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赖茵博尔特丘陵地区的构造变形过程分析表明,该地区发育4期主要构造变形.D1期主要是区域性近EW向片麻理形成阶段,其变形时代为>970 Ma;D2期是在正片麻岩形成了近EW向轴面陡立韧性剪切褶皱,以及剪切面理上发育的各种紧闭不对称褶皱和低角度拉伸线理,其变形时代为新元古代早期.D3期变形发生在寒武纪早期,以构造抬升至地...  相似文献   

2.
金斗坡金矿位于扬子板块北缘,南秦岭印支褶皱带白水江-白河褶皱束东段的牛山穹隆构造北翼,矿区构造线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金矿体受RF3及RF3-1脆-韧性剪切带控制,剪切带内发育顺层掩卧、尖棱褶皱、黑色断层泥,硫化物。岩石的显微组构也反映主要蚀变矿物的变质作用与金成矿具有相关性。韧性剪切带控制了金矿化带的时空展布和矿化类型,且在合适的位置富集成矿且矿体附近(几米至十几米)存在一条韧性构造带或炭化带。进而总结了该区5条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
该区内的石英脉均沿韧性剪切裂隙糜棱岩化带充填,本区石英脉呈两期次发育,地表多呈红褐色,新鲜面灰褐色、灰白色混杂,断续发育褐铁矿化,呈蜂窝状细脉状或角砾状构造为主;深部多呈烟灰色、深灰白色,星点浸染或细脉状构造,黄铁矿断续发育。此期石英脉系该区主要的金矿成矿期次。  相似文献   

4.
乌日尼图地区奥陶系乌宾敖包组、巴彦呼舒组呈北东向展布,表现出十分复杂的空间产出特征.多形成北东向延伸,轴面大致北西倾,自北西向南东由紧密褶皱变为宽缓褶皱.近北东向陡倾劈理带是该地区表现最明显的一种构造形式,它以十分发育的近北东向陡倾劈理和轴向近东西的直立褶皱为特征.劈理走向近东西,倾向南东或北西,倾角在60°-80°之间,由强烈变位并被改造的早期条带状构造和新生劈理组成,新生劈理由强烈拉长的石英条带和黑云母、角闪石等片柱状矿物定向表现出来,新生劈理切割早期条带状构造,反映了对早期构造的改造和构造置换.褶皱构造以早期条带状构造为变形面,轴面陡倾或直立,与近东西向的陡倾劈理平行,其在强变形域多以十分紧闭的叶内褶皱产出,变形较弱时为开阔-闭合褶皱,陡倾劈理以不等的间隔产出,由此导致一些中-弱变形域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化德县大兴牧村一带属华北陆块北缘晚古生代增生带,地层系统属华北地层区内蒙古草原地层分区.古元古界宝音图岩群岩石组合为一套变质陆源碎屑沉积一火山地层,为测区最古老的变质地层,呈不规则状捕虏体或残留体产出,总体呈北东东向条带状展布,地层内部褶皱构造发育,断裂构造以挤压、走滑为特征.宝音图岩群为一套低绿片岩相的变质岩系,其变质共生矿物组合为红柱石、白云母、黑云母、石榴子石.由变质作用形成了红柱石,变形作用使得红柱石产生了显微变形构造.  相似文献   

6.
研究区大地构造部位属华北陆块区。华北陆块自原始陆块形成至现今的构造格局,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变形与演化。根据不同时代的大地构造演化特征划分为:太古宙东伙房——西乌兰不浪古陆块、大井——小南沟新太古代花岗——绿岩带(色尔腾山古岩浆弧)、中元古代被动陆缘渣尔泰山裂陷槽、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研究区中太古代晚期经历了乌拉山运动形成麻粒岩相——高角闪岩相的变质岩系。新太古代期末经历了色尔腾山运动,形成绿片岩相的变质岩系。晚元古代末期,渣尔泰山群经历了强大的白云鄂博运动并受其影响,形成钙质绢云母板岩、炭质板岩、变质石英砂岩、石英岩及变质砾岩等低绿片岩相的岩石组合以及韧性变形的糜棱岩等。研究区位于铁、金、铜为主的多金属成矿带上,中太古界乌拉山岩群及其与之相伴生的变质深成体构成区内最古老的陆核,新太古界色尔腾山岩群及其变质花岗质侵入岩构成了本区新太古代花岗——绿岩带,乌拉山运动和色尔腾山运动在测区内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构造运动及岩浆活动导致热液活动频繁,断裂构造,韧、脆性剪切构造发育,形成了众多规模不等的铁、金、铜矿床,矿点及矿化点。  相似文献   

7.
火镰砭片麻岩、片岩是宁陕区调项目从泥盆系大枫沟岩组内部解体出一套强变质变形非正式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分布于双桥村—火镰砭—狮子坝和铁炉坝—银杏坝一带,呈狭窄的构造透镜体产出,主要为一套中—深变质岩系,原岩恢复属泥质细碎屑岩。笔者从其岩石特征、变质变形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与佛坪热隆区发育的中—上元古界长角坝岩群深变质岩系具明显差异性,确定该片麻岩类归属泥盆系,属构造成因,可能形成于印支期,定位于燕山期挤压构造带,代表主造山期后构造变形活动产物。该套地层重新厘定对南秦岭南缘构造演化研究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瑞峰 《西部资源》2014,(5):206-208
在栖霞复背斜北翼发育大量韧性剪切带,近EW向小庄—金山—大庄头韧性剪切带沿新太古代TTG岩系(栖霞超单元)与古元古界粉子山群接触带展布,带内糜棱岩化、片理化、碎裂岩化发育,具韧—脆性剪切变形特征。金山金矿床与该剪切带关系密切,是受韧—脆性剪切构造控制的碎裂蚀变岩型金矿。从其矿床地质特征入手,解析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控矿因素与金成矿的关系,总结了矿化富集规律及找矿标志,预测了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张劼  王博  韩淑英 《西部资源》2015,(2):156-158
内蒙古武川县后石花金矿赋存于中太古界乌拉山岩群中,控矿构造为韧——脆性剪切变形变质带。矿床有四条主矿体,为含石英脉型金矿床。金矿体两侧蚀变发育,可划分为内、中、外三个分带,不同蚀变分带有各自的矿物组合。蚀变岩物质组分和微量元素在成矿过程中有明显的带入和带出。  相似文献   

10.
长埔锡矿床为广东莲花山断裂带南西段的一个中型规模的中高温热液锡矿床。矿体赋存于下侏罗统长埔组海陆交替变质砂页岩与石英斑岩内外接触带中。矿石矿物主要有石英黄铁矿磁黄铁矿锡矿石、石英锡矿石、锡铅锌矿石。北东东向断裂构造影响形成的脆—韧性剪切作用形成的层间滑动断层、糜棱面理及片理面,石英斑岩脉内外接触带,具有电气石化、硅化、绿泥石化蚀变强烈地段,是此类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1.
变质核杂岩发育结构主要有双层、三层两大类。双层结构的特征主要是由拆离断层分开的下盘变质核与上盘脆性域构成。而三层结构特征主要是由变质核杂岩体、中间韧性流变层以及盖层与山前半地堑沉积盆地等上部脆性变形层构成。通过对上述两种特征进行的分析与总结,可以对其标志进行判别,且根据中国变质核杂岩出露的大地构造位置,可以将其划分成两大类:板内变质核杂岩与板缘变质核杂岩。无论是哪类都和岩浆活动以及热异常联系紧密。通常变质核杂岩核部均会出现多期次岩体侵入,这是探矿、寻矿的最佳构造区。  相似文献   

12.
休宁县小贺铅锌银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中的白际岭岛弧带与障公山隆起带的接合部位,钦杭成矿带中带安徽段北侧。矿区主体产于青白口纪周家村浅变质碎屑的岩晶屑凝灰岩夹层中,井潭组英安质—流纹凝灰岩、流纹斑岩内。由于处于白际岭韧性剪切带内,周家村组和井潭组强烈发育片理构造和片麻状构造。矿(化)体水平方向上发育脉状铅锌银矿,南部为大脉状含铅锌毒砂矿,矿区以南为含金石英脉。垂向上,矿体深部以毒砂、黄铁矿为主,浅部以方铅矿、闪锌矿为主。矿区成矿分为毒砂—黄铁矿化阶段、方铅锌——闪锌矿化阶段和金—硫化物矿化阶段等三个成矿阶段。矿区发现Ga、Ge、Cd等分散元素,热液型脉状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3.
研究区位于内蒙古中部色尔腾山地区,该区出露地层有太古界乌拉山岩群变质火山碎屑岩——碳酸盐岩系;新太古界色尔腾山岩群绿片岩及下元古界二道凹群绿片岩、大理岩;并有元古代——燕山期中酸性花岗岩类岩体侵入,且深大断裂及脆韧性剪切带发育。主要的赋矿地层为新太古界色尔腾山岩群柳树沟岩组绢云石英片岩、绿泥绢云石英片岩中,该套地层为一套产于裂陷槽环境下的绿岩建造,原岩多为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复理石——碳酸盐建造。后期受构造改造,多具糜棱岩化。目前在该地区已发现了油篓沟、新地沟、卯独庆、哈拉沁等绿岩带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闹牛山铜矿床是与中基性和弱酸性火山岩和次火山岩有关的脉状矿床。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上侏罗统的的陆相沉积—火山岩,出露的岩浆岩主要是中基性和弱酸性火山岩和次火山岩。矿区处于北北东向深断裂构造控制的复合火山构造地块中,断裂构造发育,赋矿围岩为安山玢岩、安山质角砾凝灰岩、闪长玢岩等。成矿岩体为弱酸性斜长花岗斑岩、霏细斑岩。矿体受北东向、北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主要近矿围岩蚀变为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工业矿物主要为黄铜矿,伴生有益元素为Pb、Zn、Ag、Au等。矿石结构有半自形粒状和它形粒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胶状结构、固溶体分解及包含结构等。矿石构造有细脉浸染状、脉状和块状构造等。成矿期可分为4个阶段,矿床属高中温岩浆热液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15.
在东南极普里兹湾拉斯曼丘陵地区变泥质岩和长英质片麻岩中,定向分布着透镜状、扁豆状和香肠状镁铁质、超镁铁质麻粒岩。这些岩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原岩化学成分具镁铁质堆晶岩特征,并可能代表岩墙的构造作用残留体。在米洛半岛发现石榴子石周围有斜方辉石和斜长石的反应边,斜方辉石和斜长石由下述反应形成:石榴子石+石英→斜方辉石+斜长石。这个反应为减压反应,应用地质温压计确定其温度和压力分别为747±48°C和6.3±0.5kbar,本文首次应用石榴子石-斜方辉石-斜长石-石英组合确立本区早期中压麻粒岩相事件的存在。本文还对镁铁质麻粒岩的原岩成因及矿物中的减压结构所代表的构造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1:25万马尔康幅范围内有多个印支期—燕山期侵入岩体,呈大小不一的岩株或岩基产出,侵入三叠系西康群地层,在岩体与围岩的接触边部,发育大量的热接触变质岩,受原岩成分的差异和受烘烤时的温度差异影响,形成不同类型的热接触变质岩。热接触变质岩在空间上表现出由接触内带到外带递减的接触变质圈(带),这种规律性的圈(带)呈环带状产出。根据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将角岩化带、斑点板岩带和黑云母角岩带划为绿帘—钠长角岩相;将堇青石角岩带、透辉石—透闪石角岩带和矽线石角岩带划为角闪石角岩相。  相似文献   

17.
唐伟  张瑞军 《西部资源》2014,(6):205-207
内蒙古北山地区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相继发现了多处钨矿,2012年洗肠井地区开始钨矿普查工作,并发现多条钨矿体,显示出本区良好的钨矿找矿潜力。矿区位于月牙山—洗肠井蛇绿岩早古生代弧后盆地内。矿体受月牙山——洗肠井韧性剪切带控制,具有典型的接触交代型、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床特征,呈似层状、条带状、脉状产于玄武岩中。其矿石构造以浸染状为主。矿体地表以铜、铁硫化物为主,多见灰褐色或浅红褐色,地下以钨矿为主,WO3平均品位0.10%~0.44%。  相似文献   

18.
达来敖包钼多金属矿赋存在深部细粒花岗岩外接触带宝力高庙组变质粉砂岩、细砂岩内。钼矿化与北东向构造裂隙或构造破碎带有关,矿化体呈细脉状。矿体及围岩中,云英岩化、硅化、黄铁矿化比较强烈,并在细粒花岗岩外接触带发育,表明与岩浆热液的多次活动有关,属热液型矿床。通过目前勘查程度,达中——大型钼矿,分析其成矿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地质环境等,认为深部及外围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9.
湖南津市黄牯山第四纪泥砾混杂堆积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湖南省津市黄牯山发育一套泥砾混杂堆积,前人曾认为属冰川成因。近年笔者对该套堆积的沉积层序、结构组成、横向变化、砾石组构与表面特征等作了详细考察,发现堆积中下细上粗的层序特征,砾石扁平面的优选定向,沿层理经差异风化和磨蚀所形成的假"冰川擦痕",由壳状裂口经磨蚀、圆化所形成的凹面石,沉积体短距离内的相变,以及周边仅有低矮丘陵的地貌背景等,表明泥砾混杂堆积为泥石流产物,而不是冰川成因。  相似文献   

20.
金沙江三堆子-乌东德河段阶地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中更新世晚期,古金沙江曾在金坪子河段发生堵江,使得金坪子河段成为金沙江发育的局部侵蚀基准点,并影响着三堆子-乌东德河段的河流下切速率。金坪子、凹嘎、龙街和鱼鲊的平均下切速率分别为196~217、145~172、257~305、82~97 cm/ka。凹嘎河段和鱼鲊河段在河谷地貌形态和阶地堆积物形成年代上都有很大差异,其原因为金沙江河谷中存在着多级构造裂点或岩性裂点,两河段性质存在差异,所以该河段不宜做传统的阶地位相分析。金沙江三堆子-乌东德河段的阶地沉积物的重矿物种类较多,以磁铁矿、赤褐铁矿、绿帘石、石榴石为主,并含有稳定矿物锆石、金红石和白钛石,以及十字石、兰晶石等典型的变质矿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