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MAPGIS组件的二次开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顺平  王海龙 《地球科学》2002,27(3):285-288
组件式GIS是GIS与组件技术相结合的新一代地理信息系统。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和组件式GIS的基本概念,并简单介绍了组件式GIS的基本优点及MAPGIS组件开发平台的组成和功能划分。阐述了使用MAPGIS组件进行GIS应用软件二次开发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以及在VB中使用MAPGIS组件对象的基本步骤,并以VB为开发环境,结合MAPGIS数据管理组件、图形显示组件、图形编辑控件、属性编辑控件等,给出了一个具有图形显示、地理属性数据编辑等功能的实例程序,演示了如何使用MAPGIS组件进行GIS应用软件的二次开发。  相似文献   

2.
在地质工作时需编制大量图件和附表,本文介绍MAPGIS软件将矢量化图件中储量估算面积参数数据等属性数据转到文本中,根据标准图件中点和线图元的位置将其所处位置的坐标值转成文本数据,可通过这些数据进行储量估算,编制各种表格和为报告文字编写提供数据资料,应用这些简便工作方法及技巧,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张勇 《贵州地质》2009,26(3):241-242
MAPGIS是武汉中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开发的GIS基础平台软件系统,提供了多种二次开发方式。应用人员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用其中一种或组合多种方式进行开发,本文介绍了利用C#.net和MAPGIS7.0组件/控件进行二次开发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慧  郭晖 《西北地质》2021,(2):203-211
为了提高煤层气生产数据采集效率,笔者建立了数据自动采集系统.该系统可以自动识别、采集并处理不同格式、不同结构和不同类别的生产数据,形成具有统一结构的数据格式.系统可分别针对Word文件和Excel文件查找表格标题和分析表格结构,并利用整表识别或者关键字识别对单个单元格、连续多个单元格、单元格内的键值对和按行/列增长的数...  相似文献   

5.
MAPGIS OLE DB提供者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顺平  叶亚琴 《地球科学》2002,27(3):255-258
OLE DB是微软公司的通用数据存取策略(UDA)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要介绍了OLE DB在UDA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及OLE DB提供者的基本原理.针对MAPGIS地理信息系统用Ⅵ-SUALC+ + ATL设计了一个OLE DB提供者, 该提供者能够根据MAPGIS数据的结构动态读取常规类型的字段值.重点介绍了该OLE DB提供者的数据源对象、会话对象、命令对象和行集对象的设计方法.该OLE DB提供者是一个只读型的提供者, 它比较适合于只对数据进行查询的应用, 在VB环境下能够进行快速开发, 甚至不用编程便能够提取MAPGIS数据进行表格输出或自动生成发布网页.   相似文献   

6.
利用MAPGIS组件技术,实现了将隧道施工中采集的多源种类数据信息直接生成MAPGIS支持的平硐图形文件,并且能将平硐的图形信息和隧道采集数据进行连接与同时管理的功能。这充分发挥了GIS管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优势,合理管理平硐基础空间信息资料,也解决了由手工矢量化和数字化采集等常规方式获取平硐图形信息工作量较大的缺点,以及平硐图形信息(空间数据)与采集的数据信息(属性数据)不能在一般非GIS系统中实现对应连接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依据以往航电异常解释的工作方法以及前人的研究思路,基于MAPGIS(SDK)6.7二次开发平台,利用VB编程语言,开发研制出利用点属性数据绘制航电剖面曲线的即时显示功能,即在子窗口中能同时显示航电各个频率实虚分量的剖面曲线及飞行高度曲线。  相似文献   

8.
李军 《地球科学》1998,23(4):351-354
多源图象数据由于基取值范围较大,如何快速进行点变换一直是专业图象系统的难点。通过引入重映射表、彩色查找表和二级查找表的概念,提出了一种多源图象点变换的快速 可视化算法。  相似文献   

9.
区域化探数据处理对于化探找矿影响重大.湘南素有我国“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在湘南地区1∶50000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中,利用MAPGIS软件结合Excel表格,可快速完成地球化学采样点位图、实际材料图;同时结合数字地质调查信息综合平台(DGSS)软件,采用“迭代法”计算背景值和标准偏差,进而求得异常下限,以DGSS软件为平台绘制出元素地球化学图、单元素异常图及综合异常图.与传统化探制图方法相比,MAPGIS与DGSS在处理数据及成图时均显示出其高超性能,耗时少、精度高、实用性强,在地质工作领域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波前扩展有限差分地震波走时算法具有物理意义明确、因果稳定性强的特点,但每次波前扩展都要寻找波前面上的最小走时点。当计算网格点数较多,特别是涉及到三维走时计算时,寻找波前面上的最小走时点是一项十分耗时的工作。研究发现,波前扩展有限差分地震波走时算法的波前点具有两个突出特点:①波前点更新十分频繁,通常每次取出波前最小走时点后都要插入若干新的波前点;②新计算出的波前点的走时通常比较大。数据结构中的二叉树堆排序方法可以提高寻找波前面上最小走时点的效率,根据特点①,在原始二叉树堆排序方法的基础上,优化了插入新波前点和移除波前面上最小走时点的流程,实际计算结果表明,与原始的二叉树堆排序方法相比,改进后的二叉树堆排序方法可以提高大约20%的计算效率。根据特点②,将原始的二叉树堆排序方法推广到多叉树,实际计算结果表明,完全三叉树堆排序方法优于二叉树和四叉树堆排序方法,可以再提高5%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1.
The genetic algorithm is useful for solving an inversion of complex nonlinear geophysical equations. The multi-point search of the genetic algorithm makes it easier to find a globally optimal solution and avoid falling into a local extremum. The search efficiency of the genetic algorithm is a key to producing successful solutions in a huge multi-parameter model space. The encoding mechanism of the genetic algorithm affects the searching processes in the evolution. Not all genetic operations perform perfectly in a search under either a binary or decimal encoding system. As such, a standard genetic algorithm (SGA) is sometimes unable to resolve an optimization problem such as a simple geophysical inversion. With the binary encoding system the operation of the crossover may produce more new individuals. The decimal encoding system, on the other hand, makes the mutation generate more new genes. This paper discusses approaches of exploiting the search potentials of genetic operations with different encoding systems and presents a hybrid-encoding mechanism for the genetic algorithm. This is referred to as the hybrid-encoding genetic algorithm (HEGA). 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routine in which the mutation operation is executed in decimal code and other operations in binary code. HEGA guarantees the birth of better genes by mutation processing with a high probability, so that it is beneficial for resolving the inversions of complicated problems. Synthetic and real-world examples demonstrate the advantages of using HEGA in the inversion of potential-field data.  相似文献   

12.
边坡稳定性的聚类未确知综合识别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锦春  李夕兵  董陇军 《岩土力学》2010,31(Z1):293-297
影响岩石边坡稳定性的因素众多且关系复杂,且存在大量未确知信息,很难用简单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借鉴工程类比的思想,采用聚类与未确知测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针对边坡工程问题环境的复杂性,以大量的历史数据为训练样本,通过动态聚类分析,求得其分类中心。针对大量的未确知信息,利用未确知测度方法对其进行评价,提出一种分析边坡稳定问题的新方法。研究表明,该算法可以对边坡的稳定状态进行预测,正确率在90%以上,为比较合理快速地分析边坡稳定分析方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基岩裂隙水探寻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研究课题,富水优势断裂的确定是其中的关键。文章详细论述了运用层次分析法寻找富水优势断裂并进行分级的实施方法。这一方法的实施可归纳为"两个前题条件,五个分析步骤,一个结果判断",两个前题条件为富水性功能分类和构建优势指标体系,五个分析步骤为构建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对象层权重总排序;一个结果判断为利用层次分析的结果进行断裂富水性分级,从而最终确定出富水优势断裂。此法为富水优势断裂的定量化评价提供了一种简洁、实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油水层快速识别改进的CP网络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P网络具有分类快速、准确等优点。文中详细介绍了CP网络的算法,并对其进行了部分改进,增加了误差检验和网络测试功能;使用VisualBasic6.0开发了相应仿真软件,并将其用于某油田的油、水层快速识别。实际应用表明:改进的CP网络训练周期短、识别准确率高,完全可以用于油、水层等的快速识别,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快速推进法(简称FMM)在地震波走时计算中有着精度高、效率高的特点,但窄带扩展每次都要寻找最小走时。当网格节点较多时,寻找最小走时非常耗时。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为了提高计算效率,笔者对堆排序的排序方式做了改进,将完全三叉树排序方法引入到快速推进法地震波走时计算中。模型试算结果表明,基于完全三叉树快速推进法计算出的地震波走时与用完全二叉树方法的精度一致,且前者比后者效率提高约10%。  相似文献   

16.
基于蚁群聚类算法的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玮 《岩土力学》2009,30(11):3476-3480
由于岩石边坡影响因素众多且关系复杂,不能用简单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在工程类比的基础上,一般采用聚类的方法。但由于边坡工程问题环境的复杂性,岩石边坡稳定分析的聚类问题是一个复杂的模糊、随机优化问题,采用传统方法难免带来很多局限性。为了更好地解决这类问题,首次把蚁群聚类算法这种新近提出的仿生聚类算法引入岩石边坡工程领域,以解决其稳定分析问题,提出一种分析岩石边坡稳定问题的新方法。该方法在分析岩石边坡工程实例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蚁群聚类算法,以工程类比的思想判断岩石边坡的稳定状态。工程应用证明,该算法可以自动把岩石边坡分成几种类似的状态,判断准确率较高、计算速度较快,是一种比较实用的岩石边坡稳定分析方法,值得在岩石边坡分析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网格环境下海量空间数据管理与并行化处理效率,将网格环境下的分布并行处理技术与空间索引相融合,提出了一种空间索引框架(grid slot and hash R tree,GSHR-Tree).该索引树结构基于散列hash表和动态空间槽,结合R树结构的范围查询优势和哈希表结构的高效单key查询,分析改进了索引结构的组织和存储.构造了适合于大规模空间数据的网格并行空间计算的索引结构,该索引树算法根据空间数据划分策略,动态分割空间槽,并将它们映射到多个节点机上.每个节点机再将其对应空间槽中的空间对象组织成R树,以大节点R树方式在多个节点上分布索引数据.以空间范围查询并行处理的系统响应时间为性能评估指标,通过模拟实验证明,该GSHR-Tree索引满足了当前网格环境空间索引的需要,并具有设计合理、性能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岩石中常含有裂缝、岩脉等细小而重要的微观结构,需要高分辨率的成像技术来提取其特征.在岩石图像处理中,特征提取可以提取出岩石的主要结构信息从而极大降低数据量,然而某些细线状岩石特征(如裂缝、裂隙等)往往无法被完整识别出来而存在间断现象.本文在采用蚁群算法修复岩石细线状特征的基础上,综合利用蚁群算法、DBSCAN聚类算法和...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了面表、环表、顶点表表链数据结构描述了三维空间立体图形,讨论了二维屏幕坐标转换立体空间坐标的算法及其关键技术,解决了在三维背景图上任意交互剪裁的三维图视显示技术。并在SUN工作站上以图形用户界面(motif)软件为平台,实现了程序软件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