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国外遥感卫星简介2 .2 俄罗斯 (前苏联、独联体 )俄罗斯 (前苏联、独联体国家 )是世界上发射遥感卫星最早 ,拥有很强空间遥感技术实力的国家之一。前苏联在上世纪 70年代中期即开始发射可回收型地球资源遥感卫星和“流星 -自然”系列数据传输型实验性遥感卫星。从 1989年 5月起将商用遥感卫星命名为“资源 -F”(RESURS -F)。俄罗斯(前苏联、独联体 )到目前为止发射了多个系列 ,多颗遥感卫星。2 .2 .1 资源 -F(RESURS -F)1979年 9月发射的C112 7是首颗资源 -F卫星。首颗命名的资源 -F卫星是于 1989年 5月 2 5日发射的。较老的F …  相似文献   

2.
水文水资源监测是对地观测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支撑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满足“三水”共治需求和践行“十六字”治水策略的直接有效途径,而卫星遥感技术提供了一种大范围、快速和高精度的数据获取渠道。但是现有卫星遥感在水文水资源应用上存在多星同步观测难、应急响应能力差和易受天气影响等问题,因此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于2022年12月发射了地表水和海洋地形卫星(SWOT),这是全球第一颗通过多传感器协同观测全球陆地和海洋水资源的卫星,预期将极大提升水文水资源监测的时空分辨率和精度。系统梳理了水文水资源监测卫星发展现状、应用和技术难点等概况,并分析了SWOT卫星的参数、科学任务、算法流程和应用产品等内容,对我国后续卫星设计规划和数据处理关键技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卫星磁测的过去·现在·未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张昌达 《物探与化探》2003,27(5):329-332
论述了卫星磁测的历史、现状和对未来的展望;介绍并对比了3颗磁卫星(Magsat,Oersted,CHAMP)和由它们测得的与中国大陆和海域大地构造单元有关的6个卫星磁异常.  相似文献   

4.
海洋卫星测高技术和海洋地形试验TOPEX卫星计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OPEX卫星是目前精度最高的海洋测高卫星,利用SLR技术确定的TOPEX卫星轨道径向精度达到2.8cm,这使它可以有效地监测全球的海洋地形。TOPEX卫星主要用于全球的海面变化和洋流研究。利用TOPEX资料可以得到新的地球引力场,海洋大地水准面和海潮模型。  相似文献   

5.
卫星导风在台风路径预报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风作为全球危害巨大的自然灾害,对其路径预报的准确度尤为重要.在常规观测资料稀少的热带洋面上,卫星云图是监测热带气旋的主要工具,其中卫星导风技术,通过对云及晴空区特征的追踪,反演出的卫星风矢,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海洋上由于风场观测资料稀缺对台风路径研究的限制,显著提高了台风路径预报水平.结合近年来逐步成熟的卫星导风中的云导风技术在台风预报上的应用,总结了国内云导风技术在改善台风路径预报中的贡献,如加密观测资料、台风中心定位、优化数值模式初始场和客观分析场、构造人造台风Bogus模型以及由其揭示的发展和不发展热带气旋的对流层上部环流特征,同时展望了卫星导风技术及其资料在台风预报实际应用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卫星重力资料在恢复地球重力场方面具有全球高覆盖率、高空间分辨率、高精度和高时间重复率等优点,为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科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简要回顾了卫星重力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四种卫星重力探测技术的原理和发展状况,并分析了三颗重力卫星的优点和不足,最后对卫星重力在地球科学中的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7.
雷健波  陈其名  唐奇善 《水文》2000,20(5):37-40
柳州市洪水灾害频繁,为了防洪减灾在柳江上建设洪水预警预报系统。系统由水情遥测、计算机广域网和洪水预报模型等子系统组成。水情遥测子系统的通信采用卫星和超短波组网,并使用卫星作为超短波中继的热备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经过1999年主汛期的考核,运行正常,使用效果良好,VSAT工作频段为Ku波段,存在雨衰问题,在建设中采取了一些措施,使该问题不致于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实践证明,VAST卫星在柳州市洪  相似文献   

8.
卫星磁异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卫星磁异常研究进行了评述,包括:卫星磁异常研究的主要内容,卫星资料处理,卫星磁异常图、理论计算、地质解释及我国的卫星磁异常研究。  相似文献   

9.
王懋基  宋正范  尹春霞 《物探与化探》1998,22(5):329-335,328
用卫星雷达测高确定海面高度可以容易地转换成重力异常。南海应用密轨道的GEOSAT/GM和ERS-1卫星测高数据获得了高分辨率的重力复盖。在这个新的重力图上揭示出许多有意义的、过去未能清楚显示的构造特征,其中包括扩张脊,转换断层,岩石层弹性板厚度,大陆边缘性质,以及新的沉积盆地。  相似文献   

10.
王永  张峰 《西北地质》1998,19(2):1-5
本文以板块构造理论与槽台学说相结合为指导思想,以经过计算机精密校正和镶嵌的中国陆地部分卫星旬图为信息源,对大地构造单元在卫星图像上所呈现的区、带、块、段进行了系统地影像区划。并结合各大地构造单元煤炭资源的分布状况,分析了煤炭资源分布的大地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尤其是空间应用技术较发达的国家,充分利用地球观测卫星等遥感技术,对核设施及其运行状况和周围相应辅助设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核安全防护监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本文简要介绍了一些国家用于监测核设施的观测卫星的发展,以及在核安全监测活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板块构造理论与槽台学说相结合为指导思想,以经过计算机精密校正和镶嵌的中国陆地部分卫星影像图为信息源,对大地构造单元在卫星图像上所呈现的区、带、块、段进行了系统地影像区划.并结合各大地构造单元煤炭资源的分布状况,分析了煤炭资源分布的大地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3.
卫星遥感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星遥感是以人造地球卫星作为遥感平台的各种遥感技术系统的统称。主要是利用卫星对地球和低层大气进行光学和电子观测,包括气象卫星、资源(陆地)卫星、海洋卫星和雷达卫星等。  相似文献   

14.
概要综述了确定卫星重力场恢复中的海洋负荷潮汐改正理论和精度估算问题。利用TPXO6海潮模型计算了海潮对卫星重力恢复的影响,与GRACE观测误差实施了对比。结果说明海潮M2波对卫星重力场恢复的影响最大,并主要体现在40阶以下的位系数上。海潮模型误差对低阶卫星重力场恢复的影响也是比较明显的。相关结果可有效降低GRACE恢复的低价重力场位系数的潮汐成分,为我国相应的学科研究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卫星气象学     
根据气象卫星所获得的各种大气探测资料,对大气的状态和其变化进行分析和研究,称作卫星气象学。 随着空间技术的迅速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出现了人造地球卫星,这一先进技术很快引入到气象科学领域。1960年美国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以来,全世界已经发射了近百个气象卫星,获得大量全球范围的大气探测资料。1970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为我国气象卫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我国自行设计研究了卫星云图接受设备,在各地普遍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辽西地区干旱缺水问题,通过卫星遥感与地面物探相结合的工作方式,研究了水文地质信息提取方法及其应用技术,并在辽西地区开展了初步应用。结果表明,卫星遥感技术不仅可以从宏观上掌握研究区地下水赋存规律,还可探测到常规方法难以发现的水文地质信息,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缩小地面物探工作区的范围,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地下水探测的工作效率及其准确性。此外,通过对电测深电阻率值的定量分析表明,当探测到的九佛堂组岩组电阻率介于18~22Ω·m之间时,该处富水的可能性极大,该方法可有效降低在九佛堂组中物探找水工作的难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利用SPOT卫星图像对宁夏碱沟山和新疆皮夏-乌库地区煤田地质调查,总结出了一套利用卫星图像进行煤田地质调查的程序和方法,指出了SPOT卫星图像进行煤田地质调查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卫星测高研究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卫星测高是利用空间技术进行海洋观测的崭新技术手段。GEOSAT卫星的升空又使得这一研究向前大大地推进。本文简要介绍卫星测高在确定大地水准面精度、研究岩石圈特性、探测海底深部构造、研究海洋动力环境以及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卫星遥感监测我国沿海水色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首先概要地介绍了国际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卫星水色遥感器的发展,以及我国在90年代建立的海洋水色遥感应用技术系统,包括资料接收、处理、查询、分发、试应用和辐射验证等系统,重点论述了利用我国的FY-1C卫星以及美国的SeaWiFS和AVHRR卫星资料监测我国沿海的水色环境,包括沿海水体的叶绿素和悬浮泥砂浓度的时空分布,赤潮的监测以及沿海海区流场的研究。研究表明,卫星海洋水色遥感技术在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海岸带区牧化管理、河口港湾工程环境评价、海洋污染环境的监测和动力学研究等方面有广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我局VAST卫星地球站2004年10月搬迁至新办公楼并投入正常运行,本文作者结合卫星小站搬迁过程的体会及学习,着重介绍了卫星通信信道的调试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