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彭玉鲸 《吉林地质》2001,20(4):88-97
地球科学中大地构造理论假说争论的历史经历了山脉臆说的“实在论”与“唯名论”的探索、“塌陷说”与“隆起说”对立时期以及受“形而上学”和“自然哲学”的影响这一过程。“收缩说”统治时期,“机械唯物主义”阻碍了“自然辩证法”的指导;“活动论”兴起后,并未找到先进的地学哲学武器。中国古代有机论自然观蕴藏了丰富的地学哲学思想-有机论辩证唯物主义的天地生整体自然观。“立地之道,曰柔与刚”,“合乎谓之坤,辟乎谓之乾,一合一辟谓之变”,“刚柔相摩,八卦相摩,八卦相荡”等精辟论述。早已从地质哲学高度,把“威尔逊旋回”、“开合运动”等大地构造假说涵蓄其内。大地构造理论的未来发展必然由此获得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新书要览     
中国地学大事典陈国达等主编,山东科技出版社,1992,16k,890p 本书收集有史以来与中国有关的地球科学大事件,分辖地学综论、地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古生物与古人类学、气象学、水文学、海洋学、土壤学、环境地学、测绘学、天地生综合研究等13卷,共收集了截止1990年6月底的近4000条地学大事。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学大事典》是一本反映我国地学重要事件的资料集,共13卷,包括地学综论、地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气象学、水文学、海洋学、土壤学、环境地学、测绘学、天地生综合研究。全书约200余万字。经过2年多的时间,全国几百名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已基本编成。 该书总主编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陈国达、陈述彭教授,许昌师范专  相似文献   

4.
地学哲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探讨地学发展规律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包括地球科学发展的思想史,地学研究的辩证法。地学哲学可以促使地学研究者活跃理论思维,促进地球科学的发展;同时,地学哲学研究也可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大地构造学呼唤地质哲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玉鲸 《吉林地质》1998,17(1):23-31
地球科学、特别是大型构造学在争论中的发展,伴随着地质哲学“渐变论”与“灾变论”、“活动论”与“固定论”,“水平论”与“垂直论”的争论与发展,和近年来的“新灾变论”的挑战。西方地质哲学诞生的三十多年,使地质哲学从自发走向自觉的研究,构建了地质学的基本框架;但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上存在不同程度地缺陷。地球科学、特别是大地构造学呼唤地质哲学;建立新的宇宙-地球观;建立新的地球演化观;建立新的人与地球  相似文献   

6.
首先我代表全国地学哲学委员会热烈祝贺吉林省地学哲学学会的成立,预祝同志们在未来的地学哲学学术研究活动中取得重大成就。现在我就有关地学哲学的几个问题谈点认识和意见:  相似文献   

7.
由李希圣先生发起组织,陈国达、陈述彭、李希圣、张立汉任总主编,程裕淇为顾问,李希圣、陈传康、李廷栋、郭增建、倪集众、周明镇、林之光、丛书铮、秦蕴珊、赵其国、李文兰、喻沧、高建国等任分卷主编的《中国地学大事典》,已由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目前正在发行。 该书是在挖掘、整理、研究、总结中国5000年地学科学文化遗产基础上编纂而成的一部大型地学史事著作。全书200万字,分为13卷,选收了包括地学综论、地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古生物与古人类、气象、水文、海洋、土壤、环境、测绘、天地生综合研究等中国地学重大事件4000余条。这对于总结中国地学发展的历程,探讨中国地学发展规律,启迪今人地学科学研究,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科学精神,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地学研究方法在继承了古代和近代地学研究方法的精华并结合了当代科学和哲学的成果后发展起来。然而,受地球科学研究客体的特殊性、地球科学家认识的历史局限性以及社会整体发展的要求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现代地学研究方法需要更新。尤其是在把地学对象的认识向其过程转变方面,在处理地学一手与二手资料所采用的辩证态度方面以及在经验和理论的关系、摆正或处理好现代新型人-地关系等方面需要新的观点和做法。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正在引起地学领域的革命,而海量大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共享是数据高效利用的前提。英国地质调查局作为最早成立的国家地质调查局,拥有海量的地学数据资源,通过近年来对数字化工作的全面推进,在数据的开放共享方面走在了世界各国的最前沿。文章对英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资源管理和数据共享方式进行了分析调研,详细介绍了他们的一站式管理平台——开放地学的主体组成,以及他们与同行合作建设的数据库。开放地学全面汇总了地调局内的数据资源,并通过一系列数据共享将所有数据集有机链接,通过数据和模型的巧妙结合,在满足用户数据需求的同时,对数据的应用进行了全方位的拓展,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框架下地球科学数字化工作的良好典范。  相似文献   

10.
大地构造学,是一门研究地球构造演化与运动及机制规律性的科学.自1850年瑙曼(Naumann CE)提出"大地构造(Geotectonics)"一词起,投入这方面研究的地质大师不胜枚举,他们已把大地构造学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在发展过程中,国内外都出现过许多大地构造理论或假说,建立过各自的丰碑.其中,尤以"地槽说"、"板块构造说"影响最大.从1859年霍尔发现地槽到1968年,地槽说在大地构造研究领域一直占统治地位.它对整个地学的发展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至今仍有它的深远影响和意义.1968年以来,板块构造说兴起,被誉为地学革命,其影响之大,为其他任何大地构造说之所不及.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开展地球系统研究战略概念模型的讨论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自20世纪末以来,地球科学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地球系统科学理念逐渐成为引领新世纪地球科学的发展方向。世界各国在制定其地球科学战略时,均基于各自掌握的科学资源和实际需求,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我国地球科学发展的优势在于区域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产生的需求和机遇。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概念模型。在这一框架内,我国可以在两方面选择研究范例,并为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一是在地球系统物质、能量循环中关注我国具自然条件优势的关键环节;二是强化区域集成研究。同时,还需要加强地球系统观测和模拟的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加入综合大洋钻探(IODP)科学计划(2003-2013)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将于2003年秋开始实施的IODP是一个比ODP更加庞大的国际地球科学合作计划。面对国际深海研究的新挑战,我国应抓紧时机,及早准备,扩大队伍、积聚力量,充分发挥我国自然条件和原有研究积累的优势,将深入国际深海前沿领域与国内的研究结合起来,力争实现中国海深海钻探的新航次,促进我国地球科学进入海陆结合的地球系统研究和全面走向国际的新局面。同时,通过国际合作与国内有关深海工作计划的结合,为维护我国海上权益、探索底资源和为环境、减灾以及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做出贡献。我国参加IODP要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加入ODP以后取得进展的基础上,优先选择比较成熟和最为迫切的领域,以点带面进行重点突破,逐步扩大,继续加强古海洋学研究,并同时向洋中脊、深部生物圈等新领域发展。具体包括以下优先研究领域:深部生物圈及海底下的海洋,古环境研究,西太平洋大陆边缘岩石圈演化与震源带。希望有关部委积极支持我国有关大洋钻探的基础研究力量和深海资源、技术等项目之间的密切合作,在国内大联合的基础上参加国际计划,制定长远的国家计划,在国家层面上部署深海研究,组成"国家队"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3.
地学哲学:世纪之交的回眸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慧君  胡绍荣 《吉林地质》2000,19(2):39-42,47
本文立足于世纪之交的时间平台,对以往地学哲学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如关于地学哲学的性质、对象和内容,地学哲学在我国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找矿哲学等作了总结性的回顾;对在21世纪地学哲学的发展将面对的挑战和机遇,作了前瞻性的展望。使我们的地学哲学研究以新世纪的开端为新起点,步入更加自觉、更为理性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张旗 《甘肃地质》2021,(3):1-14
中国科学界现在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证实的方法,归纳的方法。波普尔强烈批评了证实的方法,指出证实不可能达到全称理论。哲学的本质是批判的,科学的本质也是批判的,因此,波普尔坚持科学研究的方法是证伪而不是证实。证伪的方法不仅是正确的科学研究的方法,还能够大幅度提高科学研究的速度与进度。因为,采用证伪的方法,只要抓住关键的证据,切中要害,就可以一剑封喉,一锤定音。科学在本质上是进步的,科学是向前发展的。美国哲学家库恩指出,并不是所有的科学研究统统是向着真理方向前进的。有些科学家在兢兢业业地研究,可是,他们的研究却不一定是在为真理添砖加瓦。科学是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如果研究的方向与真理背道而驰,则越研究离真理越远。文中讨论了中国学术界关注度较高的几个问题,如大陆深俯冲、岩石圈减薄、北方造山带、板块构造启动时间,还有笔者研究过的双沟蛇绿岩等,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当务之急是改弦易辙,采用证伪的方法,加快科学研究的进程。这样,中国科学才能独立于世界科学之林。  相似文献   

15.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优先研究领域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于2005年11月提出了新的战略计划。该计划突出的新特点在于无论科学研究活动还是教育、观测设施等方面的战略目标和优先领域,都是以地球系统研究为中心。如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战略目标确定为:认识地球系统的作用、准确预报地球系统的演变。相应的优先研究领域则为:研究和了解地球和太阳的自然变率;地球系统各分量的相互作用;地球系统预报;人类活动与地球系统的演变等。鉴于NCAR在国际大气科学界的地位,这种以地球系统为中心的优先研究领域对我国大气科学及地球科学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也将促使大气科学工作者摆脱传统天气、气候概念的束缚,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科学审视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板块构造学说不能合理解释的一些重大科学问题,采用系统科学和系统哲学的分析方法,研究开放复杂地球系统及其子系统的时空、物质和能量规律。作者高度综合了超洋陆、洋陆和大陆盆山系统几何学、运动学、流变学和演化史的基本特征,初步阐明了地球内部三个软流层四维非均匀层流及其多级垂平转换形成超洋陆、洋陆和盆山的统一动力学机制,强调热动力引起岩浆活动、固态流变是地球构造活动的主因,揭示了地球各子系统不同热状态下的物质运动规律,提出了南半球现代特提斯、未来超大洋-超大陆格局、西太平洋存在中、新特提斯及其相关古陆、北美西部裂陷成洋、地球三级非均匀层流导致地球磁场动态叠加和磁极移动、地热能取代碳能带动新产业革命等十大科学猜想。上述研究成果为创立全新地学理论奠定了基础,并为人类改善地球生态环境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On the occurrence of the celebration of the Fiftieth An-niversary for the establishm 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China,we contribute this paper entitled“Developm ent of Ge-ological Science in China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Thiscomes out from a review of the newly published book aboutthe history of geological disciplines:“Fifty Years of Geologi-cal Science in China”.The draftof the paper was formed aftera discussion between the authors.It deals with the existingstate of geologica…  相似文献   

18.
张仲石  李双林  王会军  郭正堂 《地球科学》2022,47(10):3569-3579
随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蓬勃兴起,大气科学学科正步入地球系统科学的新时代,学科交叉必然产生新的增长点.大气科学的发展经历了观测-理论-模型的三个阶段,很好地践行了“数据-模式驱使科学”的研究范式.然而,地质学具有更深远的时空复杂性,需要更长时间的数据积累.目前,地质学正面临着研究范式由观测向理论和模型的转变.大气科学与地质学的交叉将为这一转变提供经验和启示.同时,大气科学与地质学的交叉,需要研究气候系统上边界(大气顶的太阳辐射)和下边界(固体地球形态)变化导致的大气和海洋环流的响应.研究这些问题,将成为发展同时统辖“分钟、小时”直至“地史”的时间尺度的大气科学理论的关键,也是未来地球系统模式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大气科学专业,作为推动大气科学与地质学交叉的排头兵,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9.
地球深部与表层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汪品先 《地球科学进展》2009,24(12):1331-1338
板块理论和全球变化是20世纪地球科学中的2大突破性进展.进入21世纪,地球系统科学进入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探索地球深部和表层系统的相互作用,即"固体地球动力学与行星循环(planetary cycle)"的新阶段.根据最近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关于2013年后学术新方向的讨论,从俯冲带加工厂、大洋中脊与巨型火成岩省3个方面进行介绍,提出我国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迎接新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