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三峡地区枯水期区域性强降水的一种天气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北胜  熊廷南  周小刚 《气象》1997,23(5):22-25
根据长江三峡地区6个测站1961-1994年10月-1月的逐日降水量确定该地区发生区域性强降水的雨日,用同期的历史天气图分析该地区产生区域性强降水的原因,影响系统和环流形势特征,总结归纳出长江三峡地区产生区域 强降水的两脊两槽型大气环流形势的环流特征,概括为一种较为实用的预报长江三峡地区枯水期产生区域性强降不的预报模型,并进行逐日反查,概括出该种环流型产生区域性强降水的前期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2.
熊廷南  周小刚  邓北胜 《气象》1997,23(5):34-36
利用长江三峡地区6个站1961-1994年10月-1月的逐日降水量确定该地区发生区域履强降水的雨日,结合同期的历史天气图分析该地区产生生强降水的原因,影响系统和环流形势特征,归纳出长江三峡地区产生区域性强降水的两槽一脊型环流型,并进行逐日反查,概括出两槽一脊环流型产生区域性强降水的前期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3.
利用长江三峡地区6个站1961—1994年10月—1月的逐日降水量确定该地区发生区域性强降水的雨日,结合同期的历史天气图分析该地区产生区域性强降水的原因,影响系统和环流形势特征,归纳出长江三峡地区产生区域性强降水的两槽一脊型环流型,并进行逐日反查,概括出两槽一脊环流型产生区域性强降水的前期预报指标。并用1995年历史天气图和降水资料进行检验,又在1996年10月、11月进行试预报,结果说明两槽一脊环流型及相应的前期预报指标是具有预报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周小刚  邓北胜  熊廷南 《气象》1997,23(5):26-29
利用三峡地区东部6个站1961-1994年10月-1月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和逐日历史天气图资料,统计分析了500hPa环流形势呈“大U”型的条件下,三峡地区有无区域性强降水的前期指标,并用1995年资料进行检验,1996年资料进行试报。结果表明可根据500hPa天气图上小槽位置,孟加拉湾槽位置及地面天气图上锋面位置3个指标的组合并结合其它消空条件能较好地预报“大U”型环流形势下三峡地区有无区域性强降水  相似文献   

5.
谯季蓉 《气象》1997,23(5):30-33
利用1961-1994年地面,500hPa天气图和降水资料,分析了一脊一槽环流型与长江三峡地共枯水期区域性强降水的关系。分析了与强降消关的暖高脊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进行了逐日反查,概括出区域性强降水的预报指标。用1995年天气图和降水资料进行检验,在1996年10-11月进行试预报,结果表明该预报指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峡地区枯水期强降水过程的水汽图象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熊廷南 《气象》1998,24(6):44-47
通过对1996年11月4 ̄6日长江三峡地区强降水过程的水汽图象、红外及可见光云图和常规气象资料的诊断分析,证灾了在水汽图象上可以看到红外云图和可见光云图上看不到的信息,而这信息对强降水预报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云南省大理州12个气象站1980~2008年29a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及MICAPS资料,根据天气学原理,分析统计出产生大理州区域性强降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为切变线、西南低涡、两高辐合区、孟加拉湾风暴、南支槽和西行台风低压等,并统计出强降水过程影响系统的发生频率,在此基础上对各种影响系统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产生大理州区域性强降雨影响系统的主要环流特征和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8.
热带气旋影响下浙江省强降水过程延伸期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浩  李正泉  雷媛  肖晶晶 《气象科学》2016,36(3):374-381
利用2000—2011年NCEP/NCAR水平风场逐日再分析资料以及浙江省逐日降水量资料,基于低频天气图工具,识别出3种与浙江省台风强降水过程相对应的典型低频大气环流型。通过合成分析,划分了与C型环流场和C+SN型环流场相适配的天气关键区。进而结合历史个例,研究了台风强降水期间关键区内低频系统的活动特征,初步建立了热带气旋影响下浙江省强降水过程预报模型,并提出依据模型开展延伸期过程预报的基本思路。对2012年的回报结果表明,模型表现出较好的性能,并针对强降水过程延伸期预报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初夏降水的短期气候变化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兴芳  宋文玲 《气象》1994,20(10):17-20
我国6月份的降水趋势按大范围多雨区的分布位置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北方类,长江类和华南类。这种不同的降水分布型与亚洲地区西风环流,西太平洋副高以及印缅纸槽等环流系统的变化有关。分析表明,近40年来6月降水分布型存在着年代际的气候振动,他们可能是大气及海温的短期气候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980 ̄1994年洛阳7月份区域性大 ̄暴雨500hPa环流分析,归纳出产生大 ̄暴雨的两类环流类型:副高西伸型和东退型,确定了两类暴雨的起始场及分析了环流等演变过程,并提出了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limatic conditions of warm and cold dry months in the humid and semi-humid Argentine region and some aspects of the regional circulation related to these cases. The climatic analysis of warm (temperatures above percentile 80) and cold (temperatures below percentile 20) dry months is based on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data registered at reference stations over a period of at least 70 years, while the associated circulation is derived from daily data of geopotential height at 500 hPa from NCEP-DOE Reanalysis 2 database. The reference station for the center of the country registered a greater number of warm dry months during both the warm season (October–March) and the cold season (April–September), whereas the reference stations in the north-east and center-east showed differences depending on the time of the year, with more cold dry months during the April–September season and more warm dry months in the October–March season. A classification of daily fields of geopotential height anomalies at 500 hPa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related to warm and cold dry months. The circulation patterns were obtained by apply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Findings show that some mid-level circulation patterns occur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t frequency during the warm dry months or the cold dry months studied. Finally, cases of spatially extended precipitation-deficit conditions (hereinafter generalized droughts) were studied, noting dominant patterns that are coherent with the previous results.  相似文献   

12.
宁夏中北部两次强暴雨过程综合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02年6月8日和2006年7月14日宁夏中北部地区分别出现了两次创历史记录的区域暴雨过程。本文就两次强暴雨的降水特点、环流形势、主要影响系统、雷达观测及常用物理量进行对比分析。应用天气学分析及诊断分析方法,对这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触发机制:500 hPa冷槽、700hPa高原低涡等,以及对暴雨发生起重要作用的天气系统,如:地面锢囚锋和台风位置、强度等进行对比。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未饱和湿空气静力总温度、低空干暖盖、涡度平流、垂直速度等物理因子进行分析,总结了暴雨发生前后的一般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重庆秋季降水特征及大气环流异常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周浩  李梗  程炳岩 《气象科学》2008,28(4):444-449
利用重庆1960-2006年秋季降水量计算了重庆地区秋季区域降水指数,采用相关与合成分析、线性趋势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测方法和小波分析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重庆秋季降水变化特征及其与同期和前期大气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庆秋季降水偏多、偏少年同期及前期中高纬度地区高度场距平都有明显的差异.前期冬季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对流层高度距平为正,加拿大西部对流层高度距平为负时,秋季重庆降水异常偏多,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在此基础上定义了影响重庆地区秋季降水的前期因子.  相似文献   

14.
以1962—2006年粤北地区7个站4—6月前汛期降水量资料为基础,将前汛期降水量与74项环流指数资料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了影响粤北地区前汛期降水量的16个关键环流指数因子,分别应用投影寻踪回归、BP神经网络和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前汛期降水趋势预测模型,对粤北地区前汛期降水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投影寻踪回归和BP神经网络方法的预测能力均优于传统的逐步回归模型。其中,PPR模型比BP神经网络方法的预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究贵州省汛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方法】利用贵州省81个气象观测站1981—2020年汛期降水资料,采用EOF、REOF及交叉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贵州省汛期降水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及强降水过程分型研究。【结果】贵州省1981—2020年汛期平均降水量为924.9mm,降水量在682.7~1194.1mm,呈显著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16.94mm/10a。贵州汛期降水大体上呈现西南向东北递减的趋势,强降水过程次数及持续天数分布及波动变化与汛期降水基本一致。【结论】贵州省汛期降水分布不均,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贵州省汛期强降水空间场主要有全省一致型、东西反向型和南北反向型3种典型模态。经REOF方法可将贵州省细分为3个强降水区域,根据环流场分析,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东部型强降水(I型和III型)与西部型强降水(II型),各类型强降水落区受500hPa环流分布情况以及850hPa水汽来源与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福建北部持续性暴雨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霖  黄永玉  江彩英 《气象科技》2008,36(2):197-201
分析了福建省南平市2006年最强一次持续性暴雨期间降水强度和降水区域不同的6月6日和7日的天气形势、大气层结和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天气系统经向度越大,天气系统越明显,层结愈不稳定,降水强度越强.在一定的天气背景下,不同来向雷达回波的合并预示有强降水,暖平流的爆发程度和冷空气入侵情况的不同使降水强度也不同.K指数和SI指数与降水强度较为一致,指数绝对值越大,降水越明显.结合单站探空资料和雷达回波可进一步做好精细化预报.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汛期(5—9月)降水具有南北反相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青藏高原67个台站1967—2008年逐月降水资料,分别讨论了汛期各月降水的主要空间分布型以及初夏(5—6月)和盛夏(7—8月)对应的水汽配置和环流异常.结果表明:初夏高原降水以南北反相型(North-South Reverse Type,NSRT)为主,全区一致型(Whole Region Consistent Type,WRCT)次之;盛夏高原降水以WRCT为主.高原降水呈现NSRT分布时,初夏水汽由高原南部输向北部,而盛夏高原北部为水汽辐合区,南部为水汽辐散区.高原降水呈现WRCT分布时,初夏高原水汽主要来自西太平洋,盛夏水汽主要来自阿拉伯海向东转向的水汽输送,该水汽输送由高原西南地区进入高原.在500 hPa位势高度场上,初夏(盛夏)降水两种主要空间分布型的位势高度差异以经(纬)向差异为主,且影响高原降水异常分布的系统多为深厚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