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雅浦岛弧基本由变质岩组成,与西太平洋的其他岛弧具有显著区别。利用在雅浦岛弧获得的变质岩样品,研究了角闪岩的变质温压条件,并进一步探讨了雅浦岛弧变质岩的构造环境,以及加罗林洋底高原及海山的俯冲侵蚀对雅浦岛弧的影响。雅浦岛弧变质岩的矿物组合结果显示,其变质相为角闪岩相和绿片岩相;对雅浦岛弧变质岩进行了电子探针微区分析,采用角闪石单矿物温度压力计、斜长石-角闪石Na-Ca交换温度计和角闪石-斜长石Al-Si压力计来计算变质P-T条件。矿物温压计的估算结果表明,雅浦岛弧角闪岩变质P-T条件为493.6~630℃/3.8~6kbar,为中等P/T型变质相系。结合矿物组合及温压计估算结果,认为雅浦变质岩可能经历了岛弧区域变质作用。雅浦变质岩代表的构造环境为雅浦岛弧基底。雅浦角闪岩的埋藏深度大约为15~20km,雅浦岛弧变质岩的出露是俯冲侵蚀的结果。加罗林洋底高原及海山促进了雅浦岛弧俯冲侵蚀的发育,使得雅浦岛弧的弧前地区甚至岛弧都遭受侵蚀,导致变质岩基底出露于海底。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胶东—苏北古碰撞带附近存在的高温低压变质的麻粒岩相、高温高压变质的A—B类榴辉岩相和高压低温变质的C类榴辉岩相三种变质相系,以及与高温低压麻粒岩相有关的Ⅰ型花岗岩带,它们在空间上相协调,在时间上相一致。其经历了早元古代早期的华南—华北陆块碰撞事件、早元古代角闪岩相变质事件和早元古代末期大陆推覆构造事件,使得高温低压麻粒岩相岩石发生退变质作用,低温高压C类榴辉岩相岩石发生进变质作用,蓝闪石片岩消失,并导致高温高压的A—B类榴辉岩相和高压低温的C类榴辉岩相在空间上相叠置。  相似文献   

3.
南黄海千里岩岛地处中国华南板块与华北板块缝合线位置,其基底由强烈韧性变形的构造片麻岩组成,并出露具重要大地构造标型意义的超高压榴辉岩类岩石。本文通过对南黄海千里岩岛榴辉岩中主要造岩矿物石榴石的矿物化学研究,探讨了榴辉岩的成因。研究表明,千里岩地区高压变质岩是由于华北与华南两大陆块拼合时,处于其间的岛弧拉斑玄武岩沿碰撞带下插到华北陆块之下,从而使千里岩地区发生高压变质作用,形成了榴辉岩和片麻岩等,后期的构造折返使其上升到地壳上部。  相似文献   

4.
西沙群岛中新世生物礁矿物相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X光衍射分析技术对西沙群岛中新世生物礁钻井岩芯的矿物相作定性-定量研究,揭示了礁体矿物相组成、白云石矿物相特点,讨论了石英矿物的成因与意义等。笔者认为,探讨生物礁碳酸盐岩矿物相构成及其它有关问题,为直接研究岩石的演化与成岩、所经历古环境-古海洋事件以及白云化机制等提供了准确参数,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次对我国石榴石橄榄岩类岩石进行系统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通过对大别山地区两个不同类型岩体中的石榴石橄榄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矿物化学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类岩石属钙碱性系列超基性岩;与地幔成分相比,富集易熔元素,亏损难熔元素;利用矿物地质温压计估算其形成压力为2×10~9pa,成岩温度为600~700℃具有正铕异常和轻稀土元素富集特征 推测为地壳下部的超基性岩经深成变质而成。  相似文献   

6.
青岛C类榴辉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X荧光光谱定量分析、电子探针分析和X衍射分析对青岛C类榴辉岩作了岩石学、岩石化学和矿物化学研究,计算了青岛C类榴辉岩的成岩温度、压力条件及古地温梯度,最后提出了其成因是早元古代早期华南陆块向华北陆块俯冲时,大洋碱性橄榄玄武岩在低温高压环境发生变质作用形成C类榴辉岩和蓝闪石片岩。早元古代的变质作用使C类榴辉岩平衡温度升高,蓝闪石片岩消失。  相似文献   

7.
西北冰洋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分布特征及物质来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西北冰洋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分析结果显示其黏土矿物组成的区域分布和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从楚科奇海到北冰洋深水区,随着水深的增加,蒙皂石和高岭石含量增高,绿泥石和伊利石含量降低。自西往东,伊利石结晶度值降低,化学指数升高。根据Q型聚类分析获得的黏土矿物组合特征,结合周缘陆地的地质背景、河流及洋流情况,对研究区进行了黏土矿物组合分区,讨论了其黏土矿物来源。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组合在靠近阿拉斯加一侧海域以Ⅰ类为主,靠东西伯利亚海一侧主要有Ⅱ类、Ⅲ类和Ⅳ类,中部主要为Ⅵ类,主要是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火山岩、变质岩以及一些含高岭石的沉积物以及古土壤等,经风化、河流搬运入海,在北太平洋的3股洋流及西伯利亚沿岸流的作用下沉积形成的。西北冰洋深水区表层沉积物的黏土矿物组合以Ⅰ类和Ⅴ类为主,表明其沉积物来源为欧亚陆架和加拿大北极群岛周缘海域的海冰沉积和大西洋水体的搬运以及加拿大马更些河的河流物质输入。  相似文献   

8.
台湾海峡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和碎屑矿物分布特征方建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系统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台湾海峡28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组成和85个样品的矿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台湾海峡表层沉积物由6种沉积物类型组成,可以划分把它们为3种与沉积动力相对应的主要沉积环境区;在表层沉积物共发现碎屑矿物61种,以轻组分矿物为主,平均含量高达97.73%,共发现轻矿物14种;重组分矿物含量较低,平均为2.27%,共发现47种重矿物。影响台湾海峡表层沉积物矿物分布及含量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物质来源,其次是水动力条件以及矿物自身的变质程度等。台湾海峡表层沉积物的主要物质来源包括来自福建和台湾省河流的入海泥沙、海峡两岸的侵蚀和剥蚀物质、韩江及部分来自浙闽沿岸流携带的长江和钱塘江物质,台湾海峡晚更新世残留物及部分自生矿物等。  相似文献   

9.
对取自渤海湾北部海域的16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重矿物含量及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研究区共有重矿物39种。用Q型聚类法将研究区重矿物划分出3个矿物区:Ⅰ区以高含量的辉石类、帘石类、金属类、稳定矿物为特征,主要受来自滦河的物源影响;Ⅱ区以高含量的角闪石类、云母类矿物为特征,主要物源为海河—黄河;Ⅲ区各种矿物含量中等,受多种因素影响,为混合物源。矿物区的划分客观地反映出物质来源和水动力等因素对重矿物分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10.
重矿物     
(一) 重矿物组成厦门港湾海底表层沉积物中重矿物组合特征的阐述,仅依现有细砂级(0.25—0.125mm)重砂矿物分析资料。其组成复杂,种类超过59种。除少数黄铁矿、菱铁矿等自生矿物外,均属陆源碎屑矿物。其中,硅酸盐矿物种类最多,其次为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类,碳酸盐及硫化物和磷酸盐类较少,而硫酸盐类矿物仅见一种。从矿物总含量来看,氧化物矿物含量最高(平均达46%),其次为硅酸盐矿物(平均含量近40%)。  相似文献   

11.
北黄海是我国近海勘探程度最低的海区,到目前为止只进行了地球物理调查工作,没有进行钻探。根据最新的重磁数据,详细地分析了北黄海海域的重磁场特征、构造特征、基底岩相构造和岩浆岩分布。通过重磁数据处理解释推测认为:两条NW向的次级隆起将海洋岛隆起与刘公岛隆起连接起来,同时将北黄海盆地分成3部分;研究区内断裂非常发育,即有切割较深的深大断裂,又有一般的基底断裂,还存在许多较小的断裂;基底为太古界—元古界变质岩;区内岩浆岩分布广泛,以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为主。  相似文献   

12.
摘要: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具有多种不同特征的生态地理微环境,如长城科考站、企鹅岛、生物湾与黄金湾流域、半岛南部、碧玉滩等。这些区域因水文地质、动植物分布、人类活动程度等不同而具有明显的生态地理差异。本研究从这些微环境海岸潮间带采集了7份代表性沉积物样品,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其细菌类群的多样性以及环境理化因子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采用常规可培养鉴定方法,对样品的分离菌株产酶状况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整体上看,所有样品的细菌类群主要分布在45门、104纲、442属当中,表现出比较高的多样性。其中,优势菌门Proteobacteria主要分布在半岛南部、碧玉滩和生物湾潮间带沉积物物中,优势菌门Bacteroidetes主要分布在企鹅岛两侧和黄金湾潮间带沉积物,长城站潮间带沉积物的优势门为Firmicutes。相似生态微环境的潮间带沉积物具有不同的优势菌门和纲;而不同生态微环境潮间带沉积物却具相同的优势菌门和纲。有机氮(TON)、NH4+-N、NO3--N、PO43--P、NO2--N含量与企鹅岛两侧、生物湾、黄金湾潮间带沉积物的菌群多样性具有相关性,其中TON对生物湾样品的影响最大,而有机碳(TOC)对所有样品的影响较小。分离菌株的产酶实验表明:在企鹅岛、生物湾、黄金湾等动物频繁出没的潮间带样品中,蕴藏着一批产淀粉酶、酪蛋白酶、脂肪酶、七叶苷酶、过氧化氢酶能力较强菌株,这为今后进一步的应用开发提供了宝贵的低温产酶菌株来源。 关键词: 菲尔德斯半岛; 潮间带沉积物; 细菌类群多样性; 产酶菌株  相似文献   

13.
鲍是重要的海珍品,羊鲍(Haliotisovina)是主要生活在热带岩岸潮间带大型经济鲍类底栖动物。为了研究南海岛礁羊鲍资源及其栖息环境,我们在宣德群岛的永兴岛和七连屿,永乐群岛的羚羊礁、甘泉岛和晋卿岛进行了羊鲍资源分布及其栖息水环境研究。按照《海岛调查技术规程》中潮间带岩岸大型底栖生物调查方法,对羊鲍进行取样调查。按照《海洋调查规范第4部分:海水化学要素调查》(GB T 12763.4-2007),对羊鲍栖息地水环境的总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悬浮物和叶绿素a等海水化学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羊鲍在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都有分布,这些岛礁按永兴岛、七连屿、羚羊礁、甘泉岛和晋卿岛的顺序,分布密度依次增加,个头大小依次增大,总体来说羊鲍资源量小,有的岛礁海区几乎绝迹,亟需开展生态增殖和资源养护研究工作。水质调查表明,除永兴岛站位的悬浮物指标因填海作业未达标外,各站位的水质指标均达一类水标准且具有一定稳定性。因此,尽管南海岛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但该海域仍适合羊鲍栖息,是羊鲍资源养护、底播生态增殖和生态养护的适宜场所,符合建立海洋保护区的国家水质标准和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4.
The pre-Cenozoic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SCS) Basin basement was supposed to exist as a complex of heterogeneous segments, divided by dozens of N-S faulting. Unfortunately, only the Hainan Island and the northeastern SCS region were modestly dated while the extensive basement remains roughly postulated by limited geophysical data. This study presents a systematic analysis including U-Pb geochronology, elemental geochemistry and petrographic identification on granite and meta-clastic borehole samples from several key areas. Constrained from gravity-magnetic joint inversion, this interpretation will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revealing the tectono-magmatic evolution along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Eurasian Plate. Beneath the thick Cenozoic sediments, the northern SCS is composed of a uniform Mesozoic basement while the Precambrian rocks are only constricted along the Red River Fault Zone. Further eastern part of the northern SCS below the Cenozoic succession was widely intruded by granites with Jurassic-to-early Cretaceous ages. Further western part, on the other hand, is represented by meta-sedimentary rocks with relatively sporadic granite complexes. To be noted,the western areas derived higher-degree and wider metamorphic zones, which is in contrast with the lowerdegree and narrower metamorphic belt developed in the eastern region. Drastic collisions between the Indochina Block and South China continent took place since at least late Triassic, resulting in large-scale suturing and deformation zones. At the westernmost part of the northern SCS, the intracontinental amalgamation with closure of the Meso-Tethys has caused fairly stronger and broader metamorphism. One metamorphic biotite granite is located on the suturing belt and yields a Precambrian U-Pb age. It likely represents the relict from the ancient Gondwana supercontinent or its fringes. Arc-continental collision between the Paleo-Pacific and the southeast China Block, on the other hand, results in a relatively narrow NE–SW trending metamorphic belt during the late Mesozoic. Within the overall geological setting, the Cenozoic SCS oceanic basin was subsequently generated from a series of rifting and faulting processes along the collisional-accretionary continental margin.  相似文献   

15.
风对福建中部沿岸春、夏季水文结构和上升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冠惠 《海洋科学》1991,15(4):48-53
本文对台湾海峡西侧海坛岛附近海域风情与附近岸站的风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海上风情和岸站风情变化基本上是一致的;在不同季风的作用下,海域温、盐度呈现不同类型的分布。风情的短期变化对上升流的强弱变化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白云凹陷地球物理场及深部结构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南海最具代表性的第三系深水陆坡沉积区。以穿过白云凹陷中部的一条深反射地震剖面(14s)为研究基础,采用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方法分析了该区地球物理场特征,根据重力异常平面等值线勾画了白云凹陷的形态,并提取该测线相对应的重磁剖面数据,利用重磁资料和地震剖面进行了综合反演。以深剖面地震资料建立了地质模型,利用所得的重力数据进行了研究深部结构的正演拟合,实测与计算值拟合较好,支持中生代俯冲洋壳存在的观点;同时结合地震资料对深部结构进行了分析,该区莫霍面由陆向海抬升,呈阶梯状变化,地壳厚度逐渐减薄,具有大陆边缘陆壳向洋壳过渡的特征。根据地质模型还进行了变密度综合反演拟合来分析基底岩性特征,该区基底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部分为变质岩和基性火山岩,岩石密度由陆向洋逐渐减小,磁性体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电子探针等方法研究了青岛榴辉岩相变质古洋壳(蛇纹岩、C类榴辉岩和基性糜棱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确定了它们为华南陆块与华北陆块拼合前的古洋壳,当其俯冲于华北陆块之下时在深部发生碱质交代及低温高压变质作用(C类榴辉岩相)。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运用沉积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褚岛连岛沙坝的形成与演变进行了动力机制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