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多层积宽测速方法是利用过河缆道设备测流的一种革新方法。它把水道断面划分4~5层,让流速仪在沿各等深层等速移动中连续积宽测速。在测法上改变过去布设垂线定点测速为分层积宽测速,计算上改变过去以垂线划块计量为分层划块计量。这种测法既能直接测到全断面各层流速,又可节省三分之二测流时间,并相应提高测流质量。一、对积宽测速法的认识积宽测速法是让流速仪在一定深度上沿全断面河宽等速移动中连续测速。在渐近移动的每一瞬时中,可视为在每一微宽上定点测速。  相似文献   

2.
近三年来,我们在一般传送流速仪渡河设备的基础上,对积宽法测速设备进行了探索和革新,研制了一种缆道积宽法测速控制设备。这种设备包括了三个主要部分:一、位置自动跟踪器,能自动控制流速仪在水下作等深或等相对位置水深运行,跟踪测速;二、信号记录装置,能将积宽历时和流速仪信号数据进行自动记录,便于分析计算。以上一、二部分经过两年使用,与一般积宽测速设备相比,能提高测速精度,简化操作,减少人员,三、数字式悬索测角仪,是我站1981年与湘西自治州无线电厂协作研制,现正试用考核中。它能在动态运行中连续、快速地测定悬索偏角,每两秒钟测读显示一次。现将一、二部分有关原理、结构以及使用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积宽法的基本原理,主要证明积宽测速的成果即为断面上某一深度水层的平均流速。要使积宽法原理应用于实测全断面的流量和平均流速,则还要研究其具体应用方法。目前,应用积宽测流的方法己有好几种,其中主要有单层、多层等深积宽和等相对水深积宽。各种方法虽然出自同一基本原理,但在应用上概念并不相同。各地对各种应用方法概念的认识也不完  相似文献   

4.
凡是实测条件无法测到实际流速的空白区,均称为盲区。一般所谓盲区,通常指靠近岸边和河底,不能依据实测流速直接计算平均流速的部分。缆道积宽测速中,由于仪器吃水深度的限制,和防止仪器撞碰岸边的事故,积宽测速的实测河宽不可能达到整个河宽,两岸岸边积不到的部分,便成了岸边盲区。多层(等深)积宽测速法是分层积宽测速和以层划  相似文献   

5.
缆道积宽法是采用缆道使流速仪保持在水面下同一深度,以等速沿着断面从一岸移动至另一岸,边移动、边测速的一种测流方法。据其操作方法不同又分为部分积宽法和全断面积宽法。全断面积宽法,只记载起点至终点的总历时和总转数据以计算断面平均流速;部分积宽法,不但记载起点至终点的总历时和总转数,同时还记载到达各个不同起点距位置的转数和  相似文献   

6.
在积宽法测速中,由于水流对铅鱼和悬索的冲力作用,悬索偏向下游呈抛物线状。此时如不相应调整入水的湿绳长度,必然引起仪器位置的抬高,测点的相对水深也随之改变,积宽测速成果便不能正确代表预定深度的积宽层  相似文献   

7.
积深法测速具有简化测量操作、缩短测速历时从而提高测量精度的优点,为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方法之一,同时也为实现缆道的自动控制带来方便。但要达到积深测速的目的,目前虽可通过可控调速系统对仪器实现匀速提放外,还得要用人工同时测取每一条垂线的测速历时及流速信号总数,然后再计算出流速。但该操作往往比采用积点法测速来得麻烦,操作时人的思想更应集中,须时时注意水面、河底信号的到来,以便准确掌握测速起终时机,给人一种紧张的感觉。应用本文介绍的缆道控制仪后,工作时只要做些简单的巡视和抄录逐条  相似文献   

8.
《水文》1981,(3)
我区十好桥水文站1979年汛期使用缆道积宽法测流,共测流53次.现将该站的缆道积宽法测流的基本方法、资料和分析情况、成果比较、几点建议分述如下.一、基本方法缆道积宽法测流是用缆道悬吊流速议沿着横断面作等速移动,仪器在横向移动速度和水  相似文献   

9.
刘领群 《水文》2004,24(5):52-53
介绍了一种悬杆缆道测深测速信号装置。该装置通过多年使用,简单易行,故障极少,维修方便,适合北方地区宽浅河道测深测速。  相似文献   

10.
丁文昌法计算流量的一点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几种流速面积法实测流量的计算方法.根据我国的流量测验情况,对精度较高的丁文昌法进行了改进,使之与我国的流量测验情况更加适应.提出了一种与<河流流量测验规范>(GB50179-93)测深、测速垂线布设原则相适应的实测流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