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以陕西省乾(县)礼(泉)黄土台塬区地下水资源评价为实例,说明黄土台塬区大面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一般方法、原则和数学模拟法的实践效果。该区属于渭河断陷盆地的北部斜坡带,是渭北台塬的一部分。其南以渭河冲积平原为界,北以黄土丘陵为界,东、西分别以迳河、漆水河深切河谷为界,面积1688.9Km~2。它包括山前洪积平原和黄土台塬两大地貌单元,台塬区占68%。两耆构成同一含水系统,故统一进行评价。一、水文地质条件简述区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430—700m,地面坡度平缓。塬区有东西向展布的宽浅洼地。山前地带有漠西河、泔河两条季节性河流。全区渠系密布,主要为地表水灌区(分属  相似文献   

2.
以甘肃省陇东黄土董志塬为研究区,采用SWAT模型和遥感方法,就黄土台塬区地下水库均衡进行综合研究. 结果表明:黄土台塬区土壤水分负均衡常出现在5、6月份,该期水分亏缺不利于植被的健康稳定生长,是灌溉调节的主要时段. 1981-2010年间,气温升高使陆表蒸散需求增加,降水减少使土壤水库补给减少,二者共同导致台塬区土壤水库负衡态势的加重. 气候变化背景下,积极寻求外调水源是解决黄土台塬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通过分析甘肃董志塬西峰地区的一组抽水试验的资料,来探讨塬区黄土含水层饱水带地下水赋存特征及其运动规律。目前,对黄土层中地下水赋存状态的认识尚不一致,抽水试验之后,用现有公式计算参数,往往不敢确信计算的结果。这些均说明黄土层饱水带内水的赋存状态及运动规律,还不十分清楚。这个问题是黄土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基础,因此研究黄土含水层中地下水的运动规律、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城市新区的科学选址及规划需要以明确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基础,因此开展城市周边工程地质分区研究已成为当前城镇发展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本文以铜川地区为例,根据地质构造及地貌演化确定了地貌类型,依据第四纪沉积物组合差异将地层沉积结构划分为风成沉积型、冲洪积型及风成-冲洪积复合沉积型。根据湿陷性试验结果,研究区内黄土埋深超过22m不具自重湿陷性,埋深超过24 m不具湿陷性;根据湿陷量计算值将研究区划分为非湿陷区、2级、3级和4级湿陷区。在此基础上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区(低中山区、黄土台塬区、黄土丘陵区和河谷阶地区)及8个亚区,并总结了各工程地质区的工程特性,其中:低中山区及黄土丘陵区不适宜建筑;黄土台塬区的2级湿陷高台塬亚区和2级湿陷低台塬亚区为适宜建筑;河谷阶地区部分适宜建筑;黄土台塬区的3级、4级湿陷高台塬亚区及3级、4级湿陷低台塬亚区进行地基处理后适宜建筑。研究成果可为黄土高原地区相似地质条件下的未来城市选址及工程建设规划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渭北黄土台原区, 地面平阔, 土质肥沃, 是我省利用黄土地下水和引用地表水灌溉的主要地区, 面积达万余平方公里。广大黄土台原区, 经长期地表水灌溉后, 产生了潜水位的大面积、大幅度上升, 大面积黄土湿陷的发生以及老滑坡的活化、新滑坡的加剧等产生了一系列黄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因此研究“黄土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与运移特征办不但对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综合治理黄土地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 以及建立黄土地区水文地质基础理论等, 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的黄土塬、黄土台塬区赋存有较丰富的黄土潜水,大气降水垂直入渗是其主要补给来源,但对水分赋存和运移的空间通道认识尚有不足。文章基于董志塬、渭北黄土台塬的地貌、地层结构等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利用动态和相关试验资料,结合黄土扫描电镜图像处理与统计分析,对黄土塬区黄土潜水和包气带水分运移的孔隙特征、过程进行了探讨并分带。研究认为孔隙是黄土地下水的主要赋存、运移的空间通道,其最小渗透等效孔径约为12μm。由孔隙发育的马兰黄土构成的黄土包气带垂向结构组合有利于大气降水的入渗,包气带孔隙中的水分运移非常微弱缓慢,但较为连续均匀。黄土包气带可划分为气候影响带、储存调节带、缓慢运移带和毛细接收带4个带,除上部气候影响带外,其余三带处于基本稳定的水分运移动平衡状态。研究成果可为全面系统地认识黄土塬区包气带水分运移特征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泾河下游黄土台塬区滑坡、崩塌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人身安全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通过现场调查发现,这些黄土地质灾害在空间上表现出"东滑西崩"的分布特征,与区内二级地貌单元具有极高的空间相关。已有研究表明,农业灌溉造成塬区东段斜坡带水文地质条件变化是诱发黄土滑坡的主要原因,但同为灌溉区的塬区西段却未能形成相同类型的地质灾害。为此,以东、西段地貌单元差异为线索,利用Modlfow水文地质数值模拟软件,分析2种地貌单元在灌溉条件下的水文地质响应。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二级地貌单元差异对斜坡孕灾环境的影响,并利用CSD和RTC应力路径试验模拟了农业灌溉和工程挖方工况下斜坡土体的力学行为,探讨了斜坡的2种破坏模式及"东滑西崩"空间分布的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东段塬面完整,在长期农业灌溉条件下,斜坡带水位涨幅显著、水力坡度大、潜蚀作用强,斜坡土体中超孔隙水压力的不断增大,将导致土体在不完全排水条件下发生剪切破坏,甚至静态液化,从而诱发黄土滑坡灾害;研究区西段塬面破碎、冲沟发育、有效灌溉面积小,斜坡带径流排泄边界广、蒸发作用强、地下水位涨幅小,受工程挖方影响,干燥的斜坡土体在围向压力不断降低的条件下,将导致脆性破坏的发育和贯通,使得斜坡在节理裂隙面控制下发生突然垮塌,形成黄土崩塌灾害。  相似文献   

8.
黄土塬区潜水运移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塬区黄土层中潜水的赋存状态和运移规律,多年来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其争论的主要问题是裂隙水是否存在及裂隙在潜水运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问题。 1978年我队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在庆阳县董志塬西峰镇附近做了一组在一个方向上布置观测孔的抽水试验。《黄土塬区抽水试验分析》(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79年第3期,以下简称《分析》)一文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黄土高原典型地貌区14个场地的原状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获取图像,借助PCAS孔隙图像识别与分析系统,得到了原状黄土在孔隙尺度、排列、形态和类型等方面的细观结构特征;并依据分形理论,对黄土梁峁区、塬区和台塬区三类典型地貌区的孔隙细观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貌区的原状黄土孔隙结构有显著差异,黄土梁峁区表观孔隙比明显大于黄土塬区与台塬区;平均孔隙面积与孔隙数呈负相关关系,孔隙数在黄土梁峁区自西向东递减,在黄土塬区递增,在黄土台塬区差异较大;孔隙度分维值在黄土梁峁区相差不大,在黄土塬区自西向东递增,在黄土台塬区差异较大;孔隙概率熵多大于0.98,孔隙排列较为混乱,缺乏明显定向性;黄土塬区的孔隙平均形状系数最大且分维数最低,其孔隙形状较为圆滑,孔隙复杂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0.
高陡边坡滑坡体黄土的强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廖红建  李涛  彭建兵 《岩土力学》2011,32(7):1939-1944
黄土台塬是黄土地区典型的地貌特征,塬边多为高陡边坡,极易发生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位于陕西境内泾河以南的黄土塬-泾阳南塬为典型的高陡黄土边坡,其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自东南向西北的大小滑坡形成了延绵约30 km的滑坡群。对泾阳南塬滑坡群进行分析,以其中一规模较大的近年滑坡--东风滑坡为例进行了实地考察、现场测量,对滑坡体后缘和前缘的黄土进行了一系列的室内物理和力学性质试验。分析了高陡黄土边坡滑坡的发生过程和破坏机制,由颗粒分析和湿陷性试验得出滑坡体前后缘土体的湿陷液化特征。分析了不同含水率对强度参数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原状黄土和重塑黄土的强度参数和结构性,验证了重塑饱和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和体应变-轴应变关系与邓肯-张模型符合较好,为高陡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强度参数的合理选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江 《地质与勘探》2003,39(Z1):48-50
文章介绍EH4电导率成像系统的方法原理,并结合其在黄土残塬区的找水实例,阐述了该方法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断陷盆地孔隙水的电性特征及其富水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俊业  阎冽鱼 《地下水》2001,23(4):192-193,201
本文讨论了断陷盆地古河道、洪积扇、黄土台塬等不同水文地质单元的电性特征及富水性。对同类地区的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开发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土台缘滑坡地表水入渗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土塬区提灌工程保证了农业生产,却造成了地下水位大幅抬升,使得近年来黄土台缘滑坡不断发生。黄土滑坡一个普遍特征就是后缘发育地裂缝以及落水洞,使地表水(灌溉水以及降雨)直接灌入坡体,诱发了大量黄土滑坡。因此,地表水入渗对于黄土滑坡机理研究以及滑坡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对陕西泾阳南塬黄土滑坡的现场调查,对黄土台缘滑坡地表水入渗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包括:①地表水入渗与落水洞形成机制;②地表水入渗途径及其与黄土滑坡发育过程的关系;③降雨因素对于黄土滑坡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甘肃永靖黑方台为一典型的黄土台塬,该处黄土具有较强自重湿陷性,长期大水漫灌作用下,厚层黄土自重湿陷后导致严重地面沉陷灾害。然而,至今台塬地面沉陷的时空特征及发展趋势尚不清楚。本文依据2007年~2011年的InSAR测量数据,分析了黑方台地面沉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基于黄土湿陷特征指标,估算了台塬剩余沉陷量。研究发现,黑方台地面仍处于沉陷之中,但是各处沉降幅度不一,目前区内形成12个沉陷中心,新源村附近沉陷最大(120.4mm),77%以上区域的年均沉降量小于10mm。随着黄土地层经历多次减湿-增湿循环以及黄土层内潜水位的不断上升,沉降速率将更加缓慢,估测台塬剩余沉陷量不大于0.687m,小于台塬沉陷总量3%。  相似文献   

15.
论关中塬区Q_2黄土建筑工程性能刘厚健(电力部西北电力设计院勘测处,西安,710032)1引言关中地区的黄土依地貌单元及建筑工程性能的不同,可分为河谷平原(或河流低阶地)与黄土台塬两大类型。以前,对台源黄土的了解甚少,近十余年来,随着工程建设的深入,...  相似文献   

16.
1977年,我们在富平县华朱建立了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试验点。在当地水利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工作重点放在查清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计算地下水资源、确定规划指标上。为此,先后开展了机井调查、动态观测、抽水试验等项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华朱公社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为了与同行探讨黄土地下水的开发利用问题,现将规划情况概略总结如下。一、公社概况及水利资源利用现状华朱公社位于富平县城东北约五公里处,有15个大队,93个小队,人口约两万五千人。土地面积45.6Km~2,现有耕地57257亩。公社内48%的地区属黄土台塬,46%的地区属洪积扇前缘洼地(俗称顺阳洼地),6%地区为河流阶地。黄土台塬区是开采浅于130m 的黄土中潜水及下伏的浅层承压水,洼地及  相似文献   

17.
文中分析了西咸新区(咸阳区域)黄土台塬地貌的地下水位、水质、矿化度等水文地质特征,以及对地表生态系统环境的影响,通过反距离加权插值(IDW)法对该地区水文地质资料进行了空间插值,得出了连续性序列。该地区土壤适宜含水量基本上维持在地面一下2~5 m之间,植物生长基本正常,无盐渍化或沙化。地下水水质符合灌溉用水,黄土台塬西南部地下水符合人类饮用水标准,北部地区矿化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泾河下游黄土台塬区侵蚀诱发的黄土滑坡不仅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及文物损毁等问题。以该类黄土滑坡为研究对象,在详细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取唐家村L2滑坡坡脚原状黄土进行减围压三轴剪切(RTC)试验,研究了饱和黄土的应力、孔压、围压特征以及剪切速率对土体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RTC应力路径下围压率达到0.55时,土体会因偏应力增大而引起塑性剪切破坏;同时,该应力路径下的饱和黄土内摩擦角很小,仅为10.7°;RTC应力路径下的破坏面,十分接近K_0状态面,说明天然斜坡坡脚饱和黄土在小幅水平应力降低条件下易于发生破坏,从而诱发滑坡失稳。  相似文献   

19.
典型黄土由于其特殊的大孔隙架空结构特征,在强震作用下具有强烈的震陷性。陕西富平县地处渭河盆地和鄂尔多斯地台的连接带,区内地震构造背景复杂,黄土分布广泛,黄土场地的震陷危险性较高。文章以富平县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和富阎新区规划范围为研究区,通过资料收集、野外调研、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等方法,确定研究区的地震工程地质条件,采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确定研究区不同超越概率水平的地震动参数,基于大量黄土动三轴试验确定区内不同地貌单元及不同地层黄土的震陷特性。在此基础上,对富平县强震作用下黄土场地的震陷进行评价,50年超越概率10%条件下,研究区内轻微、中等震陷区分布于浮塬和渭河二级阶地。50年超越概率2%条件下,研究区内轻微及中等黄土震陷区主要分布在石川河三—四级阶地、浮塬和渭河二级阶地。严重震陷区主要分布在渭河二级阶地、石川河三—四级阶地和浮塬。根据震陷等级给出了研究区50年超越概率10%和2%水平下的黄土震陷小区划。研究结果可为富平县的防震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西安白鹿塬边黄土滑坡的稳定性与人类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祥义  屈红军 《地质论评》1991,37(3):258-264
本文讨论了西安白鹿塬黄土滑坡形成时代、分布规律以及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着重分析了人类生产活动(如在内部结构破碎的滑坡体上大量毁林耕地改变了地下水文地质条件及斜坡力学平衡条件等)对塬边黄土滑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研究认为: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是改善塬边地质环境和恢复滑坡稳定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