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上海市西南部三个行政区为例,从生态韧性、经济韧性和社会韧性三个维度和2015年、2020年两个年度开展了乡村韧性评价和对比,分析了乡村空间治理政策对乡村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乡村韧性受城镇化发展水平、区域发展定位和空间治理政策等综合影响;城镇化发展水平对乡村韧性时序变化影响较大,对经济韧性和社会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生态韧性具有负向影响;区域发展定位对乡村韧性结构影响较大,以城镇化和工业化为发展目标的区域经济韧性和社会韧性相对较高,以生态绿色和粮食蔬菜保障功能为目标的远郊区域,生态韧性相对较高;乡村空间治理政策对乡村韧性的影响因目标导向和具体行动差异会有所不同,可针对不同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区域发展定位,采取差别化的乡村空间治理政策提升乡村综合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2.
张海良 《地下水》2019,(1):158-159,228
本文基于综合指数法详细分析辽宁省各区域城市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状况等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建立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区域协调发展状况利用综合指数法进行分析,结果可看出:辽宁省水资源综合评价指标在0. 605 8~0. 768 1范围,该区域整体协调水平不高。从远期看,应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应加快对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社会经济发展较快、水资源供需矛盾紧张的区域加快实施外流域调水设施、促进节水设施的推广并提升污水的回收利用。以期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建设水生态文明提供一定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科学评价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发展质量,建立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在评价并计算城镇化质量基础上,构建城镇化要素人口—土地—经济耦合协调性模型,最后分析讨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要素间耦合协调性的时空特征。研究表明:长江中游鄂湘赣三省的省会中心城市城镇化水平差距减小,区域整体协调性稳步提升;2010年后土地城镇化要素与人口、经济城镇化要素发展脱节,整个系统耦合性下降;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综合水平上升,发展协调性近几年略有下降,结构性问题初现端倪。  相似文献   

4.
区域生态环境风险评价具有尺度大、风险源与风险受体多、空间异质性强等特点,开展区域生态环境风险研究是识别生态环境风险水平、制定防范应对策略的重要理论支撑。文章以贵州省为例,参考相对风险模型为风险评价原则,基于自然灾害成因,综合考虑区域自然及经济状况,建立贵州省喀斯特生态环境风险评价框架与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及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各评价单元的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防灾减灾能力进行分析,并划分了区域风险程度等级。结果表明:贵州省喀斯特生态环境风险分布与生态环境本底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性明显,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生态环境脆弱的高原山地、高原峡谷地区以及综合发展水平较高的贵阳中心城区,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分布面积少、生态本底好、自然灾害较少的黔东南及黔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5.
以玉龙雪山地区为例,基于关联性、全面性与合理性、可操作性原则,结合玉龙雪山地区冰冻圈变化的特点与主要影响,从生态、水资源、经济与社会系统4个方面遴选了20个指标,构建了生态-经济系统对冰冻圈变化的适应能力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建立了冰冻圈变化适应能力指数模型,对玉龙雪山地区冰冻圈变化适应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就子系统而言,1980-2008年除水资源系统的适应能力呈下降态势外,生态、经济与社会系统对冰冻圈变化的适应能力均呈上升趋势.水资源总量减少是水资源系统适应能力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玉龙雪山地区冰冻圈变化的综合适应能力增强,经济系统对综合适应能力的贡献达到37%,居首位,其次为社会系统,为29%.旅游业发展驱动下的生态环境保护,地区经济实力增强,交通设施建设,居民收入增加共同助推了该地区综合适应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评价及趋势分析——以广西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鹏  丘萍 《中国岩溶》2014,33(4):483-489
岩溶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根据岩溶地区旅游发展的特点,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为基础,同时从生态安全的概念出发,涵盖生态风险、生态健康和生态足迹指标,建立了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调整的主要指标包括:土地压力指标、旅游经济密度、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雨量指标、旅游空间密度、游客密度指数、旅游收入指标等。采用综合指数法和熵权法,分别引入2012年和2007年两年的数据,对广西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变化趋势的内在原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从现状评价看,2007、2012年广西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水平总体较低,处于安全级别的城市主要位于广西中部区域,其他城市则处于不安全级别;(2)从影响指标看,经济状态和旅游生态状态对当地的旅游生态安全影响较大;(3)从变化趋势看,广西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状态逐渐好转,广西中部地区保持安全状态,紧邻广西中部地区的地市处于持续危险区域,但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梧州和贵港两个位于广西东部的城市同样处于持续危险区域,但是旅游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小幅下降趋势;(4)旅游生态安全状态和趋势与岩溶分布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周国富 《中国岩溶》2004,23(1):14-19
运用生态经济系统理论与系统协调度理论与方法,阐明了从生态系统供给能力与经济系统需要之间的关系去分析生态经济系统间协调发展的思想,提出了协调度计算方法,以及用协调度与协调发展类型相结合对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研究表明,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存在经济落后、生态恶化、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和层次较低等问题,为此需要进一步开展生态经济系统改良,提高生态经济发展水平,以实现生态建设- 经济发展- 人民富裕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8.
易武英  苏维词 《中国岩溶》2012,31(4):402-408
运用系统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喀斯特发育典型的贵阳市区域特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模型,运用模糊集对模型计算水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综合指数。结果表明:2002—2010年贵阳市水资源系统综合发展程度相对较低,与社会经济系统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度分别为0.5、0.49、0.42、0.46、0.42、0.34、0.41、0.48,整体处于颉颃阶段。今后应对城市河段和部分工矿企业比较发达的区域实行高污染企业转移或疏散,降低高耗水、高污染排放产业比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市民节水意识,推广节水型小区建设;加大对石漠化治理力度,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生态蓄水能力;加大水利工程、集雨工程建设力度,提高客水资源利用率,调整国民经济布局,使之与水资源时空分布相匹配等,以提高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能力,促进整个贵阳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苏南是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也是全国人口密度较大、经济较发达和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地质灾害是影响苏南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尝试以重要性、危害性和易发性3个要素作为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对苏南地区进行地质灾害区域划分,并在区划基础上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对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的影响,将苏南地区划分出地面沉降重点防治区和滑坡塌陷重点防治区2个重点防治区,其他区域为一般防治区。评价结果对于苏南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对土地生态安全及其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方法。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作为评价目标层,从土地自然生态安全、土地经济生态安全、土地社会生态安全3个因素层着手,根据PSR概念模型选取了18项对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有重要影响的指标,建立起符合区域特征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相关数学方法计算出杭州市2000~2006年各评价指标的安全指数,结合综合评价法对杭州市2003~2009年间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予以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罗盼  杨旭  万鲁河  吴相利  周嘉 《冰川冻土》2017,39(5):1150-1156
以哈尔滨市为研究范围,构建了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结合协调发展模型,分别研究了哈尔滨市1997-2014年期间人口城市化的内部协调性、土地城市化的内部协调性以及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的协调度及协调发展水平,并对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市的人口城市化内部协调性和土地城市化内部协调性都表现出前期加速,后期平稳的状态,在20世纪90年代,人口城市化内部协调性和土地城市化内部协调性都迅速提高,进入21世纪以后,协调度均保持在0.9左右,波动较小,内部协调度较高;综合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的协调度和相对发展度来看,除1999-2000年处于高级协调外,在研究期的其余时段哈尔滨市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基本处于初级协调状态,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非同步性,是制约两者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其中人口城市化对协调发展水平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于此同时产生的生态破坏、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等生态地质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对一个地区城镇化及经济的发展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在对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内涵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经济区生态地质环境的普遍情况,分层次探讨了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把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3个子系统,它们分别是:地质环境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和社会环境子系统。并且根据宁夏沿黄经济区的特点,从正负两个方面对3个系统内的各个指标进行阐述,并对其影响程度进行分析打分。然后,利用GIS技术的空间叠加技术,对宁夏沿黄经济区的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分级。此区域共分为三级:第一级为适宜建设区,第二级为适度控制建设区,第三级为中度控制建设区。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否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以霍林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对该流域特征及其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水资源形成的自然条件、开发利用及社会经济因素3个方面9项指标。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流域内各县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霍林河流域从上游到下游,水资源承载能力主要受水资源形成条件和开发利用强度的影响,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刘恒  钟华平  顾颖 《水科学进展》2001,12(3):378-384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我国西北干旱内陆河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天然植物的生 长与种群随地下水位和阵水的变化而演变。由于良好的绿洲生态系统是实现于旱内陆河区社会。 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综合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绿洲生 态环境保护问题,本文以民勤盆地为例,研究典型干旱内陆河区水资源利用、农业灌溉与绿洲 演变的转化关系和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5.
The arid area is one of the most concerned areas among the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ers and economists. Northwest China will be an important developing region of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Yaoba is a well-irrigation oasis within this arid area,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Alxa area west of the Helan Mountains and next to the Tengger desert in the east. It has contributed greatly to the local stock raising and agriculture since its development in 1970. However, the groundwater which the oasis depends on to survive has been getting salinized gradually and more serious in recent years.A comprehensive study was carried out using the methods of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isotope analysis, lithofaci-es and palaeogeography, calculations of water-rock interaction and the existing form of chemical components in groundwater etc.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salinization of groundwater is mainly caused by reinfiltration water solving the salt in soil which is deposited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sediments and accumulated in th  相似文献   

16.
首次对吐鲁番洋海墓地出土的植物遗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鉴定出3种粮食作物:黍(Panicum miliaceum)、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 nudum)和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吐鲁番地区降水稀少、环境干燥,因此考古遗址中的植物遗存大都保存完好。这些粮食作物均为当地生产。其中,黍可能是古代洋海人的主要粮食作物。通过植物遗存分析,2800年前的洋海古气候应该比较适合农业生产。古环境分析表明,古洋海人的部落位于一片绿洲中,绿洲内有一定面积的湿地,内生喜湿杂草。另外,河旁或高地上还有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柳(Salix sp.)及云杉属(Picea sp.)等乔木分布。  相似文献   

17.
We produced and analyzed oasis structure information, and evaluated oasis functional stability using the multiple indicators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RS)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in the arid region of China in 201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ases area was 193,734 km2, accounting for 8.17% of the arid region of China. The spatial difference in the functional stability of oases was obvious. The Beijiang zone had the highest functional stability and was relatively stable state, and the Hexi Corridor-Alashan Plateau zone had the lowest functional stability and was relatively unstable. The functional stability is dominated by production and ecological functions, which hav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creasing oasis agricultural output, strengthening highwa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education will become important ways to improve oasis functional stability. Water resources determine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thus affecting the oasis functional stability. The results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related policie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8.
河西走廊黑河鼎新至哨马营段河水与地下水转化途径分析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运用美国GEOMETRICS公司制造的StratagecmEH4电导率成像系统。对黑河鼎新至哨马营河谷地带进行实地调查发现,此段存在一地堑式断层,为东西走向,古道沿此断层形成。河流在此段大部分沿古河道为地下水,自西向东流去,在东部板滩井一带(盐碱沼泽地)以垂向蒸发方式通过地表及植被排泄。古尔乃绿洲的形成与黑河河水通过断层转化成地下水有关。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从中国西部干旱区的界定、自然条件特点的分析出发,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指出进行该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研究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在时间序列上进行生态环境演变研究,在空间结构上开展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生态过程研究,在时空耦合界面上探讨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生态系统的调控与管理研究的思路。并从生态环境形成演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环境管理等方面探讨了研究工作的技术路线。同时,指出了主要研究内容和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及将要实现的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20.
新疆奇台绿洲地下水与生态景观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应用3S技术完成对研究区各种生态景观面积数据的统计、地下水位空间动态模拟、野外实地调查及图片库的构建.结合灰色系统模型及多项式回归法,拟合出各种地表生态景观与平均地下潜水位之间的数学模型,将地下水与地表生态景观在时间与空间上予以结合.通过模型计算得出:自1983年起奇台县平均地下潜水位不断下降,24年间共降低了13.42m.随着地下潜水位的下降,奇台县的低草、中草和高草呈下降趋势,面积分别下降了32016.84hm2,8169.04hm2和8854.89hm2,下降的面积分别占区域总面积的27.44%,7.00%和7.59%,其中低草面积下降最多,从模型预测结果看除中草外,低草、高草面积还将进一步下降.荒漠及盐碱地面积波动中上升,面积分别上升了13651.19hm2和3878.52hm2,上升的面积分别占区域总面积的11.70%和3.32%,预测结果进一步证明其面积还将增加.农田面积共增加9112.04hm2,占区域总面积的7.81%,但预测结果表明,2006年和2007年农田面积出现下降趋势,如果不解决地下潜水位持续下降的问题,未来农田面积将会减少.计算结果表明该区域地下水位下降使得区域生态总体趋于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