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甘、青交界处民和县史纳村一带早元古宙湟源岩群表壳岩属一套“有层无序”地层,岩石组合为石英岩、绢云(二云)石英片岩、黑云斜长石英片岩、含榴(十字)二云石英片岩、角闪片岩等。晋宁旋回主要发生了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出现了从低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的递增变质带,高峰期变质条件P=3.8×108~4.8×108Pa,T=558~645℃。该套岩层具“褶叠层”性质,新测得Sm-Na全岩等时线年龄为1900Ma,为古元古代地质事件。变质作用P-T-t轨迹具逆时针特征,表明此时为活动大陆边缘或是大陆岛弧环境。地质、地球化学资料表明湟源岩群表壳岩形成于大陆边缘裂谷环境,碎屑岩Na2O+K2O=5.28×10-2,V/Ni=7,Sc/Ni=1,Sc/Sr=0.1。  相似文献   

2.
吉林延边东部J_2-K_1火山-侵入杂岩岩浆的生成与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位于古生代东西向构造岩浆带和中、新生代北东向构造岩浆带交汇处的延边地区,在中侏罗-早白垩世期间生成两套中-高钾钙碱性火山-侵入杂岩。中侏罗世(180-170Ma),该区受Farallon板块俯冲作用影响,在(24—27)×108Pa,1078—1230℃和80—90km深处,由地幔岩两阶段熔融产生玄武安山质岩浆,经分异演化生成一套低稀土元素且分异作用良好的火山岩系.晚侏罗世(160—145Ma)期间,Farallon板块向北东方向横推致使该地区缺乏岩浆活动。早白垩世(140—130Ma)期间Izanagi板块向欧亚大陆低角度俯冲,该区在25.5-28.5)×108Pa,1117—1138℃和85—95km处生成玄武安山质岩浆,经分界演化形成一套高稀土分异作用较差的火山岩系。  相似文献   

3.
金刚石通常出现于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及由这些岩石风化剥蚀产生的沉积物中。会刚石是在上地幔即位于岩石圈与软流圈交界处,距地表约150~200公里深处,压力45—60×10~7pa,温度约1140~1400℃高温高压条件下,由CO_2还原或CH_4氧化而成。根据南非金伯利岩岩管中金刚石内包体矿物同位素年龄测定,金刚石在33亿年前已形成,而金伯利岩形成于90百万年。西澳阿盖尔钾镁煌斑岩岩管形成时代为12.06亿年  相似文献   

4.
八庙 青山作为我国金红石成因及工业类型代表的重要矿床,是高钛岩系在一定变质条件下形成的。通过采用矿物温度、压力计等方法的研究,估算出本区变质条件与成矿的关系:利于成矿的最佳温度为490.43℃,压力为3.82×108Pa,环境为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5.
龙门山南段五龙断裂带为一条200m~1000m宽的推覆韧性剪切带。断裂构造岩以糜棱岩和构造片岩为主;根据构造岩及其显微构造、超微构造特征,认为该断裂带为上盘相对向上剪切运动,自北西向南东推覆的产物;其形成深度为16km~20km,温度为450℃~550℃,压力为450MPa~530MPa,古差异应力值为100MPa~106MPa,应变速率为1.3×10-10m/s;为高温、高应变条件下形成。  相似文献   

6.
高温高压气液相中金迁移形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配制的AuCl3水溶液于Π型高压釜内,在pH=1~0.5,P/10×105Pa~300×105Pa,T/200~400℃条件下金的迁移实验结果,AuCl3在350℃以上为气相中迁移,350℃以下才开始少部分转入热液中,300℃约30%AuCl3转入热液里,250℃以下有70%转入热液里,200℃以下AuCl3全部转入热液里。表明1000μg/mlAuCl3水溶液在350℃及172×105pa条件达到临界状态,全部气化为简单氯化物金的形式。因此,金矿的沉淀富集是在中低温热液中成矿的。实验结果表明金是在热液晚期中低温成矿环境形成。  相似文献   

7.
粤西云炉紫苏花岗岩及其麻粒岩包体的主要特点和成因讨论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20  
陈斌  庄育勋 《岩石学报》1994,10(2):139-150
云炉含有麻粒岩包体的紫苏花岗岩出露于粤西云开大山加里东造山带。这种紫苏花岗岩是麻粒岩在水不饱和的条件下发生深熔作用的结果.结晶温度在800℃以上,氧逸度(fo2)和水逸度(fH2O)分别为1.013×108.6Pa和45.4MPa,定位深度约17km,单颗粒锆石U-Ph同位素年龄为450±10Ma。岩体中的麻粒岩包体来自紫苏花岗岩源区.反映源区的变质条件为P=0.6~0.69GP8,T=807~836°aH2o=0.27。  相似文献   

8.
对龙门山中段彭灌杂岩体中的一条韧性剪切带进行了确定和命名,并着重从显微组构及岩组学方面对其变形环境进行了讨论,推断其形成深度为10km、温度为500℃、压力为500MPa,形成时的差异应力值为80~110MPa,应变速率为10-11~10-10m/s。  相似文献   

9.
福建李坊大型重晶石矿床围岩中发育层状硅质岩,为了研究硅质岩的成因,本文对14件硅质岩样品进行了硅、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δ(~(30)Si)分布范围为-0.3×10~(-3)~+0.1×10~(-3),平均值为-0.1×10~(-3);δ(~(18)O)分布范围为10.6×10-3~18.9×10-3,平均值为14.7×10~(-3)。基于该层状硅质岩的δ(~(30)Si)和δ(~(18)O)分布范围特征,结合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的认识,该硅质岩应为原生沉积成因,二氧化硅来源于热水沉积;根据燧石-海水氧同位素地质温度计估算石英的形成温度为100.2℃—198.7℃,平均值为146.0℃,即该硅质岩形成于热水沉积,暗示李坊重晶石矿床形成于热水沉积作用。  相似文献   

10.
威海—乳山麻粒岩带是苏北—胶南构造混杂岩带北东段的北西边缘带。麻粒岩体呈无根的透镜状。典型的共生矿物组合为Cpx+Gr+Pl±Q、Cpx+Opx+Gr+Pl和Opx+Gr+Cpx。单斜辉石含Jd2.50%—8.79%,石榴石含Pyr14.47%—35.36%。该麻粒岩形成条件:P为7.91—10.70×108Pa,T为717—807℃,地热梯度约21—25℃/km,埋藏深度约29—39km,属中压麻粒岩相。其变质作用峰期的年龄约(1913±9)Ma。  相似文献   

11.
谢平辉 《云南地质》2008,27(4):434-436
水热法合成的表面增生水晶的晶体习性与天然水晶近似,但包体性质、偏光镜干涉色、晶体表面特征等方面有明显区别,藉此可作鉴别。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影响人造金刚石抗压强度的多种因素,针对晶形、杂质及温度对金刚石强度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分析,为金刚石及其制品的生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韩桂荣  呙敏超 《湖南地质》2001,20(2):144-145
钻石与合成立方氧化锆外观相似,在没有鉴定仪器的条件下,使用10倍放大镜和肉眼观察颜色、光泽、色散、瑕疵、加工工艺、腰围等,辅以透字试验、亲油性实验、称重、测量直径等简单方法即可将钻石与合成立方氧化锆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14.
叶涛  彭长琪  叶先贤 《矿物学报》2006,26(2):215-218
本文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长江武汉阳逻段江底沉积岩中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动物鹿角化石剖面的孔隙边缘,发现了许多尚未人知的结晶团聚体。这些结晶团聚体经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EDS),确定为黄铁矿晶体。研究表明,这些黄铁矿晶体以不同形态寄生于孔洞边缘,在特定的外界条件及环境下形成了这些黄铁矿结核。本研究可为探索生物矿化过程提供一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黄铁矿的微量元素及热电性和晶体形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胡楚雁 《现代地质》2001,15(2):238-241
金矿床中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热电性、晶体形态等标形特征与其形成的物理化学环境及介质条件密切相关。该标型特征在判别不同矿化类型、揭露金矿床空间的变化规律、评价矿体和预测深部矿体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同时 ,黄铁矿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具有易于采样、易于分析、经济有效、方便实用的特点 ,是金矿找矿矿物学研究及应用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郯庐深大断裂两侧主要矿产成矿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涂怀奎 《矿产与地质》1997,11(5):309-313
郯城—庐江深大断裂构造演化控制着东西两侧主要矿产的产布规律。有其相同的矿种,相似的矿床类型,但在其矿床规模上有所差异,郯庐深大断裂东侧产出大型的招掖型金矿床,大型东海型水晶矿,还有辽南瓦房店金刚石矿和宽甸蓝宝石矿;西侧产有大型的蒙阴型金刚石矿,大型昌乐型蓝宝石矿,也有沂南金矿床和大别山区麻城霍山紫水晶矿的分布。深入研究郯庐断裂构造演化与成矿特征,有望扩大找矿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实际晶体形态计算机绘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芬娜  王文魁 《地球科学》1992,17(2):159-169
  相似文献   

18.
苏鲁榴辉岩中除了早前发现的一粒金刚石外,最近又发现了6粒,它们具有基本相似的外形和大小,但其晶体结构与普通自然界金刚石和人工合成金刚石存在一定差别.金刚石具有异常X-射线衍射峰以及有磁铁矿的包裹体等特征,表明可以排除这些金刚石是人造或被外来样品混染的可能性.金刚石的再发现,证实苏鲁榴辉岩的形成压力可以达到4GPa以上,并且为大别和苏鲁两个超高压变质带的对比提供了一个重要标志.金刚石的异常晶胞参数和X-Ray异常峰的出现有可能与超高压变质作用有关,但需要实验岩石学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直流弧光放电等离子体CVD金刚石薄膜中的晶体类型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主研制的直流弧光放电等离子体CVD设备,以甲烷和氢气为气源,在YG6硬质合金基体上制备出主显晶面为(100)、(111)以及纳米晶粒的金刚石薄膜涂层。SEM观测其晶体类型主要为立方体、八面体、立方八面体,其中以立方八面体为主。随着碳源气体浓度的增加,金刚石晶体的形态会呈现从八面体一立方八面体一立方体顺序转变的趋势;而薄膜的表面形貌呈现从主显(111)晶面-(111)与(100)晶面混杂-主显(100)晶面顺序转变的特征。此外,CVD金刚石薄膜中还存在有许多类似接触孪晶、贯穿孪晶、复合孪晶,以及球形或聚晶晶粒形态的晶体,并且多数孪晶属于类似(111)复合孪晶结构。  相似文献   

20.
氟碳钙铈矿结构中晶体缺陷的高分辨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孟大维  吴秀玲 《矿物学报》1995,15(4):378-382
用高分辨电子显微术(HREM)研究了氟碳钙铈矿(BS)晶体结构中的无序堆垛和体衍交生现象,结果表明该矿物的衍生多晶体是由钙-铈氟碳酸盐矿物中不同组分的氟碳铈矿(B)和直氟碳钙铈矿(S)结构单元层沿c方向无序堆垛而成。高分辨结构象揭示出氟碳钙铈矿衍生多晶体的微结构特征。讨论了氟碳钙铈矿结构中的堆垛层错等晶体缺陷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