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气象炸弹     
梁斌 《海洋世界》2007,(12):57-59
1996年9月的一天,中国远洋运输公司的散装船“胶洲海”号轮船正航行在北太平洋的中部,该船的船长是一位具有多年航海经验的老船长。从当时的卫星云图和船员们记录的气温、气压、水温等情况看,船长判断“胶洲海”航线附近海区的各种气象因素没有异常变化;放眼望去,能够看到的天气和海况也没有异常情况。船长认为下一段的航行应该是没什么危险,于是按规定向公司发回了例行的正午船位报告。报告中说明,船上观测到的天气、海面情况正常。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2日,一场罕见的热带风暴袭击了缅甸,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国际社会立即展开了大规模的人道主义救援行动,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也企图派军队强行进入缅甸进行救灾,由此打开缅甸政府长期对西方关闭的外交之门。美国海军的“埃塞克斯”号两栖攻击舰战斗群、法国海军的“闪电”号两栖登陆舰编队在缅甸领海附近集结,扬言要派直升机群向缅甸灾区“强行”空投救灾物资,还要派遣海军陆战队深入缅甸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重灾区抢救灾民等。  相似文献   

3.
“绿十字”成了“特别通行证”1943年,交战国美国和日本为阿波丸号船达成了一种协议:被日本扣押的美英等盟国战俘和16.5万侨民需要国际红十字会为他们运送救济物资,这项任务由阿波丸号承担。阿波丸原是一艘日本客货运输船,全长154米,航速18节,总载重为11249吨,是1943年新建造下水的军用船。交战期间,所有的敌国船只在公海上是必遭袭击的。但美国向日本及全世界承诺,在日本至中国东北、上海、台湾航线及东南亚航线上,保证阿波丸号的航行安全。日本也向世人承诺,阿波丸只用来承运战俘和侨民所需的生活物资…  相似文献   

4.
2007年7月上旬,“远望”号测量船在太平洋中部作业航行时,受到西北太平洋2007年04号Manyi超强台风过程的严重影响,由于预报准确及时,船舶航行计划进行适时调整,保证了远望号海上航行安全。在这次避台过程中,仅仅13日和14日两天,在我船航行的关岛附近洋面,就有2只船舶因台风大风而沉没。本文对这次台风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气象分析。本文并提出WAVE WATCHⅢ海浪预报对台风的早期预报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1994年12月8日,“雪龙”号到达南极中山站附近海域,遇到大面积的冰区。冰厚约1米.雪厚约1米。“雪龙”号破冰船发挥其技术性能的优势.用了79小时,破冰航行11.33海里。  相似文献   

6.
1994年9月18日下午,风云骤紧的加勒比海上空密密麻麻地涌现出巨型蝗虫般的直升机。正在与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为首的代表团软磨硬缠的海地军方“铁腕人物”塞德拉斯和“临时总统”若纳桑顿时神色大变,只战战兢兢地在和平解决危机的协议上签了字。至此,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终于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暂时平息了下去。翌日上午9时35分,从海地附近水域“艾森豪威尔”号航母上起飞的首批10架武装直升机,搭载着美军第10山地师精锐步兵,徐徐降落在太子港民用机场。这些头戴迷彩头盔、  相似文献   

7.
1999年12月31日24时,当午夜的钟声敲响之际,全世界迎来了一个崭新的21世纪。你知道世界上哪个国家是最先或最后进入21世纪的吗?在弄清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是先看一个著名的故事吧。1519年9月20日,探险家麦哲伦率领他的船队开始了举世闻名的环球远行。他们的“维多利亚”号从西班牙港口出发后向西航行。历经海上狂风巨浪的艰辛考验,终于在第二年9月6日返回启航地。人们在庆祝他们凯旋的时候,发生了一场有趣的争论:“维多利亚”号的船员拿出航海日志,说他们的归航日期是9月5日,而迎接他们的人们却说:“今天是9月6日。”为什么船队向西航行环球一周,船上的日子会少一天呢?  相似文献   

8.
官方调查开始1872年12月7日晚,“简·格拉栖亚”号在直布罗陀锚地抛出了锚。第2天早晨,“玛丽亚·谢列斯塔”号也顺利到达。大副对“玛丽亚”号的性能十分赞叹:船驾驶起来十分轻巧,走得又快又稳,即便风向不是太顺,也能很好航行。到直布罗陀后的第二天,“简·格拉栖亚”号船长正式向当地政府申明,他们在大西洋上救回了“玛丽亚·谢列斯塔”号。美国驻当  相似文献   

9.
《海洋世界》2007,(9):4-4
据报道,在俄罗斯和加拿大对北极地区展开探险活动后,美国海岸警卫队破冰船“希利”号于8月17日驶往北极进行为期四周的绘图工作。“希利”号全长420英尺,可破除8英尺厚的冰层,服役时间为7年,是美国目前“最年轻”的一艘破冰船。据美国媒体报道,“希利”号这次航行的主要任务是绘制楚科奇冠北部海床的海底地图,以确定阿拉斯加北部大陆架延伸的范围,同时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登记边界信息做准备,并不是要宣示主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日本“海沟”号无人潜水器成功潜入海洋最深处据《中国海洋报》4月7日报道:日本“海沟”号无人潜水器3月24日在西太平洋关岛附近海域进行深潜试验时,成功地潜入地球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查林杰海渊”10911.4m深的海底。这一记录比美国的“的里雅斯特”号...  相似文献   

11.
从亚丁到芒格乐尔在“雪龙”号船离开亚丁港驶入印度洋时,正逢印度洋季风期。此时的印度洋洋面上,一个接着一个的气旋横挡在我们的航线上。我们刚刚驶入阿拉伯海主机2号缸套出现故障,望不到头的长波涌浪,不停地向船击来。我们只好封缸航行。封缸后航速下降到6节,无力抵住排山倒海的涌浪。我们被迫改变航线,向印度孟买港方向驶去。经过十多天艰苦航行才到达孟买港外。“雪龙”号船抛锚修理更换缸套。可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世界》2008,(9):5-5
8月27日,从远在东太平洋上执行第20航次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传来好消息,科考船于8月23日、24日在东太平洋海隆赤道附近发现两处海底热液活动区,这是我国继2007年在西南印度洋首次发现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之后,第二次自主发现新的海底热液区,也是世界上首次在东太平洋海隆赤道附近发现海底热液活动区。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世界》2009,(4):4-4
2009年3月17日,圆满且超额完成我国第20航次大洋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船凯旋青岛。自去年5月22日启航以来,“大洋一号”船两度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历时300多天,共7个航段,累计航行达46000多海里,创下我国大洋科考时间最久、航程最长、成果空前的纪录。  相似文献   

14.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24(5):F0002-F0002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理事会成员单位香港科技大学的邀请,执行我国大洋科考第19航次任务的“大洋一号”船,在历经220多个日夜海上航行后,于2007年8月10日~14日停靠香港海运码头,受到了香港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热烈欢迎。“大洋一号”船停靠期间,还举行了公众开放日、学术交流等活动。  相似文献   

15.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海冰快速融化,北极航道的全面开通成为可能。受航道内冰情与气象海洋等综合因素影响,航道航行存在较大风险。本文主要基于北极海冰密集度卫星遥感观测结果,综合风速、温度、能见度与水深等数据信息,利用权重和风险等级划分法建立了无破冰能力船只在北极航道航行风险评估体系,计算得到日平均航道航行风险度。通过与“雪龙”号科考船在西北航道航行线路与航道航行风险度比对,发现“雪龙”号科考船均沿低航行风险度航道航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北极航道航行风险评估体系计算日平均北极航道航行风险度是可行的,可为极地科考或航道选取提供准确的航行风险评估信息,对积极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图片报道     
游健 《海洋世界》2006,(12):F0002-F0002,1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洪泽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舰艇编队。在北海舰队副司令王副山少将率领下.于2006年8月21日启程.横跨太平洋.对美国,加拿大和菲律宾三国四港进行了友好访问。图为“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洪泽湖”号综合补给舰在太平洋的晚霞中航行。  相似文献   

17.
美国海军在历史上有过两艘名字都叫作“蝎鱼”的潜艇,在不同的时期却遭到了相同的命运。第一艘“蝎鱼”号是1942年7月20日下水,10月1日编入海军服役,代号为“SS278”,这艘“蝎鱼”号主要在太平洋海域担任打击日军舰船的作战任务。1943年7月,“蝎鱼”号攻击了由5艘驱逐舰护航的一个日军船队,击沉了其中的“阿山丸”号和“国友丸”号两艘货船,日军驱逐舰几次用深水炸弹攻击,都被“蝎鱼”号避开,“蝎鱼”号毫发无损地回到了中途岛基地,并因此战绩而获得了2颗星章。10月,“蝎鱼”号再次出战,又因显赫的战绩而获得3颗星章。12月29日,“蝎鱼”号最后一次离开珍珠港出航,5天后,“蝎鱼”号报告说艇上有一名船员骨折,要求与在附近海域的另一艘潜艇“鲱鱼”号会合并转移这名伤员,但“鲱鱼”号因海上风浪大,不安全而拒绝。在这之后,“蝎鱼”号就与人们失去了联系。美国军方认为“蝎鱼”号被日军击沉了,包括舰长施密特中校在内的5名军官和50名士兵全部阵亡。但战后在日军的档案里,却找不到任何记载。1958年,美国海军建成了一艘核潜艇,仍然命名为“蝎鱼”号,1959年12月19日,在弗吉尼亚的诺福克军港举行了下水仪式,施密特中校的女儿玛格丽特也...  相似文献   

18.
2002年,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nternational Hydrographic Organization,IHO)在其年会上决定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海道测量日”的庆祝活动。其目的不仅使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的目标和宗旨引起更广泛的关注,而且能大大提高人们对海道测量在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积极和重要角色的认识。2005年11月29日,联合国会员大会通过了A/60/30号决议:欢迎IHO指定每年的6月21日为“世界海道测量日”,其目的是积极宣传IHO的各项工作,提高基于全球基础的海道测量信息的覆盖面,同时敦促所有的成员国同IHO一起,提高航行安全,尤其是国际航行地区、港口及敏感…  相似文献   

19.
梁斌 《海洋世界》2010,(6):70-72
1983年10月6日18点30分,"大庆236轮"自秦皇岛满载15449吨原油驶往黄埔港,11日6点20分,该轮正航行在广东汕头附近海面上,此时,该海域正刮着6级大风,海面上海浪滔天。"大庆236轮"的驾驶员注意到了在"大庆236"后面偏左方向,有两艘船正在驶近,其中一艘集装箱船很快就超过“大庆236”轮驶遗了,另一艘船名为“克拉巴特山”的印度尼西亚货轮9点35分驶到“大庆236”轮左舷正横0.3海里处。  相似文献   

20.
思源 《海洋世界》2008,(2):65-69
1503年7月7日,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航行到牙买加,这是他的第三次出航。他照例写了一封航行通信,信中说:“当我发现印度群岛的时候,我说它们是世界上最富庶的领地,我谈及那里的金子、珠宝、钻石以及香料,连同它们的贸易和市场。因为这一切都没有马上出现,我遂成了人们嘲骂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