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姚6.1级地震烈度与震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合2003年大姚6.1级地震震区85个居民点的震害调查资料,系统介绍了该地震的烈度分布及各烈度区的震害特征,并对大姚铜矿的震害现象做了专项分析,对震区烈度异常点的场地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根据彝良5.7、5.6级地震现场震害调查资料,介绍了地震烈度分布及各烈度区的震害特征;描述了两个烈度异常区17个点、4250户调查点的详细震害情况,对异常区震害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从地质构造、含煤地层、地形地貌及岩土性质、房屋建筑结构及质量等方面对震害异常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提出了异常区恢复重建需考虑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3.
丽江7.0级地震的烈度分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综合丽江地震宏观考察资料、系统介绍了整个震区和丽江县城(大研镇)的烈度分布及各烈度区的震害特征,并对一些主要烈度异常点(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2007年宁洱6.4级地震震害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宁洱6.4级地震4个烈度区的分布情况,详细介绍了本次地震造成的各类建筑物震害、各烈度区的建筑结构特点和震害特征、生命线工程和水利设施的震害以及地表裂缝、滑坡和沙土液化及喷沙冒水等地震地质灾害,并对形成震害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赵晋明  阚荣举 《地震研究》1992,15(4):392-400
本文以澜沧耿马地震时昆明震害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地震史料,研究了昆明市区震害的不均匀分布,烈度有两度的差别。相对高烈度区与历史强震破坏的重震害点大部分重合。据此分析了震害重复特点及其与地质构造和沉积盖层的关系。本文可用于研究昆明市区及邻区强震对市区可能造成震害的大致分布,为震害预测、防震抗震和城市规划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2020年1月19日伽师M S6.4地震现场烈度调查结果为基础,综合余震分布、发震构造及仪器烈度值等研究成果,确定了本次地震的烈度分布。此次地震极震区烈度为Ⅷ度(8度),Ⅵ度(6度)区及以上总面积为7599 km 2。分析各个烈度区内不同结构房屋的震害,结果表明,震害较重房屋主要是由于这些房屋年久失修,施工质量不高,缺乏必要的抗震措施等自身原因造成的,其中没有抗震措施的砖木结构房屋是震害主体。随着新疆地区农村房屋的抗震性能提高,在以后的地震烈度调查中,需要现场调查人员依据不同结构房屋的破坏等级及平均震害指数等参数综合判定调查点的烈度值,在没有明显震害的低烈度区,仪器烈度值将会成为烈度图绘制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地震工程学的发展,烈度的应用范围渐渐发生了变化。通过整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地震震害数据,发现整体趋势是,低烈度区的同类结构基本完好比例增加,其他破坏等级的比例下降,高烈度区同类结构的毁坏比例增加;收集近些年发生的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和鲁甸地震的部分震害数据,发现同一烈度区,设防、未设防的和不同设防等级的结构震害差别较大。如果烈度表达的是地震后果,则据这些后果平均水平判定的烈度应有不同,反证了烈度的含义是通过震害反映的地震作用。因此,借助不同建筑类型、不同设防等级的结构判定烈度时,需要相对统一的标准。由于我国丰富的震害资料来源于未设防结构,建议通过某个烈度下的不同设防标准、各类结构、各震害等级的平均震害指数和(或)破坏比与未设防同类结构的平均震害指数和(或)破坏比的统计关系,建立未设防结构对应的平均震害指数和(或)破坏比的调整系数,可据设防结构震害判定烈度。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汶川地震中170个调查点的震害指数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从Ⅵ度到Ⅺ度中各个烈度区内的平均震害指数值和方差,结果表明在Ⅶ到X度区平均震害指数与烈度表基本相符,分析了Ⅵ度区和Ⅺ区内平均震害指数偏高和偏低的原因,指出前者主要因为调查点分布的原因,而后者则可能还受到该烈度区大小划分的影响.在断层距50 km内震害指数高、离...  相似文献   

9.
地震灾害发生后,可根据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利用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系统初步评估烈度分布范围。为评定烈度分布结果的偏差特性,利用中国西部地区488个震例和中国东部地区182个震例的等震线数据,使用Levenberg-Marquardt非线性迭代算法进行回归,计算我国大陆分区域烈度衰减关系,并对中国大陆1990—2007年23次6.0级以上地震以及2008—2019年88次5.0级以上地震进行烈度评估。结果发现,应用本研究所得烈度衰减关系进行烈度评估,不同烈度区分布面积与实际震害面积存在一定偏差,体现在:①高烈度区:实际震害面积往往比模型面积偏大;②低烈度区:实际震害面积往往比模型面积偏小。据此提出,应用该烈度衰减关系估计震害面积时,应根据烈度大小适当放大或缩写模型面积,具体缩放度如下:8度区模型面积放大约1.5—2.0倍,7度区模型面积缩小约1.5—1.6倍,6度区模型面积缩小约1.8—2.0 倍。  相似文献   

10.
王谦      苏永奇  马占虎  车高凤    严武建    钟秀梅    陈文凯  郭鹏 《世界地震工程》2018,34(3):153-160
根据九寨沟Ms 7.0地震现场调查结果,总结了甘肃文县低烈度区震害的一般特征,分析了低烈度区烈度异常点的震害特点,并对产生烈度异常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研究区的建筑多在汶川Ms 8.0大地震后进行了重建或抗震加固,且地震持时较短,此次地震中低烈度区房屋震害总体较轻。然而,低烈度区存在建筑裂缝、滑坡、滑塌和桥梁损坏等显著的烈度异常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建筑场地位于滑坡体以及高陡边坡等抗震不利地带;此外,地震波的传播方向和研究区内岩土体的特性也是造成低烈度区烈度异常的重要因素。地震地质灾害需在地震烈度评定标准修订时予以重点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