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由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联合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委员会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工作组、全国高等院校综合自然地理教学研究会、全国生物地理研究会、全国高等院校土壤地理教学研讨会、云南省遥感技术应用学会、云南省地理学会,并由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承办的"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8月18日至25日在昆明召开,会议由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李秀彬研究员主持,来自全国的32个单位、75位代表到会。会议收到73篇论文。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宜瑜院士向大会致信祝贺(林海教授宣读),中国科学院郑度院士…  相似文献   

2.
刘峰贵  赵歆 《地理学报》2006,61(9):1001-1003
由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土地变化科学工作组(CNCIHDP.CNCIGBP/LCS)、国际景观生态协会中国分会、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全国高等院校综合自然地理教学研究会、全国生物地理研究会、全国土壤地理教学研究会、新疆地理学会联合主办,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承办,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地理学会协办的“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11-12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96个教学与科研单位的16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在开幕式上,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长郑度院士,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吾满江研究员,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与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IHDP.CNCIGBP)代表林海研究员,国际景观学会中国分会秘书长陈利顶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李秀彬研究员,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原校长邓国雄教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魏生贵先生,新疆生态学会副理事长、新疆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张鹏研究员,新疆地理学会秘书长杨德刚研究员分别致辞。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等10个学术团体和个人向大会的召开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书记、副所长田长彦研究员向来自海内外与会代表介绍了新疆生地所的简况。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张镱锂研究员主持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3.
2012年2月18日,中国地理学会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组织召开了人文一经济地理学未来发展座谈会”。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陆大道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区域规划研究分会主任樊杰研究员、副主任张平宇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方创琳研究员、副主任周尚意教授、陆玉麒教授、罗静教授,  相似文献   

4.
方创琳 《地理研究》2011,30(6):1156-1156
2011年5月14~15日,"2011年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暨纪念李旭旦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内地、中国台湾、新加坡、美国和俄罗斯的学者400多人出席了会议。大会由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承办,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和江苏省地理学会等单位协办。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方创琳研究员主持。
出席本次年会的专家和领导有:中国科学院赵其国院士,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文晓明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副主任宋长青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原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原院长佘之祥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原副理事长、广东省高教厅原厅长、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许学强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原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蔡运龙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樊杰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杨伟聪(Henry Wai-chung Yeung)教授,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原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郭来喜研究员和毛汉英研究员等。为了推动中国人文地理学长足发展,会议期间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还专门邀请了一批兄弟院校的校长、院长约20余人出席会议并指导工作。本次年会交流学术论文260余篇,其中大会报告论文21篇,分会场交流论文90篇。这是近10年来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召开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 成为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里程碑。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人地关系创新与城乡统筹发展和纪念李旭旦先生诞辰100周年。深切缅怀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李旭旦先生光辉的一生,颂扬李旭旦先生为中国人文地理学做出的巨大贡献,把李先生的人地关系思想传承下去,成为指导人文地理学发展的核心思想和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题,会议设立了基础理论与技术方法、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土地利用与城乡统筹、低碳城市与宜居城市、旅游开发与景观设计、历史过程与文化底蕴六大分会场和一个"编辑·作者·读者"座谈特设分会场,大家从不同视角提出了非常有见地的创新成果。会议期间,还专门组织了人文地理啤酒沙龙和人地关系大辩论,各位代表更是各抒己见,妙语连珠,将整个会议推向了高潮。
大会闭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周尚意教授主持,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方创琳研究员作了大会总结,颁发了本次年会青年优秀论文奖。下届人文地理年会承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罗静教授向各位代表发出参加下届学术年会的诚挚邀请。为了鼓励人文地理年轻科研工作者的快速成长,本次会议推选出了10篇青年优秀论文并在闭幕式上予以表彰。在明年条件成熟的时候将以中国地理学会的名义设立"李旭旦奖"。
展望未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前景无限广阔。在未来征途中,将以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为平台,以李旭旦先生提出的人地关系理论、吴传钧院士提出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陆大道院士提出的点轴结构理论等核心理论为指导,发展面向国家与地方战略需求的人文地理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学科体系,为推动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创新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主持召开的"资源产业化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会议于1998年10月10日~14日在西安召开,来自全国科研和教育单位的69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围绕这次会议主题"资源产业化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共收到论文64篇,有31人在大会作了交流.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郑度研究员就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进展与若干前沿领域作了专题发言,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申元村研究员总结了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近年的主要工作,并对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下一步活动作了安排.代表们探讨了以下4个方面的学科新生长点:  相似文献   

6.
2011 年10 月30 日,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刘燕华研究员在“数据密集型科学与发现暨国际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CODATA) 成立45 周年庆典大会”上郑重宣布:纳入国际地理联合会(IGU) 和国际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CODATA) 联合支持计划的林超地理博物馆(网络版) 建设正式启动。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刘燕华研究员,国际地理联合会主席Ronald Abler 博士,国际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秘书长RobertChen 博士,“林超地理博物馆(网络版)”建设工作组组长刘闯研究员分别在启动会上讲话。表示支持和采取联合行动的措施共同促进林超地理博物馆(网络版) 在知识共享环境建设中做出全球样板性的工作。国际科学理事会李远哲主席、印度科学院Christhan Lal 院长、联合国信息通讯技术与发展联盟战略理事会徐冠华院士、原国际科学理事会副主席、国际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副主席孙鸿烈院士等出席林超地理博物馆(网络版) 建设启动会。下面是林超地理博物馆(网络版) 建设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郑度院士的贺词和Ronald Abler博士的讲话(中译文)。  相似文献   

7.
《地理学报》2011,(6):863-864
2011年5月14-15日,"2011年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暨纪念李旭旦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内地、中国台湾、新加坡、美国和俄罗斯的学者400多人出席了会议。大会由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承办,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和江苏省地理学会等单位协办。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方创琳研究员主持。出席本次年会的专家领导有:中国科学院赵其国院士,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文晓明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副主任宋长青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原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原院长佘之祥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原副理事长、广东省高教厅原厅长、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许学强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原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蔡运龙教授,中国  相似文献   

8.
陈传康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自然地理学家和综合地理学的开拓者。他出生于1931年,广东省潮州市庵埠镇人,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随后留校任教至今。其间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地理著作(包括合著)4种,主编(包括编辑)地理文集6部。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城市与环境科学系自然地理教研室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和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沿海开发地区研究会委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和地学哲学委员会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首次会议于1992年11月26日至12月1日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召开。出席会议的有30名委员及特邀代表总计40人。香港专栏作家杨禄华亦被邀请参加会议。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付主任刘南威主持开幕式,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张家祯致开幕词,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学部委员黄秉维出席了开幕式,并以自己数十年的自然地理研究生涯的切身体会作了《自然地理  相似文献   

10.
正据国际地理联合会(IGU)秘书处发布的最新选举结果,中国地理学会对应IGU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周成虎研究员当选IGU执行委员会副主席。任期为2014年8月-2018年8月。根据IGU执行委员会换届新规则,除每四年一次的IGU代表大会进行执委会换届选举外,两次代表大  相似文献   

11.
张国友  郭慧泉 《地理学报》2014,69(4):576-577
正2014年4月2日下午,在2014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上,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联合承办了"地理学与青藏高原研究"专场学科进展发布会,发布了《2012-2013地理学学科发展报告(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和《2012-2013青藏高原研究学科发展报告》,并就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报告和宣讲。"地理学与青藏高原研究学科进展发布会"由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副主任宋长青研究员主持。参加发布会的嘉宾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原理事长郑度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周成虎研究员,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1月20日-22日在福建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主办,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承办.来自全国31个研究所、大学等单位的86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杨小平研究员主持.福建师范大学生态文明所所长廖福霖教授致辞.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主任许炯心研究员做了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13.
刘卫东 《地理学报》2005,60(5):876-876
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台湾大学地理环境资源学系和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新经济地理学研讨会”,于2005年6月20 ̄22日在台湾大学成功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以及美国、新加坡等地的60余名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以刘昌明院士为名誉团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卫东研究员为团长的大陆代表团20人赴台参加了会议;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的张文尝研究员、金风君研究员、王铮研究员、张平宇研究员,北京大学的王缉慈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曾刚教授和杜德斌教授,南京大学的甄峰副教授,…  相似文献   

14.
陈述彭先生的学术思想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原IGBP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原中国-巴西资源卫星应用分系统总设计师、中国地理学会原理事长、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名誉所长陈述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11月25日20时0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相似文献   

15.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9):1114-1115
2012年8月26—30日,第32届国际地理大会在德国科隆举行。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人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是国际地理大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在中国地理学会的组织和号召下,中国大陆有100多位地理学者参加了大会。中国大陆地理代表团由现任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副主席秦大河院士任顾问、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刘毅研究员任团长。国际地理联合会前副主席刘昌明院士,中周地理学会副理事长王涛研究员、杨桂山研究员、陈发虎教授,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中周地理学会对应IGU委员会主席周成虎研究员、前主席王五一研究员等随团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姚鲁烽 《地理学报》2004,59(5):F003-F003
“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环境建设”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7月25日至27日在西宁青海师范大学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委员会LUCC 工作组、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专业委员会等单位主办,青海省地理学会、青海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7.
信息动态     
《地理学报》2011,(6):862-864
2011年5月9-10日,"中国统筹城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嵩山饭店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河南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河南省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由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河南省地理学会、河南大学环境规划学院承办。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刘彦随研究员、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冯德显研究员担任组委会主席。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所长刘毅研究员,河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河南大学原校长李润田教授,中科院南京分院原院长、中国地理学会原副理事长佘之祥研究员,河南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余学友常务副主任,河南省科学院院长郭新和教授,河南省科协副主席梁留科教授,河南大学原副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8月23日至24日,"自然地理学创新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师范学院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IGBP和IHDP土地变化科学工作组、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全国高等院校综合自然地理教学研究会、全国生物地理教学研究会、全国土壤地理教学研究会等7个学术团体  相似文献   

19.
《地理学报》2008,63(9)
2008年7月16—19日,“自然地理学与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师范大学胜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CNC-IGBP & CNC-IHDP土地变化科学工作组、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全国高等院校综合自然地理教学研究会、全国生物地理研究会、全国土壤地理教学研究会和黑龙江省地理学会等8个学术团体共同主办.由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承办,  相似文献   

20.
正为纪念北京大学地貌学专业建立60周年暨王乃樑先生诞辰100周年,2016年8月20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在北京大学举行了纪念活动暨地貌过程和第四纪环境学术论坛。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刘耕年教授主持会议,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傅伯杰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副主任宋长青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地貌第四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师长兴研究员等致辞,北京大学地貌学专业部分退休教师讲话并接受献花。李有利教授回顾了地貌专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