构造方向和圈定的Au异常长轴展布方向一致,所以东洞沟金矿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新疆阿勒泰南缘托库孜巴依金矿属造山带型金矿,经历了沟弧盆体系、碰撞造山和后碰撞伸展多个演化阶段。矿区内辉长闪长岩脉和花岗斑岩脉较常见,且与金矿化关系密切。采用原位激光剥蚀同位素质谱(LA-ICP-MS)法对2期脉岩进行锆石U-Pb定年,获得花岗斑岩脉侵位年龄384.1Ma±1.5Ma和384.7Ma±1.2Ma,属中泥盆世弧前盆地演化阶段的产物;获得辉长闪长岩脉年龄295.3Ma±3.0Ma,应代表后碰撞伸展期辉长闪长岩脉的结晶年龄。2期脉岩的侵位往往继承了早期的构造部位和后期强韧性剪切的部位,均代表一期金矿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北京平谷万庄金矿产于燕山沉降带内的中元古界碳酸盐岩中,金矿化受燕山期三百山岩体、变质地层、层间虚脱构造及多期活动的NE走向断裂构造控制。金矿体呈筒状、扁担状及脉状产出。矿石矿物以褐铁矿、黄铁矿、自然金、银金矿为主。矿石类型主要有硅化多金展硫化物型和硅化黄铁矿型。矿区内矿化水平分带性明显。自三百山岩体为中心,从岩体内部到接触带,再到外接触带的变质地居中,依次发育有热液脉型铜矿化、夕卡岩铜金矿化和热液型金矿化,其中前两者未形成县有工业意又的矿床,仅第三者形成具有工业意又的万庄金矿床。矿区内大古界密云群基底变质岩为万庄金矿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矿源,三百山闪长玢岩及石英闪长岩为成矿提供了热源和部分含矿热液,并与循环大气水混合促进了金的沉淀。中元古代长城系碳酸盐岩成为金矿化的有利围岩。万庄金矿为一层控特征明显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东宁县金厂金矿位于兴蒙造山带松嫩地块之东端,是吉黑岩浆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围岩蚀变和流体包裹体研究均显示具典型斑岩Au-Cu矿体特征,与燕山晚期花岗斑岩、石英闪长玢岩密切相关。通过矿物温压计对矿区中部18号矿体下部出露的石英闪长玢岩固结温压条件进行分析表明,岩体固结温度约735℃~700℃,压力约0.63MPa~1.3MPa,侵位深度大致约2km~4km,与流体包裹体获得的成矿深度(2.1km~3.2km)接近。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出露的矿体属于斑岩矿床成矿体系的中部,而深部斑岩体仍未大规模出露。因此,该矿区深部仍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7.
壤塘金成矿带中新近发现了闪斜煌斑岩脉,通过对其分布、产状、岩相、含金性及其与金矿床的时空关系的研究,认为煌斑岩脉与金矿床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岩浆活动不仅给金矿化提供了热动力条件,而且提供了金源。  相似文献   

18.
山东玲珑金矿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玲珑金矿区的矿脉地质特征,归纳了上部矿体的赋存规律:靠近破头青断裂的矿脉规模储量较大,断裂的分支、复合、转折及交汇部位是成矿的有利部位,硅化、绢英岩化、黄铁矿化及蚀变叠加部位往往是最佳赋矿部位,中基性脉岩与矿脉的交汇部位地段矿体变大变富.对700m(-270m标高)以下的成矿有利地段(如175号脉群深部、36号脉群深部和玲珑断裂深部)进行了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阿右旗卡休他他铁金矿床属于夕卡岩-热液叠加型矿床。特定岩性、岩浆岩、构造是形成该种类型矿床的基本条件:辉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与围岩的接触带控制矿床的产出部位,岩体接触带的夕卡岩控制着铁、金矿体的分布范围,层间破碎带和构造裂隙带则控制着铁、金矿体的形态。铁矿化产于中基性岩体和围岩接触的夕卡岩带中,金矿体产在富铁矿体及其附近的夕卡岩中,金矿和铁矿是同一地质作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矿床可能形成于海西中期。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叙述了金成矿的地质条件和地球化学特征 ,主要阐述了金的来源、迁移和沉淀机制及矿床成因。研究表明 ,金大部分来源于周围变质岩层 ,小部分由燕山期花岗岩和基性岩脉提供 ;成矿介质热液以岩浆期后热液为主 ,还有少量的大气降水的加入 (或变质岩的粒间溶液 ) ;矿化剂如 Cl-,CO2 ,S2 -多数来源于基性岩脉或上地幔汁 ,少数由地层本身提供。金在成矿早阶段几乎都呈 [Au Cl2 ]-形式迁移 ;在成矿中阶段主要呈 [Au(HS) 2 ]-形式迁移 ;在成矿晚阶段大部分呈 [Au2 (HS) 2 S]2 -形式迁移。金主要是由于含金热液在从封闭系统转化为开放系统时降压沸腾而沉淀富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