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地学哲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探讨地学发展规律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包括地球科学发展的思想史,地学研究的辩证法。地学哲学可以促使地学研究者活跃理论思维,促进地球科学的发展;同时,地学哲学研究也可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彭玉鲸 《吉林地质》2000,19(2):104-112
17世纪的科学革命是对古希腊哲学的回归.当代的科学革命则将是对东方古典哲学的回归.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机论辩证唯物主义地学哲学,应该并必须从我国古代有机论自然观中吸取丰富的营养.这不仅可填补地学哲学史学研究的空白,对地学哲学的学科建设亦有新的重要启迪.天地生整体生成演进论、天地生层次功能论、天地生自相似论等的探讨,有利于新的宇宙观和地球观的树立.也将大大丰富地学哲学的科学概念,更能充分地武装地学哲学学科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论矿产勘查工作中的哲学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博 《吉林地质》1998,17(1):55-57
本文从找矿哲学的理论基础出发,论述了矿产勘查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先进的地学理论和勘查技术方法,更应重视人在矿产勘查工作中的哲学思维,辩证地研究解决地质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敢于突破专家定论,从而使地质科学不断的向前发展,提高矿产勘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贵州地质》2009,26(3):F0003-F0003
2009年8月28-29日,全国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八届代表大会暨第十二届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98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听取了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研究了地学哲学委员会今后的工作,选举了新一届理事会,进行了学术交流。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贫小苏到会祝贺并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津等16位学者在大会上做了学术报告。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原地矿部部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原秘书长朱训出席并自始至终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现代地学研究方法在继承了古代和近代地学研究方法的精华并结合了当代科学和哲学的成果后发展起来。然而,受地球科学研究客体的特殊性、地球科学家认识的历史局限性以及社会整体发展的要求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现代地学研究方法需要更新。尤其是在把地学对象的认识向其过程转变方面,在处理地学一手与二手资料所采用的辩证态度方面以及在经验和理论的关系、摆正或处理好现代新型人-地关系等方面需要新的观点和做法。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目前查询地学信息资源的部分主要工具,主要的水资源与环境地学信息数据库的分布格局,提供了相应的网址和主要地学信息库的特征;同时也对互联网上分布的有关地学应用软件系统,地学教育资源等作了简要介绍。这些内容不仅给我国地学研究,特别是从事大尺度地学环境、水资源研究的人员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帮助初步接触网络的地学研究人员了解目前地学资源信息库的发展现状和水平,促使我国地学环境信息库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首先我代表全国地学哲学委员会热烈祝贺吉林省地学哲学学会的成立,预祝同志们在未来的地学哲学学术研究活动中取得重大成就。现在我就有关地学哲学的几个问题谈点认识和意见:  相似文献   

8.
彭玉鲸 《吉林地质》2001,20(4):88-97
地球科学中大地构造理论假说争论的历史经历了山脉臆说的“实在论”与“唯名论”的探索、“塌陷说”与“隆起说”对立时期以及受“形而上学”和“自然哲学”的影响这一过程。“收缩说”统治时期,“机械唯物主义”阻碍了“自然辩证法”的指导;“活动论”兴起后,并未找到先进的地学哲学武器。中国古代有机论自然观蕴藏了丰富的地学哲学思想-有机论辩证唯物主义的天地生整体自然观。“立地之道,曰柔与刚”,“合乎谓之坤,辟乎谓之乾,一合一辟谓之变”,“刚柔相摩,八卦相摩,八卦相荡”等精辟论述。早已从地质哲学高度,把“威尔逊旋回”、“开合运动”等大地构造假说涵蓄其内。大地构造理论的未来发展必然由此获得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臧全业 《吉林地质》2000,19(2):1-3,4
地学科学充满着矛盾,地质找矿产充满着矛盾。同样,矿政管理也充满着矛盾,必须用是来指导和研究解决矛盾,推动管理工作不断前进,本文运用矛盾法则,选取了矿政管理中几个矛盾体,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贵州地质》2011,(4):321
全国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三次年会及"地质找矿认识论方法论学术研讨会"于10月27日至10月28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土资源部门、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部分省(区、市)地勘局、高等院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开展地球系统研究战略概念模型的讨论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自20世纪末以来,地球科学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地球系统科学理念逐渐成为引领新世纪地球科学的发展方向。世界各国在制定其地球科学战略时,均基于各自掌握的科学资源和实际需求,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我国地球科学发展的优势在于区域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产生的需求和机遇。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概念模型。在这一框架内,我国可以在两方面选择研究范例,并为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一是在地球系统物质、能量循环中关注我国具自然条件优势的关键环节;二是强化区域集成研究。同时,还需要加强地球系统观测和模拟的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2.
国际地球科学发展态势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24  
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综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球科学研究在思维方式、研究对象的时空尺度、研究内容、研究形式、组织形式、信息交流、方法手段等方面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指出地球科学已经进入地球系统科学时代和为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时代。进入21世纪,地球科学研究的主要趋向、热点与重点问题是:①突出地球系统科学,关注全球变化与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及其变化的研究,以及人类活动引发的重大环境变化研究;②突出地球演化的动力过程研究,关注地球内部深层过程与岩石圈动力学、气候系统动力学与气候预测、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③突出地球信息科学,关注数字地球、3S(GIS、DIS和GPS)一体化和地球科学定量化的研究趋势;④突出地球管理科学,关注减灾防灾、环境保护治理、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碳循环、水资源、食物与纤维、能源战略等问题;⑤突出地球科学跨学科研究进展与创新,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对地球科学的影响与需求,重视地球科学在自然科学内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及高新技术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地球深部与表层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汪品先 《地球科学进展》2009,24(12):1331-1338
板块理论和全球变化是20世纪地球科学中的2大突破性进展.进入21世纪,地球系统科学进入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探索地球深部和表层系统的相互作用,即"固体地球动力学与行星循环(planetary cycle)"的新阶段.根据最近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关于2013年后学术新方向的讨论,从俯冲带加工厂、大洋中脊与巨型火成岩省3个方面进行介绍,提出我国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迎接新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On the occurrence of the celebration of the Fiftieth An-niversary for the establishm 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China,we contribute this paper entitled“Developm ent of Ge-ological Science in China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Thiscomes out from a review of the newly published book aboutthe history of geological disciplines:“Fifty Years of Geologi-cal Science in China”.The draftof the paper was formed aftera discussion between the authors.It deals with the existingstate of geologica…  相似文献   

15.
Wang Pinxian 《地球科学进展》2014,29(11):1277-1279
Earth system science should not be understood as an all embracing term that combines various disciplines studying the planet Earth. Rather, it is a new approach to consider interaction between its various subsystems, and seeks to integrate various research fields to understand the Earth as a system. Earth system science has developed from global changes studies, then extended into the deep geological past and now is facing a new challenge connecting the surface processes with those in the Earth’s interior.  相似文献   

16.
吕克解  周小刚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10):1097-1100
地球系统科学是研究组成地球系统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地球整体结构、特征、功能和行为,研究地球系统变化的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机理的科学。对地观测、探测与分析技术的发展是地球科学创新思维来源的技术保障,同时对地球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21世纪地球科学的发展将更加重视发展地球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地球系统观测、探测新原理与新技术”被列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十五”优先资助领域。回顾“十五”期间的资助情况,探讨该领域和地球系统科学的关系,将有利于“十一五”对该领域资助工作的调整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浅议学科交叉与地球系统科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整体系统的观念认识地球 ,强化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 ,是 2 1世纪初地球科学发展的主题。各国都十分重视推动学科交叉研究 ,并将学科交叉分为Modidisciplinary、Interdisciplinary、Transdiscipli nary三个层次。地球系统科学的两大前沿为“地球系统的联系”和“地球系统的演化” ,2 1世纪地球科学的突破在于地球系统变化理论的形成。笔者指出 :目前 ,我们的观念还跟不上地球科学的发展 ,尤其是“学科交叉”的理念不强 ,缺乏地球系统科学的思维 ,但我们有开展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传统地质学的“将今论古”方法使地质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还将是今后地质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但面对资源、环境、减灾等人类在二十一世纪的主要问题,地球科学所面对的问题时,地质学家首先应该改变或者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如果以地球演化的同一性原理来认识地球,则“将古论今”的方法对解决地球科学面临的挑战人有重要的意义。以历史地质学的方法和视角,研究地质过程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过程,以及这种过程在今天和明天的演化趋势,及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将是今后一十时期地质科学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