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把实施“科教兴林”战略作为新形势下加快林业发展的两项基本措施之一 ,表明国家重视林业科技、关心林业科技 ,支持林业科技的氛围正在形成 ;也表明国家在林业建设中 ,大力实施“科教兴林”战略 ,以科技为支撑 ,作为全面提高林业建设科技含量、建设水平和建设效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疆林业技术推广总站曾从1991年起进驻叶城县进行核桃良种良法推广。当时全县核桃面积为 6 0 0公顷 ,以核桃为主的林果业人均收入 77.4元 ,占全县 2 1 96万农民人均年收入 (6 94元 /人 )的11 5 5 %。通过良种良法的示…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焦作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因子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焦作28个行业的产业竞争力和各县(市、区)投资环境进行测算,探讨产业结构升级方向并提出空间重构策略。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优势产业作为发展方向,焦作市区适合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机电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医药制造业,沁阳市适合发展电热生产供应业和金属加工业,孟州市适合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武陟县应重点发展造纸印刷业,温县应发展当地特色农副食品深加工产业和现代农业,博爱县宜发展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修武县应发展旅游业和轻纺工业。焦作市应构建"一主一副、两带、多集群"的产业空间布局框架。  相似文献   

3.
张铜会  李玉霖 《中国沙漠》2000,20(Z1):93-94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又名甜草根、甜草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以根和根状茎入药,在科尔沁沙地广为分布。由于其具有多年生和速生生长及独特的药用价值等特性,在沙漠化土地的综合治理和当地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了迅速扩大栽培面积和让百姓掌握沙地甘草的栽培技术,近些年来我们开展了沙地甘草的栽培技术研究。本规程就是这项研究的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4.
魏兴琥  刘金祥 《中国沙漠》1997,17(3):322-332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的绿化植物引种试验过程中,通过2年的栽培、观测和对比,从引入的68个绿化植物种或变种的194个品种中,筛选出了最宜本地栽培发展的38个植物种和在保护条件下可栽培的12个植物种,并总结出了适合本地自然条件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对绿色农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汀县是我国丘陵红壤区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县份之一,水土流失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综合治理,长汀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区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乡村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得到了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对长汀县水土流失防控的阶段性经验的分析(如适合中度、强度侵蚀区的生态林草复合治理模式、适合所有侵蚀地的地表草被覆盖模式、山地果茶园复合循环模式、以产业提升为目的的农业综合开发治理模式及典型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等)表明,水土治理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需要多方密切配合,治理过程需做到统筹协调。提出的未来水土流失治理和乡村绿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可为未来乡村绿色农业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为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子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1987年开始,在山东省禹城县沙河洼村风沙化土地上进行葡萄栽培技术试验,引种了巨峰等10个品种,通过改良土壤,合理密植和适合沙地田间管理措施,提高了葡萄的产量和品质,使开发利用沙地的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学》2010,(20):34-35
一、背景综述 资源开发是长江水学校项目的五个部分之一。此子项目的目的是集中三个区域及各试点学校的力量,开发一整套以水(长江流域)为主题的适合基础教育阶段使用的跨学科教学资源。在内容上,以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背景,透过自然的、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历史的等视角,  相似文献   

8.
2001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体制;提出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传统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利用阿克苏温宿县冬季核桃种植区内外和本地气象站观测数据,分析果园内外和气象站温度的日、月和季节变化,并采用回归模型建立果园内温度预报方程。结果表明:(1)冬季观测点S1和S3日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变化基本上呈现"三峰两谷"型,S1均低于S3,且有较明显的区域性特征。(2)S1与S3日均温度、最低温度之间的关系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预测性。(3)利用模型和实际观测初步得出温宿地区核桃越冬冻害监测气温四级预警指标,为当地政府科学指导生产,减轻或避免冻害对核桃生产的影响提供依据。(4)冬季月平均温度一般在-9℃以上,且S1S3,对核桃越冬较有利;月极端温度、季平均温度S1比S3均偏低。  相似文献   

10.
寻找和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是落实国家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重要措施.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对河南省黄河滩区滩涂的类型、面积和分布现状等进行遥感调查和统计分析,按照行洪安全标准和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得出黄河滩涂中老滩的宜耕区适合作为黄河滩区耕地后备资源的重要结论,为合理开发利用黄河滩涂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上游退耕还林区的土壤退化与肥力重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何毓蓉  张丹  宫阿都 《山地学报》2000,18(6):526-529
长江上游退耕还林战略举措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要模清主该区土壤性状和退化问题,进而肝取行之有效的土壤退化防治措施,尽快恢复生态、保护长江全安。以占该区面积最大的紫色土退化为例,提出了该区土壤退化特征、类型和发生现状。指出该区环境的脆弱性和人为干扰是土壤退化根本成果,建议:(1)建立保护区全面封禁管护(2)构建网格生物篱保持水土增厚土层(3)加强土壤碳氮物质循环强化培肥(4)分带治土造林建立垄沟种植培肥体  相似文献   

12.
玉门地区铁路防沙体系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润心 《中国沙漠》1997,17(4):427-431
论文分析了戈壁风沙流区铁路沙害现状,提出了玉门地区铁路防护体系建设中树种选择的依据,并筛选了二白杨、沙枣、花棒、柠条以及线叶柳等一些适合该区铁路防护林营造的树种。研究结果还表明,在该地区的铁路沙害防治中,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客土造林"和乔、灌、草相结合是提高铁路防护林效益的关键。该研究结果为今后该地区的沙漠化整治和铁路防沙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樟子松在甘肃干旱区的适应性及发展潜力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通过对樟子松在甘肃干旱区的适应性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樟子松的耐旱性强于当地主要防护林树种二白杨和沙枣;也较常绿乡土树种侧柏、油松、刺柏、青海云杉适应性强,并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对樟子松的生长量、移栽造林技术、光合速率、蒸腾强度、水分利用效率、耐盐性、物候期等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樟子松能适应甘肃干旱区气候、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同时长势也优于原产地,是优良的防风固沙造林树种,能抗病虫害、可作为用材林树种,改造当地"小老头树"防护林等,其发展潜力大,应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的思考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柴宗新  范建容 《山地学报》2001,19(4):381-384
金沙江下游沿岸海1300m(阴坡)-1600m阳坡)为干热河谷,根据其环境特点、人工造林成功率低的事实例,分析指出金沙江干热河谷的自然植被恢复应以稀树灌草为主体,因地制宜提出了植被恢复的四个主要途径;(1)建立水土保持人工生态经济林,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2)封山育草,防治坡面侵蚀;(3)加强沟谷灌草建设,防治沟谷侵蚀;(4)城镇工矿人工生态林草建设,提高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荒漠-绿洲过渡带区域龟裂土立地条件下免灌人工梭梭林生态特征,探讨林分的最佳建植密度,对莫索湾1983—2021年38 a集水造林地初始种植梭梭、梭梭自然更新苗及不同坡位的土壤水分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梭梭生长对密度差异的响应,同时分析了各林地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探讨了梭梭生长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以期为人工梭梭林的营建与可持续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 当梭梭造林密度为6 m×3.5 m时(480 株·hm-2),母树存活率最高。随造林密度增大,母树保存率与梭梭自然更新比逐渐下降;母树保留密度越大的林地,其长势越差、生物量越低;盖度、郁闭度越高的林地,阻碍浅层土壤水分的补给,导致梭梭更新苗长势及生物量越差。(2) 梭梭母树的林木生长与其根部140~28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且主要利用根部140~240 cm土壤水分,对比3个林地可知该层土壤水分含量越高的林地,其母树的长势越好、生物量越高。(3) 当母树保留密度为360株·hm-2(株行距4 m×7 m)时,梭梭长势较好、整体生物量最高,林下植被更为丰富,林地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综上所述,在该地区进行集水造林时,保持该密度更有利于免灌人工梭梭林结构稳定、持续发挥防风固沙效益。  相似文献   

16.
沙地适生灌木繁殖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炳辉 《中国沙漠》1998,18(4):394-398
为了提高沙区良种灌木繁殖与栽植的成活率、生长率和保存率,对山竹子、沙木蓼等灌木的育苗和栽植技术,进行了多年系统试验研究,提出适宜沙区的灌木繁殖与栽植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5年9月采自青海北霍布逊湖区的原土样,自行配比进行了室内盐渍细砂土冻胀试验,研究了低干密度盐渍细砂土的低温特性变化规律,探讨了盐渍细砂土的冻胀机理,集中分析了土的冻缩特性。研究发现低干密度盐渍细砂土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土的冻胀规律差异很大。低含水率条件下会有冻缩现象,高含水率条件下只会有冻胀现象,临界含水率(含水率14%)条件下细砂土先出现冻缩,之后随着温度的降低又出现冻胀,且由于温度引起的体积变化均在-28℃~-30℃时达到稳定;土的冻缩随着含盐量增加先呈递增趋势,后又呈递减趋势,在中间含盐量10%达到最大;除临界含水率条件下,盐渍细砂土的冻胀、冻缩均与温度呈三次多项式关系,与含水率呈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能够为盐渍土地区的工程建设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茶树生态区划的新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在分析和研究我国各地茶叶生产情况、不同茶树种类对生态环境适宜的差异以及中国茶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茶树生态区划。此区划分为两级系统,第一级分出四个区即暖温带茶区(小叶种茶可种植区),北亚热带茶区(高品质小叶种茶适宜区),中亚热带茶区(中小叶种茶最适宜区),南亚热带、热带茶区(大叶种茶适宜区)。在一级区的基础上,又分出九个二级小区。指出了中国各个茶区的发展方向,对我国今后的茶叶生产乃至茶叶的出口创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极端干旱环境下的胡杨细根分布与土壤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塔里木河下游的中龄胡杨为研究对象,采用开挖剖面分层取样法,对胡杨细根(D≤2 mm)的空间分布以及与土壤特征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在长期干旱胁迫下,胡杨细根(D≤2 mm)根长密度(RLD)、根表面积密度(SAD)从表层到地下100 cm土层内,呈逐渐增加趋势,100~140 cm土层内表现为减少的波动分布趋势;细根RLD、SAD集中分布在60~120 cm土层内,约占0~140 cm土层总细根RLD和SAD的74%以上;在水平方向上,距树干0.75~2.5 m范围内,呈逐渐减少趋势,而在3.5~5.5 m范围内呈波动的增加趋势。②胡杨细根(D≤2 mm)RLD和SAD与土壤总盐、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适合乘幂模型,与土壤含水率之间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适合三次曲线模型。  相似文献   

20.
以吉林省为例,构建玉米种植区划指标体系,并利用空间插值技术和辅助信息对降水、土壤和玉米单产等指标的空间模拟进行重点研究。其中,将多元回归+残差内插相结合对气象站点观测的降水数据进行了空间模拟;将相关性较高的变量作为协因子,并结合土壤类型数据,利用Cokriging插值,获取了土壤属性空间模拟数据;利用耕地质量空间分布数据对玉米统计单产数据进行修正得到玉米单产空间模拟数据。然后,开展吉林省玉米种植适宜性评价和区划研究,将吉林省分为高度适宜区、中度适宜区、低度适宜区和不适宜区4个等级;并结合农业综合分区,得到13个不同的玉米种植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