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1998年11月对大亚湾大鹏澳网箱养殖区进行的定点24h连续水质监测资料,分析并讨论了该养殖区海水生物-化学各要素的垂直分布和周日变化规律,并用单项指标评价法和改进的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法,参照营养指数(E)对该网箱养殖区海水的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和研究.结果表明,各项要素的平均值大都是表层>中层>底层;周日变化主要受潮汐运动和海水中生物的节律性生理活动的综合影响;表层海水的富营养化率明显高于中层海水,其各单项指标处于中度一富营养状态,而中层和底层海水则分别处于贫一中度和贫-富营养状态;PO4-P相对较贫乏,为养殖区富营养化的最关键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2.
根据1997年8月~1998年11月的调查数据,本文分析和评价了红海湾4个不同水域营养水平的时空分布特点.红海湾水域E值的空间分布从北向南呈逐渐递减的趋势,即长沙湾滩涂养殖区>长沙湾浅海养殖区>自然水域、龟龄岛水域,其中长沙湾滩涂养殖区和长沙湾浅海养殖区有机污染十分明显,达高富营养化程度和富营养化程度,自然水域和龟龄岛水域则营养状况相似,基本上未受到明显的有机污染.E值的季节变化趋势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除冬季处于贫营养状况外,其余3个季节均达富营养化程度,其中以春季有机污染最为严重,达高富营养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青岛鳌山湾海区营养结构分析与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4年6月中旬在鳌山湾海区所取得的底层海水营养盐资料,分析了青岛鳌山湾海区营养盐的平面分布特征;运用绝对限制法则和相对限制法则确定了鳌山湾海区的营养盐限制因子;采用营养状态综合指数法和分类分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对鳌山湾海域的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鳌山湾营养盐限制因子为磷(P),该海区由缺氮转变为缺磷,营养盐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且该海域无富营养化现象,水质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评价2010-2017年嵊泗马鞍列岛保护区海域的水质状况。【方法】采用水质有机污染指数(A)法进行水质有机污染评价,采用富营养化指数(E)法和营养状态质量指数(INQ)法进行水质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该保护区海域水质化学需氧量(COD)和溶解氧(DO)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磷(DIP)含量有3个年份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余年份超过第一类但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DIN)质量浓度超标严重,2015年达到0.674 mg/L;叶绿素a(Chl-a)本底含量较高,适宜条件下使得浮游植物大量繁殖,Chl-a含量急剧上升,并容易诱发赤潮;有机污染指数评价显示,2012-2015年水质有机污染状况达到中度污染以上,并且有3年达到严重污染级别,最大A值为2014年和2015年的4.10,2016年污染最轻,为开始受到污染级别;富营养化指数和营养状态质量指数评价显示,最大E值和INQ值分别为2012年的4.29和2010年的8.59,DIN含量高是富营养化的主要贡献因子。【结论】该保护区海域水质主要污染因子为DIN,水质有机污染状况呈现年度波动状态,水质富营养化较严重。  相似文献   

5.
西津水库网箱养殖区浮游植物特征及水质营养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6年10月至2008年7月对西津水库米埠坑网箱养殖区浮游植物进行两个年度共8次调查。第1年发现浮游植物6门53属,冬季出现种属最多,达到43属,春、夏季最少,为35属,浮游植物年平均数量为35.18×104 L-1,平均生物量为1.07 mg·L-1。第2年度采集到浮游植物6门47属,以春季出现种属最多,达到40属,夏季最少,为29属,第2年浮游植物年平均数量低于第1年,为19.77×104 L-1,生物量高于第1年,达到1.22 mg·L-1。综合营养指数评价结果显示,米埠坑网箱养殖区处于中营养水平,有向富营养化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适用于16个富营养化指标的湖泊营养状态指数公式,并对指数公式中的参数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得到对16项指标都适用的营养状态指数公式.实例分析表明,优化后的湖泊营养状态指数公式计算简单、实用,具有客观性、可比性和通用性.因而,能够对湖泊富营养化进行较好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4年6月中旬在鳌山湾海区所取得的底层海水营养盐资料,分析了青岛鳌山湾海区营养盐的平面分布特征;运用绝对限制法则和相对限制法则确定了鳌山湾海区的营养盐限制因子;采用营养状态综合指数法和分类分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对鳌山湾海域的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鳌山湾营养盐限制因子为磷(P),该海区由缺氮转变为缺磷,营养盐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且该海域无富营养化现象,水质较好。  相似文献   

8.
红海湾水产养殖示范区水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红海湾是广东省非常重要的海水养殖示范区,为了维系和保护红海湾规模化水产养殖示范区的优良生态环境,1997年4月对1998年12月对红海湾水域水质的时空变化趋势和质量状况进行了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红海湾海水综合质量总体上处于相对清洁水平,但浅海养殖区和长沙湾养殖区有机污染,分别达富营养化和高富营养化程度,DIN和IP是水质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而石油类,Cu,COD是重点控制的优先污染物。  相似文献   

9.
海水网箱养殖 ,作为一项高投入、高风险、高利润的产业 ,在我国虽然仅有 2 0多 a的发展历史 ,但其发展速度与规模却相当之快。 1 997年全国养殖面积达到 3 69.0 hm2 ,总产量 5 80 5 6t。然而 ,海水网箱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同时 ,其对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科学评价海水网箱养殖渔场的环境影响状况 ,作者根据近年来对我国主要海水网箱养殖渔场水化学环境、生物环境和表层沉积物环境变化特征的分析 ,初步评价了海水网箱养殖渔场的环境特征。同时 ,从促进和维护海水网箱养殖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对制约…  相似文献   

10.
洱海的营养状态发展趋势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洱海多年(1990-1998)的几个主要富营养化指标的普适卡森指标TSIG值,建立了TSIG指数的灰色GM(1,1)预测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洱海1999-2004年的营养状态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此预测结果可为今后的治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海南岛近岸海域表层海水化学需氧量(COD)的时空分布特征,评价COD污染水平,研究区域COD浓度与多种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2016年枯水季、丰水季和平水季海南岛近岸海域表层海水现场调查资料,进行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分析。【结果】海南省近岸海域表层海水COD的平均质量浓度为(0.75±0.43) mg/L,浓度范围为0.14~2.74 mg/L;COD浓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龙尾河口临近小海海域,枯水季研究海域表层海水COD污染水平高于丰水季节;COD对富营养化的贡献范围为38.2%~69.7%,平均贡献率为(51.0±5.1)%,贡献率随着富营养化指数的增加而减小;3个季节COD与盐度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COD时空分布主要受陆源输入和水动力过程的影响。COD是影响海南岛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的重要因子但非决定性因子。随着富营养化程度增加,来自营养盐对富营养化贡献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根据“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对南四湖健康状态进行评价.选取南四湖流域人口密度、工农业供水需求、富营养化程度、南四湖生物多样性指数、环保投资指数等能够充分反映南四湖压力、状态和响应的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经验赋值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权重确定,并对指标进行标准化赋值;提出了南四湖健康评价模型并且得出南...  相似文献   

13.
红海湾水产养殖示范区水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海湾是广东省非常重要的海水养殖示范区。为了维系和保护红海湾规模化水产养殖示范区的优良生态环境 ,1 997年 4月至 1 998年 1 2月对红海湾水域水质的时空变化趋势和质量状况进行了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 ,红海湾海水综合质量总体上处于相对清洁水平 ,但浅海养殖区和长沙湾养殖区有机污染明显 ,分别达富营养化和高富营养化程度。DIN和IP是水质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 ,而石油类、Cu、COD是重点控制的优先污染物。  相似文献   

14.
对长岛北四岛海洋牧场海域101个表层沉积物和102个表层海水样进行取样调查,开展表层沉积物类型、粒度、表层沉积物和海水重金属等指标分析测试,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富集系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该区表层沉积物潜在生态风险,采用海水水质分类和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表层海水污染情况。表层沉积物结果表明:沉积物为泥质砂质砾、砾质泥质砂、砾质泥、含砾泥质砂、砂、粉砂质砂和砂质粉砂,平均粒径介于2.44~5.44Ф;Hg、Cu、Zn、Pb、Cd、As、Cr、硫化物和石油类都符合第一类标准,属于清洁沉积物;Cr、Cu、Pb、Zn、Cd、Hg和As富集系数均<1,处于低度污染水平;Cr、Cu、Pb、Zn、Cd、Hg和As单项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ir介于0.56~30.71之间,RI均值为66.27,远低于低度生态危害的划分标准值。表层海水结果表明:21个站位受到Hg污染,略高于第一类标准,满足第二类标准,主要位于研究区西北部、西中部和东北部海域,其余指标均符合规定第一类标准;Hg、Cu和Zn含量处于较清洁环境范围内,As、COD、石油类、Pb、Cr和Cd含量处于自然本底环境。根据海底沉积物和海水分析结果得出,长岛北四岛海域海洋牧场规划区底质和水质环境适宜建设海洋牧场。  相似文献   

15.
人类活动对水环境影响巨大,同时水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武汉市东西湖区主要湖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情况展开评价发现东西湖主要湖泊表层沉积物平均污染程度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东大湖和金湖中Cd元素处于中度污染水平累积,墨水湖和上金湖中Cd元素为偏中度污染累积水平,其他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均处于轻度或无污染水平。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金湖和东大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风险处于重度生态风险水平,墨水湖、上金湖、下银湖处于中度风险水平,其余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风险均处于低风险水平。主成分分析表明,Hg、Cr、Ni、Cu、Zn、Cd、Pb可能来自于工业和交通源的排放,而As可能与农药的使用有关。后期金湖、东大湖、墨水湖、上金湖和下银湖的内源污染治理过程中需考虑重金属的生态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并参考国外对湖泊营养分类的标准,建立了湖泊和水库FTE营养分类方法。应用Fuzzy综合评判的理论和方法,对参加分类评判的各项指标参数通过映射的方法,使每一个指标参数转换成在区间[0,1]的特性指数(d_1),同时引入一个能反映每项指标参数在评判中重要程度的权值(a_1),求得一个能统一反映湖库营养程度的综合性评价指数的计算公式:e=∑a_1d_1。以何志辉教授对我国87个湖库营养分类结果为基准,计算并确定出贫、中、富三种营养类型互不相交的FTE指数范围,作为湖库FTE营养分类标准。对任一湖库,根据九项指标参数计算获得的FTE指数e,不仅能客观地反映其营养程度,同时又以它作为唯一的数值来确定该湖库的营养类型的归属。用FTE营养分类方法对我国87个湖库营养分类结果与何氏的分类结果吻合率达97.7%。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放养鱼类对乌梁素海水生态的影响。【方法】2017年7月-2018年4月共设置6个采样点,分别对乌梁素海现存水草区与鱼类放养区水体表层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分析,并对两区域的营养状态与水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76属154种,其中现存水草区(142种)多于鱼类放养区(88种),现存水草区浮游植物种属组成为硅藻-绿藻-蓝藻型,鱼类放养区为绿藻-硅藻-蓝藻型。现存水草区平均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分别为4.29、4.23,明显高于鱼类放养区(2.46、2.30)。两区域浮游植物优势种共26种,其中现存水草区(24种)多于鱼类放养区(11种),现存水草区以蓝藻、绿藻、硅藻为主要优势种,而鱼类放养区则以蓝藻为绝对优势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现存水草区(25.19×106 cell/L)显著低于鱼类放养区(275.79×106 cell/L)(P <0.05),而平均生物量现存水草区(13.34 mg/L)虽低于鱼类放养区(36.20 mg/L),但差异不显著(P> 0.05)。研究显示,现存水草区营养状态为中营养-轻度富营养,鱼类放养区为中度富营养-重度富营养;两区域水质均为中度污染到重度污染状态。【结论】与历史数据相比,现存水草区浮游植物群落表现为浮游植物多样性下降、种类小型化、优势种转变为蓝藻为主。与现存水草区相比,鱼类放养区浮游植物群落因放养鲢、鳙的摄食导致浮游植物多样性下降、种类小型化、优势种向可食性差、生长快的群体型蓝藻演替。  相似文献   

18.
对威海近海海域127站位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测试,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超标分类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法等多种评价方法对研究区环境质量进行评价。认为研究区海底表层沉积物的单因子污染物指数偏低,只有Cu和Cr两种重金属出现一类沉积物质量超标情况;海底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在整体上处于清洁和尚清洁状态,个别站位处于允许状态;污染类型主要以Ⅰ类、Ⅱ类为主,含少量Ⅲ类,Ⅱ类又分为Ⅱ1Cr和Ⅱ2Cu两个污染亚类,Ⅲ类又分为Ⅲ1Cr-Cu和Ⅲ2Cu-Cr两个污染亚类;各种重金属的生态危害程度均低。  相似文献   

19.
四川广元上寺乐平统大隆组中上部海相硅质岩、硅质灰岩中赋存较为丰富的遗迹化石,可识别出觅食迹、居住迹5属7种,包括Chondritestargionii,Chondritesisp.,Palaeophycusisp.,Planolitesmontanus,Planolitesisp.,Thalassinoidesisp.和Zoophycosisp..结合遗迹化石组合及其分布特征、生物扰动指数以及地球化学数据(铁化合物比率和总有机碳的变化特征),乐平统大隆组顶部整体处于缺氧富硫或贫氧富氧交替出现的沉积环境,并非持续的缺氧环境.   相似文献   

20.
波吉卵囊藻培养的生态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是南方对虾高位池作为微藻生态调控改善养殖水环境,防止对虾疾病的一种藻种。对其生态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其最适生长温度是25-30℃,最适合的海水相密度是1.008-1.016,在1.004-1.020范围均能正常生长;最适的pH值地7.5-9.0;24h的光照时间,其增殖率最大;光照度高于800lx增殖率较好。其种群增长无明显的指数生长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