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北京市顺义平原区地质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地质灾害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顺义区地质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地质灾害现状进行了初步研究。该区地质环境比较脆弱,断裂活动性强,地震活动频度高,松散易液化的细粉砂土及不规则分布的软土分布面积较广,地面及地基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水资源不足,容易发生地震、地裂缝、砂土液化、地面沉降、水环境污染及地基失稳等地质灾害。建议进行专门的综合性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调查研究工作,为顺义区总体发展规划、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减少地质灾害损失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北京顺义区地质环境的主要特征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忠海 《城市地质》2003,15(1):18-23
本文在北京顺义区国土资源与地质环境大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顺义区的主要地质环境进行了初步调查,认为该区地质环境比较脆弱,如断裂活动性强、地震活动频度高、地壳稳定性差、第四纪地层发育、松散易液化的细粉砂土及不规则分布的软土分布面积较广,地面及地基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水资源不足,容易发生地震、地裂缝、砂土液化、地面沉降、水环境污染及地基失稳等地质灾害,建议进行专门的综合性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工作,为顺义区总体发展规划、保护地质环境以及减少地质灾害损失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广州地铁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文以广州地铁二、八号线为例,根据《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结合拟建地铁所处地质环境背景、铁路工程技术标准、施工方式及工程结构要求,预测工程项目在建设中及建设后,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隧道围岩失稳、岩溶地面塌陷、基坑突水、地面沉陷和基坑边坡失稳等;工程建设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有断裂活动破坏、桥梁地基失稳及地震砂土液化。预测分析选取的评价要素主要为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构造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气候条件及工程施工条件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主要指地震引起的崩塌、滑坡、塌陷、地裂缝、砂土液化。震级大于5级、烈度超过Ⅵ度的地震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震级和烈度越高,次生地质灾害越严重。本文根据中国历史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活动程度及发生条件,以地(市、区、盟)为单元,进行了危险性评价:高度和中度危险区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的陕甘宁川渝滇藏地区,形成一个大致NE向高危险带,其余大部分地区为轻度危险区。   相似文献   

5.
青海玉树M_S7.1级地震地质灾害主要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MS7.1级地震。玉树地震产生较连续的地表破裂和大量房屋破坏,并诱发了滑坡、崩塌和震裂山体。此外,地震诱发的砂土液化、水渠溃决等加剧了局部山体地质灾害。通过现场调查和地震前后玉树县地质灾害发育状况,简要阐述了地震地质灾害的主要发育特征,包括震后地质灾害数量明显增加、地震地质灾害分布受活动断裂控制、低位滑坡为主、地质灾害链生效应显著等,并对灾后重建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及地质灾害方面的资料,并结合详细的野外调查、资料收集,采用定性、半定量的评估方法,对徐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预测,工程项目可能引发或加剧及遭受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采空地面塌陷、岩溶地面塌陷、砂土液化等。针对评估结果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以期为该项目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及类似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上海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关键技术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程"即将成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该规程总结了以往评估实践,细化和完善了具体技术细则,强化了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介绍了上海地区确定的地面沉降、地基变形、边坡失稳、砂土液化、水土突涌、岸带冲淤、浅层天然气害、水土污染等8个评估灾种的界定、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的分类要素及划分标准、建设项目重要性的具体划分、评估范围的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分区原则、拟建场地建设适宜性评价准则等灾评实践及规程编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建设用地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估方法及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估是北京地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估方法及标准进行了全面梳理,以期为北京地区的地质灾害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地面沉降危险性分级标准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地面沉降是我国广大平原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各评估单位对其都有详细的研究和论述,但对危险性程度的划分,尚无统一标准。以沉降速率或累计沉降量划分均不全面,难以给建设单位和规划部门提供一个系统的量化的指标。现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正交试验法对地面沉降危险性程度进行量化分级,拟对地质灾害评估提供统一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
张晶 《吉林地质》2006,25(4):65-69
长春—吉林输油管道敷设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性为中等复杂,现状地质灾害种类有崩塌、不稳定斜坡和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规模均属小型。地质灾害危险性小,无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主要为由于地震或断裂构造引起的地层错动或不均匀地面沉降,导致管线开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