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层工程地震折射波法是进行浅层工程地质勘察十分有效的方法.它是通过对在地面上接收来自地下界面的人工激发的地震波的分析和解释来确定地下地质信息的.它能获得连续的地下地质信息。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浅层初至折射波法地震探测,在浅海、港湾与潮间带中工程地质勘察中的使用方法和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2.
折射波法地震勘探是地震勘探中最早使用的方法,由于它对探查浅层地质结构和地壳深部地质结构具有独特的能力,目前国内外仍广泛地利用它进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探和对地壳深部构造的研究.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交通、水利、建筑工程、海洋开发、河口和港湾都有大量的工程地质调查任务亟待开展.从而,高速度、高效率、高精度地进行浅层地质结构调查已成为迫切任务,其中对折射波地震勘探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厦门港湾软土的工程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海鹏  陈峰 《台湾海峡》1998,17(3):235-243
厦门港湾软除深槽主航道水动力较强地段、基岩出露地段礁石区及基岩岸段外,表层普遍覆盖了一层对工程不利的厚约1-20m。高含水量、高压缩性、中-高灵敏度的第四纪滨海沉积相的软土。本文探讨了研究区软成因和一般工程特征,应用线性发分析得出天然含水量W对液指数IL、孔隙比e及压缩模量Es的回归方程。并分析了软软土的震动触变性和对桩产生负摩阻力问题及防治。  相似文献   

4.
厦门港湾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厦门港湾除深槽主航道水动力较强地段、基岩出露地段、礁石区及基岩岸段外,表层普遍覆盖了一层对工程不利的厚约1~20m、高含水量、高压缩性、中-高灵敏度的第四纪滨海沉积相的软土。本文探讨了研究区软土的成因和一般工程特征,应用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天然含水量W对液性指数I、孔隙比e及压缩模量Es的回归方程。并分析了该软土的震动触变性和对桩可能产生负摩阻力问题及防治。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海岸环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海南岛虱热带季风岛屿型气候,为南海大陆架岛屿,中央为山地,临海为多种类型海岸,以处于动态平衡的海蚀-海积型海岸为主。海南岛主要是基岩岬湾海岸,潮汐属日潮型,东部与南部为不规则日潮混合潮。海岸构造运动与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更新世初期,海岸属基岩港湾型,晚更新世构造运动频敏,使不少海湾底部抬升为阶地。构造抬升运动持续到全新世,使一些珊瑚抬升为高出海面数米的阶地。海岸类型按其成因与形态可分为两大类:基岩港湾海岸与砂砾质平原海岸。基岩港湾海岸分布于山地与丘陵临海处,砂砾质平原海岸(或为三解洲平原海岸)其表现形式多为沙坝与泻湖海岸,沙坝上叠置发育着海滩、沙堤或沙丘,随着海岸加积展宽或地壳上升,老的沙坝可抬高成为海积阶地。潮流作用对洪湾众多的海南岛的发育演变以及开发利用亦有重要作用。潮汐汊道港湾规模较大,水域面积达数十平方公理。  相似文献   

6.
潮间带低速层中高速埋伏岩体计算模式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某些沿海潮间带区域的低速层中常存在一定数量的巨大高速滚石埋伏岩体。这些埋伏岩体会给工程地质勘察带来很大的困难 ,甚至无法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根据浅层折射波方法原理利用浅层折射波相遇时距曲线与折射波射线路径关系建立了求取浅层高速埋伏岩体的埋深及其厚度的计算模式 ,利用这些公式可以较准确地确定高速埋伏岩体的位置、埋深及其厚度 ,对工程地质勘察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7.
鲁南沿海建港条件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岸线长达700多公里的鲁南沿海大部分属基岩港湾式海岸。岸线曲折,港湾众多,水深条件良好,没有泥沙淤积之患,工程地质条件特别优越,是我国北方一个极好的建港地段。从胶州湾到海州湾北部,有许多地方具有建港条件,有些地段甚至可以建设现代化的深水大港;除青岛港和正在动工兴建的石臼所港外,  相似文献   

8.
青岛市海岸工程学会科技咨询服务处参加青岛市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和山东省科协建立的科技咨询服务网。开展下列项目咨询服务。一、港湾选址、开发条件的分析研究;二、港湾、海岸工程可行性论证;三、港湾、海岸工程设计方案论证;四、港湾、海岸工程施工承包和技术的提供;五、港湾、海岸工程环境:如浪、流、潮,陆区地质地貌,海区沉积诸要素勘察和技  相似文献   

9.
海岸线长达700多公里的鲁南沿海大部分属基岩港湾式海岸。岸线曲折,港湾众多,水深条件良好,没有泥沙淤积之患,工程地质条件特别优越,是我国北方一个极好的建港地段。从胶州湾到海州湾北部,有许多地方具有建港条件,有些地段甚至可以建设现代化的深水大港,除青岛港和正在动工兴建的石臼所港外,还有许多地方也具备建设大  相似文献   

10.
折射波时延法假设折射层速度横向变化不大和折射面起伏不大,且同时求取炮点和接收点的延迟时间,存在"此消彼长"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折射波相对时延法。利用共炮点道集相邻接收点的折射波时差和共接收点道集相邻炮点的折射波时差,实现了炮点相对延时和接收点相对延时的独立求取,并利用已知控制点上的绝对延时或基准面静校正值,结合基点网平差方法,把相对延时转成绝对延时或基准面静校正量。同时,通过对相邻两道记录进行互相关确定相邻道的折射波时差,避免了低信噪比地震资料连续追踪同一折射层来拾取初至时间的困难。对理论模型合成数据和实际资料的测试表明,相对时延法克服了常用时延法的不足,对折射层速度变化和折射面起伏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洋浦港潮汐汊道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海南岛西北岸的万吨级海港——洋浦港属于基岩港湾型潮汐汊道。地貌发育已进入稳定阶段。海岸动力以潮流作用占绝对优势。沉积物主要来源是沿岸小河来沙。由地形影响而形成的两大潮流环流是影响洋浦港潮汐汊道的泥沙搬运、沉积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地貌、动力、沉积、历史地图对比及工程稳定性判据等多方面研究,确定了洋浦港目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讨论的折射波时距曲线的解释方法,是建立在利用时距曲线的特征点——直达波与折射波两时距曲线或两折射波时距曲线的交点的基础上的。该点的时间值用to表示(crossover time),故此解释方法可简称为to法。它比通常用的to法(又称t1法,method of intercept time)的最大优点是不需要确定激发点的位置,因此给实际工作带来了方便。  相似文献   

13.
连云港市位于我国沿海中部,是东海海区的北大门,东临黄海,西通中原,南屏江淮,北接齐鲁,是中国沿海首批14个对外开放城市之一、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也是中国三大海洋特殊开发区之一。拥有176km海岸线、30.6km岛屿岸线和14座基岩海岛,领海基线以内海域面积6677km2,全市滩涂10.67万hm2,有江苏省唯一的基岩港湾海岸40km和仅有的砂质海岸30km,岛屿陆域面积6.22km2。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典型海岛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通过海岛调查及已有文献资料分析,发现我国典型海岛存在滑坡、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湿地退化、水土流失、地面沉降、风沙灾害、断层、港湾淤积、滩面冲蚀、沙滩泥化、浅层气、砂土液化、地震、软土地基15种地质灾害类型。滑坡灾害最多,基岩岛岛岸、岛陆和近岸海底均可发生;其次为海岸侵蚀,在基岩岛、泥沙岛均有分布,主要发生于岛岸;再次为海水入侵(含咸潮入侵),在基岩岛、泥沙岛岛岸均可发生;湿地退化也在基岩岛、泥沙岛岛岸均可发生;其他灾害类型的分布较少。通过对海岛典型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分析,发现各地质灾害都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人为活动的影响逐渐加剧,各地质灾害之间还存在着成因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沿岸多港湾,主要有3种类型的潮汐汊道型港湾:(1)沙坝-泻湖型潮汐汊道港湾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海岸,以三亚港最为典型。三亚港原始岸线为基岩港湾海岸,由中生代花岗岩构成。花岗岩风化泥沙充填谷地港湾连成陆地,以沙坝-泻湖体系形式逐渐堆积成海积平原。(2)港湾型潮汐汊道主要分布在海南岛西部,起源于构造断裂带的港湾。其演化的主要因素是河流及海岸侵蚀向湾内供应的沉积物以及巨大的纳潮量形成的潮流动力。消费品流及海岸供沙使纳潮水域淤积,纳潮量相应减少,同时在口门内外形成潮流三角洲(拦门沙浅滩)。(3)溺谷型潮汐汊道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北岸、东北岸。其演化过程是:古河口溺谷,沿岸输沙发育海岸沙坝,古河口溺谷逐渐淤积衰退,潮流作用形成 口门外落潮流堆积体及涨潮带入海相细粒物质,使纳潮水域进一步淤浅缩小,目前这类汊道处于发育演化的晚期,接近汊道整体的消亡。  相似文献   

16.
1957-2004年间俄罗斯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亚速海、黑海和里海完成的地震测深-折射波法(гC3-мпB)海洋地震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有关其深部构造的信息。在离震源不同距离记录到的震波场的分析使我们查明了来自地幔顶部、结晶基底和沉积盖层内部主要岩层的折射波和广角反射波。  相似文献   

17.
1 前言自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和计算机处理技术引入地震勘探领域,无论是地震资料的采集,还是资料的处理解释都日趋于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勘探精度和可靠程度。但这仅限于反射波法地震勘探。而对于折射波法发展较慢,尤其是在资料处理解释方面更是如此。对于浅层初至折射波法,由于数据量较少,其资料处理解释工作仍用人工来完成。本文根据这一情况,讨论在IBM-PC机上对浅层初至折射波地震资料进行自动解释并在绘图仪上绘制解释成果图件的实现原理与方法。并对实际资料进行了处理,经与人工解释的成果资料对比,两者非常接近。因此,用微机对初至折射资料进行自动解释代替人工解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在海洋声呐浮标折射波资料的速度分析处理中,采用计算机τ-ν变换,获得相似系数速度谱,以计算机直接识别折射波的速度和截距时间,并进行折射波的时-深转换,获得一维地质模型。此外,文章对东沙群岛海区声呐浮标记录的资料处理,揭示了折射波在沉积基底的传播速度、沉积基底的埋深以及该区的拉张构造特性。  相似文献   

19.
折射波在地震勘探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近地表噪声等因素影响,折射波在地震记录上往往能量较弱,信噪比较低。因此,Bharadwaj、Mallinson等提出了超虚拟折射干涉法(Supervirtual refraction interferometry-SVI),用于提高折射波的信噪比。在此基础上,结合正演模拟数据和实际资料,对该方法的抗噪性以及相关叠加道数、褶积叠加道数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信噪比0.2的资料,在满足一定相关叠加道数和褶积叠加道数时,使用本方法后能使信噪比得到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20.
从1976年开始,我系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教研室曾多次承担了用地震折射方法勘探海岸港湾海底基岩埋深和构测造特征的任务。由于海上条件比较困难复杂,有一些技术要求很难达到陆上工作的水平,例如激发点位置不准确就是我们曾遇到的一个困难问题,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